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2种不同海拔条件下种植的东方百合西伯利亚种球进行(-1 ±0.5)℃低温处理,比较其在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2种海拔百合种球在低温冷藏过程中,芽生长点均不断伸长,产自云南香格里拉的百合种球和产自浙江嘉兴的百合种球分别于冷藏69、86 d解除休眠.贮藏期间淀粉含量均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则刚好相反,即均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而细胞膜透性均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经冷藏处理的百合种球种植后其出苗时间、心叶展开时间、现蕾时间、开花时间和吐粉时间都相应缩短,株高变矮,但对百合叶片数量和花蕾数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对东方百合"西伯利亚siberia"种球在-1℃低温处理下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形态和某些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百合"siberia"种球内的顶芽在冷藏过程中不断伸长,52 d后芽生长点距种球端部的距离小于1 cm。在冷藏处理过程中,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上升。低温冷藏至52 d时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达到最大值,后出现下降趋势,52~86 d变化趋势平缓,糖分含量的转折点可能与种球内生长点的萌发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种球萌发的促抑效应,及其萌发过程中鳞茎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规律.【方法】研究以外源赤霉素(GA_3)和脱落酸(ABA)对低温(2℃)条件下贮藏的‘兰百1号’进行处理.【结果】在2℃条件下,GA_3处理二级种球发芽时间由105d缩至90d.ABA处理三级种球发芽时间由95d延长至115d.在萌芽期内,鳞茎内淀粉含量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显著上升;外源GA_3处理加快鳞茎内以上物质变化,而外源ABA处理延缓了鳞茎内的物质变化.【结论】芽的生长与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具有相关性.芽高/鳞茎高介于0.5~0.6时,可作为判断兰州百合种球休眠已完全解除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对亚洲百合鳞茎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洲百合“精粹”和“普瑞头”为试材,研究水杨酸浸球处理对百合鳞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mmol·L^-1水杨酸处理,可以促进百合鳞茎内淀粉、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积累。鳞茎内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为鳞茎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百合是我国主要花卉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经济价值高,但我国百合种球尤其东方百合种球却一直依赖进口。百合种球生长发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种球质量受种植地温度、空气湿度、土壤类型、土壤肥力、降雨量、光照等多种立地因子影响。在我国要想实现百合种球自主供应,首先需研究明确百合种球繁育所需的最佳立地条件,根据"适地适栽"原则建立种球繁育基地。以切花百合主栽品种西伯利亚、索邦、木门籽球为试验材料,以不同立地条件为单因素,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辽宁庄河、沈阳、抚顺、阜新、凌源5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种球繁育试验,秋季调查比较种球大小、产量、病虫害、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庄河单位面积种球数量最多(西伯利亚192.0粒·m-2,索邦283.4粒·m-2,木门286.4粒·m-2)、鲜重最大(西伯利亚924.6g·m-2,索邦1480.0g·m-2,木门2247.0g·m-2)、平均单球鲜重最大(西伯利亚4.82g,索邦5.22g,木门7.8g)、周径≥6.1cm种球数量占比高(西伯利亚78.46%,索邦26.76%,木门31.84%)、感虫率最低(0.00%)、感病率最低(0.00%);不同立地条件种球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同一品种种球淀粉含量与种球规格成正比,种球越大淀粉含量越高;百合种球可溶性糖含量中层鳞片高于外层鳞片。在本试验条件下,庄河的立地条件比其他四地更适宜百合种球繁育。  相似文献   

6.
猪牙花种球在促成栽培中存在破眠困难的问题,本试验以2009年5月份猪牙花种球为试验材料,通过两种不同低温(3~5℃和6~10℃)的处理,取样以10d为间隔,研究其鳞茎及附属物中物质(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探索出打破休眠的最佳时段。结果表明:冷藏60d时,淀粉质量分数明显下降,可溶性糖和还原糖质量分数上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围绕对照点上下波动,但中间有明显的升高;猪牙花种球不同部位的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不同冷藏温度下变化均有明显差异,变化幅度以3~5℃处理的大于6~10℃处理的;猪牙花种球在3~5℃下冷藏30~40d可破眠。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究卷丹百合鳞茎解除休眠的机制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以卷丹百合的鳞茎为材料,研究在4、8和12℃的3个低温处理下,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卷丹百合鳞茎生理变化。[结果]在45 d左右的冷藏期内,各冷藏处理的鳞茎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却呈下降趋势,1个月左右后有明显的升高趋势;还原糖含量和总可溶性糖含量的则先上升后下降,冷藏37 d后达到最大值。还原糖含量变化的特点与百合鳞茎解除休眠有关。[结论]卷丹百合鳞茎解除休眠的最佳时间是冷诱导37 d。  相似文献   

8.
贮藏温度对兰州百合生长及鳞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兰州百合为材料,研究了百合种球经不同贮藏温度处理后,植株生长及鳞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百合各个生育阶段均提前,总生育期缩短,同时百合株高和茎粗的生长加快,叶面积和鳞茎鲜重增加;母鳞茎和新鳞茎淀粉、总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蔗糖是百合鳞茎内糖分积累和转运的主要形态,其含量变化与总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淀粉酶活性变化与淀粉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结合鳞茎鲜重的变化可知,在本试验范围内,2℃贮藏百合种球101d有利于鳞茎发育。  相似文献   

9.
百合鳞茎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3个百合栽培品种鳞茎在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的某些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百合鳞茎在低温冷藏处理过程中,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中间有明显的升高过程。不同品种和不同部位鳞片的淀粉、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均有明显差异,变化幅度以中部和内部鳞片大于外部鳞片;‘黄宝贝’(Yellow Baby)的变化幅度大于‘达诺’(Ceb Dazzle)和‘卡萨布兰卡’(Casa Blanca)。低温冷藏37d至61d是鳞茎内生理生化变化最活跃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东方百合鳞茎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东方百合鳞茎在5℃低温处理下休眠解除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百合鳞茎内的新芽在冷藏过程中不断伸长,60d后芽生长点距鳞茎端部的距离小于1cm。在冷藏处理过程中,鳞茎的淀粉含量下降明显,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在进入冷藏后的前10d内、外层鳞片的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下降;品种索蚌至冷藏50d时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达到最大值,然后出现下降趋势,糖分含量的转折点可能与鳞茎萌发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郁金香鳞茎阿波罗、检阅、小黑人、普瑞斯玛、巴塞罗娜为试材,对不同冷藏处理时间的郁金香鳞茎不同部位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蔗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种郁金香鳞茎在冷藏处理期间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蔗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规律性变化。蔗糖是可溶性总糖的主要形式;初步认为解除休眠的过程是由外向内,通过鳞茎盘调节来实现的;5个品种郁金香鳞茎还原糖、蔗糖在第7周出现明显的波峰和拐点;检阅较其它4个品种表现出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活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毛百合×布鲁拉诺5个种间杂种株系及其亲本在0、-6、-12、-18、-24℃低温处理下的SOD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毛百合×布鲁拉诺种间杂种的抗寒性介于两亲本之间,但各株系存在一定差异.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杂交后代进行初步筛选,得出5个株系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  相似文献   

13.
百合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对东方百合(Oriental hybrids)及卷丹百合(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的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以对比分析东方百合和卷丹百合抗寒性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关系,为百合在寒冷地区栽培应用及百合的抗寒性研究提供理论的依据。研究表明,东方百合及卷丹百合的蛋白质、淀粉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前者比后者相对降低幅度小,可溶性糖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卷丹百合比东方百合升高的快。在低温条件下,蛋白质、淀粉相对含量低,可溶性糖相对含量高,则抗冷性强。  相似文献   

14.
李云飞  王玉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62-7263
[目的]为明确鳞茎的发育规律提供参考。[方法]以兰州百合(Liliumdavidii var. unicolor Hort.)为材料,经(6±0.5℃)低温贮藏67和101 d后种植,在其花蕾伸出顶端2 ̄3 cm时摘花蕾,以后定期检测在鳞茎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结果]母鳞茎和新鳞茎经低温贮藏101 d处理的淀粉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含量均高于贮藏67 d处理的。两种贮藏时间处理下,母鳞茎和新鳞茎的淀粉含量都持续上升。总可溶性糖含量在母鳞茎中升高,在67 d处理新鳞茎中下降,101 d处理的先升后降。67、101 d处理的母鳞茎和新鳞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同总可溶性糖的基本一致,鳞茎淀粉酶活性都下降。[结论]贮藏处理的鳞茎内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淀粉含量增加,延长贮藏时间有利于鳞茎中淀粉的形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15.
贮藏过程中甘薯的品质会发生变化,为深入研究不同贮藏时期甘薯品质和淀粉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淀粉型甘薯ZH1042、鲜食型甘薯ZZ1-358和对照品种心香在贮藏期间的营养品质与淀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类型甘薯的品质和淀粉特性变化规律不同。淀粉型甘薯在贮藏过程中失水率和腐烂率最高,心香在整个贮藏期的腐烂率最低。3个甘薯品种(系)的总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且差异显著。ZH1042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整个贮藏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著,而蛋白质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下降。ZZ1-358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却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心香的淀粉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蛋白质含量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甘薯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70~100 d,不同类型甘薯材料提取的淀粉纯度最高,最高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热浆黏度在甘薯贮藏100 d时显著下降,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会改变甘薯淀粉X射线的衍射强度但不改变其晶体结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30 d。  相似文献   

16.
分析研究了栓皮栎种胚发育过程中几种主要储藏物质含量的变化,种胚储藏蛋白及其积累形式。结果表明: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种胚的发育先上升后下降;蛋白电泳条带数随种胚发育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鹿茸最佳保存条件,将鹿茸置于常温、冷藏、冷冻和干燥4种条件下,分别测定储存初期、储存40d、3个月和6个月时鹿茸中总糖和水溶性蛋白含量。结果显示,鹿茸储存过程中总糖和水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对于鹿茸总糖,储存40d,冷冻条件对总糖保存有利;储存3个月,干燥条件对总糖保存有利;储存6个月,冷冻条件对总糖保存有利。对于鹿茸水溶性蛋白,储存40d,干燥条件对水溶性蛋白保存有利;储存3个月,冷藏条件对水溶性蛋白保存有利;储存6个月,冷冻条件对水溶性蛋白保存有利。从而推断,冷冻储存条件对保存鹿茸有利。  相似文献   

18.
盆栽百合鳞茎发育与碳水化合物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燕  董丽  刘春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5):117-120
为深入探讨盆栽百合的鳞茎发育机制,对盆栽百合粉冠军(After eight)和橙色精灵(Tinydina)的鳞茎发育规律及鳞茎不同部位中淀粉、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蕾后鳞茎中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迅速下降;盛花后鳞茎干质量和鲜质量同时增加;叶半枯到叶全枯时新鳞茎中淀粉含量迅速上升,两品种增长幅度分别为41.9%和15.6%。因此,盛花期是粉冠军和橙色精灵百合鳞茎膨大的转折点,此时新鳞茎成为主要的"库";盆栽百合鳞茎发育存在后熟期。  相似文献   

19.
3种常绿阔叶植物越冬期间叶片水分及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研究了卫矛科3种常绿阔叶植物在保定越冬期间叶组织水分及可溶性糖、淀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越冬进程,叶组织含水量呈下降趋势,而水分饱和亏缺,束缚水/自由水逐渐增大,温度达最低后这些指标开始恢复。越冬期间3种植物细胞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可溶性淀粉变化趋势与其相反。水分含量及可溶性糖,淀粉季节性动态变化与植物的抗寒性发育及越冬适应性具有高度一致性。文中对所测指标在植物越冬期间的生理意义给予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