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生防研究室于1975午9月间,从宣城县敬亭山茶场和舒城县舒茶公社茶园中病死的扁刺蛾幼虫虫体上,经分离筛选获得一种多角体病毒.后经鉴定,确定为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杆状病毒属A亚组的一种.之后,又迭经室内病毒毒力、病毒剂量、温度、虫龄、寄主范围、毒性等感染试验及田间防治试验,表明这种多角体病毒的毒力和寄主的专一性都很强,防治效果显著而持久.对家蚕、小白鼠、鸡场无毒性.现将扁刺蛾核多角体病毒的生产和使用方法介绍于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生仔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湖北某猪场发生典型黄痢的新生仔猪无菌采集粪便。上清接种小白鼠,取粪便和死亡小白鼠的心血接种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桃红色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用法国BioMerieuxATB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仪ID32E肠杆菌鉴定条鉴定。得到大肠埃希菌的极好鉴定结果。不同剂量接种小白鼠,证明其毒力,用163种O抗原标准血清玻板凝集试验定型为O101型。用ATB VET药敏试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7种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3.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以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特征。新城疫对我国养禽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病毒是一种突变快、进化快的病原,该病毒毒力的强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毒力具有本身的演化趋势。通过对新城疫病毒的生物特性、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演化及与其毒力演化相关的因素研究,旨在探讨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演化与流行趋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单抗夹心ELISA检测免疫鸡群新城疫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SPF鸡胚将送检的免疫鸡群泄殖腔棉拭样品盲传一代,再用新城疫单抗夹心ELISA对F1代尿囊液进行新城疫病毒(NDV)快速检测,同时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NDV分离及鉴定的方法加以验证。通过对3423份样品的检测,检出阳性样品453份,阴性样品2959份,可疑样品11份,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9.3%,阴性符合率为99.7%。对全部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经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证明均含有新城疫病毒(NDV),再将全部阳性样品分离物进一步作毒力鉴定,结果有强毒力株、中等毒力株及弱毒力株,因此用新城疫单抗夹心ELISA检测免疫鸡群泄殖腔棉拭样品F1代尿囊液新城疫病毒快速、准确率高,呈阳性者不全是NDV强毒力株感染,还有NDV中等毒力株或弱毒力株感染。  相似文献   

5.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以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特征.新城疫对我国养禽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病毒是一种突变快、进化快的病原,该病毒毒力的强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毒力具有本身的演化趋势.通过对新城疫病毒的生物特性、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演化及与其毒力演化相关的因素研究,旨在探讨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演化与流行趋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无菌采取病死孔雀肝脏,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化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动物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至少携带有papC、iucD、tsh、irp2、iss5种毒力基因,具有高致病性,并且该菌对小白鼠和鸡有较强的致死性。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5种浓度的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Xc-nNPV)悬液接种2龄八字地老虎幼虫和2龄甘蓝夜蛾幼虫。结果表示,两者的LG_(50)和 LT_(50)相差不大,可见Xc-nNPV对两者的毒力和潜伏期相当。用感染Xc-nNPV后致死的甘蓝夜蛾幼虫体内分离的病毒回接2龄八字地老虎幼虫,发现这一病毒对八字地老虎幼虫的毒力不高。  相似文献   

8.
9308灭鼠剂的毒力测定,灭鼠效果及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9308灭鼠剂对小白鼠的急性毒力为62.24mg/kg,对鼠类的适口性极好,小白鼠和黄毛鼠的摄食指数均超过1;对黄毛鼠,板齿鼠和小白鼠的毒杀效果均优于常规灭鼠药物敌鼠钠盐,且害鼠死亡的速度较快;对鸡的安全性好,任鸡饱食9308灭鼠剂毒谷2天,均未出现明显的中毒现象,是一种高效,对人畜毒性低的灭鼠剂。  相似文献   

9.
新城疫病毒基因组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病毒蛋白与病毒毒力密切相关。病毒入侵宿主时,宿主通过诱导天然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抵御病毒入侵。此外,新城疫病毒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损伤甚少,具有抗肿瘤作用。从新城疫病毒的毒力划分、病毒结构蛋白与毒力的关系及宿主的免疫应答、病毒抗肿瘤作用4个方面进行综述与讨论,以期为深入研究新城疫病毒的致病性,进一步防控以及利用新城疫病毒进行肿瘤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选取毒力一致的四株腐败弧菌,以生理盐水作成不同稀释度,以0.1毫升接种于10日令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于37——38°下经一昼夜以其死亡与否判定结果,并以海猪、小白鼠作为对照,海猪肌肉注射1毫升,小白鼠0.3毫升。结果表明鸡胚对四株腐败弧菌均有高度  相似文献   

11.
把有毒力的病毒注入牛的乳头管内引致全身性的口蹄疫,17天以后所采集的牛奶对动物仍有传染性。在病毒悬浮液中加入0.5%氧化乙烯而制成了抗原。再用消毒氮通过悬浮液所产生的气泡以除去氧化乙烯。每次挤奶后,将非活动性病毒注入乳头管中(1∶20稀释的20毫升),连续注射两天。一周以后,再将有毒力的病毒注入乳房内则不发生口蹄疫,并且挤  相似文献   

12.
从君子兰(Clivia miniata Regel)中,已分离出13种生物喊成分和3种花色甙类,并确定了化学结构式。君子兰中的生物碱提取物对于Hymenocallis病毒,Semliki forost病毒均有抑制活性,其中的石蒜碱(Lycorine)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石蒜碱内铵盐对小鼠EC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延长艾氏癌小白鼠生命。  相似文献   

13.
猪丹毒强毒菌株腹腔接种金黄色仓鼠(以下简称仓鼠)作易感性试验,30~45亿活菌可以致死,皮下接种则不能致死.母仓鼠较公的稍易感,日龄小的仓鼠较大的易感.仓鼠用不同的猪丹毒弱毒菌株腹腔接种25~40亿活菌不能致死,但50亿以上由于各个菌株的毒力不同而有部分死亡,毒力较强的菌株接种的死亡较多,这与接种猪体的反应是基本一致的.三个弱毒菌株用猪、仓鼠及小白鼠作免疫试验,猪的免疫试验结果与仓鼠的基本符合,猪与小白鼠的免疫试验结果不相平行.根据试验结果,猪丹毒菌用白鼠作为安全试验与效力试验,虽有一定的优点,但因猪丹毒菌对仓鼠的致死量所需菌数较多,敏感性较差,在具体使用时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板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菌株间营养体不亲和性(vegetative incompatibility,vic)基因差异对低毒力病毒传递的影响,将具有不同vic基因的毒力菌株(受体)和低毒力菌株(供体)进行配对培养,并对病毒的传染率进行统计分析和回归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栗疫病菌的营养体不亲和性是低毒力病毒传递的重要障碍,但不是绝对障碍;不同vic基因位点对病毒传递的影响程度差异显著;相同vic基因型菌株间的病毒传递率为100%,相差的vic基因位点数越多,病毒的传递率越低.病毒的传递率具有vic基因位点的非对称性,同时还受到菌株的遗传背景、vic基因上位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体外培养技术,通过接受γ-射线和紫外线辐照的影响,定向选育突变虫株。首次对伊氏锥虫的细胞工程苗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受γ-射线或紫外线辐照的虫体接种小白鼠后,潜伏期和病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辐照虫体体外培养后接种小白鼠,潜隐期和病程均与对照组相似。经紫外线处理后辐照的伊氏锥虫转入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作支持细胞的培养基内培养,培养7~10d使突变表型表达。然后加入嘌呤类似物继续培养2周,筛选出基因突变株,建立细胞系。小白鼠试验测得该细胞系LD_(50)为10~(-3.5)·mL~(-1),比强毒株毒力减少60倍,其免疫保护率达90%。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AaIT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和传播流行性。结果表明:AcMNPV-AaIT对甜菜夜蛾有较高的毒力,温度对毒力有很大的影响,在17℃与23℃的条件下,LC50分别为104.56,105.92PIB/mL;感病幼虫的尸体容易腐烂流脓,且脓汁内含有大量病毒。低温贮藏对该病毒的毒力没有明显影响,说明AcMNPV-AaIT有较好的传播流行性,是一种理想的生防病毒。  相似文献   

17.
鲟鱼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信阳市和厚特种水产养殖场 2 0 0 0年 9月发生俄罗斯鲟、杂交鲟大量发病 ,经临床观察、病理检查及病原体分离培养等 ,确定鲟鱼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所引发。分离菌株对多种抗菌药敏感 ;毒力试验表明 ,分离菌株对小白鼠的MLD为 2 0亿细菌 ,用抗菌药物拌饵投喂 ,结合消毒换水 ,有效地控制了该病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方法对56株仔猪黄白痢源大肠杆菌肠毒素和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相关毒力因子STa、STb、LT和irp2进行检测,进而根据毒力因子基因型对部分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38株受试菌检测到毒力因子,其中STa基因阳性率为3.57%,STb基因阳性率为53.57%,LT基因阳性率为7.14%,irp2基因阳性率为21.43%,检测的毒力因子表现为5种基因型,主要的毒力因子基因型是STb和STb+irp2。致病性试验显示毒力基因阳性菌株均对小白鼠具有致病性。结果表明,粤北地区致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流行的主要毒力因子为STb,其次为irp2、少数菌株携带STa和LT毒力因子,相关毒力基因检测可以作为快速确定大肠杆菌致病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简称MDV)的野外分离物中间的毒力差异具有值得重视的流行病学的重要意义,因为低毒力引起的自然感染似乎能抵抗后来遭受到的由毒力更强的病毒引  相似文献   

20.
对合肥市某养殖基地发病的10余只异育银鲫的临床观察,经病原体分离培养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初步表明,该病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分离菌对多种抗菌素有敏感性.毒力实验证实,分离菌对小白鼠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