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种桑养蚕的地区每年都剪伐出大量的桑枝条,并产生许多蚕粪(蚕沙)。这些桑枝条和蚕沙是栽培金针菇的上好原料。1千克桑枝粉加蚕沙8%,可产干金针菇120~180克,效益十分可观。利用桑枝粉和蚕沙栽培金针菇比使用棉子壳成本要低65%,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2.
山地栽桑、桑叶养蚕、茧丝出口、蚕沙(蚕粪)肥田促粮、桑枝木屑栽培香菇保林、稻草还桑改土,这种桑、蚕、粮、菌综合利用、良性循环,是山区开发性农业的优良模式.1989年以来,我县的廷坪、大湖两个高海拔贫困乡已种植桑园533 hm2,桑蚕综合利用模式正在发展之中;1996~1997年在建坪、大湖、白沙3个示范点,水稻施蚕沙增产稻谷10%~20%.本文报道的是1998年蚕沙对早稻的肥效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桑枝及养蚕蚕沙这一资源,笔者进行了用桑枝粉和蚕沙栽培金针菇的试验,并获得成功。桑枝粉碎后栽培金针菇比使用棉子壳成本要低65%,产量提高13%。1kg桑条加0.08kg蚕沙,可产干金针菇80~120g,效益十分可观。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沼-桑-菇这一沼气生态模式技术,是植桑养蚕的剩余物如桑叶残余物、蚕沙、废水作为沼气原料,在蚕棚闲置期栽培蘑菇。用产出的沼气供养蚕和蘑菇栽培照明、增温,沼渣、沼液作为植桑栽培的高效有机肥,沼渣还可作为栽培蘑菇原料。实现了节能降耗,发展了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沼-桑-菇生态循环模式,是用植桑养蚕的剩余物如桑叶残余物、蚕沙、废水作为沼气原料,在蚕棚闲置期栽培蘑菇;用产出的沼气供养蚕和蘑菇栽培照明、增温,沼渣、沼液作为植桑栽培的高效有机肥,沼渣还可作为栽培蘑菇原料。实现了节能降耗,发展了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1998,(8)
蚕沙是蚕粪与桑渣的统称,营养丰富。据测定:含粗蛋白14.28%、粗脂肪7.41%、粗纤维19.7%、无氮浸出物44.57%,还含有维生素 A和 E 等畜禽鱼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其营养价值相当于优质麸皮,且清香可口,采集方便,是畜禽鱼的好饲料,但现在用作饲料的比例很小,大部分直接作肥料,实在可惜。1.饲用方法 (1)鲜喂法先将蚕粪与桑渣分开,桑渣可直接喂牛、羊、兔等食草牲畜;蚕粪用热水浸泡6~8小时,使其软化,再与其它饲料拌和即可喂猪、牛、兔、鸡等;也可直接用蚕沙喂鱼;蚕沙还可直接加入兔饲料中制成  相似文献   

7.
蚕沙是优质动物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养蚕地区,蚕沙(蚕粪)往往被白白扔掉,十分可惜。其实, 蚕沙是优质价廉的动物饲料。用蚕沙配制动物饲料,可以变废为宝, 降低动物饲养成本,提高饲养效益。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普遍反映,蚕沙是沼气发酵的好原料。不但能快产气,多产气,还能杀灭蚕沙中的病菌,防止蚕病流行。蚕沙是由蚕粪、残留的桑叶和蚕的脱皮等所组成的。其中,蚕粪含氮量很高,尤以可溶性尿酸的含量最为丰富。残桑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纤维素、醣类和磷酯等,其可溶醣高达4.72%,而蚕的脱皮则主要是由蛋白质所组成。所以,蚕沙不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蚕粪、蚕脱皮中含氮素37.7%左右)、纤维素和糖类等沼气发酵细菌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而且很大  相似文献   

9.
一、养蚕前的准备 1、每批次养蚕前,要将蚕室、叶室及一切养蚕用具清洗消毒.食桑期中的主要用具有蚕格、薄膜、蚕网、喂叶及采叶用的箩筐和编织袋、室内用鞋、消毒用具等. 2、备足新鲜石灰.一般每张蚕每批需用石灰30市斤,湿度大时用量要增加. 3、已接触过蚕沙、前批大蚕、蚕茧、簇具、农药之类的养蚕人员在领蚕前要洗澡、换衣服,保证自身的清洁卫生.  相似文献   

10.
栽桑养蚕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养蚕成本中,劳力成本占60%,其中用工占养蚕用工的一半,而大蚕条桑育技术就是采用带叶枝条喂蚕的一种省力化养蚕技术。大蚕期劳力紧张,采用条桑喂蚕,叶长在枝条上保鲜时间长,可减少给桑次数,节省采叶劳力70%和减轻劳动强度;又由于  相似文献   

11.
谈蚕的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养蚕前的准备 1、每批次养蚕前,要将蚕室、叶室及一切养蚕用具清洗消毒.食桑期中的主要用具有蚕格、薄膜、蚕网、喂叶及采叶用的箩筐和编织袋、室内用鞋、消毒用具等. 2、备足新鲜石灰:一般每张蚕每批需用石灰30市斤,湿度大时用量要增加. 3、已接触过蚕沙、前批大蚕、蚕茧、簇具、农药之类的养蚕人员在领蚕前要洗澡、换衣服,保证自身的清洁卫生. 二、领小蚕 1、为了减轻领蚕时对蚕体的压伤,要求各养蚕户带消毒好的蚕格来领蚕,每张蚕5-8个蚕格均可.  相似文献   

12.
蚕粪用途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粪用途多湖北孝感师专林特系徐东生蚕粪也称蚕沙,其中含较高的营养成份:有机质80%、氮2.8%、磷0.7%、钾2.6%,还有大量叶绿素及叫唤乙酸、三十烷醇,二十八醇等激素,除用作肥料外,还有多种用途:1.养鱼。蚕沙营养高,且养蚕中使用了消毒剂,喂鱼生...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蚕农养蚕房短缺的问题,蚕农可以在自家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搭建简易大棚饲养大蚕.有的蚕农干脆就把大棚搭在自己的桑园旁,远离了住房,做到人蚕分离,减少了病菌感染机会;远离农药、卫生杀虫剂中毒的危险;还缩短了采叶的距离,也方便了蚕沙还园.大棚养蚕节约劳动力,大蚕期可采取条桑育、地蚕育、少回育、饲养操作简便,5龄期不用每天除沙,春蚕条桑育一般可节约用工50%,每张蚕种可省工8~10个,节约养蚕设备80%;冬季还可以在大棚内种植食用菌或返季蔬菜,起到充分利用大棚,达到养蚕省工、省力、增产增收,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蚕沙综合利用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蚕沙,对于桑蚕而言,是指蚕粪、残桑叶、蚕的蜕皮、糠草等的混合物,可利用的部分是蚕粪。而对柞蚕而言,蚕沙主要是蚕粪。确切地说,蚕沙综合利用就是指蚕粪的综合利用。据有关资料,桑蚕摄食桑叶后的排泄物———蚕粪,其干品含粗蛋白15%,碳水化合物55%,粗脂肪...  相似文献   

15.
五龄蚕饲养花工多且用工集中,约占整个蚕期的85%以上,传统方法即多层片叶平面育,每个劳力一般只能承担1张种,还要起早带晚,费工费力.为解决这一难题,根据蚕的生理发育要求,我县从1994年起试验研究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技术.经过几年探索和改进,形成了较为配套的操作规范,春、秋两大期五龄蚕均实施条桑斜面育,特别是秋蚕五龄期不采片叶,直接剪伐条桑,利用条桑搭成斜面,简称秋季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推广应用后,真正实现了"快乐养蚕",每个劳力一般可承担5张种,普通农户每期可养蚕10张,养蚕工效提高4倍以上,且节省蚕匾(扉)和蚕架投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4个二倍体野生桑、4个六倍体野生桑材料以及4个二倍体栽培桑品种的叶质养蚕试验分析证明:野生桑饲蚕的食下量、消化率、全茧量、茧层量等较低,茧层、茧重的转化率及生产效率均明显低于栽培种。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宜直接采野生桑叶饲蚕。对有良好农艺性状的野生桑,可定向培育良种化,使其发挥群体优势,为养蚕提供优质的饲料来源。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沼气发酵原料不受冬春季节气温影响,除加强沼气池保温管理外,还要对生产沼气的物质基础采用适应的技术措施。利用热性发酵原料作为添加剂,为发酵细菌提供生长繁殖所需的微量元素,可加速有机物分解,提高产气量。现将有关添加剂及应用技术介绍如下。1.热性发酵原料如豆腐坊、酒坊、粉坊、屠宰场下脚热水等,这些热性废弃物,直接投入池内或经过沉淀入池,可提高池温,增加产气量。2.碳酸氢铵添加剂用量为原料容积的0.1—0.3%,拌在原料中投入池内发酵。可提高产气量30%左右。3.投入蚕沙蚕沙是由蚕粪、残留桑叶和蚕脱皮等组成。蚕粪含氮量很高,尤以可溶尿酸的含量最为丰富;残桑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纤维素、糖类和磷脂等,可溶糖高达4.72%;蚕粪、蚕脱皮中含氮素  相似文献   

18.
蚕病的发生对养蚕生产危害较大,轻则使养蚕生产减产减收,重则使养蚕生产无产无收,特别是秋蚕期的气象和饲养环境条件,使蚕易感染蚕病,给养蚕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严格做好秋蚕养蚕前的消毒防病工作很重要.近年来,随着"东桑西移"政策和云南省退耕还林的实施,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不断扩大,而秋蚕期因蚕病造成的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部分地区达到20%以上,因此,在秋蚕期应认真抓好秋蚕养蚕前、养蚕中的消毒防病工作,切断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对蚕体的感染,以保证养蚕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每年的剪伐和多次采叶养蚕,桑树营养消耗很大,若桑园肥水管理不合理,使桑树树势衰退,桑叶产量和品质下降。用这种桑叶养蚕,蚕体小而弱,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可见桑园肥水管理很重要。1桑园施肥施肥应根据不同的桑品种、树龄、气候、土壤和桑叶收获量等因素,适时、适量、平衡施肥。1.1桑园肥料种类有机肥:厩肥、堆肥、饼肥、蚕沙(无害化处理后使用)、人畜粪尿等。无机肥:尿素、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硫酸钾、硝  相似文献   

20.
以某养殖大户为例,介绍了规模省力化养蚕所应用的优良桑品种与蚕品种,以及草本桑园建设与管理、大棚规模省力化养蚕所取得的成效。利用草本桑的耐剪伐的特性,采用全年条桑机械收获,解决了规模养蚕采叶费工成本大的问题,可以实现当年栽培、 当年成园、 当年收益目标,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