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分析京海黄鸡三系配套系商品代的生产性能,试验选择1日龄京海黄鸡FBJ配套系商品代公母雏鸡各200只,测定了0,2,4,6,8,10周龄体重、料重比、成活率,采用Gompertz非线性生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海黄鸡三系配套系商品代4周前生长缓慢,4周后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在6~8周龄达到增长高峰期,公母鸡周增重分别达到279.83 g和210.33 g,8周后增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公母鸡在2周龄前生长曲线基本一致,而2周龄后公鸡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母鸡;Gompertz非线性生长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京海黄鸡三系配套系商品代公母鸡的生长曲线,拟合度均为1.000;公鸡最佳上市日龄为56日龄,体重为1 658.22 g,料重比为2.21,成活率为96.50%,拐点周龄为6.847周龄;母鸡最佳上市日龄为70日龄,体重为1 702.86 g,料重比为2.69,成活率为97.00%,拐点周龄为6.074周龄。  相似文献   

2.
为了测试油麻鸡在高温干旱地区林下养殖的适应性,总结林下养鸡的经验,课题组在吐鲁番饲养了3 000羽油麻鸡。通过测试,49日龄公鸡平均体重1 351.72 g,母鸡平均体重956.85 g,成活率为98%;90日龄公鸡平均体重2 431.2 g,母鸡平均体重1 754.4 g,出栏率为87%,公鸡料重比(配合料+原粮)3.65∶1,母鸡料重比(配合料+原粮)5.07∶1。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用AA和FF系公鸡与KJ母鸡配种,测定后代A(KJ)和F(KJ)的1~9周龄体重、9周龄末的饲料报酬和成活率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F(KJ)9周龄体重为1 739.65 g,杂种优势率为17.48%;成活率为97.22%,饲料转化比为2.59∶1,成活率、饲料转化杂种优势率分别为0.57%和5.71%。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三元杂交鸡种蛋(宝星父母代公鸡为A系、矮洛克公鸡为B系、艾拔益加肉鸡(AA肉鸡)父母代母鸡为C系)和艾维茵鸡种蛋(各200个)分成A、B两组进行试验,统计孵化情况、成活率及料重比,测定生长速度、屠宰率及体尺。结果显示:A、B两组受精率分别为31%、95%,出雏健雏数分别为110只、162只,入孵蛋孵化率分别为58.5%、85%,艾维茵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生长速度、成活率、料重比和屠宰率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选用矮洛克肉鸡作为三元杂交配套系B系用杂交优势良好,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5.
实验旨在对边鸡新品系6个世代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并在第5世代进行PCR-RFLP分析,检验双向选择效果。结果显示:各世代从初生到16周龄,快长系(AA)公鸡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慢长系(GG)公鸡,AA母鸡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GG母鸡。AA公鸡16周龄由1世代1 600.37 g增加到6世代2 107.62 g,提高了31.70%,AA母鸡16周龄由1 205.18 g增加到1 592.49 g,提高了32.14%;GG公鸡16周龄体重由1世代的1429.30g降低到6世代的1078.13g,减少了24.57%,GG母鸡16周龄体重由1056.03g降低到814.12 g,减少了22.91%。AA公母鸡的生长曲线呈上升趋势,GG公母鸡的生长曲线呈下降趋势。快长系个体和慢长系个体的基因型纯合率为100%。结果表明,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为基础的边鸡新品系双向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用AA和BB系公鸡与FJ母鸡配种,测定后代A(FJ)和B(FJ)的1~9周龄体重、9周末的饲料报酬和成活率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A(FJ)9周龄体重1601.39g,杂种优势率为15.16%;饲料转化比2.49:1,杂种优势率为-10.43%,均优于B(FJ)。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用BB和FF系公鸡分别与AJ母鸡配种,测定AJ、B(AJ)和F(AJ)的1~9周龄体重、9周末的饲料报酬和成活率的杂种优势率。结果表明:F(AJ)9周龄体重1 724.75 g,优于B(AJ)的1 567.01 g;饲料转化比2.28∶1,杂种优势率为-13.64%。F(AJ)生产性能优于于B(AJ)。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不同性别竹丝鸡育肥期生长性能、胴体性状、机体粗蛋白质含量、肉品质、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竹丝鸡粗蛋白质精准供给提供理论依据。将1 950只46日龄竹丝鸡公鸡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5只,试验期20 d;将1 950只57日龄竹丝鸡母鸡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5只,试验期17 d。5组公鸡和母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5%、16%、17%、18%和19%。结果显示:1)对于公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且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平均日增重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料重比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对于母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对于公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腹脂率(P<0.05),且腹脂率随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对于母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P<...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取京海黄鸡配套系商品代1日龄雏鸡200只,测定其2、4、6、8、9、10周龄体重、料肉比、成活率,并对生长拐点进行分析,以期为京海黄鸡配套系选育积累资料。结果表明:杂交公鸡的生长拐点为5.899周,最佳上市日龄为56日龄,体重为1 548.78 g,料肉比为2.34∶1;杂交母鸡的生长拐点为5.757周,最佳上市日龄为63日龄,体重为1 581.16 g,料肉比为2.32∶1。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对边鸡肉用新品系三个世代的生长性能、料重比、屠宰性能进行系统分析,并在第三世代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112日龄AA系公、母鸡体重分别增加22.03%、19.84%,GG系公、母鸡平均体重减少2.91%、3.27%。除AA系的胸肌率极显著高于GG系(P0.01),GG系的腹脂率极显著高于AA系(P0.01),其他方面两个品系无显著差异。分子检测结果表明,边鸡新品系群体中MSTN基因外显子1C.234位点具有稳定遗传的效应,可用于边鸡新品系生长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京海黄鸡配套系亲本父系(F)与如皋黄鸡杂交(T)测定后进行Logistic、Gompertz与Von Bertallanffy 3种模型曲线的拟合研究,结果表明:组合FT母鸡和公鸡料肉比在0~10周龄前均为持续增长状态,在2~6周龄增加迅速,6周龄后增量略微减少。同一周龄公鸡的料肉比低于母鸡。组合FT鸡成活率较高。Gompertz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运用Gompertz模型拟合的组合FT母鸡曲线模型的拟合度为0.999,拐点体重为850.67g,拐点周龄为6.19周。公鸡曲线模型的拟合度为1.000,拐点体重为1709.14g,拐点周龄为9.19周。  相似文献   

12.
京白Ⅱ、Ⅲ系种鸡生长发育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参照京白鸡饲养管理标准,于1988年9—12月对引入的京白Ⅱ、Ⅲ系鸡进行育雏、育成期生长发育测试。结果表明:3—6周龄公鸡增重慢,母鸡增重快,7—16周龄公鸡增重快,母鸡增重慢;除6周龄Ⅰ系公鸡体重低于标准3%,14周龄后母鸡体重低于标准5%外,两系公母鸡出壳重和3周龄以后体重基本达到或超出标准体重;雏鸡42日龄成活率,Ⅱ系鸡为96.28%,Ⅲ系鸡94.61%,达到该品种原产地指标。  相似文献   

13.
总结分析了皖江黄鸡配套系6个世代的选育进展.结果表明,配套系父本(HA系)早期生长速度得到显著提高,6周龄体重公鸡由0世代941 g提高到6世代1 012 g,平均每世代提高11.8 g;母鸡由0世代759 g提高到6世代854 g,平均每世代提高15.8 g.配套系母本父系(HB2系)早期生长速度得到一定提高,公鸡6周龄体重由0世代826 g提高到6世代860 g,平均每世代提高5.7 g;母鸡由0世代689 g提高到6世代714 g,平均每世代提高4.2 g;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提高较为显著,由0世代的174.3枚提高到6世代的184.7枚,平均每世代提高1.73枚.配套系母本母系(HC1品系)6周龄体重基本维持选育前的状态;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得到显著提高,由0世代的178.6枚提高到6世代的192.1枚,平均每世代提高2.25枚.  相似文献   

14.
用FF系、KK系和BB系公鸡与BJ母鸡配种,测定后代F(BJ)、K(BJ)、B(BJ)的1~10周龄体重、10周末的饲料报酬和成活率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F(BJ)10周龄体重1 837.49 g,成活率97.53%,饲料转化比2.41∶1,是京海黄鸡I号配套系理想的组合。  相似文献   

15.
总结分析了皖江麻鸡配套系世代的选育进展.结果表明,经过6个世代的选育,各品系外貌纯度提高到98%以上.配套系父本MA2系早期生长速度得到显著提高,公鸡6周龄体重由0世代876 g提高到6世代944 g,平均每世代提高11.3 g;母鸡由0世代741 g提高到6世代803 g,平均每世代提高10.3 g.母本父系MB1系6周龄体重公鸡由0世代781 g提高到6世代819 g,平均每世代提高6.3 g;母鸡由0世代669 g提高到6世代701 g,平均每世代提高5.3 g.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提高较为显著,由0世代的17413枚提高到6世代的183.8枚,平均每世代提高1.58枚.母本母系MC2系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得到显著提高,由0世代的177.9枚提高到6世代的191.9枚,平均每世代提高2.33枚.  相似文献   

16.
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淮猪新品系Ⅰ系生长性状均达到或超过了选育目标,日增重、活体背膘及料肉比基本达到稳定状态.25~90 kg日增重四世代(699.66 g/d)比零世代(670.00 g/d)提高了近30 g;达90 kg体重活体校正背膘厚,四世代(12.64 mm)比零世代(13.77 mm)降低1.13 mm:料肉比四世代(2.97:1)与零世代(3.06:1)差异不显著,但基本稳定在3.00:1左右.淮猪新品系Ⅰ系在生长性能方面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优质黄羽小型肉鸡凉亭鸡的选育目标、方法、过程及选育结果。在选育中,重点选择4个性状:产蛋量、生长速度、体脂含量、毛色和体型等,采用二系杂交配套,选育方法运用表型选择法、闭锁群家系选育法及独立淘汰选择法等多种方法。经过4个世代的系统选育,凉亭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及要求,产蛋量明显提高,3世代入舍母鸡66周龄产蛋量比0世代提高30枚;生长速度加快,100日龄体重3世代比0世代公鸡提高57g,母鸡提高28g;体脂含量适中,母鸡腹脂率1.45%,皮下及肌间脂肪含量适中,肉质细嫩;毛色统一,体型一致,3世代以公鸡深黄色、母鸡浅黄色为主,达到了92%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固始鸡G系公鸡×AH系母鸡、固始鸡G系公鸡×DH系母鸡和固始鸡G系公鸡×MH系母鸡为研究对象,通过配合力测定比较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等的优劣筛选出最佳母本配套品系。结果表明:GAH组合生长速度最快,GAH组合16周龄公鸡比GDH组和GMH组重170~182 g,母鸡比另外两组重119~120 g,且料重比最低。16周龄除胫长和胸深外GAH组公鸡的其他体尺指标均显著(P0.05)大于GDH和GMH两组。三个配套组合试验鸡16周龄屠体率大于85%、全净膛率大于65%,产肉性能良好。三个组合中,GAH组半净膛率和腿肌率大于其他两组且腿肌干物质和肌内脂肪含量相对较高,GDH组胸肌干物质和肌内脂肪含量相对较高,但GDH组剪切力最大。总体而言,GAH组生长发育和体尺指标在整个饲养期间显著高于另外两个组合,且其屠宰性能优,综合评价GAH组的生长最快,肉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9.
滇陆N1系猪选择D1系(长白、太湖各半血)公猪和约乌二元杂母猪组成基础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历时7年,完成了0~5世代6个世代的选育,5世代核心群参配母猪99头,24d内受胎97头,情期受胎率97.97%.初产仔(11.00±2.11)头,产活仔(10.18±2.25)头,经产(12.54±2.83)头.同胞育肥猪达90kg体重日龄184d,料重比3.251,胴体瘦肉率51.25%.与英系大约克杂交,杂种优势显著,杂优猪151日龄体重90kg,料重比3.211,日增重842g,杂种优势率36.25%,胴体瘦肉率57.45%.产仔数和瘦肉率主选性状遗传性基本稳定,体型外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如皋黄鸡史书记载已有200多年历史,是江苏省优良地方家禽品种之一,2005年1月经江苏省畜禽品种管理委员会审定,定名—如皋黄鸡。如皋市畜牧科技人员从1976年起,对其进行了长达30年的品种选育、开发与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鸡18周龄体重:公鸡1.5~1.75kg,母鸡1.25~1.45kg,开产日龄20周龄,50%产蛋率24周龄,入舍母鸡72周龄产蛋数192个,平均蛋重46~52g,料蛋比3.0~3.2:1,种蛋受精率93%~95%,入孵蛋孵化率86%~89%。以其为母本,三元杂交黄羽肉鸡43日龄体重1.2~1.5kg,料重比1.9~2.0:1,成活率9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