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优质绿茶生产的理论与实践Ⅱ优质绿茶品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优质绿茶品质特征及适制品种演化分析,表明品种是决定优质绿茶香气和滋味等内质因子的基础。对适制优质绿茶品种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得出适制优质绿茶品种的共性,提出了优质绿茶选育品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CK),对湖北恩施地区引种的中茗6号、中茗7号、中茶108、槠叶齐及本地品种鄂茶1号、玉露1号的栽培生长特性、产量品质指标及恩施玉露适制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茗6号成活率高,氨基酸含量高;鄂茶1号产量较高,耐寒、耐旱性强;玉露1号春季萌发时间早,芽头肥壮,3个茶树品种均有较佳的恩施玉露适制性,综合表现优,适宜在恩施地区作为恩施玉露适制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茶区乃至整个长江以北茶区,由于纬度偏北,早春气温偏低,寒冻与晚霜危害频繁,致使新茶上市偏迟,产量不稳定。江北茶区为绿茶主产区。名优绿茶品种多,目前从该区选育出的品种中产量、品质、抗性兼优的品种较少;从外地引进的品种,相当一部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适制性和抗性(尤其是抗寒性)上的不适应性。为此,进行了适宜在江北茶区栽培的早生、优质、扰寒茶树新品种(尤其是适制名优绿茶的新品种)的选育。经过11年的试验研究,从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石佛茶园群体种中采用单株选种法选育出了早生、优质、抗寒,适制名优绿茶的新品种——石佛翠、石佛香。  相似文献   

4.
茶树品种的适制性与茶叶品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荼树品种的适制性是形成茶叶优良品质的前提,本文分别从茶树嫩梢的物理特性及化学特性两个方面阐述茶树品种的适制性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其中主要分析了芽叶大小、色泽、茸毛等物理特性和主要生化成分、芳香物质、酶学特性、茶叶色素等化学特性对茶树品种适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梅占为武平县主栽茶树品种,本文对比了梅占与福云6号在武平县的栽培表现及适制性,结果表明梅占品种适制性广,所制绿茶、红茶品质优。结合武平县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总结出一套梅占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AFLP-银染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43个适制绿茶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获得了15对适制绿茶茶树品种杂交亲本组合,以期为我国优质绿茶品种的利用和选育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七)无性系实生后代发酵性及适制性的变化茶树芽叶发酵变色反应的快慢,以及变色程度上的差异,是红茶早期鉴定的内容之一;小量制茶是直接鉴定茶类的适制品质,而发酵性同适制性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研究中,我们对无性系母本及其三年生实生后代进行了测定(表9),发酵结果,从变色的快慢  相似文献   

8.
乌龙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在国际上素负盛名。了解乌龙茶品种的不同叶位叶片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对了解乌龙茶的品质形成是有益的。为此,作者对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叶片进行了系统的电镜观察,并作了必要的生理生化测定。制乌龙茶的芽叶必须是半开面。如果采一芽二叶,则制不出乌龙茶的特殊香味,同时只有适制乌龙茶的品种才能制出乌龙茶的特殊香味。针对这种现象,作者试图从茶树叶片结构上找到解释。因此,三年来对福建安溪和广东汕头地区适制乌龙茶的各主要品种,如铁观音、凤凰水仙、黄旦、毛蟹、梅占、本山、岭头单(木丛)、奇兰等进行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叶片结构观察。关于透射电镜下观察适制乌龙茶各品种不同叶位叶片的超微结构,过去尚未见到过文献报道。材料于1981年8月下旬、1982年4月下旬、1983年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桂茗67号等3个新品系的品质特性,通过以亲本福鼎大白茶、国家级良种黔湄809为对照种对新品系连续3年开展绿、红茶适制性试验对比及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桂茗67号、154号适制名优红、绿茶,桂茗108号适制高档名优绿茶,3个新品系香型各异,综合品质优,符合优质选种的目的,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38对SSR荧光引物对208个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态性、遗传分化、基因流、分子方差进行分析,并调查其叶片性状。结果表明,208个福建茶树资源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74,Shannon’s信息指数为1.444;叶面积与叶片长宽比平均值分别为27.442 cm2和2.516;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间遗传变异。经群体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8个群体,群体a、b、f、h内材料来源单一,群体c、d、e、g内材料来源复杂,不同地点间茶树群体遗传背景相似。群体a、群体b、群体e内共有40个福建茶树品种,群体a内主要为适制绿茶品种,群体b内主要为适制乌龙茶品种,群体e内代表性品种为适制绿茶品种,群体a、群体b、群体e的群体属性与适制茶类存在一定相关性;群体c内包含南靖县、云霄县与平和县资源,地理位置相对较近,群体属性与地理来源相关。群体g与群体e群体间基因流为6.321,表明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群体相似系数聚类显示群体d与群体b亲缘关系较近。群体h与其他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叶面积、叶齿数性状特征差异显著(P<0.05),群体...  相似文献   

11.
同一地域种植不同发芽期、适制多茶类的茶树品种,通过不同品种的不同采摘期相互衔接,不仅能为创制名优茶提供高档原料,保证多茶类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原料,而且能调节采茶劳力,均衡安排生产,提高制茶机械设备的利用率,节省工本,提高茶鲜叶经济效益:如:(1)优质高效的适制红、绿茶的良种:早春毫、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福鼎大白荼、元宵茶、九龙大白茶、春波绿等;(2)高香优质的绿乌兼制的良种:丹桂、黄观音、台茶、茗科1号、九龙袍、金牡丹等进行多茶类生产,早期生产高档名特优绿茶,夏秋茶作为高香优质乌龙茶新产品的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鲜叶的收入。  相似文献   

12.
论适制乌龙茶品种的特殊性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8—1991年对17个茶树品种鲜叶进行了乌龙茶适制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制乌龙茶的品种鲜叶形态结构特征是叶片宽、梗粗、节间短、叶长/叶宽比值小、梗粗/节长比值大、叶片厚、上表皮厚和栅栏组织厚等8项性状。这些性状与乌龙茶加工工艺和成茶品质,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利用这8项指标,建立了乌龙茶适制性分类判别函数,经对17个品种的各类性状进行回代判别,其准确率达88.2%,因而这8项性状可作为选育和推广乌龙茶良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扶晓  郭桂义  杨洁  高俊峰 《茶叶》2005,31(1):42-44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茶树新品种舒茶早、凫早2号在江北茶区信阳区域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舒茶早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3~5天,为早生种,生长势强,鲜叶产量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抗性良好,适制绿茶,品质优良,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凫早2号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略早,为早生种,产量低于对照,抗性强,适制绿茶,品质优异,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谈充分发挥茶树良种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良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的优势,通过选用适应环境条件、适制茶类的良种,2良法栽培、精工细做,就能充分发挥茶树良种优势,获得茶叶生产两高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茶叶品质的不断要求,茶树良种的选育与推广愈来愈受到重视。近些年来不少地方都先后发展了一批又一批无性系的良种茶园,无疑这对改进茶叶品质正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这些不同的无性系品种(品系)当然有它各自不同的品质特性,即有的适制红茶,有的适制绿茶,有的品系则制红、绿茶均可以;就是同属适制红茶的品种,其品质风格也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表现在香气突出,有的则表现在滋味浓强,香味  相似文献   

16.
基于26个EST-SSR标记研究了31份适制绿茶和37份适制乌龙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两类品种在23个EST-SSR位点上的等位变异数目相等,另3个位点各存在一个等位位点的差异。乌龙茶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H)、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和平均遗传距离(GD)均略高于绿茶品种。基于数学模型的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两个亚类群,亚群A中67.9%的品种为乌龙茶适制品种;亚群B中71.0%的供试绿茶品种聚类其中。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Ⅰ和Ⅱ中以乌龙茶品种为主,分别占聚类品种数的69.6%和66.7%;而类群Ⅲ中61.3%的供试绿茶品种聚类其中。多数品种按适制类型聚类,说明绿茶和乌龙茶品种间的遗传结构存在差异。但也有部分品种在不同的群体结构中呈穿插分布,推测与其适制类型划分的恰当性、地理来源和遗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凯农  肖纯 《茶叶》1994,20(2):41-42
台湾绿茶兼有日本绿茶和大陆绿茶的花色品种,同时采用日本和大陆制法,无论制法还是品质都很有特色。一、台湾绿茶的原料台湾绿茶以春茶鲜叶为主,根据市场行情也用少量秋、冬茶鲜叶。主要红茶、青菜产区都生产绿茶。台湾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主要有台菜1~11号中除7、8号以外的  相似文献   

18.
优质高产绿茶新品种——湘妃翠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湘妃翠是运用单株选择法,以无性系良种福鼎大白菜的天然杂交后代(F1)为材料,系统选育而成。它具有早生、夏秋茶茶多酚和酯型儿茶素含量较少,适制绿茶、高产、抗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天府28号新品种是从四川群体种自然变异个体中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经品种比较、性状鉴定、生化分析、茶叶适制性和抗性研究,表明天府28号具有发芽较早、芽叶茸毛多、持嫩性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应性强、品质优等特点,是早生、优质、高抗和适制名优绿茶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本所述“白毛2号”是从我省珍贵茶树品种乐昌白毛茶(华茶15号)有性群体中单株连育的高香型无性品系,经1964年收来的系统研究表明,该品系属小乔木中叶种,具有早芽高产.抗性好,适制性广,高香优质等特点。主要技术指标产量,品比四年平均每公顷年产鲜叶15982.9公斤,比对照乐昌白毛群体增产29.9%、芽叶内含物丰富,适制多种高档名优茶,花香突出,品种优异,经济价值高。制绿茶类名茶——根毫茶,外形挺直,白毫厚披,滋味浓醇爽口,汤色黄绿明亮,春茶毫香高长,夏茶兰花香突出,制红茶类名茶——金毫茶,外形秀丽,金毫厚披.花香高长浓郁,滋味浓爽显香,汤色叶底红亮,制功夫红茶和红碎茶亦表现高香优质性状;制青茶类名茶——乌龙茶,表现制优率高,易做出花香,春、夏、秋皆优,成茶兰花香浓郁高长,滋味浓醇爽滑带香。回甘力强,耐冲泡。该品系是发展“三高”茶业的理想品种,适应粤北白毛茶产区及华南名茶产区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