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茶银尺蠖又名白尺蠖、青尺蠖,属鳞翅日尺蠖蛾科。该虫在我省茶区均有分布,是茶园常见的暴食性害虫。大发生时可将成片茶园食成光秃,严重影响茶叶产量。每年茶银尺蠖在我省主要茶叶产区均有零星发生,但危害不大。2009年3月该虫在夹江县等地局部茶园大面积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季茶叶产量,而且导致部分茶树树势衰退甚至死亡,对夏茶及次年茶叶生产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豫南茶园主要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茶毛虫、茶尺蠖、茶小绿叶蝉已成为豫南茶区的三大主要害虫.据调查,每年发生危害面积30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60%以上,重度危害面积约4万亩,特别是信阳市的光山县、新县、商城县、浉河区等茶区茶毛虫和茶尺蠖曾多次局部暴发,虫口密度高达1200~1 800头/m2,使茶园遭受到毁灭性灾害,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印楝素防治蔬菜茶树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0.3%印楝素乳油防治蔬菜和茶园害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菜青虫、小绿叶蝉及茶尺蠖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 d,0.3%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防效69.98%以上,最低浓度对菜青虫的防效为37.9%,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7.9%,对茶尺蠖的防效达34.2%以上;药后3 d,对小菜蛾就达到73.35%以上的防效,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8.7%;药后7 d对小菜蛾就达到86.7%以上的防效,最低浓度对菜青虫的防效为74.8%,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8.7%以上,对茶尺蠖的防效达52.8%以上。并且药后10 d,对小菜蛾和茶尺蠖仍有60%以上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安全,可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4.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世界性的"头号害虫",具有抗药性强、繁殖力高和长距离迁飞的特点,其时常暴发成灾,造成蔬菜绝产绝收。文章概述了云南省小菜蛾种群发生规律与机制、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和可持续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云南省小菜蛾的研究与推广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朱水财 《福建农业》2006,(12):21-21
邵武市地处闽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是我省的主要农业产区,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近1.2万亩,近年来我市蔬菜种植地普遍发生小菜蛾,为害越来越重,年发生面积0.65万亩左右,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和蔬菜品质,菜园一般株受害率达50%-70%,发生严重时菜园绝收。为了有效地避免小菜蛾危害,在总结不同药剂的药效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选择药剂和施药的方法,并且针对小菜蛾的抗药性,在使用药剂防治的同时采用多种办法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是贵州省蔬菜上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80万亩左右,全省各蔬菜主要种植区均有发生。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小菜蛾世代重叠严重,发生危害程度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7.
小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是一种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一旦暴发,如果防治不到位,极有可能造成绝收。随着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小菜蛾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包括一些效果较好的微生物杀虫剂。为了更好地控制小菜蛾,国内外学者将苏云金杆菌基因转入蔬菜中,研究转基因蔬菜对小菜蛾的控制效果。为了更好地了解小菜蛾的发生特点和危害规律,采用更科学的防治方法,从小菜蛾的分类地位、危害寄主、为害特征、国内外分布、抗药性情况、综合防控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我镇现有茶叶1.2538万亩,其中良种茶3500亩,小叶种茶9038亩。经20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名优茶为主、大宗茶为辅的格局。由于名优茶异军突起,大宗茶的经济效益一直持续低下,几十kg大宗茶的价格几乎只能抵1k名优茶。长此以往,大宗茶生产中的问题越积越多,需要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9.
小菜蛾防治难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是蔬菜上常发性的主要害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类的甘蓝、白菜、花椰菜、萝卜等作物,啃食叶片,造成缺刻、孔洞,严重时整叶被吃光,仅残留叶脉,形成“天窗”,由此使蔬菜品质变差.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小菜蛾对常用的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已产生抗药性,药剂选择范围较窄.是当前生产上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困难的典型害虫之一。为此.于2002-2008年连续在邵武市昭阳街道办事处城丰村、莆常村的300多亩蔬菜基地.对小菜蛾防治难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分析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21个雷山银球茶茶样作为试验对象,对其进行主要品质特征生化成分测定和茶叶感官审评。试验结果得出:所测茶样的直径均符合雷山银球茶地理标准,76.2%茶样净重符合雷山银球茶地方标准;样品感官审评总分在84.6-90.4分之间,平均值为88.14分,滋味上体现出茶汤鲜、浓的品质特征;主要品质特征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含水量4.21%、水浸出物55.15%、茶多酚17.35%、游离氨基酸4.70%、酚氨比3.69、咖啡碱2.19%;水浸出物含量优于国家绿茶标准;含水量控制较好,利于贮存;其品质特征成分体现出一定的高水浸出物、高游离氨基酸、低茶多酚的特点。本文从感官品质和品质特征成分上对雷山银球茶推广和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菜蛾(PluellaXylostellaL.)的防治是当前蔬菜生产上的难题。本研究组在1996、1997两年进行了20%灭虫神防治小菜蛾药效试验,通过大量的室内、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对防治小菜蛾有特效,尤其是对大龄幼虫有很高的防效,防治效果高达90%以上;2.具有特快的击倒作用,比国内常规农药快5~7d,比进口农药抑太保等快3~5d;3.毒性极低,经省卫生防疫站检测,大白鼠口服L(D50)=2710mg/kg。4.防治成本较低,一般与国内外农药相比可节约农本36%~54%,亩投入与产出比为1:56。20%灭虫神是目前防治小菜蛾的首选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2.
理县作为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生产的大白菜享誉省内外,常年播种面积2万余亩(1亩=1/15公顷,下同),为当地菜民实现了增收。受利益驱动,近年来大白菜连作现象普遍存在,小菜蛾发生日趋严重,给菜农造成不同程度损失。现将小菜蛾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⒈武大绿洲1号病毒杀虫剂,对害虫有较强的胃毒作用。防治对象主要为菜青虫、小菜蛾、烟青虫,每亩(1亩=1/15公顷)用武大绿洲1号可湿性粉剂40~60克,稀释750倍液喷雾。⒉武大绿洲3号A病毒杀虫剂,具胃毒和触杀作用。防治对象为甜菜夜蛾(危害瓜类等多种蔬菜),兼治小菜蛾、斜纹夜蛾等。以害虫3龄前施药效果最佳,一般亩用60毫升武大绿洲3号A悬浮剂,稀释750倍液喷雾。⒊多杀霉素有效成分为放线菌发酵提取物。主要用于防治小菜蛾、蓟马等。防治小菜蛾,于幼龄期用多杀霉素2.5%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蓟马于发生初期用多杀霉素2.5%悬浮剂1000…  相似文献   

14.
千岛银珍茶适制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加工千岛银珍茶的无性系茶树良种。[方法]对中白1号白化茶品种和茂绿、中茶108、春雨1号、杭茶21、鸠坑早等10个品种的产能性状和制得茶样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香气成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白1号、茂绿和浙农117品种芽头肥壮,产能较高,且制得的茶样品质较好,审评总分高于对照鸠坑群体种2分以上。[结论]中白1号、茂绿和浙农117等品种较为适合加工千岛银珍茶。  相似文献   

15.
灰霉病、菌核病、早疫病、绵疫病、枯萎病、霜霉病等病害,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棕榈蓟马、斑潜蝇、叶螨、蚜虫、瘿螨等害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茄果类、瓜类、甘蓝类、白菜类等蔬菜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中,常年发生、危害损失大、药剂防治次数多且防治效果差,一旦气候等条件适宜极易暴发成灾的毁灭性病虫害——灾变病虫害。  相似文献   

16.
“一村一品”枇杷兴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罗村位于四川省泸州市近郊天仙洞风景区。1989年以前,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和养殖猪牛为主业,属于传统农业村。1989年,银罗村建立了四川省首批枇杷基地。1993年开始,银罗村枇杷逐渐投产,自此,银罗村掀起了发展枇杷生产的浪潮,从1993年的500亩一跃发展到2005年的2500亩。200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相似文献   

17.
李彩虹 《北京农业》2007,(29):12-13
<正>地处华北大平原的北方某县素有"银棉之乡"美称,棉花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柔软的棉花让棉农们的腰包鼓了起来。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棉铃虫大暴发彻底击碎了棉农的"发财梦",打那之后,棉花在该县消失了  相似文献   

18.
湖北远安鹿苑茶与湖南君山银针、四川蒙顶黄芽、安徽霍山黄芽同列中国四大黄茶。据同治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鹿苑茶被选为御用“贡茶”。自1979年起,鹿苑茶被编入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制茶学》中。1982年、1986年两次获得商务部评选的中国名茶称号。  相似文献   

19.
建瓯市自1986年引进种植巨峰葡萄已经20多年,目前全市葡萄种植面积已达2万多亩,成为建瓯农民主要经济收入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管理不菩等原因,致使葡萄霜霉病大面积暴发流行,给葡萄种植户造成很大损失,其中2010年建瓯市葡萄霜霉病发生面积达1.5万亩,造成损失三成,最高损失达五成。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种植户增产增收的关键。现将巨峰葡萄霜霉病暴发原因和综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茶山歌谣武夷山市文化局曾震中(武夷岩茶·制茶谣)人说粮如银,我道茶似金,武夷岩茶兴,全靠制茶经。一采二倒青,三摇四围水,五炒六柔金,七烘八捡梗,九复十筛分,道道工夫精。人说粮如银,我道茶似金,武夷岩茶兴,苦煞制茶人。(武夷岩茶·挖山谣)七月挖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