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研究复合微生物制剂(乳酸菌 芽孢杆菌)对肉仔鸡小肠内容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14天后,基础日粮中添加0.3%复合微生物制剂的肉仔鸡,其胰腺淀粉酶、肠胰蛋白酶和肠糜蛋白酶的活性显著增加,比只饲喂基础日粮的肉仔鸡分别提高了32%、12%和18%。说明肉鸡饲粮中添加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可以刺激肉鸡胰腺淀粉酶和蛋白酶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NSP酶制剂对雏鹅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50只1日龄雏鹅进行28 d的饲养试验,研究了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和0.4%的NSP酶制剂对雏鹅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对消化酶活性的研究结果显示,0.2%与0.4%的NSP酶制剂使十二指肠食糜胰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6.95%和31.71%(P<0.05),十二指肠食糜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3.49%和19.94%(P<0.05),空肠食糜胰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4.15%和29.50%(P<0.05);空肠食糜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0.49%和19.94%(P<0.05);而对胰腺胰蛋白酶、胰腺淀粉酶、胰腺脂肪酶、十二指肠脂肪酶、空肠脂肪酶、回肠淀粉酶和回肠脂肪酶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对小肠盲肠微生物数量的研究结果显示,0.2%和0.4%的NSP酶制剂对雏鹅盲肠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粗酶制剂对雏鹅胰腺及小肠食糜消化酶活性和pH值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将18只7日龄雏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饲喂大麦(占45%)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0.1%的Biokyowa粗酶制剂。21日龄时宰杀,测定胰腺组织和小肠食糜消化酶活性和pH值。结果为:试验组雏鹅胰腺组织中淀粉酶活性比对照组低42.83%(P<0.01),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食糜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高31.84%(P<0.01)、59.94%(P<0.01)和21.08%(P<0.01);试验组雏鹅空肠食糜脂肪酶活性比对照低41.94%(P<0.05),回肠食糜蛋白酶活性比对照组低28.50%(P<0.05);各段小肠食糜pH值均显著下降(P<0.05)。以上结果表明:酶制剂通过解除饲料中β-葡聚糖的抗营养作用,提高了小肠食糜中淀粉酶的活性,加强了对碳水化合物及其它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从而提高了饲料的转化效率,有利于雏鹅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短链脂肪酸组合(SCFAs)对小肠肉仔鸡生产性能、小肠的食糜消化酶的活性及消化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3×3+1试验安排,试验日粮在添加500 mg丁酸钠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乙酸和丙酸,乙酸和丙酸的添加水平分别是500、1 0002、000 mg,另设不添加乙酸和丙酸的日粮作为对照。[结果]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500 mg/kg乙酸和丙酸能够增加小肠消化酶活性,抑制肠道中大肠杆菌生长,从而改善肉仔鸡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5.
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的科宝肉鸡4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接受正对照组(Ⅰ)、负对照组(Ⅱ,较正对照组ME低836kJ/kg)和在负对照基础上分别添加复合酶制剂A、B、C所组成的Ⅲ、Ⅳ和Ⅴ饲粮组,酶制剂添加量均为100g/t.每处理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半).试验期为42d.评估了复合酶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前期,Ⅰ组肉仔鸡的ADG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F/G和AME值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Ⅱ组相比,加酶组肉仔鸡的半纤维素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AME值也有所提高(P0.05).试验后期,与Ⅱ组肉仔鸡相比,Ⅰ组、Ⅲ组和Ⅴ组肉仔鸡F/G值显著降低(P0.05),Ⅴ组肉仔鸡氮利用率、Ⅰ组肉仔鸡AME值显著提高(P0.05),加酶组肉仔鸡AME值有所提高(P0.05).Ⅴ组肉仔鸡回肠干物质消化率和Ⅰ组、Ⅲ组、Ⅴ组肉仔鸡IDE值显著高于Ⅳ组(P0.05).在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中添加由木聚糖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组成的复合酶不同地程度地提高了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利用率,其中以酶制剂C(木聚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为3 000、4 000、80 000U/g)的添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1日龄罗斯308肉鸡25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6只鸡.分别饲喂正对照组(试验1组)基础日粮;负对照组(试验2组)基础日粮(降低代谢能0.21MJ/kg);负对照组日粮+200 g/T酶制剂(试验3组)、负对照组日粮+ 400 g/T复合酶制剂(试验4组).试验结果如下:肉鸡日粮中添加NSP酶制剂对肉仔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影响,可提高28日龄、45日龄肉仔鸡血清葡萄糖的含量(P<0.05),NSP酶制剂对血清总蛋白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NSP酶制剂可降低28日龄、45日龄肉仔鸡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5).NSP酶制剂对血清尿酸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NSP酶制剂对血清钙、磷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NSP酶制剂可提高28日龄、45日龄肉仔鸡血清T3的含量(P<0.05).NSP酶制剂对28日龄血清肉仔鸡T4水平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NSP酶制剂可提高45日龄肉仔鸡血清T4水平(P<0.05).NSP酶制剂对28日龄血清肉仔鸡GH水平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NSP酶制剂可提高45日龄肉仔鸡血清GH水平(P<0.05).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或不同剂量三颗针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养分表观代谢率和部分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24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半。处理1饲喂基础日粮添加5mg·kg-1阿维拉霉素,处理2,3,4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三颗针提取物0.2%,0.35%,0.5%,进行7周的饲养试验和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添加阿维拉霉素组相比,添加不同量三颗针提取物,肉仔鸡7周末体重、日增重、料重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添加0.35%,0.5%三颗针提取物显著降低了肉仔鸡采食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粗蛋白质、钙和总磷表观代谢率(P<0.01),分别显著(P<0.05)、极显著(P<0.01)降低了粗脂肪表观代谢率;除添加0.2%三颗针提取物极显著提高了淀粉酶活性外(P<0.01),其他均极显著降低了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1)。试验说明,与添加阿维拉霉素相比,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三颗针提取物可不降低肉仔鸡生长性能,但随添加量的增加,可降低肉仔鸡的采食量,不利于肉仔鸡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蛋白酶和植酸酶联合添加降低肉仔鸡氮磷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酶制剂组合在低能、低氮蛋白、低磷日粮中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氮、磷排放的影响。选用288只1日龄爱拔益加父母代母系公雏,进行4种日粮处理:①按总氨基酸需要配制正常能量、粗蛋白质和总磷营养水平日粮(CK正),②按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配制低能、低蛋白、低磷日粮(CK低),以及在CK低基础上分别添加③蛋白酶+植酸酶和④蛋白酶+淀粉酶+木聚糖酶+植酸酶共2种组合的酶制剂,测定了生产性能、氮、磷代谢等指标。结果表明:低营养水平日粮(CK低)导致肉仔鸡生产性能显著下降,添加2种酶制剂组合均能显著改善其生产性能和综合生产指数,达到正常营养水平日粮(CK正)的效果。2种酶制剂组合均显著降低粪便中磷、氮排放,其中以蛋白酶+植酸酶组合效果最好,按食入日粮计磷、氮排放分别比CK正降低26.06%和10.76%。结果说明,蛋白酶+植酸酶组合更有利于提高氮、磷利用率进而降低肉仔鸡粪便氮、磷的排放。  相似文献   

9.
大豆抗营养因子对肉仔鸡器官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44 只 A A 肉仔鸡分别从15 日龄和35 日龄开始饲喂抗营养因子含量不同的日粮至49 日龄, 以观察大豆抗营养因子对不同年龄阶段和饲喂期肉仔鸡器官重的影响。结果表明: 肉仔鸡胰腺重与日粮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呈剂量依赖关系, 日粮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降至 342g·kg- 1或占粗蛋白质的 197% 以下时对胰腺重无不利影响。年龄和饲喂期长期不影响胰腺重的变化。小肠干重增加与凝集素有关, 且主要是空肠和回肠干重增加。其它器官重未呈现一致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外源酶对异育银鲫内源酶活性和肠道食糜排空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均重(60.0±2.3)g的异育银鲫300尾为试材,研究了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外源酶制剂250 mg/kg、500 mg/kg、750 mg/kg、1 000 mg/kg后,外源酶对异育银鲫内源酶活性、肠道食糜排空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外源酶后,异育银鲫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但中肠食糜和组织中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对食糜的排空速度也加快。  相似文献   

11.
以初始平均体重(2.04±0.02)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天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添加方式的非淀粉多糖酶对牙鲆消化酶活性和饲料消化率的影响.在5000.0 g豆粕中添加25.0 g非淀粉多糖酶,然后用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进行发酵预处理,得到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共制作4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用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豆粕组饲料;在豆粕组饲料中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配制成非淀粉多糖酶组饲料;用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组饲料.结果表明,用豆粕蛋白替代饲料中45%的鱼粉蛋白,若不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则显著降低牙鲆肝、肠的消化酶活性(P<0.01)和营养成分的表现消化率(P<0.05);在含豆粕饲料中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显著提高牙鲆肝、肠的消化酶活性和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在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没有显著提高牙鲆肝、肠的消化酶活性和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  相似文献   

12.
李健  李福宝  吴金节  王希春  刘智  徐雪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047-1048,1050
以日龄一致、体重相近的新生"杜长大"仔猪为材料,研究了复方中药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中药制剂显著提高仔猪采食量、消化率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有效促进仔猪生长,对仔猪消化酶活性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嗜热毛壳菌纤维酶对肉鸡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AA肉仔鸡120羽,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1、2、3组,分别添加嗜热毛壳菌纤维酶0、0.05%、0.15%和0.25%。结果表明,试验2和3组十二指肠(P0.05)和空肠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活性(P0.01)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和胰脏脂肪酶的活性(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对淀粉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不同发育阶段草鱼消化酶活力的变化及其昼夜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鱼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的消化酶活力及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0d组的草鱼肝胰脏及前、中、后肠消化酶活力高于30d组和150d组的;肝胰脏及前、中、后肠蛋白酶活力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7:00(1:00)、17:00、1:00、1:00;淀粉酶活力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3:00、17:00(5:00)、21:00、21:00(5:00);脂肪酶活力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7:00、17:00、17:00、17:00(1:00)。因此认为,草鱼消化酶活力与草鱼生长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具有组织差异性,且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5.
选择35日龄的断奶仔兔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日粮营养分为3个类型,即标准型(粗蛋白17%,粗纤维12%)、低蛋白型(粗蛋白15.5%,粗纤维12%)和高纤维型(粗蛋白17%,粗纤维13.5%),3种日粮添加国产兔用复合酶,以标准营养(空白)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采用加酶日粮可使十二指肠、空肠淀粉酶活性略有提高,但无显著影响,而盲肠淀粉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标准型日粮组空肠淀粉酶活性比对照提高27.59%,差异显著(P<0.05)。加酶日粮组幼兔空肠、盲肠的胰蛋白酶活性呈升高趋势。外源酶可显著增强幼兔盲肠食糜的纤维素酶活性,盲肠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十二指肠,标准和低蛋白型日粮条件下,盲肠纤维素酶活性比对照有显著提高(P<0.05)。加酶日粮幼兔空肠、盲肠乳糖酶活性呈升高趋势,但无显著影响。不同类型日粮对肠道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60头 3 5日龄长白断奶仔猪为试验动物 ,在玉米 /豆粕基础日粮中添加 0 0 5 % ,0 10 % ,0 15 %的酶制剂 ,结果表明 ,0 10 %酶制剂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日粮养分的消化率及添加剂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黄鳝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黄鳝胃、肠道、肝脏等消化器官内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蛋白酶在不同消化组织的活性大小从高到低依次为胃》前肠》后肠》肝脏:胰蛋白酶的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前肠》胃》后肠》肝脏;淀粉酶的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后肠》前肠》肝脏》胃;脂肪酶的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后肠》肝脏》前肠》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米曲霉发酵玉米秸秆粉代替等量玉米对鸡肠道微生物和消化酶的影响,选择25只6周龄AA肉鸡,随机分成5组,正处理组设添加4%、8%和12%3个水平的发酵秸秆代替基础日粮中等量玉米,用基础日粮(对照组)和8%未发酵秸秆(负处理组)替代基础日粮中等量玉米作对比。结果显示:与负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8%发酵玉米秸秆粉使回肠和盲肠中的乳酸菌和米曲霉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数显著降低(P<0.05);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草鱼、鲤、鲢、鳙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草鱼、鲤、鲢、鳙肝胰脏和肠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45℃,55℃,55℃和45℃,45℃,50℃,50℃。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56℃,54℃,62℃,61℃和54℃,57℃,61℃,60℃。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35℃,35℃和30℃,30℃,35℃,35℃。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53℃,46℃,52℃,49℃和50℃,47℃,50℃,52℃。脂肪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25℃,25℃和30℃,30℃,30℃,30℃。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45℃,38℃,38℃,38℃和45℃,38℃,38℃,38℃和42℃,40℃,40℃,40℃。草鱼、鲤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活化能比肠的低,而鲢、鳙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最适温度条件下的活化能则比肠高。四种鱼最适温度下肝胰脏蛋白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鲤<草鱼<鲢<鳙;淀粉酶活化能的顺序为:草鱼<鲤<鲢<鳙;脂肪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鲤<草鱼<鲢<鳙。肠蛋白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鲤<鲢<鳙<草鱼;肠淀粉酶活化能的顺序为:草鱼<鲤<鲢<鳙;肠脂肪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鳙<鲢<草鱼<鲤。说明消化酶的活性与酶本身特性之一活化能高低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