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鸡源大肠杆菌ESBLs基因型检测及耐药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哈尔滨市周边地区鸡源大肠杆菌中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的流行情况,探索携带ESBLs对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从哈尔滨市周边地区多个养殖场分离了137株鸡源大肠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37株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CLSI推荐的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检测大肠杆菌携带ESBLs情况,用PCR方法检测ESBLs基因(blaTEM、blaSHV、blaCTX-M、blaOXA)的流行分布情况。结果显示:109株大肠杆菌为产ESBLs菌株,占79.6%;137株鸡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18种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耐药,且产ESBLs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比非产ESBLs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严重;blaTEM、blaCTX-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0.9%、71.5%,所有菌株均未扩增出blaSHV和blaOXA基因。提示,blaTEM和blaCTX-M基因为哈尔滨地区鸡源产ESBLs大肠杆菌的流行基因型,且鸡源产ESBLs大肠杆菌菌株分布广泛,应加强当地用药监管。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重庆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头孢菌素酶(AmpC)基因型的分布,利用初筛及表型确认方法,从临床分离的192株仔猪白痢大肠杆菌、65株奶牛乳腺炎大肠杆菌、69株鸡大肠杆菌中筛选出19株产ESBLs、6株产ArnpC酶大肠杆菌,并应用PCR扩增及PCR产物测序方法进行ESBLs及AmpC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携带TEM型、CTX-M型、DHA-1型和CMY-2型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2.15%、5.21%、0.61%和0.61%.其中,有5株同时携带2种基因.而DHA-1型基因为国内兽医临床首次检出,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FJ386455.结果提示,重庆地区以TEM型和CTX-M型β-内酰胺酶为主,且产ESBLs与AmpC酶大肠杆菌为多重耐药菌株,需引起兽医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宁夏地区羔羊源大肠埃希氏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差异和相关基因携带情况差异,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87株羔羊源大肠埃希氏菌,采用ESBLs表型检测方法筛选产ESBLs的菌株和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PCR法对分离株进行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87株大肠埃希氏菌中5株为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5.75%。产ESBLs株对多数试验药物呈耐药性;而非产ESBLs菌株对多数试验药物敏感,仅对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超过50%。20种药物中,产ESBLs株大肠埃希氏菌对18种药物的耐药率极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产ESBLs菌株携带blaCTX的阳性率极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产ESBLs菌株中的blaTEM和blaOXA基因的阳性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羔羊源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菌株流行率低,产ESBLs菌株耐药性严重,且宁夏地区羔羊源ESBLs菌株优势基因型为blaCTX和blaTEM。  相似文献   

4.
30株鸡大肠杆菌ESBLs基因型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倍稀释法检测30株鸡大肠杆菌对常见药物耐药性,用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并分别用TEM、SHV和CTX-M等3种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以确定其基因型.结果显示23株大肠杆菌为产ESBLs株,占76.7%.PCR扩增表明TEM、CTX-M、SHV阳性率分别为73.9%、43.5%和0%,有7株同时检测出TEM和CTX-M基因(占30.4%),3株未检测出TEM、CTX-M和SHV 3种基因(占13.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产ESBLs大肠杆菌对药物的多重耐药性明显比非产酶大肠杆菌严重,产酶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噻呋的耐药率最高,为95.7%,对氨基糖苷类、恩诺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高于78%,氨苄西林和三代头孢与酶抑制剂联用或2种不同种类的药物联用均能明显增强抗菌活性.以上结果表明河南省76.7%的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为产ESBLs株,其基因型主要是TEM和CTX-M,尚无SHV型,β-内酰胺类与酶抑制剂联用或不同种类药物联用是防治鸡产酶大肠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在银川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情况,试验根据HPI相关基因irp2和fyuA的参考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双重PCR方法对分离的20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这两种基因的扩增和检测,以及基因克隆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irp2和fyuA基因在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中的阳性率均为40%(8/20);这两种毒力岛相关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基因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8%以上。说明irp2和fyuA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6.
为检测虎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根据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的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产ESBLs菌株的流行和感染。实验采用K-B法检测了30株虎源大肠杆菌对20种药物的耐药性,同时用PCR方法对确证的产ESBLs大肠杆菌进行TEM、CTX-M、OXA和SHV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21株虎源大肠杆菌为产ESBLs株,阳性率为70%。PCR扩增出了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的CTX-M型、OXA型、SHV型和TEM型基因。4个基因型的阳性率分别为50%、20%、6. 67%、80%。可见,东北虎林园中产ESBLs的虎源大肠杆菌的检出率较高,TEM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另外,发现产酶大肠杆菌比非产酶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山西省范围内鸡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大肠杆菌分离株的基因型及其耐药现状,本试验从呈现典型鸡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的病料中分离、鉴定出68株符合鸡源大肠杆菌生物特性的流行菌株,采用K-B法与双纸片确认法对分离的68株大肠杆菌分别进行药敏试验和ESBLs、AmpC酶耐药表型的筛选;采用PCR方法检测了分离株中质粒介导的ESBLs、AmpC酶的基因型。结果显示,分离到的68株菌对22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耐药谱达7耐以上的有66,占总分离菌株数的97.06%;呈ESBLs、AmpC酶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菌株数分别为57(83.82%)、19(27.94%)和16(23.53%)株;检测出ESBLs阳性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型包括bla_(TEM)、bla_(OXA)和bla_(CTX-M-1/9),AmpC酶阳性菌株耐药基因型为bla_(FOX)型。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68株鸡源大肠杆菌已对绝大多数种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且产ESBLs和AmpC酶菌株已普遍流行。山西省鸡源大肠杆菌中流行的ESBLs基因型与国内其他地区相关报道大体一致,而检测到的bla_(FOX)型AmpC酶基因在国内报道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临床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高致病性毒力岛(High pathogenicity island HPI)流行情况和基因特征,根据Gen Bank已知禽源irp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irp2基因PCR检测方法,优化、确定PCR扩增特性,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检测评价。对256份临床分离禽源大肠杆菌进行irp2基因PCR检测和基因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PCR检测方法敏感性可达2.14×10~(-4)ng/μL;特异性显示与鸡沙门菌、副鸡嗜血杆菌、鸭疫里默菌、禽巴氏杆菌、鸡毒支原体、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H9N5)核酸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性显示3份阳性样品重复5次检测,变异系数3.4%~5.0%。256份临床样品PCR检测irp2基因,阳性率30.6%。获得了9株分离株irp2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与GenBank已知基因同源性高达96.2%以上。说明建立的禽源大肠杆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应用于临床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岛基因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食品动物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流行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和CTX-M型耐药基因在食品动物的流行状况。对分离自养殖场的1273株大肠杆菌(健康动物源755株,患病动物源518株),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筛选ESBLs阳性菌,并通过PCR法和基因测序鉴定阳性菌CTX-M型的基因型。1273株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中筛选出产ESBLs阳性菌181株,阳性率为14.2%,其中患病动物阳性率比健康动物高,分别为19.9%和10.3%。151株(83.4%)产ESBLs大肠杆菌中检测到CTX-M型基因,占所有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的11.8%,其中以CTX-M-9G为主,阳性率为79.5%(120/151),远高于CTX-M-1G的携带率25.8%(39/151),其中8株同时携带了CTX-M-1G和CTX-M-9G。产ESBLs的大肠杆菌在食品源动物中流行普遍,CTX-M是产ESBLs阳性菌中的主要流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产ESBLs和非产ESBLs菌株中毒力因子的携带情况,分析产ESBLs耐药菌株的毒力特性,为防治此类细菌性疾病提供依据。本试验采用CLSI标准方法和PCR方法分别检测青岛地区249株禽源大肠杆菌菌株的ESBLs和毒力基因。结果是83.13%的菌株产ESBLs;24种毒力基因均有检出;iutA、iroN、iss、iucA、sfa、fyuA、vat等7种毒力基因在产ESBLs菌株与非产ESBLs菌株中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携带毒力因子的产ESBLs大肠杆菌菌株正在青岛地区流行和传播;毒力因子和耐药性之间具有一定相关关系,iutA、iroN、iss在产ESBLs禽源大肠杆菌中更加流行,而iucA、sfa、fyuA、vat在产ESBLs菌株中的流行率显著低于非产ESBLs菌株。  相似文献   

11.
仔猪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型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变化,本研究运用凝集试验、PCR和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等方法对分离的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以O138、O87血清型为主,占定型菌株的60.8%;其中6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检出毒力基因,检出率为79.5%,可分为8种毒力基因类型,分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毒力基因eaeA、elt和escV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8.5%、28.2%和21.8%;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耐药,均为多重耐药株,耐药种类可达8种以上。结果表明,当前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且基因型复杂,耐药性严重。本试验结果可为规模化养猪场防控仔猪腹泻提供基础资料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60株大肠杆菌的分离与致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是鸡肠道常在菌,部分菌株具有致病性。鸡大肠杆菌病就是由大肠杆菌中的某些致病性菌株引起的鸡感染性疾病。致病性大肠杆菌均携带毒力岛基因ChuA。为鉴定分离自临床病例的鸡大肠杆菌的致病性,本试验采用PCR法检测ChuA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60株大肠杆菌中有31株属于致病性大肠杆菌,总阳性率为51.67%。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江苏泰州某鸡场疑似禽大肠杆菌病的病原,通过病理剖检了解组织器官病变情况,采集患病鸡的肝脏、心脏等脏器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测定分离株生化特性和血清型;采用PCR鉴定分离株及其携带毒力基因(iut A、iss、tsh、iro N、irp-2、cva C)的数量,经动物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力;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株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共鉴定出4株禽源性大肠杆菌,其血清型分别为O78、O24、O88和O13,其中O78株(携带iut A~+、iss~+、iro N~+、irp-2~+、cva C~+)和O24株(携带iut A+、iss+、iro N+、cva C+)为强毒力菌株,O88株(携带iutA~+、iss~+、cvaC~+)和O13株(携带iss~+、cva C~+)为弱毒力菌株;4株禽源性大肠杆菌呈现多重耐药,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先锋Ⅳ、磺胺异噁唑普遍耐药。研究表明,临床分离的禽源性大肠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且耐药严重,提示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山东地区鸡源大肠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磷霉素耐药基因的流行性,测定了336株鸡源大肠杆菌(蛋鸡源153株,肉鸡源183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了菌株中的ESBLs和磷霉素耐药基因。结果显示,336株菌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率高于78.6%;对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磷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38.4%~44.9%,26.8%~50.0%和28.7%。336株菌中,123株携带CTX-M型ESBLs,携带率最高的为bla_(CTX-M-9G )(24.1%),其次为bla_(CTX-M-1G)(15.5%),其中3.3%菌株同时携带bla_(CTX-M-9G)和bla_(CTX-M-1G);fosA3检出率为21.7%,未检出其他磷霉素耐药基因和ESBLs基因。此外,肉鸡源大肠杆菌中fosA3与ESBLs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蛋鸡源大肠杆菌(P0.01),且fosA3与ESBLs密切相关。本研究为山东地区鸡大肠杆菌病治疗的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7,(12):2260-2265
为了研究河北秦皇岛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地方流行株的优势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致病性,本研究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和16SrRNA PCR方法,从采集自河北秦皇岛地区不同养鸡场的83份病鸡组织中分离鉴定出56株E.coli。人工感染1日龄雏鸡试验表明,46株分离株为致病性E.coli。采用玻片凝集试验、PCR方法分别测定致病性E.coli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和16种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定型的42株致病性E.coli分离株包括11种血清型,以O7 8、O89、O142及O1为优势血清型;46株致病性E.coli分离株中以irp2、fuyA、ompT、Iss a、iutA、iroN和hlyF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在89.1%~100.0%,其他毒力基因检出率为22.0%~72.0%。选择优势血清型代表株QH1(O78)、QH1(O89)、QH1(O142)和QH1(O1)人工感染1日龄雏鸡,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确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QH1(O78)株致病性最强,对1日龄雏鸡的LD50为3.16×106 CFU/mL;对14,49日龄雏鸡的LD50分别为1.07×107,5×108 CFU/mL。本研究为河北秦皇岛地区鸡致病性E.coli地方流行株防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安徽省合肥地区多个养殖厂分离鉴定了65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用PCR方法检测ESBLs和PMQR基因的流行分布情况,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30株ESBLs和/或PMQR阳性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PCR结果显示:ESBLs阳性率为24.6%(16/65),分别为blaOXA(16株)、blaTEM(15株)和blaCTX-M(14株),未检出blaSHV; PMQR的阳性率为46.2%(30/65),分别为qnrA(9株)、qnrS(18株)、aac(6')-Ib~cr(28株),未检出qnrB、qnrC、qnrD和qepA;且携带ESBLs基因的阳性菌株均携带PMQR基因.首次检测出有7株大肠杆菌同时携带ES-BLs基因型(blaOXA、blaTEM、blaCTX-M)和PMQR基因型(qnrA、qnrS、aac(6')-Ib-cr).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30株携带ESBLs和/或PMQR基因的阳性大肠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6.7%~100%,耐药谱较广,耐药性较严重.16株同时携带ESBLs和PMQR基因的阳性菌株对11种及11种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占87.5%,14株仅携带PMQR基因的阳性菌株对11种及11种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占28.5%,表明携带PMQR基因的同时携带ESBLs基因大大增强了菌株的耐药性,携带耐药基因的数量和种类与菌株的多重耐药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K-B法对89株兔源大肠杆菌进行了8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药敏实验,采用普通PCR法检测全部菌株的ESBLs酶基因和多重PCR法检测AmpC酶基因。结果显示,山东省部分规模化兔场分离的大肠杆菌除对头孢噻肟(CTX)和头孢哌酮(CFP)的耐药率为0之外,对头孢呋辛(CXM)、青霉素G(PEN)、氨苄西林(AMP)、头孢曲松(CRO)、哌拉西林(PIP)的耐药率分别为30.33%、70.79%、65.17%、17.98%和12.36%;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89株大肠杆菌中有38株未检出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基因,占所检菌株的42.70%;44株仅携带一种耐药基因(23株携带产ESBLs酶基因,占25.84%;21株携带产AmpC酶基因,占23.60%);4株携带产ESBLs酶2种基因;2株同时携带产ESBLs酶和AmpC酶3种耐药基因,仅1株同时携带产ESBLs酶和AmpC酶4种耐药基因。结果提示兔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未产生较为广泛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20,(3):73-77
从信阳市部分规模化鸭场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病料中,通过传统分离培养及phoA基因检测,分离得到19株大肠杆菌。对分离菌进行种系发育分群、动物致病性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系统发育分子分群结果显示,19株分离菌中10株(52.63%)属于B2群,7株(36.84%)属于D群,1株(5.26%)属于B1群,1株(5.26%)属于A群。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高致病性菌株9株(47.38%),中致病性菌株7株(36.84%),低致病性菌株3株(15.78%)。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ompT、iroN、hlyF、iutA和Iss五种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为89.47%;fimC、marA和irp2基因检出率为63.16%;fyuA基因检出率为42.11%。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了解西藏林芝地区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为有效控制牦牛大肠杆菌感染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从565份牦牛粪便样品中分离到488株大肠杆菌,通过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PCR检测菌株所携带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以及筛查含有β-内酰胺酶基因的大肠杆菌菌株。结果显示,在488株大肠杆菌分离菌株中,31%(152/488)呈现多重耐药;毒力基因omp A、etr A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0.2%、23.1%;耐药基因bla CTX-M、bla TEM的检出率分别达到27.6%、14.4%;此外,在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中未发现SHV型。结果表明,西藏林芝地区牦牛大肠杆菌感染较为严重,菌株分离率高达86.4%,但产ESBLs的菌株检出率较低,且菌株耐药性严重,更呈现出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调查广东地区水禽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试验于2012—2014年从广东地区患病水禽中成功分离鉴定243株大肠杆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大肠杆菌分离株对4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耐药株的耐药基因blaCTX-M、blaTEM和blaOX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广东各地区的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80.00%~100.00%;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呋耐药率较低,耐药率为9.09%~50.00%。PCR检测结果显示,在4种药物的耐药菌株中,耐药基因blaCTX-M、blaTEM和blaOXA的检出率分别为88.46%~90.87%、67.21%~88.52%和51.28%~59.02%。结果表明,水禽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普遍具有耐药性,其中青霉素类尤为严重。blaCTX-M、blaTEM和blaOXA基因为广东地区水禽源大肠杆菌携带的主要耐药基因,且耐药基因的普遍存在与临床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