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刚  吴敏 《广西植保》2006,19(2):29-30
桂林市有不少稻田是属山区、半山区,历年早稻穗瘟都普遍发生,近3a早稻稻瘟病发生面积都在5·33万hm2左右(其中叶瘟约1·33万hm2,穗瘟约4万hm2),2005年桂林市种植早稻13·13万hm2,穗瘟发生面积3·86万hm2,占早稻面积的29·40%,发生程度3(4)级。面积与往年相似,总体不是很严重,但是部分品种穗瘟严重。2005年全市早稻穗瘟成灾面积上千亩,其中失收面积有数百亩。1 2005年早稻穗瘟发生有几个特点:1·1部分品种穗瘟严重造成失收,主要有以下几个品种:①协优997、协优998。全州种植13·33hm2,穗瘟最轻也有40%,一半以上面积失收。②优Ⅰ402。灵川一个…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贵州省主要水稻产区,每年稻瘟病(稻叶瘟和穗颈瘟)发病面积约4.67万hm2。2012年黔东南州水稻穗颈瘟发生面积2.14万hm2,造成绝收面积235.2hm2,使全州水稻产量损失严重。为进一步做好水稻穗颈瘟的防治工作,笔者对2012年水稻穗颈瘟偏重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1症状水稻穗颈瘟发生在穗茎、枝梗处。受害部分呈淡褐色或  相似文献   

3.
<正>新罗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全年种植面积1.23万hm2,早稻种植面积3 333.3 hm2。近年来,新罗区早稻部分田块穗颈瘟暴发成灾,严重影响早稻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2011年全区穗颈瘟发生面积约46.7 hm2,一般田块病穗率1.5%~18.3%,病穗率大于70%即绝收的田块约2.7 hm2;2012年穗颈瘟发生面积40.0 hm2,一般田块病穗率2.2%~20.4%,绝收面积约1.7 hm2;2013年发生面积80.0 hm2,  相似文献   

4.
李华  范铁兵 《广西植保》2000,13(4):39-40
20 0 0年早造 ,经多方的共同努力 ,北流市早稻增产形势良好。但后期出现较重的穗颈瘟为害 ,严重田块甚至颗粒无收 ,其中杂交水稻特优 5 5 9组合农民反映最强烈 ,在该市多年来这是少有的。1 发生实况1 .1 发生面积 根据调查统计 ,全市穗颈瘟发生面积共 2 36 0 hm2 ,占早稻播种面积的8.0 3% ,其中成灾面积 480 hm2 ,占发生面积的 2 0 .5 6 % ;绝收面积 33hm2 ,占发生面积的1 .41 %。1 .2 为害程度 该市早稻大面积在 6月 1 0日开始抽穗 ,6月 1 5日前后齐穗 ,此后进入灌浆黄熟期。正是这一阶段 ,陆续出现稻穗颈瘟为害 ,发生来势猛 ,蔓延迅…  相似文献   

5.
2009年吉安市早稻感病品种面积占早稻种植面积70%,是多年来最大的,但早稻穗瘟中等发生,部分偏重发生,重于2007年和2008年,轻于2006年。全市发病面积1.83万hm^2,占早稻种植面积6.62%,绝收面积130.86 hm^2,稻谷损失1306.989万㎏。主要原因是6月中旬降雨偏少,6月上中旬大部分地方未出现持续3天以上降雨,而6月下旬、7月上旬全市持续多日降雨,雨量大,使部分处于破口至齐穗期的中晚熟感病品种发生穗瘟。  相似文献   

6.
林子星 《植物保护》1990,16(3):50-50
稻瘟病在我县是水稻丰产的一大障碍,1981年全县发生近4万亩,约占双早面积的50%,损失650多万公斤粮食。近几年调查发现早稻破口抽穗期与梅雨天气相遇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当年早稻穗颈瘟发生程度。在低山区早稻熟期不同品种穗颈瘟发生轻重依次为迟熟种<早熟种<中熟种,但是中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是雷山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 333 hm~2,每年稻瘟病(叶瘟和穗颈瘟)发病面积在1 000 hm~2以上。2014年水稻穗颈瘟的发病面积为872 hm~2,造成120 hm~2水稻绝收。为进一步做好水稻穗颈瘟的防治,笔者分析2014年水稻穗颈瘟偏重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1.为害症状水稻穗颈瘟发生在穗颈、枝梗处。在稻株穗颈上,初期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变为褐色或黑褐色,当  相似文献   

8.
安义县稻瘟病一般年份主要在早稻发生危害,晚稻很少发生。而2000年晚稻稻瘟病发生较多,面积1万hm^2,特别是穗颈瘟在培两优288上危害严重,在局部地区重发生,减产40%以上的面积近133.4hm^2,绝收面积33.3hm^2,是有记载的晚稻稻瘟病发生最为严重的一年,为此笔者对该年度晚稻稻瘟病流行作了调查,并提出了防治对策,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韦德明 《广西植保》1998,11(1):33-34
1997年邕宁县早稻稻瘟病发生较轻。晚稻发生较重,发生面积0.5万hm2,占晚稻种植面积14.1%,属中偏轻局部偏重发生程度,经防治挽回稻谷44.89万Kg。据普查为害程度达2级以上的稻田仍有0.3万hm2,造成粮食损失43.67万Kg。病害发生这么重,粮食损失这么多。是90年代未有过的。其发生特点、原因及分析分述如下。1 发生情况1.1 大田系统观察  晚稻7月15日~8月5日秧田定点调查观察,均无叶瘟发生,大田8月10日开始定点观察,到9月4日,未见叶瘟发生。9月8日~29日调查,9月8日是叶瘟流行期。9月下旬由于寒露风入侵我县,部分稻田稻叶瘟、叶忱瘟,穗颈瘟…  相似文献   

10.
水稻穗颈瘟俗称“吊颈瘟”,如抽穗后期发病受害较轻,尚可部分成熟,但影响质量;如始穗期发病,多形成白穗或瘪粒,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2007年合浦县局部地区晚稻穗颈瘟发生严重,受害重的田块颗粒无收。为将来更好地做好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指导工作,现将2007年合浦县穗颈瘟发生严重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初探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水稻穗颈瘟发生原因及综合治理沈秋光(上海市植保植检站150036)水稻穗颈瘟是上海郊区水稻生产上的常发性病害。自80年代以来,晚稻穗颈瘟大发生频率高达38%。近年来已成为制约郊区水稻大面积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1水稻穗颈瘟发生原因浅析1.1菌源充...  相似文献   

12.
黄沙公社位于上犹东南部,地处犹江两岸,与南康、崇义两县接壤,海拔150米,年平均气温19℃,无霜期290天。种植双季稻为主,稻蔗混栽。常年早稻面积8,300亩左右。历年稻瘟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979年早稻穗颈稻瘟大流行,全社发病面积3,200亩,占早稻种植面积的37.21%、严重田块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稻瘟病是南宁市邕宁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比例在10%~15%。但是,2011年晚稻穗颈瘟发生严重,受害严重的田块颗粒无收,是近20a来发生最严重的一年。笔者根据调查监测结果,现对其重发生原因作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朱耀强  万长征 《江西植保》2001,24(4):121-122
20 0 1年 ,乐安县二晚稻瘿蚊大面积发生。全县发生面积 1 948.3 hm2 ,占全县二晚种植面积的 1 3 .92 % ,占已发生乡 (镇 )二晚种植面种的 2 7.40 %。据统计 :标葱率发生在 2 %以下的有 83 4.5hm2 ,标葱率发生在 2 %~ 1 0 %的有660 .3 hm2 ,标葱率发生在 1 0 %以上的有 453 .3hm2 ,其中无收面积 1 3 3 .3 hm2。1 今年稻瘿蚊在乐安县发生特点1 .1 发生早、分布广、为害重 今年首次在早稻上发现稻瘿蚊为害 ,6月下旬早稻和一晚上即发现稻瘿蚊 ,比 1 998、1 999年早近一月 ,比2 0 0 0年早 3~ 5d;7月下旬一晚进入为害高峰 ,二晚秧田上出现稻…  相似文献   

15.
2014年通州区水稻穗颈瘟大流行原因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通州区水稻穗颈瘟大流行。分析其原因主要为水稻感病品种种植面大,七八月份低温寡照、破口抽穗期恰遇连续阴雨天气。部分农户疏于防治,或错失最佳用药时机或选择药剂不对路,以致造成部分稻田发病重、损失大。应对水稻穗颈瘟大流行,应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注重早期预防,抓准适期防治,选择对路防治药剂,保证两次用药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历年稻瘟病发生概况和特点,对早晚稻穗瘟进行了预测预报的探讨,并着重讨论了未来稻瘟病的发生趋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水稻种植面积的减少,经济作物面积的扩大,使早水轮作面积比例增加,有利于水稻生长,提高抗病力和减少病菌生长、繁殖的场所。春花田早稻面积扩大对早稻稻瘟病有避病作用。增施磷钾肥和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综合防治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化有助于减轻稻瘟病的发生。以单季稻为先导和早晚稻抗病品种的推广,不但减轻稻瘟病的发生,而且加上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打破了在各季水稻和各地理区域上发病不平衡的格局。在经数年种植后,对病菌致病生理小种产生适应性,品种抗病性丧失,再加山区气候有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江西稻棉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江西气候异常,水稻、棉花病虫的发生为害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现分析报告如下:11998年江西稻棉病虫害发生概况1.l水稻病虫害属偏重发生年份,轻于1997年,发生面积5953113.4lunZ。其中早稻病虫重发生,略重于1997年,发生面积3095726.7hlnZ;晚稻病虫中等发生,明显轻于1997年,发生面积2857386.7hm'。重发生的病虫有早稻稻瘟病、纹枯病和晚稻稻自蚊,偏重发生的病虫有早稻和一季晚稻稻飞虱、早稻稻纵卷叶螟、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和北部三化螟。l。2棉花病虫害总体发生水平为中等偏重,发生面积504266.67hm',其中棉铃虫重发生,尤…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上高县早稻稻飞虱大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险峰  袁雪梅  邹金苟  黎海泉 《江西植保》2003,26(4):185-185,160
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是水稻主要病虫害之一,近十多年在江西省上高县早稻发生危害程度相对较轻,而2003年大发生,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县今年早稻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 1 发生特点 1.1 危害面广、程度重 全县早稻稻飞虱发生面积1.07万hm2,占全县早稻面积的89.9%。全县各地早稻、各种类型田发生都较重,尤以未晒田长期浸水或长势青绿茂盛禾田块为害重。6月下旬初进入危害高峰期,7月上旬出现“穿顶”现象。部分农户因防治不力造成稻丛基部变黑发臭,叶片变黄,枯稿倒伏,损失不小。据统计,全县损失1~2成的约5500hm2,“穿顶”面积有72hm2,是自1987年…  相似文献   

19.
对上海16个水稻主栽品种分小区种植,系统调查了后期水稻穗腐病、穗颈瘟等病害的自然发生情况,以期筛选上海地区穗期病害抗性品种。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穗腐病、穗颈瘟等病害的敏感性有差异。银香38、沪软1212和沪早香软1号3个品种穗颈瘟发病较重,导致无法灌浆结实,造成穗腐病因缺乏发病载体而发生较轻。其余品种穗腐病病穗率均较高。部分水稻品种次要病害如稻粒黑粉病病穗率较高。目前采用的水稻穗腐病分级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三化螟是象州县水稻的主要害虫 ,70年代、 80年代曾一度严重发生。每隔 2~ 3a就有一年为大发生。进入 90年代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三化螟的发生曾趋于减轻。   1999年三化螟发生严重 ,是 90年代最重的一年。发生程度是早稻中等、局部中等偏重 ,发生面积 0 .76万 hm2 ,占早稻种植面积的 45 .6 %;晚稻中等偏重 ,发生面积为0 .99万 hm2 ,占晚稻种植面积的 6 4 .3%。据调查 ,第 2代三化螟卵块密度高的为 12 5 0块/6 6 6 .7m2 ,加权平均为 193块 /6 6 6 .7m2 ,是上年同代卵量的 15倍 ,比前 9a( 1990~ 1998年 ,下同 )平均值增加 46 7.6 %,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