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03年夏秋茶生产期间,浙江省新昌县气候一直处于高温干旱状态,不但造成茶叶产量急剧下降,而且一部分茶园还出现芽叶枯焦与病害现象.位于新昌县境内的浙江省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虽然同样遭受旱害,但由于对茶园实行科学管理,受灾程度和减产情况都比其他茶场轻得多.  相似文献   

2.
《茶叶》2006,32(4):197-197
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是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与新昌县镜岭镇人民政府共建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现有良种茶树母本园16.7公顷,苗圃86.7公顷,可供无性系良种茶苗约2亿株。  相似文献   

3.
《茶叶》2002,28(4)
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是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与新昌县镜岭镇人民政府共建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由浙江大学茶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刘祖生教授担任顾问。现在良种茶树母本园250亩,苗圃350多亩,年可供无性系良种茶苗5000余万株。  相似文献   

4.
何盛银 《中国茶叶》2004,26(5):24-25
我国随着名茶开发,掀起了茶树良种热.茶树良种日益显现其经济效益,专门从事茶树良种无性繁育的专业户、专业村应运而生.浙江新昌县镜岭镇有16个村,738户农户从事茶树良种繁育,去冬今春出圃茶苗达11786万株,呈供不应求之势,收入超千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镜岭镇苗圃面积达1300亩,繁育茶苗超过2亿株,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的育苗乡镇,良种茶苗无性繁育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受历史上罕见低温冻害的影响,浙江省新昌县春季名优茶产量大幅下降。据县农业局茶叶总站统计,今年春季名优绿茶实产1685吨,与去年同比减产10%左右;产值46990万元,同比减少7%左右。这是新昌县自2000年以来,春季名优茶减产减值幅度最大的一年。减产的茶树品种,主要是"平阳早""乌牛早"等特早种与"龙井43""迎霜"等早生种。以"乌牛早"为例,本县每年最早开园的镜岭镇台头山村,全村200亩"乌牛早"茶园,春茶比去年同比减产一半  相似文献   

6.
名茶之乡的浙江新昌县,不但大佛龙井茶出名,而且良种茶苗在全国也有点名声,尤其是茶树良种育苗基地的镜岭镇,育苗数量占全县的一半左右,也是全县茶树品种最多的一个基地,特别是与浙江大学茶学系联合建立了浙江茶树良种育苗基地后,茶……  相似文献   

7.
《茶叶》2005,31(4):F0004-F0004
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是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与新昌县镜岭镇人民政府共建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由浙江大学茶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刘祖生教授任顾问,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现有良种茶树母本园16.7公顷,苗圃约86.7公顷,可供无性系良种茶苗约2亿株。  相似文献   

8.
《茶叶》2013,(1):59
位于名茶之乡新昌县镜岭镇的"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由30多个育苗大户组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为保证苗木质量,专门为茶苗注册了"浙东"商标。现有苗圃350多亩,可供茶苗3000万株。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重点繁育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育成的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浙农117、浙农  相似文献   

9.
《茶叶》2012,(2):73
位于名茶之乡新昌县镜岭镇的"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由30多个育苗大户组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为保证苗木质量,专门为茶苗注册了"浙东"商标。现有苗圃350多亩,可供茶苗3000万株。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重点繁育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育成的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浙农117、浙农  相似文献   

10.
《茶叶》2011,(2):82
位于名茶之乡新昌县镜岭镇的"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由30多个育苗大户组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为保证苗木质量,专门为茶苗注册了"浙东"商标。现有苗圃350多亩,可供茶苗3000万株。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重点繁育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育成的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浙农117、浙农  相似文献   

11.
《茶叶》2001,27(1):34
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是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与新昌县镜岭镇人民政府共建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现有良种茶树母本园150亩,苗圃350多亩,年可供茶苗5000余万株。基地繁育的茶树良种有浙农117、浙农139、浙农113、平阳特早、元霄绿、龙井43、龙井长叶、乌牛早、菊花春、迎霜等30多个品种。   热忱欢迎新老客户光临指导、采购。同时,基地受理预订业务,可根据客户要求预订茶苗品种与数量,有计划地安排繁育、供苗。   联系单位及地址:浙江省新昌县镜岭镇人民政府 负责人:陈新 立邮编:312540   传真:0575-6071059 联系电话:0575-6071126 0575-6668006 手机:13506753319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遮阴对特殊茶树资源"黄金菊"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以遮光率为70%的黑色遮阳网为试验材料,以不遮光(0%)为对照,分析茶树农艺性状、茶园微环境、叶片光合参数、新梢内含成分等。结果显示,遮阴处理改善了黄化茶树资源"黄金菊"的生长状况,使得黄化新梢返绿,改变了处理茶树微环境及光合作用,提高了茶树氨基酸含量。说明适度遮阴可以促进茶树光合作用的进行,利于茶树有机物的积累,提高夏、秋茶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茶叶品质、培育生态茶园,1999年今年春季我站引进莆田市绿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固氮菌肥"肥力高"在茶园上使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深受广大茶农的欢迎和喜爱.使用方法:666.7m2用"肥力高"3kg加复合肥10 kg(个别茶园再加15kg豆饼粉)现配拌匀后、均匀地撒施于茶园中,并结合除草松土.据全镇各地使用66 hm2的观察和茶农反映,其茶树表现出生长势较强,根系发达,茶树健壮有力生长旺盛,叶大而厚,节间较短,新梢轮次增加,新梢萌发多而重,叶质油亮、持嫩性好.且能改良土壤增强土壤通透性,达到更新根系的目的.尤其是对树势衰弱,老龄茶树施用"肥力高"效果更为显著,有恢复树势生机"返老还童"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七月九日至十一日,浙江省茶树良种工作会议在新昌县召开。来自全省科研、教育、农业生产系统的茶树育种专家和育种工作者四十五名,其中有浙农大茶学系茶树育种专家刘祖生教授和中国茶科所副研究员陈炳环、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胡坪、吴银娥等。省农业厅经作局何子明副局长主持了会议并讲了话,毛祖法同志介绍了日本茶树良种工作的现状和茶叶生产见闻,并放了录像。会  相似文献   

15.
茶树越冬期极端低温冻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6年1月23~25日,茶树处在越冬休眠期,浙江省新昌县出现了有监测以来的最低温度,城区三天最低气温分别为-8℃、-7℃和-6℃,山区出现了-14.5℃的极端低温,并伴随着大雪。而近十年来新昌最低气温为2009年的-5.3℃。因田间试验较难遇上极端低温,不容易观测茶树的抗性。常通过调查茶树叶片的形态及解剖特性、细胞透性、束  相似文献   

16.
回顾"十二五"期间福建省茶叶科学研究在科技成果、发明专利、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论文发表、创新平台与工程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简要分析福建茶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围绕"十三五"福建茶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需求,提出了应加强茶树种质资源挖掘利用、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主栽品种配套加工与质量控制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基础研究,争取在茶树育种材料创新、特异新品种选育、茶园高效生态低碳栽培、假眼小绿叶蝉绿色防控、茶叶加工品质工程控制等方面取得一批具有突破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2000年由农业部投资,浙江开始在新昌县大市聚镇兴建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经过3年建设,示范场已初具规模,现有茶园面积1000亩,其中采穗园700亩、良种繁育苗圃200亩、种质资源圃20亩、设施茶园20亩、品种园60亩,年可提供无性系良种插穗40万kg ,无性系良种茶苗2000万株.  相似文献   

18.
浅谈新昌县的茶树良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凌光汉 《茶叶》2000,26(4):222-224
在计划经济年代,人们对茶树良种的认识不全面,认为只要产量高,就是个有推广价值的好品种,而优质却被人们所忽视,如新昌一直被列为珠茶产区,即使珠茶的质量再优,茶价也封顶,甚至还出现良种劣价,客观上起到了阻碍良种发展的抑制作用,因此,茶树良种发展甚为缓慢.在我们老一代茶技干部化了九牛二虎之力后,新昌县仅发展了1500亩左右的无性系良种茶园,只占茶园总面积的2%多点.  相似文献   

19.
朱双瑶 《茶叶》2005,31(1):50-50
在夏茶生产中,危害最大的茶树害虫要算是小绿叶蝉和螨类了.在我市当前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1"二虫"的为害症状 1.1小绿叶蝉 该虫是茶树芽叶重要害虫之一.属同翅目叶蝉科,俗称叶跳虫,均以成、若虫刺吸芽梢汁液,使叶片失绿,叶脉变红,叶质粗老,严重时芽梢红褐焦枯,芽叶萎缩,状如火烧.受害芽叶制成干茶,碎末增多,滋味较苦涩,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茶树良种既是茶叶生产的基础,又是提高茶叶产质量的关键。为加快浙江茶树无性系良种化步伐,推进茶叶科技现代化进程,实现茶叶产业升级。2000年浙江开始在新昌县大市聚镇兴建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经过四年建设,示范场已初具规模。实践证明,这是促进茶叶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形式,不仅推动了全省茶叶优化改造的步伐。而且充分发挥了茶叶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与能量,探索了市场经济体制下茶叶技术示范推广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