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国奶牛协会奶牛繁殖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对西宁奶牛场932头黑白花奶牛1991一1992年度繁殖性能及饲养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该场奶牛的情期受胎率为63.63%,一次配种受胎率平均为51.34%,总受胎率90.89%,胎间距400天,配种指数1.73,怀孕期278天,繁殖率88.77%,淘汰率23.90%。  相似文献   

2.
奶牛进行不同药物处理与受胎率的关系荆福林关长顺王成义抚顺牧工商联合公司奶牛场113123)奶牛的繁殖工作直接影响奶牛生产的各项指标。为了提高奶牛的配种率和受胎率,缩短母牛空怀期,经常需要对奶牛进行药物处理。我们从1995年2月11日至5月7日,对26...  相似文献   

3.
受胎率是衡量奶牛繁殖性能的重要指标 ,也是影响奶牛业经济效益的直接因素。为了解在我省高原气候条件和自然状态下 ,胎次和配种月份对荷斯坦奶牛受胎率的影响规律 ,笔者根据西宁某奶牛场多年的生产记录作了此项研究 ,以便为生产单位合理组织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西宁某奶牛场 1993年至 2 0 0 0年奶牛的配种、产犊记录。1.2 方法根据配种、产犊记录 ,首先按胎次统计出参配牛头数、情期数、妊娠头数 ,计算出牛群的第一情期受胎率和平均受胎率 ;再按配种月份统计出参配牛头数、妊娠头数、情期数 ,计算出牛群的平均受胎率…  相似文献   

4.
定时输精技术在规模化奶牛场的推广应用有效缩短了产后母牛的产间距,减少了奶牛繁殖疾病的发生,增加了奶牛场的经济效益。通过对配种月份不同的奶牛和产犊月份不同的奶牛,采用定时输精技术配种,比较两者的受胎率和产间距,发现配种月份不同的奶牛定时输精后的受胎率较高的月份是:1月、2月、6月、7月、9月、10月;产犊月份不同的奶牛定时输精后的母牛受胎率较高的是月份时:4月、7月、8月、9月、11月。  相似文献   

5.
配种受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奶牛的产犊间隔及奶牛场的经济效益。配种受胎率越高,产犊间隔就越短,经济效益越高。生产实践中,奶牛场使用的都是“冻精”,配种受胎率的高低与受配母牛的健康状况、冻精质量及输精员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影响奶牛受胎率的因素加以探讨,为提高规模化奶牛场受胎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奶牛生产中.奶牛的繁殖工作应放在工作重点,突出抓奶先抓配的特点。一个奶牛场没有繁殖问题是奶牛场经营成功的关键所在,繁殖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奶牛场的及时更新和产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影响奶牛场的效益。影响奶牛繁殖问题的原因很多,如:遗传性、激素絮乱、子宫炎症、营养、人工受精技术、精液的质量、生理缺陷等。在人工授精技术过程中,准确的发情鉴定和适宜的配种是使母牛获得受胎率和高繁殖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对奶牛场2014年、2015年奶牛情期受胎率数据跟踪调查和各月份平均气温变化归纳分析,以数据图表形式总结2年来每个月的情期受胎率变化和外界气温变化的相关性,分析高温天气对情期受胎率的影响。奶牛场通过应用28 d早期孕检、配种时提高卵泡活性等繁殖技术和风扇喷淋设备,提高了情期受胎率。本文数据源于奶牛场的日常生产记录,对奶牛养殖者了解环境气温变化对受胎率影响、减少热应激具有参考性和借鉴性。  相似文献   

8.
提高产后奶牛配种受胎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奶牛的自然繁殖周期规律,总结了青岛地区部分奶牛场产后奶牛繁殖管理经验。就如何提高产后奶牛配种受胎率,提出加强产前饲养管理,保证奶牛具有良好体况;加强产后饲养管理,积极防治产后疾病;认真做好产后奶牛配种和妊娠保胎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定时输精程序(Ovsynch/TAI)在奶牛繁殖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姚国良 《中国奶牛》2008,(12):33-35
应用生源结合诱情素的定时输精程序。对不发情、卵巢静止的奶牛以及产后60~75天发情正常的奶牛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发情奶牛应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情期受胎率为74%,而正常配种的情期受胎率为49.8%.提高24.2个百分点;对卵巢静止的奶牛应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有效率为97.2%,情期受胎率为64%:对产后60-75天发情正常的奶牛应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情期受胎率为68.6%,按正常方式配种的奶牛情期受胎率为45.6%,情期受胎率提高23个百分点。结论:定时输精程序在奶牛繁殖上的应用具有明显效果.适合国内饲养条件下任何奶牛场使用。  相似文献   

10.
<正> 当前,各奶牛场较普遍地存在着母牛的繁殖问题。繁殖成绩的好坏,对生产甚为重要。可以说繁殖就是生产力。因此如何提高母牛的受胎率,是从事奶牛业畜牧工作者迫切关心的一项工作。有关影响母牛受胎率的因素很多,这里着重讨论配种的时间问题。根据奶牛发情的特点,排卵在发情欲结束后的12—15小时,而精子在子宫内的存活  相似文献   

11.
羊的受胎率是养羊生产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通过母羊的繁殖,提高母羊的受胎率,才能增加羊只的数量,提高质量,增加养羊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广大农牧民们的养羊积极性。因此要了解羊的繁殖规律,正确运用配种技术,在保证羊只正常发情和多排卵的基础上,提高母羊的受胎率。  相似文献   

12.
母羊的受胎率是养羊生产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通过母羊的繁殖,提高母羊的受胎率,才能增加羊只的数量,提高质量,增加养羊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广大农牧民的养羊积极性。因此要了解羊的繁殖规律,正确运用配种技术,在保证羊只正常发情和多排卵的基础上,提高母羊的受胎率。  相似文献   

13.
奶牛屡配不孕是指奶牛性周期正常或基本正常、生殖系统临床无异常、且配种两次及两次以上未妊娠的病症,是影响规模化奶牛场受胎率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病因复杂,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有些奶牛因长期不孕,最后被迫淘汰。其淘汰率占繁殖疾病的20%-30%,给奶牛场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笔者采用多种药物、不同给药途径综合治疗奶牛屡配不孕197例,共受胎126头,情期受胎率为63.96%,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奶牛产后生殖机能恢复的好坏是衡量奶牛营养、饲养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是提高奶牛繁殖效率的重要措施。作为奶牛场的经营者和管理者 ,必须将奶牛产后生殖机能的监控放在重要位置 ,以确保奶牛的正常生产和可持续发展。1 奶牛产后生殖机能监控目标多繁殖是奶牛正常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奶牛产后生殖机能监控的目标是达到理想(最佳 )的繁殖指标。具体指标见表 1。表 1 奶牛最佳繁殖指标项目最佳指标存在严重问题分娩间隔 /月 13>14分娩后首次发情平均天数 /d <4 0 >6 0受胎所需配种次数 /次 <1 7 >2 5泌乳牛一次配种受胎率 / % 5 0~ 6 0 <4 …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择河北某奶牛场荷斯坦奶牛成母牛389头和月龄、体重适中的青年牛345头,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有青年牛173头、成母牛208头,对照组有青年牛172头、成母牛181头;分别采用性控冻精和常规冻精配种,配种后60d内检查其受胎率,产后统计其母犊率;同时收集奶牛场1~12月使用性控冻精配种的所有青年牛每月的受胎率,产母犊率,流产率等数据。结果表明,青年牛和成母牛的性控冻精受胎率分别较常规冻精低11.34%(P <0.05)、10.03%(P <0.05),同时青年牛的性控冻精受胎率较成母牛性控冻精受胎率高10.10%(P <0.05),青年牛和成母牛的性控母犊率分别较常规冻精高43.65%(P <0.01)、39.91%(P <0.01);通过对整个牛场青年牛4605头全年性控冻精受胎率观察,季节性对奶牛受胎率有一定影响,夏季7、8、9月份受胎率较低一些,但全年差异不显著,季节性对流产率影响不大,差异不显著。性控冻精用于奶牛繁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青年牛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受胎率和产母犊率。  相似文献   

16.
使用性别控制冻精配种,是增加母牛出生比例、提高奶牛场繁殖效率、扩群速度和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这项措施正在规模奶牛场进行更加普遍的推广应用。但是由于性控冻精购买价格要比普通冻精高很多,同时每剂精液当中的有效精子数量也比普通冻精要少,取得较高受胎率有一定难度。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才能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使初配母畜今后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繁殖优势,提高其繁殖能力,必须把握好初配的年龄、配种时间和配种时机,配种过早,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将会直接影响以后的繁殖能力;配种过晚,则会因减少繁殖胎次而降低总体繁殖水平;错过有利配种时机则会降低受胎率。  相似文献   

18.
规模化牧场奶牛屡配不孕的综合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勇  林晖  孟艳娟 《中国奶牛》2006,(12):57-58
奶牛屡配不孕是指奶牛性周期正常或基本正常、生殖系统临床无异常、且配种两次及两次以上未妊娠的病症,是影响规模化奶牛场受胎率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病因复杂,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有些奶牛因长期不孕,最后被迫淘汰,其淘汰率占繁殖疾病的20%-30%,给奶牛场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笔者采用多种药物和不同给药途径综合治疗奶牛屡配不孕197例,共受胎126头,情期受胎率为63.96%,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的高低,是影响繁殖性能高低的主要指标,也是决定养殖奶牛经济效益的关键.奶牛情期受胎率除了受环境、技术、个体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时还与牛的营养状况、配种时间、配种技术、冻精技术及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本文探讨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泌乳早期乳中尿素氮含量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奶牛泌乳早期乳中尿素氮含量对产后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海丰奶牛场的头胎荷斯坦牛1932头,于产犊后30d内采集乳样,测定乳中尿素氮含量,并收集试验牛只产后繁殖资料,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乳中尿素氮对产后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牛只产犊后1个月内乳中尿素氮含量为9.22±2.78mg/dL;乳中尿素氮含量对个体情期受胎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产后首次配种天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乳中尿素氮含量大于15mg/dL的奶牛产后第一次配种天数显著高于低于此数值的奶牛,且个体情期受胎率显著低于此数值低的奶牛。同时乳中尿素氮含量与个体情期受胎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据此认为,作为反映能氮平衡的关键指标,泌乳早期乳中尿素氮含量可作为预测奶牛产后繁殖性能的指标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