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蔡萍  宛涛  伊卫东  刘辉  张佳琦 《草地学报》2019,27(3):779-783
以内蒙古特有乡土沙生植物乌丹蒿(Artemisia wuda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技术,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探索其花粉形态的二型性特点,完善其花粉形态细微特征。结果表明:乌丹蒿花粉粒有长球形和圆球形之分,花粉形态存在明显的二型性特征。长球形花粉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片圆形;大小平均为:23.28 μm×13.73 μm;萌发器官为3孔沟类型;表面纹饰为刺状-颗粒状复合纹饰。圆球形花粉赤道面为圆球形;极面为三裂圆形;萌发器官也是3孔沟类型;大小平均为:14.85 μm×13.80 μm;表面纹饰亦为刺状-颗粒状复合纹饰。除花粉粒的大小、极轴与赤道轴的比值(Polar axis/Equatorial axis,P/E)不同外,两种类型的花粉总体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细微性状主要差异表现在表面纹饰中刺的大小及刺与颗粒的排列密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通过扫描电镜对3个产地的红花进行对比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产地栽培红花的花粉粒均为近球形,萌发孔为3个,表面具瘤状、刺状、穴状纹饰。但在萌发孔形态和表面纹饰等方面仍有区别。说明生境未改变红花的主要遗传性状,但不同产地的红花在形态上存在细微的差异,可作为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3.
贺学礼  越莉丽 《中国草地》1994,(3):62-64,72
本文根据我国7种豆科植物的花粉形状和纹饰特点,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近球形--扁球形、穴状纹饰花粉和长球形、网状纹饰花粉。作出了花粉形态分种检索表,并对7种植物的演化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7个泡核桃主栽品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在1300倍下观察花粉粒形态,9000倍观察萌发孔和外壁纹饰。结果表明,7种泡核桃品种均属单粒花粉,花粉形态一致,为近球形,表面布有萌发孔,外壁纹饰为颗粒状雕纹,与同科同属新疆栽培的普通核桃形态相似,与同科不同属的山核桃形态存在很大差异,且不同泡核桃品种间的花粉和萌发孔大小等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以此可作为泡核桃品种鉴定、划分和判断亲缘关系远近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10份柠檬种质的花粉形态,500倍观察花粉粒群体,3000倍观察赤道面和极面,10000倍观察外壁纹饰。结果表明:10份柠檬种质的花粉类型均属于单粒花粉,外观形态为长球形、近球形和扁球形三类,大小等级为小的花粉,萌发孔沟4~5条,沟长均直达两极,沟沿极轴方向等距环状分布,外壁纹饰均属于网状雕纹。10份柠檬种质两两之间在花粉极轴长、赤道轴长、萌发沟数量及外壁纹饰上,均存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极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因此,可作为不同柠檬种质之间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37个早熟禾品种的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琨  张璐  陈雅君  张楚涵  周阳  李雪 《草地学报》2011,19(1):114-121
为探讨花粉形态特征在早熟禾(Poa L.)品种分类上的意义,用扫描电镜对‘巴林’、‘巴润’、‘肯塔基’等37个早熟禾品种的花粉进行观察,比较不同品种的花粉外壁纹饰、形状、极轴和赤道轴长度、极轴与赤道轴比值、花粉孔径大小等花粉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的花粉形状均为近球形或圆球形,具有1个萌发孔,但是不同品种的花粉大小和表面纹饰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按纹饰特征可将37个品种分为粗糙型、颗粒型、瘤状型和皱波状型4大类型,其演化趋势为粗糙型→颗粒型、瘤状型→皱波状型,皱波状型花粉纹饰品种最进化。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花粉大小进行孢粉学聚类分析,也可将37个早熟禾品种分为4大类群,通过演化趋势分析得知2种分类方法基本一致,可为早熟禾品种分类提供依据,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对华北驼绒藜、驼绒藜和内蒙古驼绒藜10种供试材料花粉粒形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花粉粒均为球形,具散孔,分布均匀,孔圆形或近圆形.外壁上具颗粒状纹饰.3种植物花粉粒在大小、孔的数量、孔间距、孔的直径,外壁内、外层的厚度及其外壁纹饰上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华北驼绒藜、驼绒藜和内蒙古驼绒藜10种供试材料花粉粒形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花粉粒均为球形,具散孔,分布均匀,孔圆形或近圆形。外壁上具颗粒状纹饰。3种植物花粉粒在大小、孔的数量、孔间距、孔的直径。外壁内、外层的厚度及其外壁纹饰上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明确黄皮种质资源花粉的形态特征及种质间的亲缘关系,为确定黄皮种质资源的系统分类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以来自福建省11个产地的33份黄皮种质花粉为试材,经固定、清洗、逐级脱水、干燥、喷金镀膜等处理,采用JSM-638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的形态结构,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视野观察黄皮花粉群体(放大800倍)、花粉个体(放大3500倍)、花粉赤道面中部的外壁纹饰(放大8000倍)等方面的超微形态特征分别进行显微照相和相关指标测定,将试验所得的综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观察的黄皮花粉为近球形(0.88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以内蒙古地区分布的蒺藜科(Zygophyllaceae)中的5属7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作了观察,结果表明,该科植物的花粉粒以长球形,圆球形为主,属中等大小,萌发器官多为3孔沟,外壁表面纹饰以网状,条纹状最为常见,同时,观察结果还表明,蒺藜科不同属的植物花粉形态差异显著,而同属不同种间差异则较小,本文认为花粉形态特征在该科植物分类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可作为属间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苏芸芸  王康才  薛启 《草业学报》2016,25(9):189-196
主要对不同产地的藿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各产地藿香花粉活力检测经过多种方法筛选后选择红墨水法,柱头可授性测定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并利用扫描电镜对不同产地藿香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各产地开花习性较为一致,均在7至8月开花,群体花期15~28 d,单花花期约为3~5 d。不同产地藿香花粉活力随着开花时间的延长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平均花粉活力在18.46%~26.52%之间。5个产地当中,成都产地藿香平均花粉活力最高,长春产地藿香花粉活力最低。花粉寿命在4~5 d之间,柱头可授性可持续5~6 d。同时,在藿香刚开花第1天各产地柱头具可授性,在2~3 d内,具有较强的可授性。因而,不同产地藿香进行人工授粉最佳时期为开花后2~3 d。此外,不同产地藿香花粉粒形状主要为近球形或椭球形。花粉粒大小在42.93 μm×31.99 μm~46.59 μm×37.67 μm之间,均具6条萌发沟,萌发沟狭长、裂痕近两极。花粉外壁纹饰呈网状,网眼为不规则多角形,近圆形,大小不一。本文较为系统的比较了不同产地藿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形态,以期为藿香的人工栽培以及良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贺兰山山地疏林草原建群种,优势种、伴生种等10种主要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 细致的观察,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掌握了它们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花 粉的外壁纹饰非常清晰,萌发器官类型鉴定准确。同时表明这10种归属于不同科、属的植物,其花粉形态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刘鹏  马利超  王宇  刘志鹏 《草业学报》2015,24(1):107-114
野豌豆属牧草适宜在高寒和高海拔地区栽培,是我国高原牧区重要的蛋白饲料来源。该属有190个物种,4个亚属:Vicia,Cracca,Ervum和Faba。本研究从中国、美国、土耳其和叙利亚等11个国家收集了16份野豌豆属牧草种质,利用扫描电镜对这16份材料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野豌豆属植物花粉均以单粒形式存在,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和三角形,赤道面观为扁圆形、长椭圆形和椭圆形。三沟萌发孔,沟长深入两端;极轴长为(9.60±1.52)(30.40±2.07) μm,赤道轴长为(11.80±0.84)(38.20±0.84) μm。花粉的表面纹饰呈3种类型:网状纹饰,脑状纹饰和疣状纹饰。网状纹饰根据外壁纹饰疏松程度不同,又可分为2种亚类型:粗网状纹饰和细网状纹饰。本研究较为系统地观察了16个野豌豆属牧草的花粉形态,探讨了其系统分类学特性,为揭示野豌豆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繁殖体形态对土壤种子库垂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度大小的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的数量和出现的频次占很大优势。与小种子相比,土壤种子库中繁殖体重量较大的种子在表层土壤中的数量和出现的相对频次最丰富;2)繁殖体方差与种子数量和出现频次间呈“驼峰”型关系。近似圆形的种子在表层土壤中占的比例较高,在深层土壤中的比例较低,而扁平、细长的种子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繁殖体形状对土壤种子库中种子在各土层中出现相对频次影响不大;3)土壤种子库中种子数量和出现频次与单位体积的繁殖体重量(M/V)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单位体积重量偏小和偏大的种子相比,单位体积重量居中的种子在表层土壤中的数量和出现的相对频次最丰富。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草原针茅属六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宛涛  卫智军 《草地学报》1997,5(2):117-122
作者对内蒙古天然草原六种针茅属植物的花粉粒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花粉粒大小,萌发孔直径,颗粒状纹饰的粗细及孔环特征等性状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广益'扁穗牛鞭草花粉特性及结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益’扁穗牛鞭草不同部位小花花粉活力、形态、自花授粉花粉管在柱头上的萌发及自然结实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广益’扁穗牛鞭草花粉粒形状大多为球形,少数为长球形,极面观和赤道面观大多为近圆形、圆形。花序不同部位小花花粉活力不同,顶部最高,中下部位低。已萌发的花粉管尖端分叉、盘绕在柱头表面、尖端膨大等异常现象对‘广益’扁穗牛鞭草自交亲和性有很大影响。其自然结实率仅为1.17%,该研究结果可为扁穗牛鞭草人工授粉和实行杂交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宛涛  燕玲  李红  伊卫东 《草地学报》2004,12(3):231-235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描述了贺兰山荒漠草原植被6科、8属、10种主要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扫描电镜观察下,每种植物花粉的轮廓、形状、大小、表面纹饰、萌发器官类型及数量各不相同;同科或同属内种间总体形态特征相似,而细微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鸭茅遗传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帅素容  张新全 《草地学报》1997,5(4):261-268
采用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的方法,对我国亚热带地区几个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鸭茅的核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不同生育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供试野生二倍体鸭茅之间,各四倍体之间的同源性较高,遗传差异较小;二倍体与四倍体之间,在核型,花粉数量,种,子千粒重,酯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鸭茅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虽然正常,但花粉育性和结实率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变温层积过程中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种子胚形态及生理生化的变化规律,为淫羊藿种子变温层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淫羊藿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1~90 d为20~25℃,91~150 d为4℃),观测不同层积温度下,种胚形态、胚率、营养物质含量、呼吸途径关键限速酶活性及内源激素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层积过程中,淫羊藿种子胚形态从球形胚逐渐发育为心形胚,最后为子叶胚,胚率显著升高,变温层积有利于胚形态发育。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为种子的形态生理后熟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淀粉是该过程中的主要供能物质,赤霉素(Gibberellin,GA)、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的变化趋势与种子发育进程密切相关,可能有效促进了种子形态后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