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比较以Glomus mosseae(GM)和Glomus etunicatum(GE)为接种剂,设置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不分隔,隔尼龙网,隔塑料膜)对间作玉米植株生长及磷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真菌GM和GE对玉米根系的侵染效果相近,GM为玉米优势丛枝菌根真菌(AMF),接种GM使玉米根长、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地上部和根系磷含量、磷吸收量均显著提高;接种GE显著降低了玉米根冠比、株高和根系磷吸收效率。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玉米的影响也不同,根系隔尼龙网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根长和根系生物量,显著提高了根系的磷含量;根系隔塑料膜处理对玉米的地上部和根系磷含量、磷吸收量以及根系磷吸收效率均起显著降低作用。所有复合处理中,以GM不分隔处理组合对间作玉米的生长及磷素累积的促进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与间作种植模式对红壤上间作大豆磷素吸收利用及生长的影响,通过三室隔网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磷[不添加磷(P0)、有机磷(OP50)添加和根室不接种(NM)、根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对大豆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P50处理下,无论何种种植模式,不接种处理下根长均显著高于接种处理,无论接种与否,单作处理下大豆根长均高于间作处理。在OP50处理下,接种GM处理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明显高于不接种处理,在P0处理下地上部分生物量具有相同趋势。间作处理下,分室添加磷与不添加磷时,GM处理的植株生物量较NM处理分别提高了27.52%和48.76%。单作处理下,分室添加磷与不添加磷时,GM处理的植株生物量较NM处理分别提高了28.49%和27.65%。大豆植株根系磷含量在单作-GM-OP50组合处理下最高。在接种GM处理下,无论是否添加磷,间作大豆根系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因此,综合菌根侵染率、生物量、磷含量以及磷吸收效率等指标,接种GM和分室添加50 mg·kg-1有机磷处理能更有效地促进间作大豆的生长及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基于云南热区澳洲坚果种植区季节性干旱及先天性低有效磷的土壤特征,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接种对具有排根的引种作物-澳洲坚果幼苗磷利用的影响,为外来物种的本地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正常水分与水分胁迫条件下,对盆栽的澳洲坚果幼苗分别接种土著丛枝菌根真菌(nativ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测定接种不同AMF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菌根定殖、酸性磷酸酶活性、柠檬酸分泌及磷素吸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土著AMF(N-AM)处理对澳洲坚果幼苗排根或非排根的侵染率显著高于接种摩西球囊霉(G-AM)处理,正常水分条件下N-AM处理的侵染率最高;两种水分条件下,接种AMF的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更高,正常水分处理下达到最大。菌根侵染率与排根产生量之间显著正相关,水分胁迫显著抑制了植株的排根产生量;与不接种相比,接种处理能显著提高排根产生量。接种AMF后根系对磷素的活化、吸收及转化能力显著升高,表现为接种的澳洲坚果幼苗根系、茎秆和叶片中全磷含量较高,两种水分条件下均表现为N-AM>G-AM>CK;菌根与排根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显著改善了澳洲坚果幼苗根系对磷素的活化和吸收能力,且菌根比排根发挥了更大作用,尤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两种AMF均能与澳洲坚果幼苗建立共生关系,N-AM处理的幼苗各指标显著优于G-AM处理,可能是由于拥有多样性优势的土著AMF在澳洲坚果幼苗根系中定殖能力较强或是AMF真菌对外来物种澳洲坚果有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地上与地下部种间相互作用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设置三种不同隔根方式,研究不同根系分隔、不同边行对花生及棉花功能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棉花间作降低了花生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且越靠近棉花行降低越多。在生育后期,与单作相比,间作花生的叶绿素含量降低4.62%~7.71%,尼龙网隔根与塑料布隔根处理较无隔根处理分别降低4.36%、3.24%;花生/棉花间作增加了棉花功能叶片SPAD值,越靠近花生行增加越多,隔根降低了棉花叶片叶绿素SPAD值。与单作相比,间作花生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了5.39%~10.12%,尼龙网与塑料布隔根处理的花生净光合速率与无隔根处理相比分别降低1.18%~5.00%、1.02%~3.36%,各处理表现为单作花生(hd)花生间作不隔根(w)间作塑料布隔根(s)间作尼龙网隔根(n)。各处理内部各行随着遮荫程度的减小,净光合速率增加,表现为边1行边2行边3行。间作增加了棉花功能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降低了胞间CO2浓度,间作棉花的净光合速率较单作增加24.42%~51.93%。塑料布隔根处理消除了花生和棉花根系的相互作用,间作棉花的净光合速率略有降低,但仍高于单作,与不隔根处理相比降低了14.67%~17.55%,各处理表现为间作不隔根(w)间作尼龙网隔根(n)间作塑料布隔根(s)单作棉花(md)。间作不同隔根处理间具有明显的边行优势,表现为边1行边2行,且根系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更好地利用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Rh)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提高其磷利用效率,以提高大豆产量,解决我国大豆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方法]设置4个处理:(1)大豆单作,简写为G;(2)大豆单作接种AMF中的幼套近明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A,简写为G+A;(3)大豆接种根瘤菌Rh中的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R,简写为G+R;(4)大豆接种AMF和Rh,简写为G+A+R,探究接种AMF中的幼套近明球囊霉和费氏中华根瘤菌对大豆磷吸收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G+A+R,G+R,G+A处理相较于G处理,根系菌根侵染强度、根系丛枝丰度、根系泡囊强度、根瘤干重和个数、大豆整株干重、大豆产量、总磷吸收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根冠比显著下降,大豆株高均提升,但不显著。[结论]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和费氏中华根瘤菌能促进大豆生长和产量增加,促进大豆磷吸收效率,双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和费氏中华根瘤菌效果强于单接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UV-B辐射增强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和蒸腾生理及根系生物量的影响。UV-B辐射设2个水平,即自然光[对照,1.5 k J/(m~2·h)]和UV-B增强[增强20%,1.8k J/(m~2·h)],AMF设2个水平,即+AMF(接种)和-AMF(不接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下,接种AMF对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下降趋势有延缓作用,但对根系生物量影响不明显;同时,冬小麦灌浆期旗叶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显著升高,接种AMF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大豆根系形态和磷素吸收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草酸、苹果酸和三种酸的混合)对根系形态和磷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酸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大豆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同时使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降低,而且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几种有机酸混合后,抑制作用也相对增强,表明不同有机酸处理均抑制了大豆根系的生长,同时使大豆根系的竞争能力降低.几种有机酸处理均降低了大豆对磷素的吸收积累,从而降低了大豆对磷素的吸收效率,但磷利用效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根系分隔盆栽试验,研究了强结瘤(NTS1007)和弱结瘤(南豆12)大豆品种在3种不同根系分隔方式(B1,B2,B3)下大豆的光合特性、农艺性状、生物量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弱结瘤处理,强结瘤品种可提高大豆的净光合速率,且在R1期达到最大值,比弱结瘤增加了13.17%。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强结瘤品种较弱结瘤品种增加大豆生物量,增幅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从V3期30.95%减小到R1期1.27%,在R4期增长到23.36%。相对于强结瘤品种,弱结瘤品种可降低大豆株高,在V3、R1、R4期下分别降低了18.68%、40.90%、21.65%;增加大豆单株粒数、百粒重与籽粒产量,分别增加87.03%、14.88%、55.94%。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下,尼龙网分隔有利于改善大豆的农艺性状。在V3、R1、R4期,尼龙网分隔较完全分隔株高分别降低了17.05%、9.74%、5.51%;在R1、R4期下,尼龙网较不分隔处理茎粗分别增加了4.85%、9.78%。大豆净光合速率在V3、R1、R4期均为尼龙网分隔最高,在V3、R1、R4期较完全分隔高14.67%、2.82%、24.00%。大豆根与茎的生物量在V3期尼龙网分隔最高,较不分隔分别高40.00%、6.06%,在R1、R4期下完全分隔最高,较尼龙网分隔分别高16.45%、8.59%。叶与荚的生物量在V3期以完全分隔最高,较尼龙网高17.14%;在R1、R4期下均以不分隔最高,与尼龙网分隔相比分别高10.55%、11.01%。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大豆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大豆百粒重与籽粒产量均为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完全分隔,不分隔下大豆百粒重与产量较完全分隔分别高11.22%、25.45%。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实验,以"云瑞47"为研究材料,Glomus mosseae(Gm)为接种菌剂,研究弱光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玉米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作用下,玉米根系的AMF侵染率明显降低,叶片数、茎粗和总叶面积减少,植株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和总干重下降,株高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上升,叶绿素a/b值降低,净光合速率减弱。弱光胁迫下接种Gm,能够增加玉米的叶片数、茎粗、株高和总叶面积,促进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和总干重的积累,提高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增强净光合速率。接种Gm真菌,能够缓解弱光对玉米生长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丛枝菌根真菌对黄花蒿生长和根系分泌物化学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盆栽条件下,接种与未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生长和根系分泌物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黄花蒿的株高、苗干重和根干重均显著增加,增幅均达到20%以上;接种AMF也改善了黄花蒿的根系形态,除了根系半径以外,根长增加了87.0%、根表面积增加了97.0%、根体积增加了10.7%、根尖数增加了38.4%、根分叉数增加了75.6%、根系活力提高了19.6%,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未接种AMF的黄花蒿基质中的根系分泌物(NM-S)相比,接种AMF下黄花蒿基质中的根系分泌物(AM-S)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74.38%,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16.13%,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203%,有机酸的种类增多且含量显著提高;但接种AMF对黄花蒿水培液中根系分泌物含量的影响却呈现出了相反的作用。说明接种AMF有助于改善黄花蒿的根系形态,提高根系活力,在基质中促进根系分泌物的分泌,从而使黄花蒿汲取更多养分、提高生物量。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势  郑珏 《作物研究》2007,21(4):481-483
对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有效措施,即调整农业科技主攻方向,改革农业科技投资立项方式;建设完善的科技市场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在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健全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宣传科技成果,提高农民运用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花生抗旱性与生理生态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干旱棚分别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了抗旱性不同的4个花生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失水率、萎蔫指数、株高、根干重,座果的变化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并用隶属函数进行抗旱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4个花生品种各项抗旱性生理及形态指标的变化与抗旱指数的相关性大小次序是:根干重、叶片萎蔫指数、叶片失水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座果率、株高。品种综合抗旱性强弱为:远杂9307、远杂9102、豫花6号、白沙1016。  相似文献   

13.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验室是实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化验室经过自我完善,基本符合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达到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检测需要,并对基层检测部门进行示范、指导与帮助。为盘锦地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楠  龚长虹  宋健国  刘伟 《玉米科学》2001,9(4):077-079
本试验研究施锌对莴苣和玉米毒害的临界水平及施锌对铜、锰、铁、磷、氮、钾的影响问题.近期有关锌和其他微量元素营养研究的文献综述较多,而对其毒害水平及其机理报道较少,因此进行了本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棉花种植方式和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JX013为材料,在湖南浏阳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8000、36000、54000株/hm2)、不同种植方式(直播、漂浮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方式中,生育期随密度的增加而延长,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随密度增高而降低,单位面积总铃数、籽棉产量随密度增高而增加;在同一密度下,生育期以直播棉最短,株高、果枝数、单位面积总铃数、籽棉产量以直播棉最大;不同处理对棉花铃重、衣分、衣指、子指、纤维品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对水稻病虫害及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同时秸秆还田也会加重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生产上需综合考虑秸秆还田数量、年限、种植品种等因素,以达到增产同时不加重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7.
影响杂交稻旱育抛秧立苗的因素及提高立苗与增产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杂交稻旱育抛秧不同的水层深度、秧苗素质、根部带土与否和立苗效果等3个方面,安排试验进行考查,并从今后推广的角度出发,对杂交稻秧适宜的基本苗数;秧苗素质;肥水促控;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也提出 相庆的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几丁质酶与壳聚糖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桂 《广西蔗糖》2005,(2):32-35
概述了微生物几丁质酶与壳聚糖酶的酶学特性、微生物来源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水分胁迫对水稻的形态结构、光合生产能力、同化物累积与运转、产量、品质和营养特点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水氮互作对作物生理特性和氮素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肥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两个因子。随着农业水资源紧缺日趋严峻和不合理施肥造成的污染范围扩大,减少作物灌溉用水、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以实现农作物稳产高产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就水氮互作对作物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水氮互作对作物响应干旱胁迫的调控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水氮互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