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农业气象灾害对淮北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淮北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而小麦则是淮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如何保持小麦的稳产、高产,实为搞好商品粮基地的重要关键.从小麦历年的平均产量来看,以宿县地区为例,在五十、六十年代,较好的年份,平均亩产在80~100斤左右.到七十年代,平均亩产比五、六十年代有显著的提高.从1970年的111斤提高到1979年的274斤.其中,一般年份的平均亩产,在140~200斤之间,产量都是较低的.据我们调查分析,七十年代小麦增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农业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如采用新的优良品种,加强小麦田间管理以及水利工程在抗  相似文献   

2.
在保加利亚农业中,小麦生产占有重要地位,是主要农作物之一。其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1/4多,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长。五十年代全国小麦平均亩产不足200斤;六十年代提高到300斤左右;七十年代达400斤以上;1981年达573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因此,保加利亚从六十年代的小麦进口国变为七十年代的小麦输出国。1980年净出口47.9万吨,1981年为25.9万吨。  相似文献   

3.
苏州地区后季稻产量很不稳定.七十年代平均亩产521斤,极差245斤,变异系数13.4.1979~1982年4年中,2年增产,2年减产.1980年亩产比1979年减4成左右,1982年亩产比1981年增3成左右.后季稻产  相似文献   

4.
<正> 1981年9月我们在洋河公社设了农业技术联产试点.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和栽培水平,因地制宜地挖掘增产潜力,推广油菜高产技术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联产的11户油菜在原来亩产80-1OO斤的基础上,承包150斤,1982年收获后,实际平均亩产357.6斤,增产297.3%,较承包产量增产138.4%,创历史最高水平.现将油菜联产的栽培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我们作了小麦分层施用磷肥的试验,试验分100斤过磷酸钙撒垡头、掩底,70斤掩底和30斤撒垡头三种方法,与不施磷肥作对照。得到的平均试验结果是:30斤撒垡头和70斤掩底的产量最高、单产560.8斤,比对照不施磷亩产320.8斤增产74.8%;比100斤撒垡头亩产448.4斤增产25%;比100斤掩底亩产484.2斤增产15.8%,通过磷肥分层施用,增加了产量,提高肥效,100斤磷肥分30斤  相似文献   

6.
1964—1965年,我们在油菜高产综合试验样板田中,进行“简易移栽”(即移栽油菜前,土地不耕不耙,把油菜直接移栽在稻板上)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结果。本场3.83亩简易移栽的油菜,平均亩产油菜籽387.6斤,其中1.71亩平均亩产417.93斤,比同一块田内,同样栽培条件的4.78亩耕作油菜增产11.15%,比66.8亩样板田增产13.79%。  相似文献   

7.
一、面积和产量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期,世界油(艹才)产量的增长,主要依俈扩大(扌布)种面积,单产的提高并不显著。1952年世界油(艹才)总面积为7650万亩,1962年达到1.14亿亩,增长62%;同期亩产一直仃畄在70斤上下,总产量从5600万担增至8400万担,增长50%。从1962年到1972年的十年中,世界油(艹才)栽培面积略有缩小,为1.05亿亩,总产却达到1.38亿担,比1962年增长64.2%,主要是提高了单产。1972年世界平均亩产91.4斤,比1962年增长25.2%。1976年世界平均单产为111斤。欧洲一些国家单产较高,荷兰亩产油(艹才)346斤,波兰366斤,西德311斤,瑞典258斤,法国254斤。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加拿大,它是世界油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七年,郭七大队种了三百六十亩油菜,平均亩产一百八十三斤,比上年每亩增产四十二斤,增长29.7%。其中第二、三两个生产队共一百八十亩,平均亩产二百另五斤。油菜收获后又复种了二百二十九亩向日葵,一百三十一亩大豆,实产向日葵六万一千二百四十一斤,平均亩产二百六十七斤。实产大豆二万六千五百一十八斤,平均亩产二百另三斤。油葵两茬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油豆两茬平均亩产三百八十六斤。  相似文献   

9.
我县种植蚕豆40多万亩,约占夏粮面积的50%左右.蚕豆产量的高低,对整个夏粮产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种植方式,以5.5~6尺组合,收两行蚕豆的稀播为主,后茬套种春玉米.随着生产条件改善,蚕豆产量也逐步提高.在六十年代100多斤的基础上,七十年代达到200多斤,1978年突破300斤,以后稳定在300斤以上.198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亩产达363斤,比1983年增产25.6%.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地瓜单位面积产量,探索地膜对地瓜生长发育的作用,从1981年开始进行试验。三年来主要进行了覆膜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地瓜的生长发育、地瓜对 N、P、K 吸收规律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并且在试验示范基础上,1983年开始推广,取得较好效果。一、覆膜地瓜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1981年试验0.04亩,折亩产5400斤,比对照增产55.4%;1982年示范2.18亩,平均亩产6228.2斤,比对照增产65.4%。两年试验结果,地瓜覆膜平均亩产5610.6斤,比不覆膜栽  相似文献   

11.
我院试验农场,今年1004亩冬、春小麦获得平均亩产645.3斤的收成(籽粒干重,含水为12-12.5%)。比1964年亩产459斤增产40.7%,比历史最高的1960年亩产606斤增产6.4%。其中有206亩亩产800斤;135亩亩产831.16斤;11.6亩亩产870斤。我院农场建国初期产量很低,1950年小麦亩产220斤;1954年亩产480斤;1960年亩产606斤;以后几年,因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亩产达五百斤上下。今年又跃到645.3斤。今年小麦能获得丰产,经和试验农场职工座谈讨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毛泽东思想挂了帅,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是社教运动以  相似文献   

12.
江苏上海县新苗农业社1955年曾试种"朝鲜"油菜11.31亩,平均产量126.3斤,比土种"枇杷黄"增产61%,其中2亩平均收215斤,比土种增产174%。当年秋种时"朝鲜’油菜迅速扩大,同时又引种了小面积"胜利"油菜进行对比。1956年夏收时,681.06亩"枇杷黄"油菜,由于毒素病和冻害造成严重缺棵,平均只收到25.8斤,而317.56亩"朝鲜"油菜  相似文献   

13.
潛山县梅城公社利民大队1965年共种矮脚南特二百六十四点四六亩(占早稻面积的22.1%),总产十九万四千八百零六斤,平均亩产七百三十六点六斤,居全大队七个早稻品种产量的第一位。与几个良种比较:亩产比有芒早粳增产18.5%,比陆財号增产18%,比南特十六号也增产10.9%。其中十二亩,亩产超过千斤;一百二十亩,亩产超过八百斤。但也有少数田,由于栽培技术不当,亩产只有五、六百斤。現将一年来矮脚南特的  相似文献   

14.
我们大队广大干群坚决走“农业学大寨”的道路,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粮油产量不断提高。近三年油菜亩产一直稳定在300斤以上,粮食年单产稳定在1200斤左右。今年276亩油菜,平均亩产324斤;上交菜籽4万斤,超过油料征购任务的6倍。 在改革栽培技术,夺取油菜高产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县近几年油菜生产发展较快,1976年全县种1.57万亩,亩产39斤,今年已达到13.22万亩,亩产131斤,平均每年增加近4万亩,亩产提高30斤.油菜面积占冬闲地的26.4%,占全省油菜462万亩的3%.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菜单产,这两年我们选择一些典型田进行调查,探索亩产300斤以上的产量结构、各主要生育阶段的形态和主要栽培措施.现将考察结果,初  相似文献   

16.
位于太行山麓的山西省壶关县晋庄大队,在1965年大旱年份,又获得了第三个谷子丰收年。全大队共种谷子503.3亩,平均亩产643.5斤(包括间作14.1斤),比丰收的1964年增产8.9%。比1963年增产26.9%,比常年1962年增产65.4%。并出现了700斤以上的地块178.5亩,其中有6.91亩谷田平均亩产920.3斤,特别是有0.85亩谷田,平均亩产达到954斤,创造了当地谷田最高丰产新记录,为谷田大面积丰产树立了样板地块。  相似文献   

17.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工作,分水浇地、旱地、盐碱地三种条件连续进行了九年.在供试的394个组合中,超标组合87个占22.1%,平均亩产534.4斤比对照增12.6%;增产30%以上组合7个,增产20%以上组合13个;增产10%以上组合20个。水浇地超标组合平均亩产603.2斤,比对照增9.0%;旱地超标组合平均亩产420.2斤,比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鉴定多元素高效化肥叶面喷施对油菜的增产效果,1981年在油菜初花期作了喷肥试验.试验分两个处理:即用O.4%浓度的多元素高效化肥在初花期进行叶面喷施,喷清水为对照,其结果是初花期叶面喷多元素高效化肥的小区实收产量为957.5克,理论产量为977.65克,折合亩产139.67斤,对照(喷清水)小区实收产量为845克,理论产量为875.18克,折合亩产125.03斤.喷肥比不喷的增产11.71%.初花期叶面喷施0.4%  相似文献   

19.
农垦五十八号是一个水稻高产良种,1964年我市由江苏省江宁县引进试种,全市共种植二千一百多亩,一般亩产在七百至八百斤左右,比本地单季晚稻麻壳秈增产20—50%,高的亩产达一千斤以上。如卜塘公社黄庄生产队试种的三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零一斤,比四点五亩麻壳秈亩产五百八十七点三斤,增产36.4%;上庄生产队共种十八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九斤,其中青年试验田一点四亩,平均亩产九百六十四点三斤。合罗公社楊桥三队试种十点三二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九点四斤,比历年单季晚稻最高亩产六百斤增产60%,其中一块样板田四点六五亩,平均亩产达一千零六十六点二斤;此外,卜塘公社宋庄生产队作双季连作晚稻栽培的一点五亩,两季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六十六点六斤,其中农垦五十八号亩产五百六十六点六斤,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小红稻亩产四百四十四斤,增产25.6%。1964年,我们对这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作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七十年代末以来,淮北冬闲地油菜发展很快.但由于季节晚、地力薄以及冻害等原因,单产一直很低,1980年平均亩产仅85斤.但是也有的地方产量比较高,如同年阜南县的15万亩油菜平均每亩达131斤,并有不少田块单产超过300斤,这就说明了在淮北冬闲地种油菜,增产潜力是很大的.为了探索冬闲地油菜高产生育规律和增产途径,从1980年起,我们进行了淮北冬闲地油菜亩产300斤以上动态指标和栽培措施的研究.在统一试验设计和措施方案的指导下,前后共有十四个地、县农科所和农业局参加,并坚持边研究边推广,通过多方协作,促进了油菜生产的发展,四年累计单产超过300斤以上的面积已达50万亩左右,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证明试验结果在大面积生产上具有重演性,动态指标基本吻合,栽培措施切实可行.经过四年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