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种藏黄公牛与牦牛杂交的F_1产乳性能测定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杂种藏黄公牛(黑×黄)与牦牛杂交的F1代母犏牛第一胎次的产乳性能,183天产奶量65936kg±4134,比对照1组(牦×牦)提高165倍;比对照2组(土黄公牛×牦牛)提高072倍;乳脂总量3607kg,比对照1组、2组分别提高12倍、02倍,建议在川西北牧区牦牛业生产中推广这种种间杂交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种间杂交优势生产犏牛是牦牛产区的一项重要商品生产。过去用于生产犏牛的父本都是用土种黄公牛,所产犏牛尽管比牦牛生产性能高得多,但体格较小,产奶量较低,为了进一步提高犏牛的经济价值,50—60年代从内地引进培育品种公牛,生产了一批体格大、产奶量高、育肥快的改良犏牛,但由于良种公牛小适应于高寒  相似文献   

3.
杂种优势利用是挖掘家畜种质资源的内在潜力,深层次开发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手段,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内容。通过杂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较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将青海东部农业区在黄牛改良过程中生产的含西门塔尔或荷斯坦牛血液的杂种公牛引入牦牛产区与牦牛本交生产犏牛,可大幅度提高牦牛业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优势畜种,在高寒牧区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适应性极强,但牦牛晚熟、低产,严重制约了牦牛业生产的发展.为了提纯复壮家牦牛,进一步提高海北地区牦牛的个体生产性能,在加强家养牦牛本品种选育和良种串换的同时,利用含1/2野血牦公牛与家牦牛杂交科技成果,依据海北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建立以导入1/2 野血牦牛血液为主体的牦牛增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是进一步挖掘牦牛生产潜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杂种藏黄公牛与牦牛杂交F_1代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杂种藏黄公牛与牦牛杂交F1代的生长发育情况,各年龄段的体尺、体重均比对照大,杂种优势明显,体重的杂种优势率高达3939%,F1犏牛比对照提前1~2年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牦牛三元杂交又一个新组合(西×黄)×牦牛的繁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繁殖成活率比对照1组提高2.44个百分点,比对照2组提高20.15个百分点.川西北高寒牧区从半农半牧区引进含1/2西门塔尔牛血缘的西黄杂种公牛有良好的适应性,它与牦牛自然交配,繁殖成活率高,繁殖的犏牛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杂种优势明显.建议在牦牛改良中推广"西×黄×牦"和"黑×黄×牦"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杂种藏黄公牛(黑×黄)与牦牛杂交的F1代母犏牛,二胎次5~10月183d的产奶量,比一胎次提高0.27倍,比对照1组(牦×牦)提高2.98倍.  相似文献   

8.
杂种黄公牛与牦牛自然交配繁殖效果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牦牛三元杂交又一个新组合(西×黄)♂×牦牛♀的繁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繁殖成活率比对照1组提高2.44个百分点,比对照2组提高20.15个百分点。川西北高寒牧区从半农半牧区引进含1/2西门塔尔牛血缘的西黄杂种公牛有良好的适应性,它与牦牛自然交配,繁殖成活率高,繁殖的犏牛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杂种优势明显。建议在牦牛改良中推广“西×黄×牦”和“黑×黄×牦”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9.
杂种藏黄公牛与牦牛杂交的F_1二胎次产乳性能测定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杂种藏黄公牛 (黑×黄 )与牦牛杂交的F1 代母犏牛 ,二胎次 5~ 10月 183d的产奶量 ,比一胎次提高 0 2 7倍 ,比对照 1组 (牦×牦 )提高 2 98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杂种藏黄公牛(黑×黄)与牦牛杂交的F1代母犏牛,二胎次5~10月183d的产奶量,比一胎次提高0.27倍,比对照1组(牦×牦)提高2.98倍.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农办财[2008]25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8年奶牛良种补贴申报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全国畜牧总站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参加2008年奶牛良种补贴项目的种公牛站及种公牛进行综合评选,评选出36家种公牛站的996头种公牛,其中,荷斯坦牛814头,奶水牛104头,褐牛45头,牦牛15头,乳用西门塔尔牛18头.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大通牦牛1.5岁公牦牛体尺与体重的相关性,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于体重估测,在2011年11月对31头1.5岁大通牦牛公牛进行称重和体尺测量,根据得出的数据分析体重与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的相关系数,同时建立估测大通牦牛1.5岁公牛的体重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大通牦牛1.5岁公牛体重与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3、0.579、0.453、0.600,经检验,体高、管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体斜长、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得到了3个估测体重的回归模型,估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关程度分别为0.820、0.603、0.786。大通牦牛1.5岁公牛体重与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之间显著相关,说明体重与体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针对九龙牦牛种公牛选留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九龙牦牛种公牛选留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大通牦牛是青海省牦牛的新品种,它有生产性能高、易粗放饲养、抗逆性、适应性强的优点。为了遏制雪山乡牦牛因低水平饲养,近亲繁殖、草场退化等原因造成的家牦牛普遍自然退化現象,积极开展《牧业经济合作社》项目,确保该乡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当地牦牛生产性能。雪山乡于2008-2010年从青海省大通种公牛场共引进大通牦牛2岁种公牛105头,并与当地牦牛进行杂交,杂交一代犊牛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掌握娟姗种公牛在高寒牧区的适应性和生理机能变化情况,将6月龄娟姗种公牛引入牧区后观测生理机能变化情况,待体成熟后与牦牛开展自然交配。对牦牛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方式下的繁殖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交配方式下母牦牛受胎率、产犊成活率、繁殖率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母牦牛相应指标分别高19.26%、25.71%和23.12%,流产率和初生犊牛死亡率则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母牦牛分别低8.54和5.64个百分点。同时对两种杂交技术下牦牛所产的后代娟犏雌牛进行犊牛生产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交配母牦牛所产的后代娟犏雌牛犊比人工授精的母牦牛所产娟犏雌牛犊的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初胎初乳量、初胎年均泌乳量分别高4.92 kg、21.86 kg、0.36 kg、197.89 kg,两组数据经差异显著性检验,自然交配组的娟犏雌牛犊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初胎年均泌乳量均极显著的高于人工授精组的相应指标(P<0.01),初胎初乳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1/2野血牦公牛与家牦牛合群的调教鲍守刚(青海省畜牧兽医总站,西宁,810001)1992年,我们曾在海晏县牧场投放9头3岁的1/2野血牦公牛,其目的是使1/2野血牦公牛和当地牦母牛本交生产1/4野血牦牛后代,观察推广效果。在投放期间当地牧工反映,1...  相似文献   

18.
奶公牛与肉用杂种公牛育肥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10月龄体重250kg左右的奶公牛和海福特杂种公牛(以英国海福特纯种公牛为父本,与荷斯坦奶牛杂交所产杂一代公牛,以下简称海杂牛)各10头,经190d肥育,出栏月龄为16月龄,平均体重海杂牛为491kg,奶公牛为495kg;平均日增重海杂牛为1242.5g,比奶公牛1219.7g高22.8g。饲料报酬海杂牛高于奶公牛,每千克增重营养消耗,海杂牛与奶公牛相比,干物质低2.8kg,可消化粗蛋白低  相似文献   

19.
<正>牦牛是青藏高原特色畜种,牦牛远缘杂交是传统的牦牛杂交利用生产技术。牦牛与黄牛杂交生产的犏牛,生产性能明显高于亲本。20世纪70—80年代,引进国外肉牛、奶牛冷冻精液开展牦牛人工授精配种,由于难产、母牛营养等技术问题进展很慢。陆仲等人利用荷斯坦牛或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与黄牛杂交,生产的一代杂交公牛再与牦牛本交生产犏牛,解决了牦牛与奶牛、肉牛杂交难产等技术问题。由于犏牛雄性不育,犏牛与牦牛或黄牛回交产生的尕  相似文献   

20.
对川西北高寒牧区在不同区域引进不同品种的杂种黄公牛的适应性观察,结果从金川、黑水两县引进的黑黄杂种公牛的适应性最好;从甘肃临夏引进的西黄杂种公牛次之,黑黄杂种公牛稍差.建议在阿坝州半农半牧区建立(黑×黄)和(西×黄)黄牛改良制种点,为牧区牦牛三元杂交改良提供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