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不同等级鱼粉对仔猪生长的影响及其在保育期的持续效应。试验分2个阶段,第1阶段(26~53 d)选取120头26日龄、体质量相近(7.7±0.2)kg及健康的长×大二元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8头猪。普通豆粕组饲喂不含鱼粉的玉米豆粕型对照日粮,普通鱼粉组和特级鱼粉组分别采用5%等蛋白替代对照日粮中的大豆粕,调整合成氨基酸用量和玉米用量使各个处理的日粮消化能、粗蛋白和主要限制性氨基酸水平相同。第2阶段(54~83 d)所有处理饲喂相同的仔猪日粮,观察前期处理对仔猪保育期生长性能的影响。第1阶段(26~53 d)试验结果:普通豆粕组、普通鱼粉组和特级鱼粉组仔猪平均日增质量分别为346、359和377 g/d;料重比分别为1.81、1.75和1.69;特级鱼粉组第1阶段末质量和料重比显著优于普通豆粕组(P0.10),但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10;不同处理对仔猪腹泻率、腹泻指数、血清免疫指标、猪瘟抗体效价和粪便中微生物计数等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10)。第2阶段(54~83 d)继续观察的结果:普通豆粕组、普通鱼粉组和特级鱼粉组仔猪平均日增质量分别为463、472和488 g/d;料重比分别为2.66、2.68和2.60;特级鱼粉组第2阶段末质量显著优于普通豆粕组(P0.10),但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10)。断奶仔猪日粮中采用5%特级鱼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其优势可持续到保育阶段。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马铃薯淀粉渣-玉米秸秆混合青贮料对肉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40只平均体重(47.45±6.38) kg、日龄(5月龄)的健康白萨杂交母羊,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饲养时间为70 d。4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组(Ctrl),40%精料+60%全株玉米青贮料;2)试验1组(S15),40%精料+45%全株玉米青贮料+15%马铃薯淀粉渣-玉米秸秆混合青贮料;3)试验2组(S30),40%精料+30%全株玉米青贮+30%马铃薯淀粉渣-玉米秸秆混合青贮;4)试验3组(S45),40%精料+15%全株玉米青贮+45%马铃薯淀粉渣-玉米秸秆混合青贮。结果表明,S45组肉羊日增重相对于Ctrl组增加了14.19% (P<0.05),各处理组肉羊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S15、S30和S45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相对于Ctrl组极显著降低(P<0.01),分别降低了18.92%,30.17%和33.03%。3个试验处理组间乙酸等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总挥发酸浓度、各种脂肪酸的摩尔比以及乙酸/丙酸和(乙酸+丁酸)/丙酸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0天、第20天和第40天各试验处理组间各项血清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60天各试验处理组间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S15组和S45组尿素氮浓度较S30组和Ctrl组显著升高(P<0.05),S45组葡萄糖浓度较其他试验处理组显著升高(P<0.05)。马铃薯淀粉渣-玉米秸秆混合青贮料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有提高肉羊日增重的趋势,可以提高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瘤胃液氨态氮浓度。马铃薯淀粉渣-玉米秸秆混合青贮料的添加量可以替代肉羊饲粮中75%的全株玉米青贮料。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灭菌与否和不同含水量对玉米(Zea mays L.)青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以阴干的全株玉米为试验原料,罐装后分别进行灭菌与不灭菌处理,处理后添加至四个梯度(25%,40%,55%,70%)的含水量。青贮42d后取样分析样品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含水量的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差异较大,但不同处理组间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不灭菌组含水量为70%的玉米青贮发酵品质最佳,含水量为25%的青贮发酵品质最差;灭菌处理可以抑制所有微生物的繁殖;在有氧暴露过程中,不灭菌组含水量70%玉米青贮有氧稳定性高于含水量25%玉米青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糠氨酸标准溶液的储存稳定性以及牛奶前处理过程中盐酸浓度对糠氨酸检测结果的影响。试验1:分别用3.0、1.0和0.1 mol/L盐酸配制不同浓度糠氨酸标准溶液(1和5 mg/L),并分别放置于-20、4℃和室温(25℃)下,于第1、3、5、8、10、12、14、15、17和21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糠氨酸含量(每个处理设3个平行),分析糠氨酸标准溶液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2:设置11种不同浓度的盐酸,水解牛奶后测定糠氨酸含量,每个浓度设4个平行,试验独立重复3次,分析盐酸浓度对牛奶中糠氨酸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结果的重复性。结果表明:1)0.1和1.0 mol/L盐酸配制的糠氨酸标准溶液不稳定,3.0 mol/L盐酸配制的糠氨酸标准溶液稳定性较好,可于-20、4℃和室温条件下保存21 d。2)盐酸浓度显著影响牛奶水解效果(P<0.05),当水解液中盐酸浓度达到9.17 mol/L时糠氨酸可以完全游离出来,检测结果重复性比较好。因此,建议用3.0 mol/L盐酸配制糠氨酸标准溶液,于4℃保存,21 d内使用;水解牛奶所用盐酸浓度应使牛奶水解液中盐酸浓度至少达到9.17 mol/L。  相似文献   

5.
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施肥种类(速效氮、缓释氮)、施氮量(180,150,120,90,60和30 kg/hm2)对河北坝上不同生育期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坝上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氮肥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青贮玉米的鲜、干产量(P<0.05)。缓释ⅡC的鲜、干产均最高,干草产量达到2.45×104 kg/hm2。各施氮处理均增加了青贮玉米茎叶比。施氮肥处理均显著提高青贮玉米的SPAD值和全株粗蛋白含量(P<0.05)。拔节期,缓释Ⅲ处理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成熟期,缓释ⅡB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速效氮分次施入青贮玉米的茎叶比、粗蛋白、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高于一次施入,SPAD值小于一次施入。综合施氮后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坝上地区旱作条件下,青贮玉米生产缓释氮施用的最佳方案是缓释ⅡC。  相似文献   

6.
将日本饲用高粱和饲用玉米以不同形式青贮,通过营养价值比对分析,确定最佳的青贮模式。结果表明,全株玉米青贮和黄贮两种方法发酵粗蛋白(C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日本饲用高粱青贮粗蛋白(CP)含量与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秆青贮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株玉米与日本高粱混合青贮粗蛋白(CP)含量最低。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不建议将日本饲用高粱和饲用玉米混合青贮,且不宜采用黄贮方法进行发酵。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添加剂量的米曲霉培养物对玉米秸秆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将收割后的新鲜玉米秸秆(含水量19%)切至2~3 cm,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添加米曲霉培养物,1,2,3组分别在玉米秸秆中添加1%、2%、3%的米曲霉培养物,避光室内青贮40 d。测定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木质素、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同时对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干物质含量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2组(P0.05);粗蛋白含量1,2,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随着米曲霉培养物添加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且1,2,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木质素含量3组显著低于1,2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3组含量最低;对照组上层发生少量霉变。从气味、色泽上看,3个试验组无霉变情况,青贮所得的分值相对较高,均达到一级水平。说明不同添加剂量的米曲霉培养物均能改善玉米秸秆青贮后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其中以3%的添加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处理对斜茎黄芪青贮发酵品质及黄酮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斜茎黄芪进行无添加(对照组)及添加乳酸菌(LAB)、混酸(1 mol/L硫酸∶2 mol/L盐酸=4∶1)、糖蜜、LAB+糖蜜小规模发酵法处理,青贮于室温环境下密封贮藏60 d后开封,对青贮样品感官品质、发酵品质、一般化学成分和黄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添加组均表现出较好的感官性状;添加组干物质、有机物、粗脂肪和丙酸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组黄酮和乳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H值、氨态氮/总氮、耐热菌、一般细菌和酵母菌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混酸组粗蛋白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AB组、糖蜜组和LAB+糖蜜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LAB组、混酸组和LAB+糖蜜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糖蜜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LAB组和LAB+糖蜜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混酸组和糖蜜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LAB组和糖蜜组乳酸菌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混酸组和LAB+糖蜜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各添加组均能提高斜茎黄芪青贮发酵品质及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9.
补饲莫能菌素对饲喂苜蓿青贮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roderick( 2003年)对48头饲喂苜蓿青贮的经产泌乳母牛补饲低水平的莫能菌素,研究其对氮利用的影响。试验奶牛的基础日粮为: 56%的苜蓿青贮、39%的高湿度粉碎玉米、的豆粕、的粉碎 3% 1%玉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均以干物质为 1%基础)。头试验牛按产奶天数分为4组,并随机饲 48喂以下4种日粮的1种,为期10周: 对照(基础 ①日粮);②基础日粮+3%鱼粉(替代高湿度粉碎玉米); 莫能菌素( ③ 10m g/kg D M ); 莫能菌素+3% ④鱼粉。其中,日粮①和③的粗蛋白含量为16.7%,日粮②和④…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青海高原甜高粱和玉米青贮品质,开展甜高粱、玉米和甜高粱与玉米和麦秆混合青贮品质感官评定与等级划分,原料与青贮营养成分分析,青贮甜高粱和青贮玉米饲喂奶牛日粮养分分析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饲料处理青贮后感官评定得分与等级划分均为良好。不同海拔甜高粱和玉米生育期不同,养分含量也不同;青贮后养分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低海拔(1 850 m)甜高粱青贮后钙含量显著增加,玉米青贮后粗蛋白、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显著增加,甜高粱70%+玉米30%混合青贮后粗蛋白、粗脂肪和钙含量显著增加(P0.05);高海拔(2 300 m)甜高粱青贮后无氮浸出物显著增加,玉米青贮后粗蛋白、粗脂肪和钙显著增加,甜高粱70%+麦秆30%混合青贮后无氮浸出物和钙显著增加(P0.05);不同海拔间表现相同的为青贮后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p H显著降低(P0.05)。青贮甜高粱日粮比青贮玉米日粮中灰分低15.22%,糖含量高80.29%。综合评价,甜高粱是优质饲料作物。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氨化组(5 kg/t尿素)、复合菌组(20 g/t)、纤维素酶组(200 g/t)、"复合菌(10 g/t)+纤维素酶组(100 g/t)组"。玉米秸秆经以上处理后,常温自然发酵90 d。结果表明:氨化处理显著增加玉米秸秆青贮的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NDF和ADF含量(P0.05),秸秆青贮后的乳酸、乙酸含量、氨态氮/总氮显著增加(P0.05),秸秆的干物质和NDF的瘤胃降解率显著降低(P0.05)。复合菌组玉米秸秆青贮的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纤维素酶组玉米秸秆青贮的NDF、ADF和ADL含量显著降低(P0.05)。"复合菌+纤维素酶"组玉米秸秆青贮的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ADF和ADL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也提高了干物质和NDF的瘤胃消失率(P0.05)。由此表明,氨化和"复合菌+纤维素酶"两种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青贮的品质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灭菌与否和不同含水量对玉米(Zea mays L.)青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以阴干的全株玉米为试验原料,罐装后分别进行灭菌与不灭菌处理,处理后添加至四个梯度(25%,40%,55%,70%)的含水量。青贮42 d后取样分析样品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含水量的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差异较大,但不同处理组间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不灭菌组含水量为70%的玉米青贮发酵品质最佳,含水量为25%的青贮发酵品质最差;灭菌处理可以抑制所有微生物的繁殖;在有氧暴露过程中,不灭菌组含水量70%玉米青贮有氧稳定性高于含水量25%玉米青贮。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熟期大豆品种与青贮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饲草产量及蛋白含量的影响。试验在陇东旱作区镇原、陇中灌区皋兰和河西灌区黄羊进行,以大豆中黄30 (SSZ组)、陇黄3号(SSL组)、汾豆93(SSF组)和青贮玉米(SMB组)单作为对照,设置中黄30-青贮玉米(IPZ组)、陇黄3号-青贮玉米(IPL组)和汾豆93-青贮玉米(IPF组) 3个带状复合种植系统,研究不同系统鲜干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在不同生态点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与单作相比,复合种植系统下各大豆品种开花期延迟6 d左右,导致营养生长期相对延长;饲草刈割时,中黄30处于鼓粒满期至初熟期,陇黄3号处于鼓粒初期至鼓粒满期,汾豆93处于盛荚期至鼓粒初期。灌区皋兰、黄羊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鲜干产草量与玉米单作相近,不同熟期大豆品种在复合种植模式下鲜干草产量具有明显差异。与玉米单作相比,各生态区点玉米-大豆复合饲草粗蛋白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灌区皋兰、黄羊大豆-玉米复合饲草蛋白产量显著高于玉米单作(P<0.05)。研究表明,陇黄3号-青贮玉米、汾豆93-青贮玉米复合种植是一种可行的灌区优质饲料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披碱草、碱茅和沙打旺)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用12只5月龄、(34.6±0.57)kg体重的德国肉用美利奴杂交一代绵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和玉米青贮(精粗比49:51),处理Ⅰ、Ⅱ和Ⅲ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以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替代1/3、2/3和3/3的玉米青贮。每只羊精料补充料平均日喂600g,粗饲料自由采食。结果表明:瘤胃液pH值组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Ⅰ和处理Ⅱ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处理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Ⅱ组瘤胃液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处理组瘤胃液丁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瘤胃液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异丁酸和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处理Ⅲ组瘤胃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以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全部替代玉米青贮饲喂绵羊抑制了瘤胃发酵,而替代1/3和2/3玉米青贮时显著促进了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剂和青贮密度对玉米穗和玉米芯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以乳熟期玉米穗和玉米芯为原料,设置两个青贮密度,分别为1 000 kg/m~3和1 100 kg/m~3,并将这两个密度的玉米穗和玉米芯均设置四个不同的处理组:对照组(CK)、布氏乳杆菌组(LB)、双乙酸钠组(SD)、布氏乳杆菌+双乙酸钠组(LB+SD)。青贮45 d后,开罐分析,用榨汁液检测青贮样品的pH值、乳酸(LA)、乙酸(AA)、丙酸(PA)、丁酸(BA)含量。结果表明,添加SD显著提高了玉米穗和玉米芯青贮的AA含量(P0.05);添加LB时,提高青贮密度对玉米穗青贮的LA、A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剂和密度对玉米芯青贮的AA、PA含量的互作效果没有显著影响(P0.05);BA在本试验中未检测到。从发酵产物来看,添加双乙酸钠可以显著提高乙酸含量;试验发现当青贮密度高于1 000 kg/m~3时,能够取得发酵品质较好的玉米穗和玉米芯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6.
为寻求青贮玉米(Zea mays)栽培中品质改良、产量升高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在贵州松桃县九江乡试验地以青贮玉米(郑青贮1号)和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为研究材料,于青贮玉米行距间套种不同行数的拉巴豆,共设3个处理玉米不套作(A_0)、1行玉米+1行拉巴豆(A_1)、1行玉米+2行拉巴豆(A_2),研究多行拉巴豆套种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巴豆行数的增加,青贮玉米产量、粗蛋白、粗灰分、叶长、全氮、全磷和全钙含量均显著增高(P 0.05),其中产量最高达55 350.00 kg·hm~(–2),与单作青贮玉米相比,可实现农民增收10 520.50元·hm~(–2)。青贮玉米粗脂肪、干物质量、株高在套种1行拉巴豆时最高,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叶宽和叶片数随着套种拉巴豆行数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不同套种处理后,青贮玉米的产量、粗蛋白、粗灰分、N、P、Ca、Mg、无氮浸出物和叶片数9个性状变异较大,变异系数10%~32.9%。青贮玉米与拉巴豆套种表现出较强的套种优势。因此,在生产中为提高产量,增加套种优势,宜采用青贮玉米与拉巴豆套种行数比为1∶2模式。但是鉴于粗灰分含量在此处理下最高,还需在今后的试验中对套种处理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贮桑叶替代青贮玉米对奶山羊生产性能、乳品质、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胎次、产羔日期、产奶量、体重相近的西农萨能奶山羊,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头。玉米组饲喂青贮玉米全混合日粮,其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含量和消化能分别为26.97%、47.05%、17.54%和5.56 MJ/kg;桑叶组饲喂青贮桑叶全混合日粮,其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含量和消化能分别为25.62%、46.85%、17.88%和5.67 MJ/kg。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桑叶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产奶量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饲料转化率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桑叶组的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非乳脂固体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体细胞数、乳脂率、乳糖率和乳中尿素氮含量在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桑叶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在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桑叶组的瘤胃液pH极显著低于玉米组(P0.01),瘤胃液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瘤胃液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瘤胃液氨态氮、异丁酸、戊酸浓度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5)桑叶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低于玉米组(P0.01)。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含量及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在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青贮桑叶同比例替代青贮玉米可以促进奶山羊瘤胃发酵,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增加产奶量,改善乳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不同蛋白质饲料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和群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的蛋白质饲料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及其群体结构的影响.试验以3只瘘管山羊提供瘤胃液,分为羽毛粉组(A组)、玉米蛋白粉组(B组)、豆粕组(C组)和鱼粉组(D组)4组进行体外培养,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微生物群体的多样性.结果表明:pH在5.80~6.80间变化,均值以C组最低(6.19),A组最高(6.61);氨氮浓度变动范围为36.8~120.1 mg/mL,均值以A组最低(54.9 mg/L),C组最高(99.5 mg/L);微生物蛋白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以D组最高(0.651 3 mg/mL),A组最低(0.528 9 mg/mL),c组细菌蛋白量(0.330 9 mg/mL)在4组中最高.原虫蛋白量/细菌蛋白量在组间也差异显著(P<0.05或P<0.01),以A组最高(107.00%),C组最低(84.30%).另外,遗传指纹图谱分析表明原虫和细菌区系内类群结构在各组间明显不同.总之,本研究中不同的蛋白质饲料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发酵和其群体结构有不同影响,以鱼粉对微生物生长的促进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应用体外产气法研究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间的组合效应。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进行3次组合筛选试验:首先进行玉米秸秆与稻草组合试验,筛选出最优玉米秸秆和稻草组合(玉米秸秆-稻草)比例;再进行玉米秸秆-稻草与玉米秸秆青贮组合试验,筛选出最优玉米秸秆-稻草和玉米秸秆青贮组合(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比例;最后进行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组合试验,筛选出最优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组合比例。各组合均分别以100.0∶0、80.0∶20.0、60.0∶40.0、50.0∶50.0、40.0∶60.0、20.0∶80.0、0∶100.0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每个组合设3个重复。利用体外产气法分析不同饲料组合对48 h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DMD)、p H及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结果表明:1)各饲料以不同比例组合对产气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精料产气量的SFAEI分别在60.0∶40.0、40.0∶60.0、20.0∶80.0时达最大值;2)各饲料以不同比例组合对DMD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精料DMD的SFAEI分别在50.0∶50.0、40.0∶60.0、20.0∶80.0时达最大值;3)不同玉米秸秆-稻草-稻草∶精料对p H有极显著影响(P0.01);4)各饲料以不同比例组合对MCP浓度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精料产气量的SFAEI分别在80.0∶20.0、40.0∶60.0、20.0∶80.0时达最大值;5)各饲料以不同比例组合对NH3-N浓度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范围在20.20~31.59 mg/d L;6)玉米秸秆与稻草组合的乙酸/丙酸和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组合丁酸浓度在各比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饲料以不同比例组合对其余VFA和TVFA浓度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以MFAEI进行评定各饲料组合的最优比例如下:玉米秸秆与稻草为60.0∶40.0;玉米秸秆、稻草与玉米秸秆青贮为24.0∶16.0∶60.0;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为9.6∶6.4∶24.0∶60.0。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复合菌剂和酸化剂对玉米秸秆青贮有氧稳定性及有氧暴露期间微生物数量、pH值、粗蛋白、干物质量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青贮原料,设置3个处理:对照组、复合菌剂组、复合菌剂+酸化剂组。青贮90 d。有氧暴露1、3、7、11 d分别取样测定微生物数量、pH值、粗蛋白、干物质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菌剂组、复合菌剂+酸化剂组均能提高青贮品质,显著减少有氧暴露期间粗蛋白、干物质损失(P<0.05)。与复合菌剂组相比,复合菌剂+酸化剂组有效抑制酵母菌繁殖,显著提升青贮有氧稳定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