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8年12月12日,“中国福州·橄榄产业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举行。为整合福州地区李、梅、橄榄产业资源.提升李、梅、橄榄的种植、加工、研发及经营水平,做大做强这些产业,论坛期间,福州市宣告成立李、梅、橄榄产业联盟。这是福建省首个跨品种的农产品产业联盟。  相似文献   

2.
近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福建闽侯橄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这标志着闽侯橄榄品牌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品牌的法律保护措施得到进一步加强.更有效地提高了闽侯橄榄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橄榄产业组织化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陈世平)闽侯县是“中国橄榄之乡”,闽侯橄榄是八闽佳果之一。今年,闽侯县橄榄不仅再获丰收,已陆续上市。预计产量达3万t多,而且销售顺畅,备受欢迎。闽侯橄榄产业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1 闽侯县橄榄产业历史与现状 闽侯县种植橄榄的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已很盛行.据《新唐书》及《八闽通志》记载,唐朝时福州府在土特产贡品中就列有橄榄.民国版《闽侯县志》载,橄榄"出福州甘蔗洲,芋原八十里间,沿麓树之".1957年福建省橄榄总产量8000t,闽侯县橄榄面积128 hm2,产量达3 760 t,产量占全省47%,主要分布在沿江洲地,多为老树,是名副其实的橄榄种植大县.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受到"以粮为纲"等因素的影响,橄榄产量迅速下降,如1962年,闽侯县橄榄产量仅305 t.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橄榄种植技术的突破,如塑料营养袋育苗,橄榄小苗嫁接,橄榄控梢促早产等技术的应用,加上承包责任制的落实,橄榄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90年以后,橄榄价格走高,在一批先富人士承包山地大片开发橄榄园的示范带动下,橄榄种植转向山地,沿江沿溪附近可种植橄榄的山地基本种植橄榄,至2004年,橄榄种植面积达2 397 hm2,产量逐年提高(表1).1996年3月闽侯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等三家单位评为"中国橄榄之乡".  相似文献   

5.
橄榄喜温暖忌霜冻,适宜在年平均气温20℃以上,极端低温不低于-3℃的地区种植[1].20世纪80年代以来,橄榄产业蓬勃发展,但严重霜冻会造成橄榄叶片枯焦、枝干甚至主干枯死,影响多年产量,对橄榄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笔者2011年1月在福州市闽侯县鸿尾乡、白沙镇等地调查了橄榄霜冻,现就橄榄霜冻情况及灾后管理措施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闽清县结合实际,着力推动品种改良,把发展鲜食型甜橄榄作为方向,积极开展优质甜橄榄品种选育、引进、示范和推广,使甜橄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新增甜橄榄面积333.33hm^2,形成了闽江两岸鲜食橄榄万亩产业带,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陇南白龙江流域海拔1 300~1 600m油橄榄生长结实情况、土地资源分布特点、产区发展基础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以武都区为中心,以城市为载体,建设"一城两带三园四中心十基地"的橄榄产业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8.
近十几年来,橄榄栽培发展很快,橄榄生产区目前主要采用实生繁殖栽培,极大地阻碍了橄榄良种的推广应用。为此,笔者2003年开展了不同砧穗组合对橄榄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试验,探讨橄榄良种繁育时如何进行砧木选择,以期稳定提高嫁接成活率,促进橄榄良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橄榄又名青榄、黄榄等 ,是我国的亚热带特色水果。果实风味独特 ,鲜果细嚼 ,具有“先苦后甜”的口感 ,营养丰富 ,有利于人体消化和美容等功效。近年来橄榄种植业发展迅速 ,由于橄榄果实皮薄 ,采后容易失水皱缩和腐烂 ,绝大多数果实用于加工成凉果等果脯 ,鲜果上市数量较少 ,而市场上对鲜果的需求趋旺 ,通常保鲜橄榄的价格是采收时价格的 2~ 5倍。关于橄榄保鲜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多 ,各有侧重。笔者通过多年橄榄常温保鲜试验 ,企图探明影响保鲜的一些关键技术 ,延长鲜果货架供应时间。1 橄榄采收前的管理技术橄榄病虫害直接影响果实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10.
作为福建著名特产的橄榄在本届世博会上亮相,通过世博会这个国际舞台,展现其优异品质。据介绍,由福州大世界橄榄有限公司生产的橄榄汁、甘草榄、远香榄等橄榄制品,代表“福州橄榄”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其中大世界橄榄汁成为了上海世博会福建馆唯一指定果汁饮料。福建省是我国橄榄种植第一大省.福州地区是其橄榄主产区,橄榄产量和品质均名列前茅,无论是橄榄鲜果还是加工产品,都深受消费者青睐,鲜果价格曾出现每粒1元的“天价”。  相似文献   

11.
林璋 《福建果树》2006,(1):46-47
橄榄在热带、亚热带有广泛分布,福建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丰富。福州地区的闽清、闽侯是福建省橄榄主产区,近十余年来,福州地区的橄揽生产得到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以长营、自来圆、惠圆、檀香等品种为主的种植区域。为了更好地满足橄榄生产发展的需要,我们从名优橄榄单株母树上采集种果和接穗,采用营养袋育苗和小苗嫁接技术进行橄榄快繁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现总结如下:1实生苗繁育1·1种果的选择以丰产、稳产、优质的橄榄单株为母树,在11月中旬以后采集种果,采后捡除小果和病果,种果以大小均匀为好。1·2种果的处理种果采后1~2d要及时去…  相似文献   

12.
采用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福州橄榄主要病害的种类及用药情况。结果表明,福州地区橄榄病害有17种,主要有橄榄叶斑病、橄榄炭疽病、橄榄梢枯病等8种病害。杀菌剂中使用率最高的为甲基托布津和代森锰锌,使用概率分别为29.5%和19.7%。  相似文献   

13.
橄榄又名青果、白榄、山榄等 ,属橄榄科橄榄属 ,是南方特有的常绿果树 ,果实具有健胃消食 ,消热解毒 ,化痰消积的作用。长期以来 ,由于橄榄嫁接育苗成活率低 ,我国橄榄产区主要采用实生苗建园 ,造成树体高大 ,结果迟 ,单株间性状变异大 ,严重影响了橄榄生产的发展。我们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 ,解决了橄榄嫁接育苗成活率低的难题 ,并取得了橄榄早实、丰产的良好效果。1 试验园基本情况平和天马国有林场位于福建省东南部 ,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区 ,年平均温度 2 2℃ ,无霜期达 330天以上 ,年均日照总时数为 2 0 0 0小时 ,年均降水量为 1 75 0 mm。…  相似文献   

14.
橄榄是潮汕地区传统的经济栽培果树,用途广泛,经济效益高。为促进本地区橄榄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橄榄树习性、整形与修剪、施肥、促花与保花保果、主要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提出关键技术措施,以供橄榄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福建橄榄耐寒性快速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橄榄性喜温暖忌霜冻,冬季低温限制其地理分布,在福建仅限分布于闽清以南的闽江沿岸[3]。橄榄耐寒力较差,近年来常因冬季低温的侵袭而造成重大损失,直接影响橄榄生产的发展。因此,宜选用抗寒性强的橄榄品种是解决低温造成生产上重大损失的根本途径。本研究运用橄榄...  相似文献   

16.
橄榄是我国南方特色果品 ,是福建省传统的出口商品。近十余年来 ,橄榄生产得到快速发展 ,福建省 1996年栽培面积比 1980年增加 12 5倍 ,产量增加 4 5倍。为了满足橄榄生产发展的需要 ,我所近十年来利用橄榄优良单株母树采集种果和接穗 ,采用薄膜营养袋和小苗嫁接技术开展了橄榄优质种苗繁育试验 ,已形成一套技术路线。现将其总结如下。1 实生苗繁育1 1 种果的采集和处理 种果的采集。种果采自省评的橄榄优良单株母树 (如长征 1号长营和自来圆 ) ,果实平均粒重 11 2~ 13 9g ,株产稳定在 10 0kg左右。在种核充分成熟后的 11月 8— 15日…  相似文献   

17.
橄榄是常绿乔木果树,福建特产名果之一,果实鲜食、加工皆宜。上世纪80年代以来橄榄栽培在福建主产区闽江下游及莆田、闽南一带迅速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对橄榄结果习性、产量与分枝级数的关系只凭经验估计,没有进行详细观察。为此,我们进行了本项调查研究,以期为橄榄修剪及早结、丰产、稳产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橄榄Canarium album Raeusch.属于橄榄科橄榄属,主要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福建主栽黄榄(又称白榄、青榄),广东主栽乌榄。福州市是橄榄故乡,产量约占福建全省的60%,橄榄种质资源丰富。福州市果树良种场于2006年起陆续从广东、浙  相似文献   

19.
福建橄榄品种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橄榄原产我国,为南方特产果品之一。国内白榄以福建栽培最多。鲜果和加工品是传统的内外销胶品。从福安至诏安的沿海县(市)均有分布,品种资源多。目前,我省橄榄生产量下降,影响内外销。为适应积极恢复发展我省橄榄生产及提供良种材料的需要,进一步摸清橄榄品种资源是一项基础工作。为此,于1979~1980年在闽侯、福州、闽清、福安、莆田  相似文献   

20.
橄榄高接换种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清是福建省橄榄主产区之一,有惠圆,自来圆、檀香、长营等优良品种。据对几个成片橄榄园开花结果情况调查显示,橄榄实生苗长大的植株中,约有10%为雄性不结果树和少量挂果的低产树。橄榄(CamarlumalbunRaeusch)为橄榄科橄榄属,作为果树栽培的有橄榄(又称白橄榄,主产福建)、乌檄榄(主产广东)两种,闽清栽培的橄榄品种主要有长营、自来圆、惠圆、檀香等。由于激榄实生繁育的后代容易发生变异,且有果实变小的趋势,所以对稀、优品种惠圆、檀香橄榄,均要求通过嫁接(或高接换种)来保持其遗传稳定性。橄榄木质部组织较疏松,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