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不同秧龄十烯效唑处理对机插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龄延长影响秧苗素质,秧龄超过35d,导致机插质量下降;可通过喷施烯效唑进行调控,以150mg/kg的处理浓度为宜。  相似文献   

2.
<正>1育秧1.1育苗的基本要求培育秧龄适宜、整齐健壮、无病害的水稻秧苗,是育苗的基本要求。小苗一般系指3叶期内移栽的秧苗,中苗一般系指3.0~4.5叶内移栽的秧苗,大苗一般指4.5~6.5叶移栽的秧苗。壮秧是茎基宽扁,叶色绿中带黄,根多白色,植株矮健,秧龄适宜,4片叶以上的壮秧应长出分蘖,整齐,无病害。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制约机插秧应用的关键在于秧龄、苗高和种植制度的矛盾。机插秧塑料软平盘和钵形毯状盘育秧,秧龄40天以后苗高常超过25cm,在插秧时通过性差,苗过高会造成秧苗损伤,抽心苗,漏插率高。延迟播种会造成减产。水稻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简称为钵苗机插)是采用精量播种机和高强度软穴盘配合,实现精量穴播,以钵体限制秧苗生长,培育单穴、健壮、根系盘结  相似文献   

4.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分析了水育秧、旱育秧和淤泥育秧3种方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更有利于机插健壮秧形成,同时在增加秧龄弹性、延长秧龄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淤泥育秧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成秧率较低,且受土壤质地影响较大,实际生产中要慎重使用。在培育机插长秧龄秧苗过程中,肥料宜少施或不施。  相似文献   

5.
1培养适合机插的适龄壮苗1.1壮苗标准机插秧苗采用中小苗带土移栽,要求秧苗总体质量均衡、个体素质健壮。适龄壮秧的主要形态特征:茎基粗扁,叶色挺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健,无病株和虫害,秧苗整体质量均衡。移栽时秧龄15~20d,叶龄3.5~4.5叶,苗高12~17cm,每cm2成苗1.7株(1.5~3.  相似文献   

6.
机插水稻的生育特性和有关农艺技术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明确了机插水稻的生育特性和栽培特点,机插水稻培育标准秧苗的落谷量和秧龄指标。从稻作气候条件出发,提出了适宜的机插期。对于机插大田后出现的僵苗,在类型和表现上作了区分和阐述,提出相应的转化或调控措施。分析并明确了提高秧苗成活率、控制漏穴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育秧环境与秧龄对杂交籼稻秧苗生长及机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育秧环境和秧龄对杂交籼稻秧苗生长及机插质量的影响,以F优498为材料,采用三因素裂裂区设计,通过田间苗床和温室大棚苗床温湿度和光照的比较,研究不同育秧环境20、30和40d的3个秧龄以营养土和恒奥达基质作为载体的杂交籼稻秧苗生长特性和机插质量。结果表明:温室大棚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昼夜变化趋势与田间苗床一致,且其昼夜变化滞后于田间苗床,是一个平均温度高于田间苗床且极寡照的育秧环境;温室大棚培育秧苗生长呈2段性,前段生长快,后段生长缓慢,机插漏秧率和浮秧率分别比田间秧苗低4.29和2.73个百分点,每穴苗数比田间秧苗高22.22%,总体机插质量较好;30d秧龄秧苗漏秧率最低、每穴苗数最高,适合机插,而40d秧龄秧苗漏秧率、伤秧率和浮秧率均最高,且穴苗数最低,机插质量差,但温室大棚能适当控制秧苗生长,更适合培育长秧龄秧苗,增加机插秧秧龄弹性;营养土培育秧苗机插质量较恒奥达基质好,恒奥达基质培育秧苗漏秧率和浮秧率均较高,但由于基质疏松,机插抓秧时不易造成伤秧,可以与温室大棚配套培育秧苗,降低温室大棚培育秧苗的伤秧率;秧苗形态和机插质量受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影响,其中叶面积、叶龄和干物质量受温度影响大,且积温与叶龄呈极显著正相关,机插浮秧率和每穴苗数受秧苗期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等气象条件影响较大,而漏秧率和伤秧率与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3个晚稻品种的硬盘育秧在5个不同播期培育的秧苗对机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秧龄延长影响秧苗素质。秧龄超过30天,机插质量下降,产量减少。可通过喷施多效唑控制株高,达到延长 秧龄(最长39天),适应生产时节,还能实行机插的目的。在适龄(27天以下)时,机插效果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量和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机插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播量及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陕西汉中地区,川优6203水稻机械育秧随秧龄的增加成秧率下降。秧龄在25 d左右,盘播60~80 g稻种秧苗素质好、个体差异小,群体整齐,成秧率高;秧龄在35 d左右,盘播70~90 g稻种秧苗素质好、个体差异小,群体整齐,成秧率高。汉中地区,川优6203水稻机械育秧在超长秧龄情况下,不能盘播低于60 g。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早稻机插秧高产栽培的最适秧龄.[方法]以高产早稻品种中早15为试验材料,设置20、24、28、32 d4个秧龄处理,研究不同秧龄对机插双季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秧龄在28 d以内,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素质提高,秧块状态良好,群体颖花量显著增加,最终使得产量显著增加.当秧龄超过28 d时,秧苗单株白根数显著减少,根冠比降低,秧苗素质下降;株高整齐度降低,成苗率下降,秧块状态变差,最终导致减产.[结论]安徽沿江地区机插双季早稻秧龄在24 ~28 d较适宜,以28 d最优.  相似文献   

11.
正湖南农业大学邹应斌教授团队解决了机插杂交稻用种量大、秧龄期短、秧苗素质差、双季稻品种不配套等技术难题,实现了杂交稻单粒播种成苗、大苗密植机插,形成了"杂交水稻单本密植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即"杂交水稻印刷播种、场地育秧、大苗机插栽培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种子用量减少50%以上,秧龄期延长10~15天,秧苗粗壮及耐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钵苗机插水稻的适宜播种量及秧龄,以常规中熟中粳水稻武运粳2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稻钵盘育秧不同播种量和不同秧龄栽插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每孔播入6粒(即每盘播入73g左右)、秧龄为30d的高产潜力最大,主要是秧苗素质好,产量结构协调.  相似文献   

13.
水稻塑盘育秧苗期技术方法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适合机插壮秧健苗的塑盘育秧,其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质量好。俗话说“秧好半熟稻,苗好产量高”。秧田期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时期。秧苗素质的好坏,对水稻生育后期的穗数、粒数和粒重起着重要作用,机插塑盘育秧虽然秧龄较短.但培育壮秧健苗的技术性和规范性较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适宜成都平原麦(油)茬-稻种植制度的机插秧技术,以主推品种F优498为材料,选择毯状苗、钵形毯状苗、钵形穴盘苗在30、35、40、45、50 d秧龄进行机插,分析3种类型的秧苗不同秧龄机插对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类型极显著影响穗数、着粒数、结实率、产量,显著影响千粒重;秧龄极显著影响穗数、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互作极显著影响穗数、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但对产量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钵形穴盘苗比钵形毯状苗增产187.11×103kg·hm-2,增幅21.6%,比毯状苗增产514.93×103kg·hm-2,增幅5.61%。3种类型的秧苗在30 d秧龄时机插产量最高,达到9459.63×103kg·hm-2,延迟机插会减产。不同的秧苗类型减产幅度存在较大差异。钵形穴盘苗超过45 d机插极显著减产,钵形毯状苗超过40 d机插极显著减产,毯状苗超过35 d机插极显著减产。由此可见,钵形穴盘苗秧苗素质好,秧龄可以增达到40~45 d机插,机插秧插秧质量高,可满足成都平原稻麦(油)两熟区种植制度进行机插秧的需求,通过构建足穗、大穗、高结实率的高产群体,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机插秧苗培育及大田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培育适合机械栽插的秧苗及采取相应的大田栽培技术是实现水稻栽培机械化的关键。机插水稻秧苗秧龄短、整齐度高、排列紧密以及栽插后缓苗期长等特点,决定了机械栽插秧苗培育和大田栽培技术的特殊性,营养土制备、播种、秧田及大田管理等技术环节必须适合机械插秧各方面的要求。根据近5年生产实践以及对周边农户调查,切实按照以下技术环节操作,可以收到600~650 kg/667m2的经济产量。1育秧技术在露地湿润育秧的基础上,结合软盘和薄膜覆盖培育机插秧,简便易行,适合大批量生产。1·1制备营养土由于机插秧苗秧龄短,育秧期间很少施肥,因此制备适合…  相似文献   

16.
以机插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探讨播量(80、100、120 g/盘)、育秧基质(耕层土、耕层土+育秧伴侣、耕层土+壮秧剂、耕层土+有机质)对不同秧龄(20、25、30、35 d)机插水稻郑稻18号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及育秧基质对不同秧龄郑稻18号的秧苗素质和产量有明显影响,在播量为100 g/盘、秧龄为25 d时可获得高素质秧苗并且水稻产量最高,比同一秧龄播量分别为80、120 g/盘处理的产量提高11.7%、12.5%,比同一播量秧龄分别为20、30、35 d处理的产量提高21.3%、12.5%、29.1%;在播量为100 g/盘条件下,当基质为耕层土+有机肥、秧龄为25 d时可获得高素质秧苗并且水稻产量最高,比同一秧龄耕层土、耕层土+育秧伴侣、耕层土+壮秧剂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15.3%、7.7%、5.2%,比同一基质秧龄分别为20、30、35 d处理的产量提高23.7%、16.0%、27.7%。综上,在耕层土+有机肥为育秧基质、播量为100 g/盘、秧龄为25 d时能培育出适合于机插的高素质秧苗,且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链夹式移栽机立苗机理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链夹式移栽机用于油菜移栽时存在的对土壤适应性差、易倒伏等问题,对链夹式移栽机结构、栽植部件工作原理及秧苗在栽植过程中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运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零速投苗位置,秧苗夹持部位绝对运动轨迹为摆线,而根部轨迹为余摆线,上部为短摆线,即秧苗有向机具前进方向倾斜的趋势,特别是对于较大株高的油菜苗更加明显。针对现有移栽机存在的这一问题,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对投苗角度与立苗率的关系进行研究。改变相关零部件的设计参数,设置了提前投苗、零速位置投苗、滞后投苗3种情形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提前5°投苗,秧苗的优良率为45.6%、倒伏率5.3%,均优于零速投苗,且明显优于滞后投苗情形下的相应指标。试验结果与运动学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一、培育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 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插后蹲苗期的长短.分蘖的早迟.对水稻后期的穗数、粒数和粒重起着重要作用.秧龄长,苗脚高.床土烂.不仅影响机插质量.造成死苗缺裸.而且影响早发,导致穗数不足.产量下降.要培育适龄壮秧健苗.保证成苗率要高.就必须精心育苗,各个技术环节要按规范执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方法】以杂交籼稻岗优6366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研究不同秧龄期秧苗素质的差异,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结果】播种量、施肥量和秧龄3因素对机插杂交籼稻秧苗素质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大小为秧龄播种量施肥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超过30 d后秧苗生长受阻,秧苗素质变差,不适宜机插;随着秧龄的增加,应减少播种量;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能够满足30 d以内的秧苗生长。【结论】秧龄对秧苗素质影响最大,其次是播种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 20 d秧龄时播种量为90 g/盘,当秧龄为25~30 d时播种量为70 g/盘; 30 d以内秧龄的施肥量为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插配套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插,首先必须培育适合机插的水稻秧苗。早稻与中晚稻机插秧苗培育都是泥浆法或干土法,但对种子特性、播种密度、秧龄长短、水肥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将多年研究实施的水稻机插配套育秧技术作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