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选择在床苗木的最佳越冬方法,经2010~2012年的试验,对樟子松1、2年生在床苗木采用防寒墙防寒效果显著,比常规的全床覆盖防寒土方法降低成本56.7%,损失株数降低94.6%左右;对3、4年生的樟子松苗木采用防风障子防寒,与全床覆盖防寒土相比,降低成本69.7%,损失株数降低78.6%左右,并能为春季育苗生产作业嬴得3~5 d的有利时间。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择在床苗木的最佳越冬方法,经2004-2006年3a的试验,对樟子松、云杉1、2年生在床苗木采用防寒墙防寒效果显著,比常规的全床覆盖防寒土方法降低成本56.7%,损失株数降低94.6%左右;对3、4年生的樟子松、云杉苗木采用防风障子防寒,与全床覆盖防寒土相比,降低成本69.7%,损失株数降低78.6%左右,并能为春季育苗生产作业嬴得3~5d的有利时间。  相似文献   

3.
为了选择在床苗木的最佳越冬方法,经2006~2008年3a的试验,对樟子松1、2年生在床苗木采用防寒墙防寒效果显著,比常规的全床覆盖防寒土方法降低成本56.7%,损失株数降低94.6%左右;对3、4年生的樟子松苗木采用防风障子防寒,与全床覆盖防寒土相比,降低成本69.7%,损失株数降低78.6%左右,并能为春季育苗生产作业赢得3-5d的有利时间。  相似文献   

4.
1.覆土防寒法在土壤结冻前,对幼苗用稻草、麦秸等覆盖进行防寒.少数不耐寒的珍贵树种苗木可用覆土防寒,厚度均以不露苗梢为度,翌年春土壤解冻后除去覆盖物,此法适用于油松、樟子松、红松、云杉、冷杉、侧柏、桧柏等常绿针叶树幼苗和部分落叶的花灌木,如蔷薇、月季以及常绿的小叶黄杨等.易霉烂的树种不宜采用此法.  相似文献   

5.
1.覆土防寒法在土壤结冻前,对幼苗用稻草、麦秸等覆盖进行防寒。少数不耐寒的珍贵树种苗木可用覆土防寒,厚度均以不露苗梢为度,翌年春土壤解冻后除去覆盖物,此法适用于油松、樟子松、红松、云杉、冷杉、侧柏、桧柏等常绿针叶树幼苗和部分落叶的花灌木,如蔷薇、月季以及常绿的小叶黄杨等。易霉烂的树种不宜采用此法。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07,(5)
樟子松切根育苗,苗木质量优于移植苗和留床苗。切根苗比移植苗高9.2厘米和粗0.2厘米;大于1毫米的侧根数量平均比移植苗多11条,比留床苗多10条。机械切根可使2年生樟子松产苗量比人工移植提高24%~36%,每公顷增收1.5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表现,确定樟子松生长的最佳覆盖材料,提高樟子松栽培效果。选用一年生樟子松幼苗,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3种覆盖形式,包括地膜覆盖、园林树叶覆盖、玉米秸秆覆盖,对照组为不覆盖,探究试验组3种覆盖形式和对照组对樟子松幼苗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地膜覆盖、园林树叶覆盖、玉米秸秆覆盖在樟子松幼苗的生长过程中均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能够增强土壤肥力。同时,对比地膜覆盖、园林树叶覆盖、玉米秸秆覆盖3种形式,其中玉米秸秆覆盖效果最为明显,其不仅使樟子松幼苗的主根长增加25.95%,还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50.00%,并且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也有所增加。因此,在樟子松幼苗栽培过程中,采用玉米秸秆覆盖,对樟子松幼苗的栽培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分胁迫方式对沙地樟子松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的成功已使该树种成为中国北方沙区人工造林的首选树种, 但由于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 使得人们对在干旱、半干旱沙地进行大面积樟子松造林产生疑问. 为进一步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问题, 该文以2年生沙地樟子松幼苗为材料, 采用盆栽控水和聚乙二醇(PEG)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试验,比较两种胁迫处理苗木的光合特性. 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胁迫与PEG模拟水分胁迫(处理1h)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基本一致; 当土壤含水量为40%田间持水量时, 沙地樟子松已表现出干旱胁迫, 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时胁迫达到最大. 10%PEG处理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影响与对照具有相同趋势, 表明该处理未对苗木造成严重干旱胁迫. 20%与30%PEG处理对樟子松幼苗光合指标影响的趋势相同, 胁迫超过2 h后樟子松幼苗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降到较低值且相对稳定. 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的胁迫对樟子松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几乎没有影响, 轻度(40%田间持水量)胁迫甚至增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PEG胁迫的前期(4 h之前), 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对照; 在胁迫处理4 h后, 20%与30%PEG处理的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超过了对照. 这表明樟子松在较低的土壤含水量下, 具有忍耐、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 另外, 不同形式的强度胁迫处理(30%PEG和20%田间持水量)的各光合特征指标相对值之间没有差异, 表明樟子松苗木在强度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相对值已降至相当低的程度. 3种PEG浓度(10%、20%、30%)干旱胁迫处理在2 h以内的各指标的相对值与3种土壤水分胁迫处理(40%、30%、20%田间持水量)基本一致, 因此, 可以认为2 h的PEG胁迫处理与土壤水分胁迫处理(7~10 d)具有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苗木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培育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樟子松苗木提供依据和参考,在陕北毛乌素沙地对樟子松苗木地上、地下生长规律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苗圃中1-5 a生樟子松苗木高度、生物量、地径和主根长度生长都呈现明显的节律性,苗木高度、地径随苗龄呈Logistic增长,苗木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主根长度与苗龄呈指数函数关系;苗木地上部与地下部相比,在生物量中所占比例随苗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由第1年的50.0%逐渐上升到第5年的80.0%。西北林学院学报24卷  相似文献   

10.
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对樟子松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外生菌根真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对樟子松苗木耐盐性的影响,采用打孔灌根的接种方法对樟子松苗木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含盐量(0.1g·kg-1和0.2g·kg-1NaCl)胁迫10d后褐环乳牛肝菌对樟子松苗木的菌根侵染情况以及樟子松苗木针叶电导率、丙二醛、保护酶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以相同浓度盐胁迫下不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樟子松苗木为对照。结果表明:试验选用的不同浓度NaCl胁迫,并未影响樟子松外生菌根的合成。接种褐环乳牛肝菌樟子松苗木不同盐浓度处理间苗高、地径、鲜重、干重差异不显著,与不接种樟子松苗木盐胁迫的苗高、鲜重、干重差异显著,地径无显著性差异。接种褐环乳牛肝菌樟子松苗木针叶的相对电导率低于不接种苗木,盐胁迫下接种处理与不接种处理间差异显著;盐胁迫下不接种苗木丙二醛含量高于接种苗木92%以上;盐处理中,接种褐环乳牛肝菌樟子松苗木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不接种处理,增幅分别为10.70%~407.69%,84.45%~158%,4.79%~8.57%;盐胁迫增加了苗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增加13.20%~29.53%,可溶性蛋白增加9.64%~13.43%;接种处理降低了苗木脯氨酸含量,降低幅度为18.24%~25.30%。可见,外生菌根菌褐环乳牛肝菌与樟子松形成菌根后提高了樟子松苗木对NaCl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于1986—1989年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苗圃对樟子松4种苗龄苗木(即1—1,2—0,2—1,1—2)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育苗试验方法,进行了对比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4种苗龄苗木生长节律基本相同。当旬平均气温回升到14.5℃时,各苗龄苗木的高生长同时达到高峰期。(2)在2年苗龄组中,1—1苗龄苗木的根体积大于2—0苗龄苗木的15.6%,而苗高、地径、苗木鲜重、干重均小于2—0苗龄苗木,在3年苗龄组中,1—2苗龄苗木的上述各项调查因子均大于2—1苗龄苗木。(3)樟子松各苗龄苗木的苗高、地径分别与该苗龄苗木的鲜重、干重、根体积等调查因子呈y=A+Bx线性相关,而且,地径与之相关更为密切。(4)确定了1—2苗龄苗木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施用外源钙对干旱胁迫下樟子松苗木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外源钙对干旱胁迫下樟子松苗木生理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对干旱胁迫处理的樟子松苗施加外源钙,采用室内控制实验,分析了苗木含水量、叶绿素各组分含量、O_2~-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抗氧化酶系统(CAT、POD和SOD)、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樟子松苗木含水率呈现下降趋势,施加外源钙可以有效缓解苗木含水率的下降,保护苗木抵御干旱;樟子松苗木针叶O2-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在干旱胁迫下显著升高,施加外源钙可以诱导苗木抗氧化酶系统(CAT、POD和SOD)酶活性升高,祛除因干旱胁迫造成积累的活性氧,降低活性氧对樟子松苗木的破坏程度。正常水分条件下,外源钙可以提高樟子松苗木根和茎的CAT、POD和SOD活性,但无法扭转干旱胁迫给樟子松苗木带来的伤害;与此同时,酶的活性变化与干旱胁迫的诱导密切相关。正常水分条件下,无论是否施加外源钙,均不能使樟子松苗木根和茎内的POD和SOD活性有大幅升高,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MDA的研究结果显示,外源钙可以有效降低干旱胁迫下樟子松苗木MDA含量,缓解干旱胁迫对樟子松苗木细胞造成的损害;但这种缓解依然是不能逆转。施加外源钙可以有效降低樟子松苗木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干旱胁迫对樟子松苗木细胞膜脂的过氧化破坏程度;干旱胁迫可以降低樟子松苗木光合色素各组分的含量,进而抑制苗木光合作用,而施加外源钙可以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樟子松苗木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生物制剂对沙土樟子松幼苗光合特性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Pt菌剂、ABT生根粉、HRC吸水剂和FCS丰产素等生物制剂对沙地樟子松2年生幼苗光合特征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t菌剂(3号)和ABT生根粉与对照相比,显著地促进了樟子松幼苗全株、地下和地上生物量生长,并增加了幼苗的根冠比值,有利地促进幼苗对养分的吸收;Pt菌剂(3号)和ABT生根粉处理的幼苗叶子养分全N、P、K含量显著地高于对照幼苗,促进了幼苗养分的平衡,为提高光合作用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Pt菌剂(3号)和ABT生根粉处理幼苗与对照相比,光合速率和蒸腾效率显著增强.这些是提高樟子松苗木在干旱、半干旱沙地成活生长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北方苗圃防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宁  赵东伟 《新农业》2012,(2):42-43
1.埋土防寒苗圃中规格较小且茎干有弹性的苗木宜采用全埋防寒法。作业在封冻前进行,如埋土湿度过小,应提前一星期进行灌水。具体做法是顺行将小苗按倒,从两侧培土将苗木盖严,厚度10~15厘米。落叶小苗必须待落叶后才能实施。对一年生桧柏、小叶黄杨苗可先用蒲包或草片覆盖后,再盖土压严。对于较大规格或干茎硬脆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北部地区樟子松引种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山西北部地区15年来引种樟子松的情况与现状作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引种地区与原产地的现实生态条件基本上是接近的。惟年蒸发量与降水量相比,较原产地高出1—2倍,使其成为我省北部引种樟子松的主导生态因子。因此,在引种樟子松育苗造林时,采取复土防寒,防止生理干旱,是引种成败的关键技术措施。樟子松在山西北部地区生长发育正常,高生长比原产地大17—90%,部分植株在10年生试花结果,根系极为发达,适于干旱地区生长。因此,樟子松在山西北部引种是成功的,对丰富我省树种资源和绿化北部干旱风沙和黄土丘陵区以及解决土石山区阳坡造林均有一定意义。引种的技术,除了必须进行复土防寒外;应避免在过碱性的下湿地种植;并且勿施碱性肥,以免加重土壤碱化;在育苗翌春,换床稀植,培育壮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引种种子来源的产地不明,应立即进行系统种源试验,为进一步发展樟子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菌根依赖型树种生长发育规律,以1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菌根苗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气候室弱光照环境中,采用不同菌剂处理(混合菌剂处理、单一菌剂处理、对照),分析不同处理对1年生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苗木形态指标、生物量积累、养分吸收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弱光环境下,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养分质量、成活率及菌根侵染率均在混合接种处理下达到最大;(2)混合接种处理下,2种苗木的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及菌根侵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3)混合接种处理下,2种苗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及养分质量均达到最大,其中生物量及氮、磷养分质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P0.05);(4)混合接种处理下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苗木质量指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00.0%(P0.05)、71.4%(P0.05);其苗木成活率分别提高了14.4%(P0.05)、9.3%(P0.05)。(5)接种处理、菌根侵染率与2种苗木地上生物量、氮养分质量、磷养分质量、苗木质量指数及成活率的Pearson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其中与苗木氮质量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最大。综上所述,混合接种处理的菌根化苗木有利于提高苗木质量,增强其对弱光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取不同遮荫强度及时间,对南方红豆杉苗木进行培育试验.结果表明:遮荫50%,夏季和早秋全遮荫6h,对培育3~4年生苗木有利;遮荫度70%~90%,且在夏季和早秋全天遮荫,对培育1年生苗木有利;遮荫70%,且在夏季和早秋全天遮荫,对培育2年生苗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叶面喷施ALA对几种苗木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mongolic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和元宝枫(Acertruncatum)2 a生容器苗,在其生长期分别喷施200和400 mg.L-15-氨基乙酰丙酸(ALA)3次,以喷清水为对照,在苗木生长停止、落叶前调查生长量并采集根系,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比较分析不同质量浓度ALA对各树种幼苗根系的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等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ALA溶液,对3树种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地上生物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苗木的根系与对照相比,喷施400 mg.L-1ALA使樟子松苗木根系的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分别提高了170.91%、798.83%和740.60%,而喷施200 mg.L-1ALA仅使樟子松苗木根系总表面积显著提高146.83%;喷施200 mg.L-1ALA使紫穗槐苗木根系的总长度、总表面积较对照增加了93.99%和66.45%,而400 mg.L-1ALA处理对紫穗槐苗木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喷施200和400 mg.L-1ALA也可提高元宝枫苗木根系的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总体积,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另外,喷施ALA能够显著提高樟子松和紫穗槐苗木细根(2 mm以下)长度和表面积,但对元宝枫细根长度和表面积的提高作用不显著。可见,喷施ALA可改善3个树种苗木的根系结构;对樟子松和紫穗槐苗木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而对元宝枫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冯海霞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176-177
介绍了油松苗木防寒若干方法,主要包括:熏烟法、灌水法、覆盖法、设障防寒法、涂白防寒法、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冻后修复等,以期为油松苗木防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菌根生物制剂对樟子松苗木生长和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的赤峰赛罕乌拉综合防护林示范基地,以樟子松苗木和菌根生物制剂为研究材料,对比测定施用和未施用菌根生物制剂的樟子松苗木的(高、径、冠幅)生长量、生物量及根冠比、根际土壤养分(有机质;全N、全P、全K含量),并测定了樟子松苗木的菌根化率。结果表明:菌根生物制剂处理的菌根苗比普通苗的平均苗高增长24.80%,平均地径增长33.30%,平均冠幅增长26.40%;菌根苗的平均地上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分别比普通苗高149.9%和164.3%,平均地下生物量的鲜重和干重分别比普通苗高94.8%和75.4%;菌根苗的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普通苗高1.88%,全N含量比普通苗高86.59%,全P含量比普通苗高54.64%,全K含量比普通苗高59.40%;菌根生物制剂处理苗木的菌根化率与苗高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