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试验研究中,从白僵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感染途径的不同见解,但从形态学方面的探讨,尚少报导。本课题着重从形态学方面,观察白僵菌侵入松毛虫后的病变情况,分析其感病途径及致死原因;观察放菌区未死老熟幼虫及成虫生殖系统是否感菌,成虫产卵量是否降低,分析能否影响后代繁殖。  相似文献   

2.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几种方法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具备白僵菌寄生、发展的条件。否则,达不到治虫的目的。现介绍我市多年来的几种方法:1.带菌越冬于九月、十月对第2代、第3代越冬松毛虫幼虫群体布菌,使白僵病在松毛虫群体...  相似文献   

3.
卵孢白僵菌防治舞毒蛾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和松毛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3~5龄幼虫进行了室内、室外感染试验和野外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室内外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幼虫的致病力更强,比松毛虫卵孢白僵菌高8.2%,使用活孢子含量为50亿个/g的菌粉,2 g/m2,施菌16天,可使舞毒蛾3~5龄幼虫室内外感染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8.9%和85.0%;野外施用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的感染率达80%以上,确定野外防治舞毒蛾的施菌量为30 kg/hm2,防治时期为雨季。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四年四月,我们在砚山县稼依公社戈白生产队,应用白僵菌对文山松毛虫越冬代进行了防治试验,防治面积500亩。在干旱季节,由于抓住了在阴雨天放菌,其幼虫死亡率达88.6—95,6%。为了摸索雨季的防治效果,7月,我们又在文山县红旗林场和攀枝花公社的两个生产队,对文山松毛虫第一代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防治面积530亩,其幼虫最高死亡率达75.33%,蛹死亡率最高达44.68%。  相似文献   

5.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越冬的马尾松毛虫幼虫上树取食期(4月),喷施含孢量110亿/克,活孢率82.9%,施菌量为37.5kg/hm2的白僵菌粉剂后,感染白僵菌的马尾松毛虫,每平方米11.3头,蛹期死亡率42.0%,第二年蛹期死亡率26.1%。在马尾松毛虫下树越冬期(11月),喷施含孢量48亿/克,活孢率76%,施菌量为30kg/hm2的白僵菌粉剂后,越冬期间,马尾松毛虫死亡率32.2%;第二年白僵菌致死率63.3%;第三年白僵菌致死率13.3%。  相似文献   

6.
以活的马尾松毛虫幼虫蘸白僵菌菌水的办法防治马尾松毛虫解决了大面积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菌粉不足和防治经费短缺的问题,又克服了高大林木施药难的矛盾,平均防治效果达89.5%,平均校正防治效果为72.6%。  相似文献   

7.
带菌活虫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的马尾松毛虫幼虫蘸白僵菌菌水的办法防治马尾松毛虫解决了大面积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菌粉不足和防治经费短缺的问题,又克服了高大林木施药难的矛盾,平均防治效果89.5%,平均校正防治效果为72.6%。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otatus walker)虫体上分离出来的白僵菌所进行的三个试验:一、马尾松毛虫白僵菌(简称白僵菌)对家蚕的感染;二、白僵菌晶体的效能;三、白僵菌在液态培养基中生长发育情况.一、白僵菌对家蚕的感染在以前利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绝大多数报告中,几乎都要注明"严禁在养蚕区使用白僵菌".广东省德庆县的部分公社是养蚕区,但该县利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极为普遍,菌粉撒到了离蚕房只有几十米的地方,并未影响养蚕.我们在这一现实情况下,于1973年5月23日到  相似文献   

9.
为在北方应用白僵菌防治油松毛虫,笔者采用从灵丘县干旱林区分离得到的油松毛虫病原球孢白僵菌菌株Beauveria bassiana CGMCC NO.1573制备的孢子悬浮液和营养型湿菌粉剂,分别在冬季和春季对越冬的油松毛虫幼虫进行防治。结果显示:用2×106个/mL孢子悬浮液的防治效果不好,校正死亡率只有21%~29%;冬季用菌粉防治效果较好,感染率达到70.4%~85.4%;春季施用菌粉15 d~20 d,感染率达47.1%~54.5%.结论认为,在树干基部和枯落物下撒施"白僵菌营养型湿菌粉剂"集中防治越冬幼虫是北方防治油松毛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研究和技术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研究以及二十二年来在省内66个县撒放900t白僵菌粉,防治142万余亩松林松毛虫,实践证明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不会影响养蚕业,不会增加家蚕的僵病数量,这主要是由于防治松毛虫用的是松毛虫白僵菌,它对家蚕致病力低,对松毛虫致病力高,菌株不同;放菌治虫后,白僵菌数量很快消退到原来自然界的水平;松毛虫白僵菌在自然界的数量达不到使家蚕致病的数量。白僵菌的生产解决了三大技术难点:产品干燥技术,机械分离白僵菌孢子技术和高孢粉生产技术。解决了白僵菌的生产问题。明确了使用方法:纱布袋撒粉、机械喷粉和飞机喷洒;确定了放菌量,常规菌粉0.5~1.0kg/亩,高孢粉1.0~10.0g/亩;明确了放菌时间,每年10~11月份,3~4月份防治越冬代松毛虫;浙南、浙东南、沿海县市是我省最适合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地区,白僵菌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解决了白僵菌的使用问题。全省已广泛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有些地区白僵菌防治面积占总防治面积的1/3,已成为我省防治松毛虫的主要手段。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挽回损失折合人民币3184.09方元,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1974~1975年、1982~1983年、1990年采用菌粉拌细土手撒、纱布袋振动两种放菌方法。越冬代在4月上中旬、第1代在6月中旬隔行隔株放菌,0.7~1.0kg/亩菌粉,松毛虫幼虫白僵率平均75%。本县生产的常规菌粉平均含孢量161.4亿/g,活孢率83.1%。1982~1992年11年间白僵菌防治10多万亩松林松毛虫,平均防治效果76.6%。  相似文献   

12.
1974年初,我县越冬代松毛虫发生面积3万亩,其中较为严重的虫口密度在100条以上。根据南方十三省(区)防治松毛虫研究协作会议制订的《防治松毛虫技术措施》要求,为了控制虫害发生,从2月21日开始,我们组织了力量,实行以“菌药兼施”的办法,开展对越冬代松毛虫的防治工作。这次防治时间前后共25天,用白僵菌粉9,120市斤,6%六六六粉8,150市斤,喷撒面积20,000亩,其中放菌面积17,500亩。防治用的白僵菌是新会白僵菌厂产品,质量为50亿/克和100亿/克。实行“菌药兼施”,菌与药的比例在1:3到1:1之间,具体配比视林分郁闭度和虫  相似文献   

13.
所述实验的实例为:为明了对安徽江淮林区的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施行白僵菌生物防治的效果,在宣州、凤阳不同的马尾松林地进行了该虫越冬前期(11~12月)和越冬后期(3~4月)施用白僵菌剂的防治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及其与之相关的因素分析,表明在安徽林区因受所处地带性气候的影响,不论在冬季或春季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效果均不理想。据此,提出相关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害马尾松、南亚松、湿地松、加勒比松的海南松毛虫Pendrolimuskikuchii hainanensis Tsai et Hou属叶蛾科Lasiocampidae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的一个变种。其幼虫经人工施放喷洒白僵菌、多角体病毒感染后,白僵菌──第10天后就使幼虫出现感病症状,第25天后发病,继而僵虫、僵蛹达到高峰期。多角病毒──第3天就使幼虫开始出现感病死亡,6~8天大量死亡,10~15天达到死亡高峰期。从林间观察结果,害虫死亡率与感染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飞机喷洒白僵菌高孢粉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白僵菌 Beeauveria bassiana高孢粉 ES-87液剂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etalus Walkr具有成本低、易贮藏、运输、不杀伤天敌的优点。每亩用0.8万亿孢子浓度并加入0.1克溴氰菊酯,防治效果达79.3%,针叶保存率为85%。在4龄幼虫蜕皮前防治,白僵菌能在林间形成重复感染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防治松毛虫的三个白僵菌样品对3龄油松毛虫幼虫和3龄白纹伊蚊幼虫的生物测定结果,探讨了以白纹伊蚊幼虫作为指示昆虫,用球形芽胞杆菌SPH88作为标准品,对白僵菌产品毒力生物测定以及在其标准化中的应用。白僵菌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力单位P(I.TU)同该产品对松毛虫的LD_(50)(Y)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1007。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Y=Kxl/P白纹伊蚊幼虫和松毛虫幼虫的死亡率同白僵菌的浓度之间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8-0.93.提出了新的白僵菌产品毒力单位,用白纹伊蚊幼虫作指示昆虫的生物测定方法较以松毛虫作指示昆虫的生测法效果更好,前一方法中白纹伊蚊幼虫对白僵菌浓度的改变敏感性较后者高,更适合于防治松毛虫白僵菌产品生物测定和标准化,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17.
昆虫在越冬期间易于发生真菌病害,被真菌寄生死亡的比率较高。在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过程中,也发现有这种现象,我省松毛虫一般以四岭幼虫在11月中、下旬开始越冬,越冬场所多在树皮裂缝,或在针叶丛中集结成团,也有在树干基部杂草中越冬的在以菌治虫时,于10月至11月中、下旬期间,将白僵菌施放林间,让白僵菌孢子附在松毛虫体上带菌越冬,第二年二月底至三月上旬,松毛虫上树活动时止,松毛虫越冬期长  相似文献   

18.
松树占我区森林面积一半以上,每年受松毛虫危害十分严重。因此,防治松毛虫是落实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伟大号召的具体行动,也是当前林业生产迫切要求。为了探索多快好省地治虫方法,两年来,我们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深入林场、农村,与林业职工、贫下中农一起进行白僵菌土法生产及大面积使用防治松毛虫试验,松毛虫感染死亡率达60-95%,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971年3月,在北流沙圳林场进行林间放菌防治越冬代试验,撒菌粉2斤,到4月中旬  相似文献   

19.
利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是一项重要的生物防治措施,在我区桂北地区由于春季常为低温多雨天气,白僵菌的防治效果不稳定,为了进一步研究白僵菌在桂北的应用效果,1986~1990年在桂北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全州县综合防治示范区,对越冬前、越冬后和第一代马尾松毛虫进行放菌和用菌量等试验,并对白僵病的流行作了广泛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由于使用方便、效果较好、对人畜和家委生产较安全,近几年来发展很快,目前,全国防治面积已达500余万亩,确是综合防治农林业害虫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本地区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策略是主攻越冬代,几年来的防治时间多在3月上旬至4月初,即在松毛虫越冬后放菌。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