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 1998~ 2 0 0 0年对不同小麦品种灌浆特性的观察 ,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籽粒灌浆过程 ,并推导出一系列次级灌浆参数。用通径分析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 ,籽粒灌浆速率和灌浆期持续天数是影响鲁中南高产小麦粒重的 2个重要因素 ,灌浆速率的作用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 ,灌浆快增期灌浆速率、持续天数和渐增期灌浆速率密切相关。因此 ,提高渐增期灌浆速率对增加粒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当地七年生大平顶大枣为研究对象,以氮、磷、钾素为影响因素,共设计了氮磷钾全素、缺氮、缺磷和缺钾4个处理,并对处理后大枣叶片的生长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探讨其对朝阳大枣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方面,缺氮或钾素明显抑制叶片生长,磷素影响不显著,叶绿素含量受氮、磷、钾的影响不显著。在产量方面,任何缺素处理组的产量显著低于氮、磷、钾全素处理组,但除单果重指标外,其他指标在缺素处理组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东海地区花生平衡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3种元素的不同配比处理均比不施肥增产显著或极显著,其中以氮磷钾处理产量最高.除较磷钾增产不显著外,较氮钾增产显著,较其余各处理增产极显著;磷钾、氮钾、氮磷3个两元素配合处理中磷钾较氮磷增产极显著.较氮钾增产不显著;三元素单施的以钾产量最高,氮产量最低,钾较磷、氮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钾锰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后期生长及子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钾锰配施明显提高了旱地冬小麦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小麦子粒的千粒重;钾锰配施处理小麦子粒的平均灌浆速率(Ra)和灌浆第二阶段即灌浆快增期的灌浆速率(R2)明显高于无钾、锰肥处理;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5.
肥料组合对茎瘤芥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6种肥料组合对不同采收期茎瘤芥茎叶产量、营养品质和叶片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组合中2个采收期除钙镁磷氯钾处理明显降低茎瘤芥茎叶产量(22.8%-54.6%)外,其余各处理对茎瘤芥茎叶产量有明显提高作用,以专用肥Ⅰ(有机无机型)对茎瘤芥茎重提高作用最大。各处理除钙镁磷氯钾对茎营养品质主要表现为提高作用,其余处理可提高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降低Vc、可溶性糖、磷和钾含量。专用肥Ⅰ处理的茎瘤芥茎营养品质整体上优于专用肥Ⅱ(无机型)处理。普钙硫钾与磷铵硫钾处理的Vc含量差异不明显,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以普钙硫钾为优,但粗蛋白、磷和钾含量以磷铵硫钾处理较好;普钙硫钾与普钙氯钾处理相比,Vc含量差异不明显,前者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较优,但粗蛋白、磷和钾含量以普钙氯钾处理较好。除钙镁磷氯钾处理外,各肥料组合处理提高茎瘤芥叶片全氮含量,降低全钾含量,提高收获期全磷含量,叶片N/P,N/K,K/P变化幅度小。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大田使用农药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采用种子处理技术、健康栽培技术和穗期病虫害集中防控技术,有效管控水稻主要病虫害,减少水稻全生育期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利用新型拌种剂处理,用以控制水稻苗期及移栽后早期的主要病虫害,破口抽穗期使用低毒高效药剂进行集中防控;在全程不使用任何农药的情况下,利用新型纯生物提取物(生化素)对水稻全生育期进行4次喷施;利用新型拌种、生化素处理结合破口抽穗期集中防控。结果表明:新型种子处理技术对水稻秧田期和大田早期的病虫控制效果最好,可以大大降低全生育期内农药使用量;生化素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对病虫害危害具有较强补偿作用;拌种+生化素+穗期集中防控,对整体防病虫和增产作用最为明显。因此,两者结合使用,既能防病治虫又能增产,还可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达34.65%,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稻米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7.
以绿豆品种绿丰2号和绿丰5号为材料,研究了P0(无磷)、P1(磷酸二铵,225 kg/hm~2)、P2(双活力二铵,225 kg/hm~2)和P3(1/2双活力二铵,112.5 kg/hm~2)4种磷水平对绿豆植株干质量、根系形态、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改良磷肥双活力二铵(主要成分为磷酸二铵+木质素等辅剂)在绿豆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P0和P1处理相比,P2和P3处理均明显增加V3—R6期绿豆植株的干质量,且均以R6期P3处理干质量最大,其中绿丰2号地上部干质量较P0和P1处理分别显著增加57.55%和34.31%,根系干质量分别显著增加19.63%和11.84%;绿丰5号地上部干质量分别显著增加30.29%和21.62%,根系干质量分别显著增加36.66%和34.56%。与P0和P1处理相比,P2和P3处理均显著增加两品种R4期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明显增加V5期平均根系直径和R4期总根体积,显著增强R6期绿丰2号和绿丰5号净光合速率;P2和P3处理均明显增加R4期和明显降低R6期绿丰2号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R4期绿丰5号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生育后期(R2、R6期)绿丰5号叶片和根系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与P0和P1处理相比,P2和P3处理可明显增加绿丰2号茎粗和绿丰5号株高,明显增加两品种单株粒数、百粒质量和单株粒质量,其中绿丰2号P3处理单株粒数、百粒质量和单株粒质量分别较P0和P1处理增加14.85%和48.28%、15.41%和13.26%、16.94%和44.16%;绿丰5号P3处理则分别较P0和P1处理增加46.51%和11.35%、3.34%和8.70%、51.20%和28.20%。可见,改良磷肥双活力二铵能够有效促进绿豆植株的生长,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植株抗逆性,提高光合能力促进植株后期同化物的积累,最终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不同移栽密度条件下施氮水平对水稻籽粒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设计裂区试验,主处理为氮肥量,副处理为移栽密度,用Richards方程拟合水稻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从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间的差异认识群体产量构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低密度(15万株/hm~2、21万株/hm~2)条件下,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分别平均增产36.6%、34.6%,且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增加趋势。高密度条件下(27万株/hm~2、33万株/hm~2),施氮分别平均增产30.8%、18.8%,结实率分别平均降低了2.0%和1.6%,且产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2灌浆特性结果显示,施氮提高了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GRmax),与不施氮处理(N0)相比平均增加了3.5%,且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移栽密度对强势粒平均灌浆速率(GRmean)有明显影响,在低密度(15万株/hm~2、21万株/hm~2)条件下施氮处理强势粒GRmean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分别平均降低了2.1%、3.1%,而在高密度(27万株/hm~2、33万株/hm~2)条件下则分别平均增加了1.0%、3.7%;施氮显著提高了弱势粒的GRmax和GRmean,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分别平均增加了14.3%、14.4%,且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3灌浆阶段性特征显示,灌浆中期强、弱势粒物质积累对籽粒形成的贡献率均最大,分别为58.6%、57.3%。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中期和后期籽粒的平均灌浆速率(MGR)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灌浆持续天数和灌浆贡献率均随着移栽密度的提升而增加。千粒重与弱势粒的GRmax和GRmea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的起始势(R0)及弱势粒的灌浆活跃期(D)呈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弱势粒GRmean呈显著负相关,与弱势粒的R0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合理密植,同时适当提高施氮水平(27万株/hm~2,165 kg/hm~2),在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的同时也提高了水稻个体灌浆速率、增加了有效灌浆持续天数,最终籽粒灌浆充实度好,形成高产。  相似文献   

9.
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ichards模型研究了12个杂交稻品种(组合)的籽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V2(B优827)、V7(宜香优2292)和V9(内香2550)强、弱势粒灌浆高峰时间间隔较短,为明显的同步灌浆类型;其余的组合强、弱势粒灌浆高峰时间间隔较长,为明显的异步灌浆型。灌浆过程的前、中、后3期对总灌浆物质的贡献分别约占12%、61%、27%,且V2(B优827)、V5(冈优363)、V6(绵2优838)、V11(D优527)的强势粒上前期和中期的灌浆持续天数相差很小,V1(一丰8号)、V5(冈优363)、V11(D优527)的弱势粒上中期和后期的灌浆持续天数相差很小,V1(一丰8号)、V5(冈优363)、V11(D优527)、V12(川香9838)的弱势粒上前期贡献率较大,所以这些品种(组合)的灌浆效果都显著,产量都较高。相关分析表明,活跃生长期D、灌浆中期持续时间T2和整个灌浆持续t99都对终极生长量A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钾素用量对垦粘1号籽粒灌浆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以垦粘1号为材料,通过分析灌浆期鲜重、干重、含水率的变化,研究了钾素用量对糯玉米籽粒灌浆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鲜重和籽粒干重呈"S"型曲线变化,可用Logistic方程定量表达,籽粒含水率变化用一元三次方程反映较好。施用钾素可以显著提高百粒鲜重和干重最大增长速率,但对最大增长速率出现的时间影响不大。钾素用量与鲜穗产量和籽粒产量可用一元二次方程反映,施用钾素可以显著提高糯玉米鲜穗产量和籽粒产量,但钾素过量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河西灌区冬小麦高产栽培制定合理的密植范围。[方法]设计了225万(T1)、300万(T2)、375万(T3)、450万(T4)、525万(T5)、600万(T6)、675万(T7)、750万(T8)、825万(T9)、900万(T10)、975万(T11)、1 050万(T12)基本苗/hm2共12个密度处理,分别运用R ichards模型、一元二次方程模拟了冬小麦籽粒干物质增长过程及籽粒灌浆速率随花后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所建立的R ichards模型进行推导得到基本的灌浆参数,通过SPSS、DPS软件对籽粒灌浆参数与千粒重进行相关、逐步回归及以及通径分析。[结果]不同密度处理间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单株穗数、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密度处理冬小麦的籽粒灌浆均符合慢-快-慢的"S"型生长特性,用R ichards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冬小麦籽粒增重过程,用一元二次抛物线方程能较好地模拟冬小麦灌浆速率随花后时间变化过程;不同密度处理间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有较大差异,最大差异率分别为33.98%、22.61%,T7的平均灌浆速率1.26 mg/(grain.d)及最大灌浆速率2.44 mg/(grain.d)均最大,T12的平均灌浆速率0.94 mg/(grain.d)及最大灌浆速率1.99 mg/(grain.d)均最小;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灌浆活跃期、灌浆快增期与千粒重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8*、0.630*、0.849**、0.739**;通径分析表明,灌浆活跃期对千粒重的贡献最大。[结论]灌浆活跃期对千粒重的贡献最大,河西绿洲灌区冬小麦的适宜密度范围为675万~750万基本苗/hm2。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植物复合叶肥对小麦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了解喷施植物复合叶肥“绿荣追施宝”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喷施的最佳时期,为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以‘晋麦84’为试材,小麦起身后不同时期喷施,进而分析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因素。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抽穗期+灌浆期”和“常规施肥+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喷施“绿荣追施宝”皆能显著延长小麦的灌浆持续时间,获得较大的穗粒数、单株成穗数、千粒重,进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尤其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各喷施一次效果更好。建议小麦生产中,除常规施肥外,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各喷施一次“绿荣追施宝”,喷施浓度为800倍稀释液。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种密度对西北绿洲冬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对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450(T1)、525(T2)、600(T3)、675(T4)、750(T5)、900(T6)万基本苗/hm26个播种密度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间灌浆速率、粒质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株高、单株穗数、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密度对灌浆持续期没有明显影响,但处理间灌浆速率差异明显,其中以T4的平均灌浆速率最高,T1最低.处理间灌浆速率和粒质量的差异后期大于中期和前期;以3 d为间隔测定的灌浆速率各处理均呈现明显的多齿状变化曲线,表明灌浆速率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明显;快增期籽粒干质量积累达到77.16%~88.60%,各处理籽粒干物质积累可用Richards方程很好拟合;茎秆、叶片、叶鞘总干物质转移对籽粒贡献率处理间的变幅为14.7%~38.7%,对籽粒的贡献率除T6叶片大于茎秆和叶鞘外,其余各处理均以茎秆最大,茎秆平均贡献率为16%,约为叶片和叶鞘的2.5倍.  相似文献   

14.
播种期对周麦18号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8年度对不同播种期条件下的周麦18号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周麦18号籽粒灌浆和粒重有显著影响,籽粒灌浆持续期T、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Tmax、渐增期持续时间T1、缓增期持续时间T3均随着播种期推迟而降低;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快増期持续时间T2、快増期灌浆速率R2、缓增期灌浆速率R3则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先升高后降低。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影响周麦18号粒重的灌浆参数主要是平均灌浆速率R和最大灌浆速率Rmax,此外,不同阶段的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对粒重也有较大影响。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本试验条件下,于10月12~17日播种,有利于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抗逆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设计小麦拔节期和灌浆期喷施抗逆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试验,探索该调节剂对豫北麦区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所产生的影响,为合理时期喷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抗逆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农艺性状容重、分蘖数、产量、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拔节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和拔节期+灌浆期喷施生长调节剂促进了小麦千粒重的增加,从而提高了籽粒产量;灌浆期处理小麦产量下降。[结论]拔节期+灌浆期喷施生长调节剂的增产效果最好,该方式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灌溉处理下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4年9月到2005年7月在河西绿洲地区结合田间试验对不同灌溉处理下冬小麦品种繁17的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灌浆规律符合“慢-快-慢”的“S”型生长曲线,可以为一元非线性回归方程很好的模拟;水分对籽粒灌浆和粒重有较大的影响,等量不等次的灌水处理(T2、T4、T5)相比,灌水次数愈少小麦灌浆起步时间愈早,达到峰值的时间越快,全生育期只灌2水的处理(T2)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为花后第16天,而灌3水处理(T4、T5)的灌浆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为花后第22天;等次不等量的灌溉处理(T3、T4、T5)相比,平均灌浆速率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T3灌溉量最大,其平均灌浆速率分别高于T4、T55.39%6、.02%;整个灌浆期平均灌浆速率、灌浆持续天数与产量、千粒重均呈正相关,平均灌浆速率与产量、千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4、0.721,灌浆持续天数与产量、千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0.61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花后高温和外源脱落酸(ABA)对不同持绿型小麦籽粒胚乳细胞增殖、籽粒灌浆和内源激素的影响,为高温逆境下采用激素调控措施提高粒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持绿型汶农6号和非持绿型济麦20,花后1-5 d,用透明聚乙烯塑料膜搭设增温棚进行高温处理,同时花后1-3 d喷施10 mg?L-1的ABA于穗部,用量100 mL?m-2,3次重复。定期取籽粒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内源激素,用简易胚乳细胞计数法测定胚乳细胞数目,Richard方程对籽粒增重及胚乳细胞增殖动态模拟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两品种强弱势籽粒的胚乳细胞数目,降低胚乳细胞增殖速率,但延长了籽粒胚乳细胞活跃分裂期和实际分裂终期;显著降低两品种弱势籽粒的灌浆速率,缩短了两品种弱势粒的生长活跃期及实际灌浆终期。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两品种千粒重和穗粒数,其中汶农6号强、弱势粒分别减少3.7和8.2 粒/穗,济麦20强、弱势粒分别减少1.3和4.3 粒/穗;显著降低两品种产量,汶农6号和济麦20产量分别降低19.65%和26.22%。常温及高温下喷施ABA均显著提高了两品种灌浆速率,提高了籽粒胚乳细胞增殖速率,扩大胚乳细胞数目。高温处理降低了强弱势籽粒ZR含量,显著提高了济麦20强、弱势粒花后3-27 d的GA3含量,显著提高汶农6号花后12-27 d的GA3含量;但降低了弱势粒花后15-27 d的IAA含量。高温处理下喷施ABA,降低了济麦20强势粒花后3-9 d ZR含量,但显著提高济麦20强势粒花后3-28 d内源ABA含量,显著提高汶农6号强势粒花后3-18 d ABA含量。常温下喷施ABA显著降低了济麦20和汶农6号强、弱势粒的GA3含量;高温下喷施ABA,显著降低了汶农6号强弱势粒的GA3含量,降低济麦20强势粒花后3-12 d的GA3含量,显著降低弱势粒花后6-15 d的GA3含量。常温下喷施ABA显著提高济麦20强势粒花后12-18 d的IAA含量;提高了汶农6号强势粒花后6-18 d IAA含量,显著提高两品种弱势粒花后6-27 d IAA含量。持绿型汶农6号的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大于非持绿型济麦20。【结论】高温胁迫对非持绿型品种的产量和两品种弱势粒粒数影响较大,高温降低了两品种籽粒胚乳细胞数目,降低籽粒灌浆速率,最终导致粒重及产量降低。喷施外源ABA通过调节内源激素水平,促进胚乳细胞分裂,扩大了常温及高温下籽粒库容量,提高了籽粒灌浆速率,从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8.
外源ABA和GA对小麦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及其灌浆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喷施外源脱落酸(ABA)或赤霉素(GA)对小麦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及其灌浆进程的影响,为激素调控提高籽粒的粒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山农1391和藁城8901两个品种,籽粒灌浆初期喷施ABA或GA 两种外源激素于穗部,定期取籽粒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用三次多项方程式对籽粒灌浆进程进行模拟并分析相关参数。【结果】喷施外源ABA或GA均能显著增加两个品种的粒重。外源ABA或GA对粒重的调控存在粒位效应。喷施ABA显著增加强势粒粒重,喷施GA使强势粒和弱势粒粒重均显著增加。喷施外源ABA显著提高籽粒ABA含量,喷施外源GA显著提高籽粒GA含量,喷施外源ABA或外源GA均显著提高灌浆中后期籽粒IAA和CTK的含量,尤其是喷施外源GA效果更为明显。喷施外源ABA或外源GA均能延长籽粒的灌浆持续期,喷施ABA显著提高灌浆初期强势粒的灌浆速率,而喷施GA显著提高灌浆中后期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速率。【结论】喷施外源ABA或外源GA通过改变籽粒内源激素水平,调节灌浆起始时间和籽粒灌浆持续期,进而调控籽粒粒重的形成。喷施ABA是通过提高强势粒粒重来增加粒重的,喷施GA是通过提高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粒重来增加粒重的。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为试材,在小麦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动力—2003和云大-120,该试验主要研究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测定结果:喷施10天后,小麦植株叶片每克鲜重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3.6%和19.7%,光合速率比对照提高12.5%和13.3%;收获后室内考种测产,增产幅度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8.97%和15.52%。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增产的生理效应主要是促进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和提高光合速率,增加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张洋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5):626-629
[目的]优选青海省富硒区对硒素吸收积累能力较强的春小麦品种.[方法]经验采用裂区设计,设6个处理,1:品种青春38,不施肥;2:青春38,喷施Zn肥;3:青春38,喷施Se肥;4:品种阿波,不施肥;5:阿波,喷施Zn肥;6:阿波,喷施Se肥,Zn肥用量为210 g/ha(Zn),Se肥用量为3626 mg/ha(Sc),研究硒锌肥外源性喷施对品种青春38、阿波春小麦产量及硒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比较,青春38喷施Zn肥处理产量的增幅最高,为21.66%,其次为品种阿波喷Se肥处理,增幅为20.19%;施用Zn肥处理,青春38籽粒的Se浓度增幅为50.70%,阿波增幅为61.73%;施用Se肥处理品种青春38籽粒的Se浓度增幅为81.69%,品种阿波增幅为90.12%.相同肥源处理下阿波籽粒中Se吸收累积量均高于青春38.收获后不同器官中Se浓度大小为:根>叶>籽粒>茎,Se吸收累积量大小为:籽粒>茎>叶>根.[结论]施用Se肥和Zn肥均可促进不用品种春小麦产量的提高,品种阿波对Se吸收累积能力高于青春38,可在青海富硒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