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阳富硒茶冲泡过程中部分成分的溶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阳富硒茶为研究对象,选取浸泡时间、冲泡次数、液料比、浸泡温度4个因素,对其在冲泡过程中茶多酚、茶多糖、硒的溶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不同成分的溶出均有一定程度影响,结合日常饮茶习惯及人体需求,得到紫阳富硒茶的最佳冲泡方式为浸泡温度85℃,浸泡时间30 min,冲泡2次,液料比为110∶1(mL∶g)。  相似文献   

2.
王道文 《茶业通报》1994,16(4):36-37
浅谈“紫阳毛尖”茶产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道文(陕西省紫阳县茶厂)“紫阳毛尖”是紫阳茶叶中的珍品。特别是近几年,“紫阳毛尖”以天然含硒量丰富,氨基酸、儿茶素等营养成分高、具有防癌功能和延缓衰老的保健作用,深受人们喜爱。自1986年以来,紫阳毛尖不仅走...  相似文献   

3.
程良斌 《茶业通报》2006,28(1):22-24
以紫阳为中心的相对富硒区,位于陕西南部大巴山区,有宜茶富硒土壤13.3万hm2,已开发出紫阳富硒茶。本文论述了生产优质富硒有机茶的有利条件、开发前景和深远意义。提出了将富硒茶进行有机茶标准化管理,培育成有机富硒茶,并同时开发当地的优质富硒、富锌、富锶、低钠、甘甜矿泉水,用好茶好水开发富硒茶水系列饮品,从而带来理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紫阳茶叶含硒量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硒元素发现于1817年,早期被认为是极为有害的元素,1957年发现少量的硒对防治活动物肝坏死是必要的,1973年联合国卫生组宣布,硒是人体生命必须的微量元素,缺乏时健康遭受损害;目前已知缺硒遍及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有二十二个省市的部分或大部分地区缺硒,高硒仅见于湖北恩施,1980年发现了第二个高硒区——陕西省紫阳县。紫阳县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茶区,誉满西北的名茶“陕青茶”主要指紫阳茶。1980—1986年在调查紫阳富硒的成土母质→土壤→动植物的工作中,对茶叶含硒量进行了分析,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紫阳富硒茶开发,谈名优茶规模效益田元成(陕西省紫阳县茶叶局725300)紫阳县是富硒茶发源地。紫阳茶久负盛名,自古以品质优良、"每岁必贡"而著称。清代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境内岩石、土壤、动植物含硒量达3.9826-58.2088ppm。茶叶含硒量...  相似文献   

6.
周俊  朱江 《茶业通报》2011,(3):107-110
对九华佛茶主要产地茶叶中的硒含量分县区进行了采样检测,根据我国富硒茶的行业标准(NY/T600-2002)要求,将检测结果进行了归类分析,并与我国现有成品茶中含Se量的权威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确认九华佛茶中的Se含量丰富,部分可归入富硒茶之列,多数属于中硒茶或含硒茶,具有开发富硒茶的潜力,是上佳营养保健茶。  相似文献   

7.
安康小产区茶开发条件优越,且已迈开步伐,应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打造秦巴明珠生态安康形象,建成富硒养生宝地,大力宣传富硒茶的保健作用,使富硒茶更好为人民健康服务,富硒区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8.
《茶业通报》1992,14(3):38-39
硒早期曾被认为是有害元素,1957年才发现少量的硒对防治动物肝坏死有作用。1973年联合国卫生组织宣布硒是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它的过剩或缺乏都会给人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中国有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约72%的地区处于缺硒或低硒状态。恩施位于湖北西南部,是一个古老的产茶区,系中外驰名的“玉露”茶、“宜红”工夫茶主产地,通过科研单位和专家多年的考察和研究,证明恩施茶叶含硒量丰富,是我国第一个高硒茶区。而且茶叶内含物丰富,自然品质好,具有广阔的研究、开发前景。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和实际工作,现就开发利用恩施富硒茶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鄂西茶叶硒水平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1年,台湾大学刘荣标教授指出,乌龙茶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茶叶硒含量为0.117—0.144ppm。近几年第四军医大学又研究了陕西紫阳茶的抗癌作用,发现对喉癌细胞抑制率为30.2—67.7%,表明茶叶中的硒有较好的生物营养价值。已经证实鄂西自治州六县两市均有高硒石煤出露,出露区的成土母岩即为高硒石煤。在高硒土壤中生长的茶叶硒含量如何,有待研究。本文报告了鄂西自治州茶叶硒水平并就此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0.
浅谈“紫阳茶”的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紫阳茶”,属内销绿茶。产区范围包括陕西安康地区的紫阳、安康、岚皋;汉中地区的镇巴、西乡和四川的万源、城口等县。整个产区以紫阳为中心。现就史料上的零星记载和国内一些科研单位的研究,谈谈“紫阳茶”的品质问题。二、历史上的评价《紫阳县志》(道光版)称:“紫阳茶每岁充贡。陈者最佳,醒酒消食,清心明目,功者著矣!”“茶疏”一节作了进一步说明:“紫阳茶”春分时摘之,叶细如米粒,色轻黄,名曰毛尖,白茶(笔者估计指白毫)至贵。清明时摘之,细叶相连,如个字状,入水色微绿,较白茶气力充足,香烈尤倍。以后渐迟摘之为蔓子,为青草气,香味俱不及清明,谷雨前为佳。”这段记述不仅说明紫阳生产贡茶,也说明由于采摘时间不同,老嫩的  相似文献   

11.
水稻微量元素硒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硒是环境中重要的生命微量营养元素之一,人体和动物所需的硒主要由植物从环境中摄取。本文对水稻硒含量的基因型差异、硒与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及富硒水稻种质的鉴定与创新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水稻硒含量的遗传机理及生物强化育种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的大巴山腹地,是陕南的重点产茶县,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品质优异,久负盛名。尽管民间流传着“雌鸡岭上茶,白河井中水”的佳话,历史上镇巴县并无名茶,与紫阳县并称“中原茶区”,以紫阳毛尖为历史名茶。1984年陕西省首只名茶“秦巴雾毫”研制出来通过鉴定,随后一时间市场名茶林立,品质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3.
《茶业通报》2014,(3):138-138
2014年8月25日,由中国茶叶学会、台湾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在台湾新竹举办,会议以“永续茶业,合作成长”为主题,围绕茶生产与管理、茶经济与行销、茶科学与保健、茶艺术与人文等四个专题展开研讨。这场由两岸茶业界联合举办的最高水平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铁观音乌龙茶(铁观音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乌龙茶中的极品,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以独特的“音韵”闻名于世。铁观音茶中富含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咖啡碱、茶色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减肥等保健功效。本文综述了铁观音乌龙茶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效,以期为促进人体健康和铁观音茶产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的故乡和原产地,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水上游,种茶饮茶历史悠久,紫阳茶与文化是中国茶与文化的组成分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与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已比过去更丰富多彩,成为祖国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玫宝。  相似文献   

16.
茶氨酸的分析研究和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氨酸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本文从茶氨酸的化学性质和特点;国内外对茶氨酸分析研究的现状;以及茶氨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性应用等方面来综述浅析。  相似文献   

17.
符策强 《中国种业》2013,(Z1):76-77
硒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美誉。硒在人体组织内含量只有千万分之一,但它却决定了生命的存在,对人类健康的巨大作用是其他物质无法替代的。缺硒会直接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临床医学证明,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40多种疾病都与人体缺硒有关,如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白内障、胰脏疾病、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等;因此富硒食品的生产与供给,是人类健康生活的需要。海  相似文献   

18.
正丁俊之教授,优秀共产党员。1950年入读于复旦大学农学院茶科,学茶业茶,与茶结缘逾六十年(1950~2013年)。他对茶叶的"产、制、销"或者说"产、学、研、贸"都有长期实践。尤其成功运用交叉科学于茶业领域,为国内外茶界所尝识。他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刊上发表著论达100万字,大部分汇总在2013年12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丁俊之茶文选集》。我们综览之余,概括本书的茶业新论和精彩观点摘要如下:1关于中国茶品牌、标准、质量安全21世纪的饮品已进入茶的世纪,品牌是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综合性因素,而茶品质量安全是品牌的生命,中国茶最缺失的是品牌、标准,如果我们对  相似文献   

19.
黄山天然富硒野茶研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富硒茶,主要产于陕西紫阳、湖北恩施、四川南江等地。上世纪90年代我省石台县也发现了富硒茶,黄山是否出产富硒茶,一直是笔者关注的问题。前二年,从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了解到一条信息,据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研究,黄山茶区土壤富含硒元素,有可能自然生长天然富硒茶。为此,笔者通过二年的时间,开展了黄山天然富硒茶研究,现已成功地制出批量的黄山天然富硒野茶。2008年9月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此茶特含有硒元素,现将初步成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以紫阳富硒茶为研究对象,分不同季节及不同叶片采样,研究不同季节及不同叶片茶多酚和硒含量,为富硒茶采收与加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季节分布规律为春茶秋茶;硒含量季节分布规律为秋茶春茶;不同部位叶片茶多酚及硒含量分布规律为1~2叶片3~4叶片成熟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