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在一些茶事、茶文化活动,常有“茶人”、“爱茶人”的称谓,有自称有他称。此两名词由来已久,溯本追源都出于唐代。“茶人”名词是陆羽所创,他在《茶经·二之具》说“”(即茶篮)时有“茶人负以采茶也”句,就是说陆羽称茶叶生产者为“茶人”。而“爱茶人”名词是白居易所创,他作《山泉煎茶有怀》诗云:“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氏一生为官、丰产诗人,他创造“爱茶人”一词是在以名泉烹饮佳茗时引发的。白氏爱茶是他官务之余的生活享受,即业余爱好。两名词的对象是有区别的。二“茶人”、“爱茶人…  相似文献   

2.
虽然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在现当代小说中,描绘茶文化与茶人的作品却十分鲜见。我国女作家王旭烽因为在茶博物馆工作中与茶长期相伴,所以对茶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并创作出了优秀的茶文学作品《茶人三部曲》,这部作品本身成为了我国茶文学历史上唯一一部对茶文化做出描写和反映的鸿篇巨作。本文以茶文学中的茶人形象为切入点,对《茶人三部曲》这一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茶叶》2008,34(1):38
为弥补古代、现代著名茶人漏载之不足,满足当代大批茶人要求入编之愿望,浙江茶人钱时霖、竺济法先生继2005年8月成功合作编著出版《中华茶人诗描》(以下简称《诗描》)之后,决定再度合作,继续以自助形式编著出版《诗描》第二集。《诗描》第一集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小16开本,美  相似文献   

4.
贾玲燕  屠幼英 《茶叶》2014,(2):102-103
茶人精神历经千年锤炼,更与时俱进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现代茶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茶人精神,也正契合当代和谐社会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值得我们代代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5.
在王旭烽的小说中,最能集中体现茶人形象的便是《茶人三部曲》。小说主要描写的是浙江杭州一家名叫忘忧茶庄的荣辱兴衰,其中有着丰厚的中国茶文化。小说用细腻而丰富的笔墨描绘出了一大批生动形象的茶人形象,是中国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王旭烽在小说中将中国茶的品质内化成人物的主要品质,不但是对茶文化的开拓和尝试,也是对茶人形象的创新和丰富,对中国文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茶人三部曲》中,茶人所蕴含的清新淡雅、坚韧不拔、含蓄中和,既是人物形象的亮点和特色,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和精髓。研究王旭烽小说《茶人三部曲》中的茶人形象,不但是在品鉴文学作品中不朽的艺术形象,更是以文学的视角梳理和回顾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和融合,这对于中国茶文化有着巨大而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茶人与茶人的事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志根  曹望成 《茶叶》2001,27(3):18-19
吴觉农先生是中国现代茶业和茶的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也是我国新时期茶人的杰出代表.为振兴祖国茶业,弘扬中华茶文化,成立“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茶人乐趣多     
竺济法 《茶报》2004,(3):42-43
酒能乱性,茶可清心。于茶人来说,清饮是唾手可得的乐趣,只要有好茶好水。或家居、书房独饮,或夫妻、父子对饮,或三两知己共饮,细品慢饮,乐趣无穷。  相似文献   

8.
"茶人服"宽简、质朴、舒适、大方,最初是专门适用于茶事活动的职业服装。近年来茶人服在吸收传统服饰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服饰的简约设计理念,在满足了茶事活动的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人的日常着装。茶人服时装因其款式新颖、时代感强、文化内涵丰富深受社会喜爱。本文在介绍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和茶人服的基础上,对现代茶人服设计理念进行了研究,就传统服饰文化对现代"茶人服"时装设计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2010,(12):28-28
浙江茶人钱时霖、竺济法继2005年8月成功合作编著出版《中华茶人诗描》(以下简称《诗描》)之后,决定再度编著《诗描》第二集。《诗描》第一集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以古诗、小传、照片的创新形式描绘茶人事迹和个性,被誉为"茶文化奇葩",多有好评。作者为诸多中华茶人、尤其是很多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茶人立传而感到欣慰。未看到该  相似文献   

10.
赵一丽 《福建茶叶》2016,(4):116-117
近年来,外国的服装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现代服装的设计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传统服饰元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茶人服"的出现可以唤起人们对我国传统服饰的注意,从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服装产业和服饰文化的发展。本文首先就"茶人服"的发展意义和基本特点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就传统服饰与当代"茶人服"的设计理念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就传统服饰对当代"茶人服"设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茶人服的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饮茶群体的不断扩大,茶文化作品的不断丰富,"茶德"、"茶道精神"等文化内涵逐步诞生并融入事茶人和爱茶人的精神生活,"茶人"渐渐从茶叶工作者的通称成为一种"道德理想",本文主要就茶人在生活、精神追求、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进行概述,为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德育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2011,(4):25-25
4月10日下午,2011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主打项目之一——"长三角地区‘茶人之家'海选总决赛"在中国茶叶博物馆举行。  相似文献   

13.
赣傩面具纹样作为传统的艺术形态,在中国的整个文化体系之中占据着独特地位。茶文化发展千年,不断与时代相结合,产生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茶人服"正是古老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有着创新性和时代感。将赣傩面具纹样应用到"茶人服"的设计之中,同样是对传统文化的开拓和创新。这不仅对赣傩面具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茶人服"的设计也有着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4.
《茶叶》2004,30(4):249-249
惊悉我国知名老茶人吕增耕先生,于2004年7月23日在他家乡绍兴不幸病故,享年89岁。  相似文献   

15.
座落在长沙市解放路 1号的御茗园茶艺馆 1 1月 4日隆重开业。馆内装修古朴典雅 ,宽敞的品茗室假山怪石、小桥流水 ,“茶”字古灯高挂 ,悠扬的古典音乐相伴精湛的茶道表演 ,具有浓厚的中华茶文化特色 ,给人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茶人又一好去处@林睦华  相似文献   

16.
欣逢盛世,2005年5月16-20日,在春光明媚的苏州,迎来了复旦大学100周年大庆,52届茶人校友阔别母校,已半个世纪,过去忙于事业,天各一方,如今,如偿所愿,共聚一堂,畅叙人生,欢渡十分有意义而愉快的时光,这次雅集由王镇恒教授(原班干)策划和组织,相约有25人(含家属)到苏州欢聚,充分回眸,交流心得,游览了苏州风景名胜;  相似文献   

17.
新马泰纪行     
余光前 《茶报》2000,(4):36-36
今年夏天,我们一行近50个来自上海的小茶人在美丽的天目湖畔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夏令营活动,收获甚丰,而其中第二天的采当地名茶——翠柏茶的活动留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元旦,富黎华妙语茶艺轩"茶人之家"在妙语茶艺轩举行成立庆典。参加庆典的有省科协、福建省茶叶学会、福州市茶叶协会、福建农业大学、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省茶叶公司、省商检局和福州各茶艺馆的茶业界人士一百多人。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林思翔到会并讲话,省茶叶学会会长林心炯致词,庆典会上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张天福老先生被公推为会长。"茶人之家"是富黎华大酒店妙语茶艺轩主办,以省茶叶学会为业务指导的一个茶人聚会、论艺、品茗、吟诗作赋、挥毫泼墨的场所。旨在团结联系茶人,弘扬中华茶文化,提倡茶人精神,提倡茶礼,…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叶》2008,30(6):1-1
本刊综合报道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对震区人民的生命、生活和生产造成了空前灾难。地震无情人有情,全国茶人感同身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以捐资捐物等方式向灾区人民献爱心,为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在解读茶祖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茶产业的特有现象,深刻地剖析了目前青年茶人所面临的文化传承和转型危机,提出当代青年茶人应弘扬茶祖文化,树立心忧天下、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价值观,以促进中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