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杏李是杏和李种间杂交种。美国农业科技人员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进行杏和李杂交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攻关,于上世纪90年代成功培育出杏李杂交种。目前世界上杏李栽培面积较少,经对7个品种进行栽培试验,认为风味玫瑰、风味皇后、恐龙蛋、红天鹅绒4个品种表现较好,具有风味香甜,果色艳丽,耐贮运,早年丰产性和抗逆性强等优点。平均每hm^2产量可达2.5万kg。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杏李新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李杂交新品种是用杏和李进行多代杂交后获得的新兴水果.因其具有早实丰产、色泽艳丽、含糖量高、风味独特、耐贮运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大果农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经济收益的主要果树新品种.2001年我们从中国林科院经济研究开发中心引进了7个杏李优良新品种进行试栽,通过3年的品种特性观察和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定植第2年结果率达92%,平均单株产量6.5 kg;第3年平均单株产量达15 kg,取得每667m2均收益3 000元以上.现将观察及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杏李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特征,为杏李果实评价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辛醇为内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别对杏李品种‘风味玫瑰’、‘味帝’、‘味王’、‘恐龙蛋’、‘味厚’和‘风味皇后’的果实香气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根据香气阈值确定杏李各品种的香气值和特征香气。【结果】6个品种的果实中共检测出6大类77种化合物,包括9种醇、16种醛、29种酯,9种内酯、4种萜和10种酮。6个杏李品种均含有己醇、甲基庚烯酮、苯乙酮、己醛、辛醛、5-羟甲基糠醛、苯甲醛、γ-癸内酯和芳樟醇,香气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风味玫瑰’‘味王’‘恐龙蛋’‘味帝’‘风味皇后’‘味厚’。杏李果实香气相对含量为37.22~277.05μg·kg~(-1)FW,平均含量为114.95μg·kg~(-1)FW,香气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味王’、‘风味玫瑰’、‘味厚’、‘味帝’、‘风味皇后’、‘恐龙蛋’。6个杏李品种中,醇类和内酯类含量最高的品种为‘风味玫瑰’,醛类和酮类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味厚’,酯类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味王’,萜类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味帝’。‘风味玫瑰’的特征香气成分种类最多,有己醇、癸醛、乙酸丁酯、醋酸辛酯、己酸丁酯、己酸乙酯、γ-己内酯、γ-癸内酯和芳樟醇9种;‘味帝’的特征香气成分有己醛、壬醛、辛醛、乙酸丁酯和芳樟醇;‘味王’有己醇、乙酸丁酯、乙酸己酯、己酸丁酯、己酸乙酯、γ-癸内酯和芳樟醇7种特征香气,其中乙酸丁酯的香气值达到877.72μg·kg-1FW;‘恐龙蛋’的特征香气成分有己醇、己醛和辛醛;‘味厚’的特征香气成分有己醇、己醛、辛醛和芳樟醇;‘风味皇后’的特征香气成分有己醛、辛醛、反式-2-壬醛和芳樟醇。在风味方面,‘风味玫瑰’和‘味王’果实风味以杏香味为主,并伴有少量李香味;‘味帝’以李香味为主,并伴有少量杏香味;‘恐龙蛋’、‘风味皇后’和‘味厚’具有明显的李香味特征。【结论】杏李果实香气资源丰富,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风味玫瑰’和‘味王’属于酯香型品种,‘味帝’、‘风味皇后’和‘味厚’为萜醛混合香型品种,‘恐龙蛋’为醛醇混合香型品种。本研究筛选出‘风味玫瑰’和‘味王’2个高酯型品种,1个高萜类品种‘味帝’和2个高醛类品种‘风味皇后’和‘味厚’。  相似文献   

4.
2001年自山东引入中梨一号梨试种,表现良好。平均单果重210g,最大果重35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13%。大田定植第二年始花,第三年结果65%以上,3年生株产13kg,折合每667m2产量980kg,丰产性较好,果实套袋后,好果率97%以上,易管理。  相似文献   

5.
大红袍花椒也叫大红椒、狮子头、疙瘩椒,是鲁东南地区栽培最多、范围较广的优良品种。该品种成熟时果实艳红色,表面疣状腺点,突起明显,果柄短,果穗紧密,果实颗粒大。费县位于鲁东南,属沂蒙山区,暖温带气候,近年来,大红袍花椒在该地得到广泛栽培,但多以散生为主。为促进山区花椒从散生到建园进行规模生产,我们于2001年,在费县新庄镇前柱子村建立了一块13.3hm2的花椒实验园,进行了花椒早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定植后2年结果,第3年平均株产干花椒0.25kg,4年平均株产干花椒0.48kg,5年生666.7m2平均产量达168.72kg,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各参试品种在湘南低山丘陵区红壤土、石灰土、钙质土立地条件下枇杷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相关资料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枇杷疏花疏果技术要点。并以红壤土上10~14年生太城四号枇杷为材料,系统研究了疏花疏果对枇杷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太城四号枇杷疏花疏果后以每穗留果3~5个为最佳,疏果后平均单果重、单株产量及收益分别比对照提高117%、32%、163%。同时可提高果实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糖量,降低含酸量,有效改善果实品质、口感风味、色泽,大大缩短果实采摘期。  相似文献   

7.
“秀丰梨”为洋梨的变异单株,果实大型,平均单果重198g,最大果重460g,葫芦形,果面光洁美观,内细汁多,耐贮运,自花结实率高,具有多次开花多次座果现象,结果早、丰产,改接幼树第2年即可结果,每667平方米产量达436.4kg,成龄树改接后,当年即可结果,第2年株产达62kg,第3年株产达205kg。  相似文献   

8.
西村早生树势强,结果早,果形大,产量高。9月中旬果实开始成熟,较富有和禅寺丸早30天左右。定植后第2年开始挂果,第3年株产1.12kg最高株产9.65kg,第4年平均株产4-5kg,第5年为13.25kg最高单株产量26.35kg,每667m2产量平均为742kg。西村早生为甜柿中特早熟品种。果实扁圆形,单果重平均138g,最大单果重220g。果皮呈橙黄——橙红色,授粉后果实内种子达4粒以上,果肉有褐斑而自然脱涩,风味甜脆,品质中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常温下存放10天左右,不易软化,商品性好。特早熟甜柿西村早生栽培适应性观察…  相似文献   

9.
<正>花红是邹平县南部山区传统杂果。其平均单果重39.5 g,最大单果重48.2 g;成熟期7月下旬,果实生长期104~116 d;以其色泽艳丽、酸甜适口等特点,弥补了初夏果品淡季。山区共有花红树株2.9万株,分布面积76 hm2。但花红栽培长期处于立地条件差、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的情况下,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于2004~2006年进行了花红丰产栽培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果品市场,振兴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2003年我们引进皇家嘎拉苹果于苗家村建立示范园3.3hm2,进行了早期丰产优质栽培试验,2年结果,3、4、5年生产量分别达1642kg/667m2、3228kg/667m2、4230kg/667 m2,实现了早实丰产高效,现将早期丰产栽培技术简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和田地区湿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和田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工业制氧法和替代法等对和田地区湿地的资源供给、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及科研文化服务4大类功能11项评估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和田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 787 153.92×10~4元·a~(-1),其中价值量最大的为调节服务功能,价值843 317.18×10~4元·a~(-1),占总价值的47.19%;最小的为资源供给服务,价值119 122.13×10~4元·a~(-1),占6.67%;支持服务功能和科研文化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691 376.11×10~4元·a~(-1)和133 338.50×10~4元·a~(-1),分别占38.69%和7.46%。所评估的11项指标中,涵养水源与调蓄洪水功能价值最大,为448 224.43×10~4元·a~(-1),占总价值的25.08%;降解污染功能价值最小,为970.99×10~4元·a~(-1),占0.06%。  相似文献   

12.
使用市场价格替代法、影子工程价格法及现行市价法等评价方法,对廊坊市建成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净化空气、固碳制氧等服务功能进行了初步估算。以2000年为基准年,以2001—2005年、2006—2010年及2011—2015年为估算时段综合分析、预测廊坊市建成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资产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廊坊市建成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资产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分别为1 448.818 6万元、2 733.072 4万元、4 098.457 6万元及4 692.988 4万元,人均生态资产占有量分别为43.573 5元/人、74.268 3元/人、90.076 0元/人及86.427元/人;2001—2005年、2006—2010年及2011—2015年3个评价时段中生态资产增长率依次为88.641 5%,49.957 9%及14.506 3%,而同期人均生态资产占有量增长率依次为70.443 7%,21.284 6%及-4.051 0%。  相似文献   

13.
白灵海  贾宏炎 《森林工程》2009,25(5):19-21,31
广西凌云和都安岩溶地区几种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的试验研究一是林草模式,采用任豆加桂牧1号的混交方式,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2.77 m、胸径为2.10 cm。牧草种植当年即可采收,每年可采收5次,年平均产量150 t/hm2,产值达1.5万元/hm2。二是林果模式,采用任豆加山葡萄、肥牛树加澳洲坚果、香椿加大果枇杷的套种方式,任豆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2.74 m、胸径为2.14 cm。种植的山葡萄2005年初已开花并少量挂果,到第五年可进入丰产期。三是林竹模式,采用柚木加吊丝竹的套种方式,柚木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1.77 m、胸径为1.52 m,柚木林下套种的吊丝竹5 a达到丰产期。四是林药模式,采用香椿加金银花的套种方式,香椿混交示范林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1.72 m、胸径为1.36 m。3 a生单株鲜花产量可达0.5 kg,产值30元,亩产值达1 200元。四种综合治理模式均取得良好的生态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白桦播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夏播和翌年春播两项播种育苗方法,对白桦播种育苗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白桦育苗夏播和翌年春播均可,其播种量分别为15、25 g.m-2,播种时间分别为6月25日和翌年5月11日,千株育苗成本为77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新疆早实核桃集约栽培试验的第一阶段(前5年)试验结果:定植(嫁接)后第5年平均亩产核桃63kd(最高株产8.34kg),间种产值1254元,经济效益达1888.6元;5年间平均库年产核桃19.37kg,间种产值684.2元,经济效益达877.9元,初步提出了适宜早实核桃园式集约栽培的前期品种选择、塔配,载植密度、施肥浇水及幼树整形修剪等一整套树体和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对新疆乃至全国核桃生产具  相似文献   

16.
对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29 532.29万元/a,其中间接经济价值28 753.38万元/a,占总价值的97.36%。其直接经济价值778.91万元/a,占总价值的2.64%。直接经济价值与间接经济价值的比值是1:36.91。由此可见,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的重要性。所以,保存森林的价值决不仅仅是木材价值上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湖北森林是国家建设宝贵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北工农业生产建设、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自然环境的改造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采用中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规范》的相关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根据湖北省森林资源一、二类清查数据及样点调查监测数据,对湖北省森林环境的价值进行了计量。结果为森林吸收大气污染物价值为64.87亿元/a;滞尘价值为309.06亿元/a;降低噪音价值为16.50亿元/a;改善小气候价值为0.45亿元/a。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9年黄冈城区典型样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6种类型绿地面积计算小气候效益,结果表明:改善小气候效益分别为:防护绿地34.84万元/hm2.a>公园绿地16.07万元/hm2.a>道路绿地6.33万元/hm2.a>单位附属绿地6.30万元/hm2.a>生产绿地6.26万元/hm2.a>居住区绿地2.51万元/hm2.a。使用便携式气象仪Kestrel NK4000测定其空气温度,计算城市森林夏季降温和冬季增温的效益,通过货币化的方式直观的反映黄冈城区绿地改善小气候的效益。以此为实例进行森林生态效益相关问题的探讨,提高人们对城市森林,改善居住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Baobab fruit are harvested and used throughout Africa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ood and are sold to generate income. Commercial use is increasing rapidly as derivatives of the fruit such as baobab seed oil and fruit pulp are being exported to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The cash derived from the sale of fruit support thousands of rural people. This study examines baobab fruit yields in an area being harvested for commercial use. It represents baobab populations and harvesting scenarios typically found in Southern Africa and is the first study in Africa to combine demographic and production data in determining baobab fruit yields.Fruit production was examined across five land-use types (nature reserves, rocky outcrops, plains, fields and villages) and ove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Factors assessed included differences in life-stage, tree size, land-use type, inter-annual variation and quantifiable fruit predation.Results showed that adult trees produced 8 times more fruit than sub-adult trees. Fruit production fluctuated between size-classes and exhibited weak linear and logarithmic trends between fruit production and dbh and crown volume, respectively. There was high variation between trees with 41% of adult trees consistently producing <5 fruit per year, which we classed as ‘poor-producers’. Different land us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ruit production per tree, but where baboons were present, in nature reserves and rocky outcrops, predation of immature fruit resulted in up to 85% fruit loss. Villages and fields had the highest tree density and yielded the most fruit/ha. Inter-annual variation was significant with a two and a half fol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ighest and lowest year.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important for economic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nd are key to determining sustainable harvesting levels of baobab fruit in Southern Africa.  相似文献   

20.
经2001~2003年的研究,通过应用良种、人工复合生态茶园等高种植、有茶园地面覆盖、重施基肥、病虫草害综合控制及茶树多次矮化修剪等技术,使3hm2有机茶园种植后第一年平均产值达6475.5元/hm2;第二年达17296.35元/hm2,平均纯利润7232.85元/hm2;土壤肥力明显增加,茶叶品质得到提升,安全性指标达到国家有机茶标准要求,获得中国有机茶认证中心的有机茶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