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铃薯霜冻害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飞  金黎平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3):121-121,127
霜冻在农业气象上主要指发生在冬春和秋冬之交,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或辐射冷却,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植物原生质受到破坏,导致植株受害或者死亡的一种短时间低温灾害[1]。在一般情况下,当出现霜冻时,如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由水汽直接凝华成冰晶凝聚在植物表面上而形成霜。如当时空气中的水汽未达饱和,便没有霜出现,但是由于气温已降至0℃以下,农作物仍会受冻。这种不出现白色结晶而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的霜叫做“黑霜”。何维勋等[2]认为霜冻必定发生在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但并不是0℃以下低温都会造成…  相似文献   

2.
临夏州霜冻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冻是指在春、秋季的温暖季节里,当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凝华面成白色松脆的冰晶,从而引起农作物植株(茎叫)遭受冻害或死亡的现象。有利于辐射降温的天气条件,便有利于霜冻的形成。研究表明,本州的霜冻人都形成于后半夜,  相似文献   

3.
霜与农作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这是汉代科学家张衡描述霜后草木凋零的诗句。霜,是指夜晚气温下降到0℃以下,地面附近及近地物体上的水汽凝结而形成的白色松冰晶。霜多发生在无风无云夜晚,从深秋开始到第2年早春都可能降霜。霜在农业生产上虽会造成霜害,但霜也有它的功劳  相似文献   

4.
<正> 霜是指当地面或地面物体温度下降到0℃或略低于0℃,近地层空气中水蒸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表面上结露后冻结成的白色结晶体。我们通常看到的霜,是植物表面的结露或水膜冻结成霜。形成霜的气象因素是地面物体热辐射或由冷气流造成的冷却、水蒸汽压、风速、云量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而缓慢变化的复杂过程。霜影响植物的主要因素是热辐射降低了植物体温和结露,以及与结露有关的水蒸汽压等。霜害实际上是与霜同时发生的冻害,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不仅与霜冻本身有关,还与各种农作物的耐冻力有关,即使是一种植物的不同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耐冻力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幅员辽阔,地质复杂。冬季漫长而寒冷,无霜期仅3~4个月,这就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科学掌握霜冻的发生规律,就能有效地做好霜冻的预防工作。一、霜冻的概念霜和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霜是由于水汽凝华而形成的白色结晶物,是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存在与否取决于大气中水汽是否饱和及露点温度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1霜冻的形成及特点1.1气温与地温的差别根据地面辐射降温原理,当最低气温达4℃时地面温度就可降至0℃以下而出现霜。但是地面有  相似文献   

7.
王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17-13620
利用1958~2007年豫东北4个代表站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豫东北近50年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变化趋势和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明显存在非对称变化,主要特征是地面年平均最高温度呈明显递减趋势,而地面年平均最低温度呈递增趋势,二者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90和0.34℃/10a;地面年平均温度为下降趋势,其递减倾向率为-0.23℃/10a;近50年地面平均最高温度降低了4.5℃,地面平均最低温度却升高了1.7℃,平均地面温度下降了1.2℃。各月地面温度变化趋势差别明显5,~9月明显趋凉,其中6月趋凉最突出,其地面平均最高温度递减倾向率达-2.16℃/10a;12月~翌年4月明显趋暖,其中2月趋暖最突出,其地面平均最低温度递增倾向率为0.76℃/10a;地面温度变化具有夏季趋凉、冬季趋暖的显著特征。年平均地气温差逐年递减,近地层大气稳定度增加,不利于近地层污染物和水汽扩散,由此带来轻雾日数增多,空气污染加重。相关气象因子诊断分析表明,引起地面温度趋降的原因较多,主要是日照时数减少,地面受到太阳直接辐射减少;其次是空气湿度增加、空气污染物增多,降低了太阳直接辐射的强度;此外,降水量减少,土壤湿度减小,使土壤热容量减小,保温能力下降,导致地面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芋头贮藏法     
芋头也称芋艿,喜干不喜湿.贮藏的最佳温度为10-15℃,在0℃以下或25℃以上时会受到伤害.宜在下霜时收获并立即贮藏.  相似文献   

9.
芋头贮藏法     
李静 《农村新技术》2009,(10):72-72
芋头也称芋艿,喜干不喜湿。贮藏的最佳温度为10~15℃,在0℃以下或25℃以上时会受到伤害。宜在下霜时收获并立即贮藏。  相似文献   

10.
解析白天蒸发的水蒸气在晚上降温后液化成的小水珠,若以浮尘为凝结核,飘在空气中就形成雾,若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就形成露,故雾和露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霜和雪都是在低温下,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答案B、C。  相似文献   

11.
大葱贮藏5法     
选用假茎粗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品种,在下霜后,管状叶由厚变薄,呈现半枯黄状态时采收。低温贮藏的适宜温度为0℃,微冻贮藏的适宜温度为-5℃~-3℃。冬贮干葱适宜空气相对湿度65%~70%,青葱适宜空气相对湿度95%~100%。  相似文献   

12.
大家知道,积雪的温度是0℃以下,因此雪中蕴藏着巨大的冷能。科学家提出利用积雪发电的大胆设想。它的工作原理是,将蒸发器放在地面上,将凝缩器放在高山上,再用两根管子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然后抽出管内空气,  相似文献   

13.
王迪轩 《新农村》2014,(3):22-23
晚春霜是在初春气温回暖时节,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短期内近地面气温骤降至0℃以下,使作物遭受冻害或死亡的一种恶劣天气现象,是春季蔬菜生产的重大灾害,一般发生在3—4月早熟蔬菜定植以后。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对山东地区20032012年共11次极端强降水过程的环境参数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以下含有丰富的水汽,地面、850 h Pa、700 h Pa和500 h Pa露点温度分别达到23、17、8和-7℃以上,温度露点差基本上在3℃以内;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K指数≥37℃,总指数TT≥41℃,抬升指数LI<0℃;大气具有一定的能量积累,CAPE≥500 J/kg;0℃层高度都在5000 m以上;反射率因子高值区基本上处于6 km以下;低层有明显的西南急流。  相似文献   

15.
大葱贮藏8法     
选用假茎粗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品种,在下霜后,管状叶由厚变薄,呈现半枯黄状态时采收。低温贮藏的适宜温度为0℃,微冻贮藏的适宜温度为-5~-3℃。冬贮干葱适宜空气相对湿度65%~70%,青葱适宜空气相对湿度95%~100%。适宜氧含量为1%,二氧化碳为5%。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对山东地区2003~2012年共11次极端强降水过程的环境参数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以下含有丰富的水汽,地面、850 h Pa、700 h Pa和500 h Pa露点温度分别达到23、17、8和-7℃以上,温度露点差基本上在3℃以内;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K指数≥37℃,总指数TT≥41℃,抬升指数LI0℃;大气具有一定的能量积累,CAPE≥500 J/kg;0℃层高度都在5000 m以上;反射率因子高值区基本上处于6 km以下;低层有明显的西南急流。  相似文献   

17.
大葱贮藏8法     
<正>选用假茎粗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品种,在下霜后,管状叶由厚变薄,呈现半枯黄状态时采收。低温贮藏的适宜温度为0℃,微冻贮藏的适宜温度为-5~-3℃。冬贮干葱适宜空气相对湿度65%~70%,青葱适宜空气相对湿度95%~100%。适宜氧含量为1%,二氧化碳为5%。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来宾市城区的国家气象观测站2006年10月~2008年2月草面温度和露地表面温度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草面温度在夜间比地面温度低,在秋冬季更容易达到0℃以下,草面温度能更好地反映出形成霜的温度变化过程。利用最低草面温度和17;00~20.00草面温度的降温幅度建立2级判别方程Y=-0.0845xl—0.01302x2。结果显示:该判别方程显著,对霜的预报较为准确,同时利用露点温度和判别图弥补了判别方程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利用草面温度预报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德钦县国家基本气象站2011—2013年观测记录和人工结霜观测资料,分析结霜与地面气象要素关系。结果表明,霜主要出现在寒冷季节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晚;升平镇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0月中旬,平均终霜日出现在4月下旬,最迟为5月中旬;草面最低温及地面最低温0℃,有利于地面(草面)的冷却辐射,同时相对湿度较大,有利于霜形成;相对湿度较小、气温较低、风速较小等气象要素配合好时也会出现结霜;风速虽异常变大,但若极大值在3.6 m/s内,地面最低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夜间也会结霜。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16,(1)
正喷水法在预报有霜冻出现时,于凌晨2~3时在作物或塑料薄膜上喷水2~3次,隔1小时喷1次。由于喷水使田间空气和植株间的湿度增大、水分增多,当水汽凝结成露滴时会放出凝结潜热,同时水温比气温高(初霜时期气温0℃时水温约15℃),水在作物上遇冷凝结会释放热量,故采用喷水法防御一般不会有霜冻形成。灌水法可在预计有霜冻出现的前1天傍晚灌水。因为水的热容量大,导热性好。灌水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水分,还可增大近地面层的空气湿度,它可减缓夜晚地面长波辐射的散热程度,因而起到保护地面热量的作用,可提高地温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