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在其新产品 10 76型联合收割机上配置了一种新型的齿刃式茎秆切碎器。介绍了该茎秆切碎器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调整。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直收割台一般与玉米子粒联合收割机配套,作业时,联合收割机沿着玉米行间行走,玉米茎秆被分禾器导入割台导入锥,导入锥再把茎秆导入拉茎槽,茎秆被拉茎辊拉过摘穗板的工作间隙,果穗被摘下,同时茎秆被切碎。摘下的果穗由导入链输送到割台的横向搅龙输送器,搅龙输送器将果穗喂入到收割机倾斜输送器,再由倾斜输送器喂入到收割机脱粒室进行脱粒。  相似文献   

3.
二、主要技术内容 小麦秸秆切碎直接还田技术是在小麦联合收获作业时,对秸秆进行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撒的还田技术。采用带秸秆切碎和抛撤功能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或在小麦联合收割机出草口处.装配专门的秸秆切碎抛撒装置进行联合收获作业,一次完成小麦切割喂人、脱离清选、收集装箱、秸秆切碎抛撒等作业工序。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省农机事业快速发展,联合收割机的投入使用,大大加快了玉米收割的进度,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但是,由于农村人口科技水平的不足,经常性导致玉米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不当,减少了其作业强度。现笔者针对玉米联合收割机正确操作及保养技术进行简单介绍。一、玉米联合收割机的正确操作1、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在长距离行走或运输过程中,应将割台和切碎器挂接在后悬挂架上,中速行驶,除1名驾驶员外,其他部位不允许乘坐人员。  相似文献   

5.
三、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1.核心技术(1)麦秸机械切碎均匀分散。用久保田类联合收割机距离田面10厘米左右收割麦子,同时开动切碎机械,按10厘米左右长度切断麦秸并均匀分散于田面。或用桂林类联合收割机滚动式扎碎麦秸,人工分散于田面。(2)浅水旋耕埋草技术。切碎麦秸分散于田面后灌浅水层,均匀  相似文献   

6.
新型青贮饲料收获机滚筒切碎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切碎滚筒是青贮饲料收获机的重要工作部件,直接影响收获机的功率消耗、切碎性能及抛送性能。本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平板刀式滚筒切碎器,分析了滚筒切碎器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对切碎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平板刀式滚筒切碎器较优的结构和工作参数。试验研究表明:滚筒转速和喂入量是影响功耗的重要因素,饲草的切碎均匀度与滚筒转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盘刀式切碎器参数的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盘刀式切碎器参数传统数学解析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根据1.0型切碎器的工作性能要求,确定了影响其功率消耗的主要参数及其变化范围。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分析了所选择的4个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进而建立了描述试验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定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以切碎器的比能耗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确定的切碎器参数变化范围和工作指标限制为约束条件,对盘刀式切碎器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对优化设计得到的切碎器参数组合进行了验证试验,表明切碎器实际比能耗与优化预测值间的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8.
青饲机平板刀式滚筒切碎器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碎滚筒是青饲机切碎器的主要工作部件,它直接影响着机器的切碎性能、抛送性能及功率消耗。因此对切碎滚筒及动刀片的合理设计,是青饲机设计的关键。本文设计研究了平板刀式滚筒切碎器,经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加快,联合收割机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联合收割机由于具有质量轻、结构紧凑、操作维修方便的优点,能一次完成切割、脱粒、清选、切碎等,因而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JDL10 4 2型联合收割机 ,是我国中型联合收割机的主导产品。为防止在收割潮湿作物、尤其是带切碎抛撒器作业时因稿草堵塞尾罩导致逐稿器折断 ,2 0 0 2年开始增设稿草堵塞报警装置 ,并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该报警电路 (参见图 1)由控制回路和主回路构成 ,控制回路由继电器 2的线圈和 3个串联的传感器组成 ,主回路由喇叭、闪光器和继电器 2的触点组成。图 1 报警电路原理图1.传感器  2 .继电器  3.闪光器  4 .喇叭  5 .喇叭按钮该电路原理并不复杂 ,其精巧之处在于利用干簧管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  相似文献   

11.
直刃斜装滚刀式切碎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碎器是切碎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其设计与使用得好坏,对切碎机的工作性能影响极大.本文研究了直刃斜装滚刀式切碎器切碎饲草所需功率,提出了一种功耗最低的优化方法,能够选择合理的参数.以达到较好的切碎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稻麦联合收割机秸秆切碎抛撒装置智能化水平不高,相关参数监测系统缺乏等问题,基于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研制稻麦联合收割机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推杆电机、霍尔传感器、扭矩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人机交互终端以及电子控制单元(ECU)等组成,人机交互终端采用组态触摸屏,通过485总线与电子控制单元进行实时信息交互,实现转速、开度等系统参数实时采集、显示与存储,并能够根据作业要求控制推杆电机控制撒布板开度,实现秸秆半幅和全幅抛撒。实时调整抛撒效果。将此系统应用于秸秆切碎抛撒试验台,在秸秆切碎抛撒试验台上进行系统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监控系统操作简单,参数测量精度达到94%以上,推杆的控制精度达到90%以上,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够满足稻麦机械化收获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草饲料加工机械也得到了大力发展,铡草机是应用较广泛的草饲料加工机具之一,但该机具仍存在着切割过程中功率消耗过大的问题,切碎器的设计对于铡草机切割功耗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动刀片又是切碎器的主要工作部件。因此,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切碎器显得尤为重要。为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秸秆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作肥料、饲料、垫料、菌料、原料、燃料,概括起来可称为六料综合利用。一、秸秆用作肥料1.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是用带秸秆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半喂入收割机留茬10~15厘米,将秸秆切碎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饲用苎麻收获机工作中纤维缠绕切碎系统以及喂料不均匀导致标准草长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喂料间隙自适应的饲用苎麻收获机切碎系统,由喂入压辊部件和切碎部件组成。该切碎系统的喂入压辊部件采用浮动压辊实现喂料间隙随喂入量变化自适应调节,饲用苎麻在喂入压辊部件的夹持推送作用下,由高速旋转的平板型滚刀式切碎器(动刀)切碎。分析得到了影响标准草长率的主要因素有喂入压辊转速、切碎器转速、动定刀间隙。试制了切碎系统性能考核试验台并进行了多因素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切碎系统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喂入压辊转速 159.16 r·min-1、切碎器转速 848.11 r·min-1、动定刀间隙 0.65 mm。优化模型与验证试验所得的标准草长率分别为 93.18%、92.96%,二者的相对偏差为 0.24%,满足饲用苎麻收获机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功率监测的联合收割机喂入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联合收割机喂入量主要基于人工经验调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分析割台螺旋输送器动力学模型,对螺旋输送器功率和喂入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开发基于CAN总线通信联合收割机割台工况嵌入式监测系统,对联合收割机工况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1)螺旋输送器功率和喂入量具有数学关系;2)本研究设计的联合收割机割台工况嵌入式监测系统运行可靠,能够实时采集联合收割机工况信息;3)对试验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螺旋输送器功率和喂入量的数学表达式,其相关系数为R2=0.909 9,表明监测割台螺旋输送器功率预测喂入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的提出了几种偏心圆弧刃圆盘刀切碎器的设计方法,并从理论上较全面的论述了各自的优缺点,这就为设计偏心圆弧刃圆盘刀切碎器提供了简便的可靠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饲用苎麻收获机工作中纤维缠绕切碎系统以及喂料不均匀导致标准草长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喂料间隙自适应的饲用苎麻收获机切碎系统,由喂入压辊部件和切碎部件组成。该切碎系统的喂入压辊部件采用浮动压辊实现喂料间隙随喂入量变化自适应调节,饲用苎麻在喂入压辊部件的夹持推送作用下,由高速旋转的平板型滚刀式切碎器(动刀)切碎。分析得到了影响标准草长率的主要因素有喂入压辊转速、切碎器转速、动定刀间隙。试制了切碎系统性能考核试验台并进行了多因素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切碎系统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喂入压辊转速 159.16 r·min-1、切碎器转速 848.11 r·min-1、动定刀间隙 0.65 mm。优化模型与验证试验所得的标准草长率分别为 93.18%、92.96%,二者的相对偏差为 0.24%,满足饲用苎麻收获机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秸秆焚烧的危害,介绍了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及推广的可行性,分析了影响联合收割机加装秸秆切碎还田技术推广的因素,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秸杆还田机械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以提高秸杆还田的效果,避免可能出现的有害因素,以及联合收割机的秸杆切碎装置,“L”型甩刀式秸杆切碎机结构、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