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楼旭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255-3256
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利用与转移的诸多障碍,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健全机制体制,以教育性开发为基础,以转移性开发为重点,以特色性开发为方向,以制度性开发为关键,以政策性开发为保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开发利用与转移。  相似文献   

2.
农村蕴藏着大批剩余劳动力, 这些农村劳动力需要不断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主要因素。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建设,使他们适应转移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谈起,认为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和职业技能的缺乏是制约其转移的关键因素,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就必须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个体素质,进而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就业,进而造成了低素质劳动力供给和高素质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因而促使农村劳动力提高就业能力,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逐渐成为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在分析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与对策。一、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一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由此衍生的城乡居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优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增强了城乡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促进了社会变革,塑造了一代新型农民,产生了广泛的回归效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意味着农业的剩余向农村转移、农村的剩余向城市转移的绝对转移思路,也意味着劳动力本身、农业、农村自身的直接发展所形成的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提高而导致的相对转移.因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是良性发展过程的应有之意."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使资本、技术、信息随人员流动而运动,使区域间交流日益增多,纵横联系加强.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静  杨林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391-4393,4396
从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揭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转移劳动力素质、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建立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对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加快小城镇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趋势及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较慢、劳务收入与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多的省份相比差距大及劳动力文化科技素质较低等现状,结合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提出了加快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也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即农业生产中剩余劳动量的转出。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农民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由于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主要是劳动力技术不足,专业性不强。所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河源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的调查情况表明,该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强劲增长势头,转移的流向是市外省内经济发达城市.并且,男劳动力外出明显高于女劳动力,外出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就如何发展河源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挖掘农村劳动力潜力,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加,形成了劳动力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近几年来各地政府在劳动力转移上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农民也获得了一定收入,但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来看,严重存在着劳务输出的高投入,直接影响农民家庭收入的提高,并进一步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村全面向小康迈进,本文拟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降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提高农民家庭收入。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现代化使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剩余不断增加,人口庞大的中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县域经济实力的线性分析与托达罗模型相结合,发现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在解决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人地关系紧张、转移成本风险提高以及乡镇企业劳动力吸纳能力降低等问题存在较强的操作性与可行性,能够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心理预期,是实现当代中国劳动力合理有效转移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吉木乃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吉木乃县劳动力转移状况。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偏远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以寻找适应偏远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最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13.
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现象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中剩余劳动力数量急剧增多,据调查,我国农村常年剩余劳动力大约可占农业总劳动力的45%左右。当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影响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1、劳动力素质低下 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程度密切相关.新疆大多数贫困县的农村从业人员,小学及以下程度的劳动力占70%以上,从业人员中90%以上又集中在种植业.尤其是一些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力率先转移出去后,剩余劳动力的素质更低,难以向非农产业转移,这是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关键。本文阐述了当前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对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6.
马爱艳  蒋志辉  王香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93-6894,6896
比较了新疆与全国农民收入差异,从地理、观念和经济3个方面讨论了制约新疆少数民族农牧民增收的深层困境,分析了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并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增收的路径:强化政府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大力发展非农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转移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且素质低,在劳动力市场上竟争力不强,转移比较困难。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也影响了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比向外转移困难,主要靠向外地转移。今后,盘县应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农业内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成为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因此解决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最后结合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要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村现代化必须以人力资本为基础,没有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没有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是当前研究农村经济的最主要的课题。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通过调查发现,未来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许多障碍。 ——劳动力自身的障碍。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层次偏低,主要是由劳动力素质偏低造成的。劳动力素质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低。如淄博市张店区2002年劳动力总人数中…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是指超过农业需要的劳动力相对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变化,在职业间、产业间和地区间的运动。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关键。主要思路是寻找发展乡镇企业的新契机,扩大就业需要,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充分的空间和载体;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