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粒黄"大豆子叶节丛生芽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大豆子叶节高频再生体系,以"小粒黄"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了萌发天数、6-BA及TDZ浓度对大豆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萌发天数的增加丛生芽诱导率下降,萌发7 d的子叶节外植体对丛生芽诱导率最高,达到82.6%.附加不同浓度6-BA 和 TDZ的1/2MSB5的基本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丛生芽,但丛生芽诱导率也不同,以1.5 mg·L-16-BA 和 0.2 mg·L-1 TDZ配比时,丛生芽诱导率最高,达到85.7%.  相似文献   

2.
大豆转化体系的优化和Dof4基因转入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优化了包括种子消毒方法、生长调节剂用量和抗生素种类在内的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效率的多个因素,并将Dof 4基因转入绥农14中.结果表明:氯气熏蒸消毒方法对大豆伤害小,子叶节丛生芽分化率高;菌液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控制直接影响长菌和丛生芽状态.芽诱导培养阶段,当6-BA 浓度为1.6 mg·L-1,IBA浓度为0.1 mg·L-1,分化率较高,畸形率和愈伤状况都较轻.最优的抗生素组合为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 Sodium)200 mg·mL-1 加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 250 mg·mL-1.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省优良大豆品种冀豆15、五星2号和NF-58的子叶节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探讨了影响农杆菌侵染后子叶节不定芽诱导的因素。结果表明:以萌发6 d、4℃处理24 h的子叶节为外植体,农杆菌侵染后经超声波处理30 s、共培养基中添加20 mg·L-1硝酸银,能够提高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率,转化植株经草铵膦筛选以及PCR检测,T0代转化率达0.97%。利用该体系对大豆品种五星2号进行At NHX5基因的遗传转化,获得3株T0代RT-PCR检测阳性植株,且2-1号T1代阳性植株检测具有一定耐盐性,初步证明获得了转At NHX5基因的大豆新材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遗传转化方法对16个大豆基因型进行转化,以丛生芽分化率和GUS阳性率作为指标,比较不同大豆基因型再生性及对农杆菌敏感性的差异.同时对大豆遗传转化再生过程中的种子萌发所需6-BA浓度、草丁膦(PPT)筛选压力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萌发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6-BA能显著提高丛生芽的分化率;不同大...  相似文献   

5.
大豆子叶节对潮霉素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邹莉  文艺  张匀华  王丹 《大豆科学》2008,27(2):267-269
标记基因的利用是筛选和鉴定转基因植株的有效方法,使用潮霉素能抑制植物的生长.选用3个基因型大豆为材料,以褐化率、分化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潮霉素对大豆子叶节分化和丛生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潮霉素的敏感性不同,潮霉素对大豆子叶节适宜筛选浓度黑农35为6 mg·L-1、合丰35和合丰25为4 mg·L-1;丛生芽生根筛选浓度黑农35为2 mg·L-1、合丰35和合丰25为1 mg·L-1.  相似文献   

6.
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大豆品种"中豆32、Peking、早熟18、绥农14"子叶节为受体材料,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入与抗逆相关的小麦Na /H 逆向转运蛋白基因(TaNHX2),探索外植体大小、培养基主要成分、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外植体分化的影响,旨在优化遗传转化条件,提高大豆转基因的遗传转化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以健康外植体获得率、抗性丛生芽获得率和抗性芽伸长比率为指标,筛选并建立的优化转化系统为:大豆萌发和不定芽诱导时分别加入0.5 mg L-16-BA和1.0 mg L-16-BA,浸染时间为30 min、共培养时间为3 d;外植体大小为2/3子叶,kan抗性筛选浓度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是60和50 mg L-1;利用上述方法,已获得中豆32转基因再生植株,经PCR分子检测,证明目的基因TaNHX2已导人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转化率为3.78%.  相似文献   

7.
以黑农46、黑农53和黑农56的子叶节为转化受体,对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中的6-BA浓度、草丁膦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以及伸长培养基进行筛选,确定适合不同基因型的最佳转化条件。结果表明:黑农46、黑农53和黑农56的最佳6-BA诱导浓度分别为1.7、1.6和1.7 mg.L-1;最佳草丁膦筛选浓度分别为2.0、3.0和2.0 mg.L-1;同时确定了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伸长培养基类型的最佳组合是侵染时间25 min、共培养时间3 d和Ⅲ型伸长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以中黄20、周豆02005、周豆11和周豆18整体子叶节为材料,以MSB为基本培养基,通过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6-BA、IBA和KT 9种浓度组合对大豆整体子叶节丛生芽再生的影响;并将大豆的整体子叶节应用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9种激素组合中以MSB+3.0 mg.L-16-BA+0.1 mg.L-1IBA+0.5 mg.L-1KT最适合周豆02005丛生芽的诱导,而MSB+3.5 mg.L-16-BA+0.2 mg.L-1IBA+0.2 mg.L-1KT最适宜周豆11、周豆18和中黄20的丛生芽诱导;4个大豆基因型中,以中黄20的丛生芽数最多;丛生芽用于诱导生根时,IBA为0.8 mg.L-1、NAA为0.8~1.0 mg.L-1时较适合大豆生根,其中以中黄20生根数最多。以中黄20整体子叶节为材料,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PCR分析和GUS染色初步表明,外源基因转入了大豆的基因组中,转化率为7.8%,得到转基因植株的周期为35~42 d。  相似文献   

9.
为了拓宽大豆受体材料基因型,提高转基因大豆的应用价值,对两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新品系大豆哈交5337和哈交5489进行子叶节器官发生途径再生条件的优化研究.在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6-BA和IBA,采用正交法进行分析,取含6-BA(G1)萌发培养基中的大豆子叶节与不含6-BA(C2)萌发培养基中的大豆子叶节做平行对照,结果表明哈交5337最适的萌发培养基与芽诱导培养基的组合为G1S7(萌发培养基中不添加6-BA,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7 mg·L-16-BA和0.1 mg·L-1IBA)和G2S4(萌发培养基中添加1.0 mg·L-1的6-BA,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1mg·L-16.BA和0.1 mg·L-1IBA);哈交5489最适的萌发培养基与芽诱导培养基的组合为G1s4(萌发培养基中不添加6-BA,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1 mg·L-16.BA和0.1 mg-L-1IBA)和C2S4(萌发培养基中添加1.0 mg·L-1的6-BA,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1 nag·L-16-BA和0.1 mg·L-1IBA);同时确定两个品系大豆在丛生芽分化阶段采用延迟筛选方法,草铵膦筛选浓度为3.5 mg·L-1.  相似文献   

10.
李文霞  李文滨  吕文河  宁海龙 《大豆科学》2008,27(1):173-175,180
为解决大豆子叶节系统存在的再生和检测问题,对影响丛生芽伸长和植株检测的因素进行研究.以大豆品种黑农35的子叶节为外植体,利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再生系统丛生芽伸长的因素及水平,将转基因小植株的叶片培养愈伤组织以提取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检测.结果表明,丛生芽伸长的最佳组合为继代培养基与初始芽诱导培养基的6-BA浓度比为1/5,芽伸长培养基中添加50 mg L-1Glu、0.5 mg L-1 GA3、0.5 mg L-1ZT;Southern杂交信号说明利用叶片培养的愈伤组织能够提取足够量的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