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模拟酸雨对砖红壤盐基离子迁移和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发育于玄武岩的砖红壤进行了室内模拟酸雨淋溶试验,结果表明:(1)酸雨淋溶土壤会引起土壤盐基离子的大量淋失。以土壤中的K+最易于淋失,Ca^2+、Mg^2+的淋失量最大。酸雨pH愈低,Ca^2+、Mg^2+、K^+的迁移量愈大。酸雨淋溶土壤的时间越长,盐基离子的迁移量越大。(2)土壤经≥5d的酸雨淋溶后,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含量均随淋溶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酸雨的pH不同,则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所受的影响不同。(3)与原土壤相比较,短期(≤5d)的酸雨淋溶,可使土壤交换性Ca^2+、K^+以及强酸性(pH≤3.0)酸雨淋溶的交换性Mg^2+增加;土壤被酸雨较长时间(≥10d)淋溶后,则会降低土壤交换性Ca^2+、Mg^2+、K^+的含量;不同时间的酸雨淋溶,均会降低土壤交换性Na^+的含量。(4)土壤经酸雨淋溶后,某些矿物会发生风化,释放出盐基离子,也会使部分交换性盐基离子转成非交换态。  相似文献   

2.
织金洞土壤渗透水—洞穴滴水元素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织金洞上覆岩溶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监测和分析,得出:在织金洞岩溶系统中,土壤渗透水、岩溶泉水和洞穴滴水元素在一年内的变化范围不一,且各主要元素均呈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在3类水中,Ca~(2+)平均浓度为洞穴滴水洞顶泉水土壤渗透水,Mg~(2+),Sr~(2+)平均浓度大致是洞穴滴水土壤渗透水洞顶泉水,说明岩溶系统中各元素的变化可能是其他各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Mg/Ca和Sr/Ca比值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反映了其受到来源、水岩相互作用时间和方解石的优先沉积(PCP过程)等机制影响的一致性,故而其比值能反映外界气候的干湿变化。洞穴上覆的水—土、水—岩作用过程,控制了各滴水点滴水化学组成的变化。滴水点的运移路径,时间和环境条件等对降水响应的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在利用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反映洞外环境变化时,需综合考虑各元素在水—土—岩中的分布和迁移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重庆芙蓉洞洞穴水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重庆武隆芙蓉洞5个滴水点和2个池水点多个水化学指标(pH、HCO3-、EC、SO24-、Ca2+、Mg2+)以及滴水滴量和现代沉积物进行连续监测,发现芙蓉洞滴水中的物质主要来源于上覆岩层和土壤,其地球化学指标有一定的时空变化特征。由于芙蓉洞上覆土壤岩层较厚,所以5个滴水点滴量与降水量相关性不明显,洞穴滴水多数时间未能及时反映洞外当季降水量的变化。夏季上覆土壤生物活动强烈,释放更多的CO2,导致滴水pH值在夏季较低,而HCO3-含量和电导率(EC)较高,冬季则相反。洞穴滴水中SO24-含量的变化受到土壤生物过程以及基岩岩层差异的重要影响。滴水的方解石饱和指数(SIc)和pH值变化大致同步,滴水点下接收到的现代沉积物沉积速率和饱和指数有很好相关性,冬季沉积速率最快。滴水中Ca2+、Mg2+浓度变化受控于水—土—岩的相互作用,其中水源差异、活塞效应、水岩相互作用时间对其产生重要影响。洞穴水中Mg/Ca主要受Ca2+含量的影响,能够指示外界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此外,洞穴内不同分布位置的滴水,其地球化学指标空间差异主要受到各点的渗流通道、流经途径以及上覆基岩及土壤成分等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洞穴水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对于洞穴内次生沉积物景观的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2015年1—12月通过现场滴定测量和实验室仪器分析对贵州织金洞洞穴水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为期一个完整水文年的动态监测,采样时间均为每月26—28日。结果表明:(1)洞穴滴水滴率和Ca~(2+),Mg~(2+),Sr~(2+)离子浓度均与降水量有很好的响应,但同时都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其中Mg~(2+),Sr~(2+)离子所携带的气候信号较为持久,Ca~(2+)离子浓度在雨季波动较大。(2)滴水水化学性质在化学计量上总体符合石灰岩喀斯特地区的侵蚀方程,Ca~(2+)/HCO_3~-的比值均在1/2上下波动;(3)滴水中的SIc和SId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滴水中的液相CO_2分压[lgPCO_2(water)]与pH值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体现了上覆土壤层中的高浓度CO_2对洞穴滴水化学过程的重要影响。(4)滴水中的Mg/Ca与Sr/Ca比值在雨季到来后的曲线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同增同减性特征,证明CaCO_3在未到达洞穴之前就已经在土壤层和基岩层中发生了优先沉积(PCP),致使运移到洞内的Ca~(2+)离子浓度相对其他离子的升高程度小;(5)滴水中Mg/Ca比值与Sr/Ca比值都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是Sr/Ca比值季节滞后性明显,而Mg/Ca比值年际变化更具波动性,对外界降水变化响应较敏感。  相似文献   

5.
芙蓉洞洞穴水Ca2+,Mg2+浓度变化对气候事件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庆市芙蓉洞内的两处滴水(1#,3#)和两处池水(2#,4#)进行了定点观测和取样分析.获得了4处洞穴水的pH、电导率和Ca2+.Mg2+.K+,Na+.SO2-4,Cl-离子浓度等化学指标.结合当地的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了观测期间芙蓉洞洞穴水Ca2+,Mg2+浓度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重点对这两种离子与2006年和2007年夏季重庆特大干旱和降水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Ca2+浓度呈现以年为周期每年7-12月高于1-6月的变化规律,一年中Mg2+表现出波动期与稳定期交替出现的特点,Ca2+,Mg2+浓度在2006年9月明显升高,表明其对2006年夏季特大干旱事件的响应敏感.短期干旱导致洞穴水离子浓度偏高;2007年夏季的暴雨事件后Ca2+,Md2+浓度波动较大,表明洞穴水对特大降水事件响应明显,但各个点的响应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重庆芙蓉洞土壤渗透水-滴水的元素变化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重庆芙蓉洞上覆表层岩溶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监测,发现3种水(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滴水)元素的变化幅度在年内都有各自的变化范围,Ca2+、Mg2+、Sr2+和SO24-在土壤渗透水中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5.55,11.04,0.026,15.39mg/L,在表层岩溶泉水中分别为65.76,33.16,0.035,21.18mg/L,而在洞穴滴水中分别为64.37,37.87,0.044,11.38mg/L。3种水之间存在大致协调同步的季节变化规律:Ca2+、Mg2+、Sr2+浓度的变化呈枯水期变幅大、雨季变幅小的特征,SO24-浓度则因不同的点而存在一定差异。受土壤水热条件以及生物过程的季节性变化影响,土壤渗透水中各元素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6个洞穴滴水中Ca2+、Mg2+和Sr2+浓度在冬季枯水期出现低值,MP2点的SO42-浓度随降雨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因此,不同滴水点运移的路径、时间和环境条件不同,导致对降水的季节响应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短期室内淋溶的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供试果园土壤交换性Ca^2+、Mg^2+、K^+、Na^+、交换性盐基总量(BS)、阳离子交换量(CEC)、电导率(EC)等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Ca^2+(pH2.5)、Mg^2+、K^+、Na^+、BS(pH2.5)、CEC(pH≥3.5)含量较酸雨淋溶前增加,且随着剖面深度表现出较好的层次性;淋出液中Ca2+、Mg^2+、K^+、Na^+含量随着模拟酸雨酸度的增强而依次增加,其中pH2.5酸雨处理与其它淋溶处理间淋出液Ca^2+、Mg^2+、K^+、Na^+含量差异显著;以土壤交换性Ca^2+、BS、CEC、盐基饱和度(BSP)与EC为指标衡量土壤的酸化,pH 2.5酸雨处理导致了淋溶土柱表层和中间土层的土壤酸化,其中交换性Ca^2+、BS、BSP指标表征pH 3.5的酸雨处理引起了表层土壤酸化,而pH≥4.5的酸雨淋溶缓冲了土壤的酸化,土壤的酸度减弱。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山东寿光设施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设施土壤的盐分含量高,变化幅度大。耕层盐分含量为2.69g kg^-1(CV=58%),而相应的露地仅为0.61g kg^-1(CV=14%)。(2)设施土壤连续种植到4a左右,其耕层的盐分含量则可达到限制作物正常生长的临界点,此后盐分含量随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而有所降低。土壤次生盐渍化是造成温室可持续利用周期较短的主要原因。(3)除HCO3^-外,NO3^-、SO4^2-、Cl^-、Ca^2+、Mg^2+、K^+、Na^+在剖面的累积明显高于露地,且以NO3^-和Ca^2+的相对富集为主要特征,两者可占耕层盐分离子总量的47.4%和19.3%。(4)与露地相比,盐分离子在设施土壤剖面存在着明显的累积和向下迁移现象,同时在剖面的分布还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其中NO3^-的大量累积和向下层迁移已严重影响到当地地下水水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白云岩洞穴上覆土壤渗透水—洞穴水水化学元素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揭示岩溶水Ca,Mg,Sr元素比值变化与洞外气候的响应关系。[方法]以贵州省绥阳县双河洞洞穴系统中的麻黄洞为研究对象,通过麻黄洞4个洞穴水点和上覆3个土壤点土壤渗透水的定期监测、采样和室内实验,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元素比值法对各监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麻黄洞上覆土壤渗透水主要水化学指标表现为旱季雨季、洞穴水主要水化学指标表现为雨季旱季的季节性变化特征。②洞穴水EC,Ca~(2+),Mg~(2+),HCO~-_3,Sr~(2+)离子浓度约为土壤渗透水的2~6倍,表明表层岩溶带岩溶过程对洞穴水水化学元素具有重要影响。③土壤渗透水对地表降雨和温度变化具有积极响应,旱季滞留于土壤中的大量矿质元素是导致4月份土壤渗透水中Ca,Mg,Sr浓度出现高值的主要原因。④洞穴水Mg/Ca、Sr/Ca比值变化及其相关性,反映了洞穴水受到来源、水—岩相互作用、洞穴水脱气沉积和先期方解石沉淀过程(PCP)等机制影响的协同性及洞穴上覆主要岩溶过程差异,因此其比值变化能够间接表现洞外温度和降雨变化。[结论]土壤渗透水、洞穴水水化学元素具有明显的月间波动和季节性变化特征,且监测点间具有显著差异。两种类型水Ca,Mg,Sr比值变化及相关性对地表降雨和温度变化具有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地区土壤-洞穴CO_2时空迁移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土壤-洞穴CO_2含量动态变化特征,选择织金洞及其岩溶表层3个样地进行监测。研究表明:土壤CO_2与洞穴CO_2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均表现为春升、夏高、秋降,冬稳定的特征。夏季至秋季土壤-洞穴CO_2均呈上升趋势,土壤CO_2为0.13 mmol mol~(-1),洞穴CO_2为0.44 mmol mol~(-1),存在累积效应。织金洞为多进口洞穴,随着距洞口不断的深入,在灵霄殿至飞鸟觅食CO_2达到高值区为1.51 mmol mol~(-1),两端分别为:1.34 mmol mol~(-1)、1.05 mmol mol~(-1),呈现两端低中间高的分布趋势。织金洞上覆土壤CO_2含量是大气CO_2含量的22~27倍,是洞内CO_2含量的7~9倍。随着大气CO_2进入到土壤,土壤CO_2含量呈直线上升,直到60 cm处开始下降,经过基岩溶管、溶隙等进入洞穴内部。另一部分洞穴空气CO_2由大气降水-土壤水-洞穴水PCO_2转化而来,研究区为重碳酸盐钙型水和硫酸盐钙型水。研究发现:洞穴CO_2高值区自1月随时间变化分布特征为:中部→中部、前半段过渡带→前半段→前半段、中部过渡带→中部的迁移过程。这种新发现对喀斯特地区洞穴气候环境研究与洞穴开发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浓度钙营养液对烟草矿质营养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采用温室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钙素供应水平对烟草各种矿质养分的吸收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养分形态与浓度一致条件下,随着钙浓度从75mgL-1提高到900mgL-1,烟草生长量呈抛物线型变化。钙浓度为150mgL-1时烟株干物质量最大。超过150mgL-1,随钙的增加而下降,当钙素达900mgL-1(K/Ca为1/6)时,烟株生长严重受抑。随着供钙水平由低到高,烟株氮、磷、钾、锌、锰含量均呈抛物线型变化,含钙量呈直线上升关系,而镁和铜含量则随钙浓度提高而显著下降。烟株各养分积累量均随营养液钙浓度提高呈抛物线型变化,但不同养分出现最大积累量时的营养液钙浓度却不相同。不同供钙水平上烟叶中各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与全株的结果基本一致。在低钙浓度范围(75~300mgL-1),钙对钾有协合关系,增钙促进提钾,大于300mgL-1后有拮抗作用,提钙导致降钾。钙与镁、锌、铜、锰间也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烟叶中各元素含量与积累量的变化趋势与整株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不同林龄白桦次生林降雨水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林龄白桦次生林林外降雨、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枯透水中的Cl~-,NO_3~-N,Na~+,K~+,Ca2-,Mg~(2+)等进行测定,以研究4个林龄之间降水化学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林外降雨中Ca~(2+)的含量最高,Na~+含量最低,养分元素平均含量(以mg/L计)排列顺序为:Ca~(2+)>Cl~->K~+>NO_3~--N>Mg~(2+)>Na~+,各元素在林外降雨中的季节变化较大.变化幅度最小的是Cl~-;穿透雨中NO_3~--N,Ca~(2+)含量在25 a白桦次生林中最低,Cl~-,Mg~(2+)含量在38 a中最低,而Na~+,K~+含量在56 a中最低;树干茎流中Cl~-,NO_3~--N,K~+含量在38 a白桦次生林中最低,而Na~+,Ca~(2+),Mg~(2+)含量在56 a中最低;枯透水中Cl~-,NO_3~--N,Na~+,K~+含量在25 a白桦次生林中最低,Mg~(2+)含量在38 a中最低,而Ca~(2+)含量在56 a中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土壤盐分条件下新疆杨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种含盐量土壤条件下新疆杨可溶性盐离子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退水渠土壤各盐离子含量均高于灌渠土壤,且二者除HCO3-和K 外,其余盐离子含量差异显著;但2种含盐量土壤同龄新疆杨地上部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差异不显著,仅根内Cl-、Mg2 、Na 和K 含量差异显著,说明新疆杨对土壤中较高浓度盐离子有一定排斥作用,并将对树木产生毒害的Cl-、Na 控制在根系中,限制其向地上部输送;新疆杨根系对SO24-和Ca2 有较强的选择吸收性,并将过多的SO2-和Ca2 排除其体外,而对Cl-、Mg2 和Na 的选择吸收性较小。  相似文献   

14.
贵州石漠化地区地下漏失水土理化性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贵州石漠化地区的3个洞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表土与地下漏失水土进行监测与采样分析,研究了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中地表土壤与洞穴漏失水土的理化性质特征。结果表明,地表石漠化程度越高,岩溶裂隙管道的联通性越强,地下漏失水的滴率变幅越大,漏失土中的粘粒含量越低;在相同岩性条件下,石漠化程度越高,地表土壤pH值与元素含量越高;石将军洞漏失水Ca~(2+)、Mg~(2+)、Sr~(2+)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1.48,17.65,0.026mg/L,韩家冲洞分别为58.39,2.49,0.074mg/L,荣发洞分别为38.29,25.33,0.037mg/L;受岩性差异影响,韩家冲洞漏失水中的Mg~(2+)浓度相对较低,Ca~(2+)、Sr~(2+)浓度相对较高;受气候条件差异影响,荣发洞洞漏失水中的Ca~(2+)、Mg~(2+)、Sr~(2+)浓度均高于石将军洞;洞穴漏失水对漏失土长期的化学侵蚀作用导致漏失土pH值与元素含量高于地表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电激液中不同[Ca2+]与不同电脉冲强度对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影响;以及山梨醇电激活液在猪孤雌激活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Ca2+]为0.05 和 0.1 mmol/L时,分别以1.6 和1.2 kV/cm激活,得到的卵裂率为73.75% 和 74.70%;囊胚率为37.50%和36.83%,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 < 0.05);当[Ca2+]过高,增加脉冲强度卵母细胞孤雌发育能力反而下降,退化率升高;(2)以山梨醇液进行电激活,在1.6 kV/cm时,卵裂率和囊胚率最高,分别为77.23% 和 34.15%;(3)与甘露醇电激液不同,施加交流电,山梨醇液不能对孤雌胚胎发育起到促进作用;(4)将山梨醇和甘露醇电激液等体积混合,交流脉冲后进行电激活,1.2、1.6 kV/cm组卵裂率分别72.33%和70.03%,囊胚率分别为31.03%和29.60%,虽然略低于甘露醇组(77.07%、36.03%),但优于山梨醇组(69.63%、26.93%),差异不显著(P > 0.05)。以上结果说明:猪卵母细胞激活所需内流[Ca2+]存在临界值,临界值内,提高[Ca2+]或电参数,都能提高卵母细胞的激活效果;超过临界值,发育能力下降;山梨醇液能够取代甘露醇液用于猪卵细胞的电激活;同时以山梨醇和甘露醇作为电激液的基本成分,可以用于猪卵母细胞的电激活。  相似文献   

16.
铅污染对高羊茅生长、无机离子分布和铅积累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水培条件下,用浓度为0、500、1000和1500 mg/L 的Pb2+〔Pb(NO3)2〕处理高羊茅植株(Festuca arundinacea),研究铅污染对高羊茅植株生长的影响,NO3-、K+、Ca2+、Na+、Mg2+和Mn2+含量和Pb2+积累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Pb2+胁迫下的高羊茅植株鲜重、干重、含水量和根系活力都下降,质膜透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先略下降后升高;Pb2+胁迫下根和叶的NO3-、K+和Ca2+含量均低于对照,而根的Na+、Mg2+和Mn2+含量相比对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的Na+、Mg2+和Mn2+含量则变化不大;与对照相比,根和叶的Pb2+含量、根Pb2+积累量急剧上升,叶和单株Pb2+积累量则先急剧上升后略下降;在浓度为1000 mg/L Pb2+处理下,Pb2+积累率为55.74%。因此,高羊茅经Pb2+处理后,Pb2+在植株体内积累,引起根系活力下降,导致植株失水,氮素营养不足,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剧,干扰无机离子稳态等一系列伤害,这些伤害作用使植株生长受抑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铅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加重。从植物修复的观点来说,对Pb污染的土壤,高羊茅是一种具有较大修复潜力的草坪草。  相似文献   

17.
低温对单、双瓣茉莉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低温对单、双瓣茉莉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和K 、Ca2 、Mg2 、可溶性糖外渗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双瓣茉莉品种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和K 、Mg2 、Ca2 、可溶性糖外渗量均随处理温度的下降而增加,同一处理温度下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单、双瓣茉莉品种细胞膜相对透性逐渐增大。认为单瓣茉莉属不耐寒植物,而双瓣茉莉属低度耐寒植物。  相似文献   

18.
不同形态氮肥对设施土壤盐分含量和离子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尿素、碳酸氢铵和硝酸钙对设施土壤盐分含量和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土壤含盐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施肥处理的土壤含盐量较对照(CK)明显增加,但不同氮肥处理与未施氮肥处理(N0)间的土壤含盐量在整个培养期间内总体差异不显著.且氮肥用量对含盐量的影响也不显著.(2)设施土壤中尿素和碳酸氢铵处理的电导率与含盐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硝酸钙处理电导率与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波浪状变化.其电导率显著高于相同氮用量时的其他两种氮肥处理;电导率与氮肥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不同形态氮肥处理的土壤盐分离子组成相近,均以阴离子为主.设施土壤阴离子占盐分总量的76.29%~93.81%,露地土壤为75.16%~96.63%,以SO_4~(2-)含量最高,分别占67.37%和67.28%,NO_3~-含量次之;土壤中阳离子含量较少,以Ca~(2+)为主,K~+,Na~+,Ca~(2+),Mg~(2+)的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4)土壤电导率受阳离子的影响较大.阴离子的影响较小.设施土壤的电导率与Ca~(2+),Mg~(2+),K~+.NO_3~-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l~-1呈显著正相关.露地土壤电导率与Ca~(2+),Mg~(2+)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HCO_3~-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在温室中以养分平衡的肥料组合和含250mg/L NH_4~+的组合栽培万寿菊(Tagetes patula L.)。每种组合中以一半植株每天每盆加250 mL 27.5 mmol/L 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盐处理结果,使每株鲜重、株高和开花数都减少。盐处理2周后,根、叶细胞膜相对透性显著增加,叶子热处理渗出物中游离NH_4~+、根渗出物中Na~+。以及叶子中的过氧化物酶、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都明显提高,而根、叶渗出液的pH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根渗出物中游离NH_4~+、K~+和Ca~(2+)含量,叶子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无机磷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也下降,但未发现叶子渗出物中Na~+有所增加。在正常营养条件下,盐胁迫对叶子中的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影响较小,但高NH_4~+处理使这些色素含量显著降低。高NH_4~+一般使NaCl的效应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