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北部苜蓿种植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适宜刈割时间,本研究采用在不同生长度日(growing degree-days,GDD)刈割紫花苜蓿的方法,研究了第1次和第3次刈割时间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产量、品质、越冬的影响,同时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苜蓿抗寒性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大于650 GDD以后进行第1次刈割,会显著降低第2次刈割的干草产量;第1次刈割GDD与粗蛋白含量、相对饲喂价值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第2次刈割后GDD相关性不显著。综上所述,在科尔沁沙地,适宜在610~650 GDD进行第1次刈割,9月初前完成末次刈割。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黄土高原地区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ongdong’)草地的合理利用方式,本研究于2012至2013年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陇东苜蓿单播试验,试验分为多次刈割和一次刈割两种利用方式。结果表明:两年在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株高累积量、分枝数累积量和总产量均显著高于一次刈割;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和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一次刈割,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显著低于一次刈割;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 EE、 Ash和NDF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一次刈割。相关分析显示,在一次刈割条件下产量与株高、分枝数以及CP、Ash、NDF和ADF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5);在多次刈割条件下,产量与株高、分枝数、CP和EE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NDF和ADF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 0.01)。综上所述,多次刈割较一次刈割提高了苜蓿产量,并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是一种适宜黄土高原陇东苜蓿草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苜蓿(Medicago sativa)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本试验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苜蓿品种(‘草原2号’、‘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农菁8号’、‘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根颈中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冻融交替期,未刈割与秋末早割(10月1号)相比苜蓿根颈中SOD活性显著增强(P<0.05);10月1号刈割苜蓿根颈中POD活性显著高于未刈割和秋末晚割(10月15号)苜蓿根颈中POD活性(P<0.05);不同时期刈割和未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无显著变化;10月1号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MDA含量高于未刈割与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未刈割苜蓿根颈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土壤封冻期,未刈割苜蓿根颈中SOD、POD活性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根颈中SOD活性(P<0.05);10月1号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显著高于未刈割和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P<0.05),且MDA含量显著低于未刈割与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未刈割苜蓿根颈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10月1号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研究结论为:进入寒冬,刈割与未刈割相比,未刈割苜蓿根颈中SOD、POD活性增强,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适应低温环境能力强,秋末敏感期刈割刺激苜蓿根颈中CAT活性增强,但SOD、POD活性较低,游离脯氨酸含量下降,适应低温环境能力弱,因此不建议秋末敏感期刈割。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刈割次数对杂花苜蓿草产量、营养成分、越冬率和可持续利用所产生的影响,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进行了不同刈割次数的研究试验,并对不同刈割处理下草原3号杂花苜蓿的生长特性、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平均株高、生长速度影响不显著,而对茎叶比、鲜干比、越冬率影响显著(P〈0.05)。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在刈割1次处理下的茎叶比、越冬率最高,分别为0.98、95%;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平均株高、生长速度、鲜干比较高,分别为59cm、1.30cm/d、3.76;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全年干草总产量最高,为5211kg/hm^2;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平均值较高,分别为20.5%、140;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平均值较小,分别为35.9%、40.6%。综合考量刈割次数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生长特性、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种植当年刈割1次最佳。  相似文献   

5.
利用9个褐色中脉(bmr)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23402,23419,Sweet Virginia,PACF8423,22053,22043,SS2,Ehorma和Brasero)品种,研究2种刈割方式(年刈割1次和年刈割2次)对饲草饲用品质(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粗蛋白(CP)含量)和农艺性状(株高、茎粗、叶茎比)的影响,并分析农艺性状和饲草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年刈割2次与年刈割1次相比,茎粗和株高下降,而叶茎比增加,饲草的WSC含量、NDF和ADF含量下降,而IVDMD和CP含量上升,年刈割2次能有效改善bmr品种的饲草品质。年刈割2次和年刈割1次的SS2,22043和Sweet Virginia饲草品质均表现较高水平,优于其他品种。叶茎比、茎粗与IVDMD、CP含量和WSC含量正相关,与NDF和ADF含量负相关。株高与IVDMD负相关,与NDF含量正相关。株高较低、叶茎比高、茎粗较粗的bmr品种具有较高的饲用品质,叶茎比、株高和茎粗可作为筛选高消化率bmr品种的辅助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6.
一年生饲用作物最佳刈割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高寒地区燕麦与豌豆(箭舌豌豆)混播草地5种播种比例3个不同刈割期的产草量,粗蛋白质含量及产量、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麦单播及其与豆科牧草混播的最佳刈割期应为燕麦乳熟末期至蜡熟早期,豌豆(箭舌豌豆)下部豆荚全充满时期。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洞庭湖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夏季高温刈割后的生长状态及再生产量及品质的品种间差异,对种植一年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于2015年8月1日进行全年第5茬刈割测产,9月21日进行第6茬刈割测产。研究结果发现,秋眠级较高的苜蓿品种WL656、WL903第5茬刈割后再生植株长势和第5茬刈割鲜草产量显著优于秋眠级低的苜蓿品种WL363(P0.05)。第6茬刈割WL903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没有明显变化规律。高秋眠级的WL903和WL712综合表现较好,是可进一步研究的耐热型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不同刈割时间和高度对青贮玉米鲜物质量,干物质量,营养成分和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青贮玉米全株鲜物质量呈现增加趋势,粗脂肪含量,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不同刈割时间差异显著(P 0. 05),其中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的含量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其含量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粗蛋白含量是先增加后降低。随着刈割高度的增加玉米秸秆中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且刈割高度在12 cm和22 cm时,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显著(P 0. 05)。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湖南地区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最佳刈割时期,本试验研究了2个小黑麦品种(‘中饲1048’,‘冀饲2号’)和2个小黑麦新品系(‘中饲3297’,‘中饲1257’)在3个刈割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株高、分蘖数、绿叶数、鲜草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灌浆期的鲜草和干草产量(46.92和12.97 t·hm-2)最高,拔节期的绿叶数(4.10片)最多,成熟期的株高(176.76 cm)最高,分蘖数(329.17万个·hm-2)最多。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逐渐下降,中(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综合分析表明,饲用小黑麦的最佳刈割时期为灌浆期,此时鲜(干)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品种以及同日内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及蛋白质降解的影响,采用4个苜蓿品种,分别于同日6∶00、12∶00、18∶00刈割,室温发酵56d后开封,分析发酵品质、微生物组成和蛋白组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苜蓿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WSC)含量以及附着微生物的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推迟刈割时间,苜蓿原料的干物质,WSC含量以及附着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P0.05)。品种A与C的发酵品质显著优于品种B与D(P0.05),其乳酸含量较高而pH值、乙酸与氨态氮含量较低(P0.05)。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所有苜蓿青贮的乳酸含量及乳乙比显著增加(P0.05),pH值、乙酸、丁酸、非蛋白氮与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显著抑制蛋白降解。综上所述,不同品种的原料特性显著影响苜蓿青贮发酵品质,推迟刈割时间可以有效改善青贮发酵品质,减少蛋白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11.
施肥是苜蓿生产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但苜蓿刈割后的追肥效应以及最佳追肥管理方案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追肥时间和不同氮、磷追施配比对苜蓿刈割后再生长的影响。以建植当年陇东苜蓿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追肥时间(刈割当日和刈割后7 d,分别表示为T0和T1)、3个氮肥水平(0、25和50 kg·hm-2 N,分别表示为N0、N25和N50)和3个磷肥水平(0、30、60 kg·hm-2 P2O5,分别表示为P0、P30和P60),并设3个重复,共54个小区。研究发现:1)建植当年苜蓿刈割后追肥促进了后茬苜蓿的生长,其中刈割后立即施用少量磷肥(T0N0P30)处理下株高最高,比对照(T0N0P0)增加了20.53%。刈割后追肥提高了苜蓿的叶茎比,在T1时进行高氮低磷配施(N50P0和N50P30)中最为明显。2)第2茬苜蓿产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刈割后立即高磷高氮追施(T0N50P60)下干物质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3.58和0.94 t·hm-2,与T1处理下的结果有显著差异。刈割后追肥对苜蓿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3)氮磷肥配比追施对单位体积土壤中后茬苜蓿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最大根长密度(2.66 mm·cm-3)和根表面积密度(7.75 mm2·cm-3)出现在无肥(N0P0)、T0N25P30处理中,根体积密度在T1N25P30条件下最大。不同处理的根系生物量差异较大,但均高于不施肥处理(N0P0)。综上所述,在陇东黄土高原雨养农区,刈割后追施氮、磷肥促进了建植当年苜蓿的再生。在当地的生产实践中,建议在苜蓿刈割后立即追施少量磷肥(30 kg·hm-2 P2O5)或每公顷配合追施50 kg N和60 kg P2O5。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石河子市第八师147团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探究不同刈割茬次及生育期苜蓿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间的差异。选择3个刈割茬次,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3个生育期处理;分别于青贮发酵第3、9、15、30、45、60天取样测定其青贮品质。结果表明:苜蓿青贮过程中,刈割茬次与生育期的交互作用对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乳酸和乙酸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苜蓿青贮在发酵过程中会降低营养物质的含量,发酵60 d时,第3茬盛花期苜蓿青贮的DM含量最高,达到39.03%,第3茬现蕾期苜蓿青贮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第1茬现蕾期CP、WSC含量最高,分别是20.21%和4.39%,第2茬现蕾期的乳酸和乙酸含量相对其他处理较高,第1茬现蕾期氨态氮含量最低。各处理综合评价排序:第1茬现蕾期处理第3茬现蕾期处理第1茬初花期处理第2茬现蕾期处理第3茬初花期处理第1茬盛花期处理第3茬盛花期处理第2茬初花期处理第2茬盛花期处理。刈割越早,苜蓿越幼嫩,营养品质高,适口性好,并有利于植株再生,苜蓿青贮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也较晚刈割的其他处理好。因此,控制苜蓿刈割时间可改善苜蓿青贮营养、发酵品质,提高苜蓿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生育期和品种对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最佳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和刈割期,分别对'关中苜蓿’、'阿尔冈金’、'金皇后’在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进行刈割,了解不同苜蓿品种在各生育期的产量及营养特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中,‘金皇后’的粗蛋白、粗灰分、相对饲用价值含量最高,分别为16.86% DM,7.97% DM和106.22% DM;'金皇后’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分别为51.08% DM和41.04% DM。‘金皇后’在现蕾期,粗蛋白、粗灰分、相对饲用价值含量最高,分别为18.99% DM,9.07% DM和127.15% DM,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分别为44.98% DM和35.78% DM。综上所述,3个苜蓿品种中,‘金皇后’的产量及营养价值最高,品质最好,现蕾期是最佳的刈割时期。  相似文献   

14.
分别于2013年7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马场人工割草地进行刈割,并进行了产草量测定和牧草品质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刈割时期对建植第3年和第7年割草地的鲜草和干草产量无明显影响;8月上中旬刈割牧草的粗蛋白(CP)含量与7月上中旬刈割牧草相比显著降低(P〈0.05);刈割牧草中。豆科牧草的比例无明显变化,但8月上中旬刈割牧草的叶茎比显著降低(P〈0.01);在8月上中旬刈割的牧草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由试验可知,昭苏马场的合理割草时间以7月上中旬为宜,此时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较佳。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系统评价高寒地区禾本科一年生牧草不同时期的营养价值。以高原地区常见的4种燕麦草(白燕麦、青燕麦、科纳燕麦和林纳燕麦)为研究对象,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体外产气法并结合不同时期单位面积产量综合评定。结果表明,4种燕麦草的鲜草产量均在乳熟期达到峰值,干草产量在成熟期最盛。随着刈割时间的推移,4种燕麦草的鲜干比、粗蛋白(CP)含量和粗脂肪(EE)含量降低;而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增加,能量变化不大。4种燕麦草72 h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随刈割期的推移而下降,乙酸、丙酸、异丁酸和丁酸含量均在抽穗期最高。研究表明,燕麦草在成熟期刈割干草产量最高,在抽穗期刈割品质最好,在乳熟期刈割单位面积营养物质输出量、可消化干物质和有机物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天然牧草利用率,筛选天然牧草适宜刈割时间,探讨不同降雨量对天然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典型草原天然牧草为原料,设定12个处理,3次重复,通过双因素方差试验设计,分析天然牧草营养品质和能量变化规律,旨在为草原牧区牧草刈割时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天然牧草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逐渐增加,在9月10日降雨量为37.5 mm时,DM、ADF和NDF达到最大值,含量分别为56.82% DM、36.96% DM、68.45% DM|粗蛋白质(CP)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8月20日降雨量为37.5 mm时,CP含量达到最大值,为11.81% DM。天然牧草刈割过程中降雨对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总能(GE)和消化能(DE)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8月20日刈割,可获得优质天然牧草,若在8月20日之后刈割,牧草品质降低,难以获得优质牧草,若有适量降雨,可适当推迟刈割时间。 [关键词] 天然牧草|刈割时间|降雨量|营养品质|能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育期(营养期、现蕾期、开花期、盛花期、结荚期)选用品种(新牧1号、新牧2号、当地苜蓿、红豆草、高辉苜蓿)进行刈割,研究刈割时期对紫花苜蓿和红豆草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牧2号苜蓿开花期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几个时期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P0.05);牧草在营养期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刈割时期(P0.05);牧草在盛花期的NF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刈割时期(P0.05);随着生育期由营养期延迟至结荚期,牧草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牧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含量显著降低(P0.05);新牧1号、新牧2号、当地苜蓿、红豆草、高辉苜蓿5个品种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酸不溶灰分、相对饲用价值无显著差异(P0.05)。牧草现蕾期的产量和营养价值优于其他几个时期,新牧2号的产量和营养价值优于其他几个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播期和刈割期对燕麦(Avena sativa L.)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粮饲兼用燕麦品种‘白燕2号’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进行了5个播期和3个刈割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推迟播种可获得相对较高的燕麦饲草产量和品质,但推迟播种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其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受年份和刈割期影响较大;燕麦饲草粗蛋白含量受刈割时间影响显著(P<0.001),在抽穗期含量最高;燕麦饲草产量在灌浆期达到最大;生育期间积温对燕麦饲草生长影响显著,拔节到抽穗期的积温增加不利于燕麦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形成,但出苗到分蘖间的积温增加可提高粗脂肪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总之,在北方农牧交错区种植燕麦饲草‘白燕2号’,在5月中下旬之间播种,在灌浆期刈割,可获得相对优质高产的燕麦饲草。  相似文献   

19.
一年生混播草地生物量和品质以及种间竞争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研究单播和混播燕麦和箭Kuo豌豆草地生物量、品质及种间竞争动态。结果表明,生育期间除蜡熟期、成熟期外、单播燕麦产草量均高于其它处理。燕麦50%+箭Kuo豌豆50%混播处理在蜡熟期、成熟期产草量最高。从开花期开始,各处理单位面积粗蛋白质产量均显著(P〈0.05)高于单播燕麦,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低于单播燕麦。燕麦蜡熟期和简明Kuo豌豆结荚期是饲草最佳刈割期。以燕麦2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石河子市第八师147团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探究不同刈割茬次及生育期苜蓿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间的差异。选择3个刈割茬次,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3个生育期处理;分别于青贮发酵第3、9、15、30、45、60天取样测定其青贮品质。结果表明:苜蓿青贮过程中,刈割茬次与生育期的交互作用对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乳酸和乙酸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苜蓿青贮在发酵过程中会降低营养物质的含量,发酵60 d时,第3茬盛花期苜蓿青贮的DM含量最高,达到39.03%,第3茬现蕾期苜蓿青贮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第1茬现蕾期CP、WSC含量最高,分别是20.21%和4.39%,第2茬现蕾期的乳酸和乙酸含量相对其他处理较高,第1茬现蕾期氨态氮含量最低。各处理综合评价排序:第1茬现蕾期处理>第3茬现蕾期处理>第1茬初花期处理>第2茬现蕾期处理>第3茬初花期处理>第1茬盛花期处理>第3茬盛花期处理>第2茬初花期处理>第2茬盛花期处理。刈割越早,苜蓿越幼嫩,营养品质高,适口性好,并有利于植株再生,苜蓿青贮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也较晚刈割的其他处理好。因此,控制苜蓿刈割时间可改善苜蓿青贮营养、发酵品质,提高苜蓿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