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甜叶菊的组织培养,比以叶柄,叶片,茎段,下胚轴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出芽率都高;在MS基本培养基上,适合茎尖生长,分化的激素浓度为0.5mg/L,BA0.5mg/L,NAA;琼脂浓度为0.7%。  相似文献   

2.
海甘蓝种子在附加有0~10mg/L6—BA+0.1mg/LNAA的MS培养基中,当6—BA为2~5mg/L时,幼苗生长健壮.采用MS+2~4mg/L6—BA+0.1mg/LNAA培养基可从无菌苗茎尖诱导大量丛生芽,2~3周后,平均每个茎尖可诱导5.1~5.5个丛生芽,6—BA大于4mg/L,会导致丛芽黄化.继代培养时,4mg/L6BA+0.1mg/LNAA配合使用效果较佳,繁殖系数高达10.4.1/2MS+0.5mg/LIBA丛芽的生根效果较好,保湿组培苗的成活率可达95%,再生植株在自然条件下能正常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六种培养基系统对马铃薯东农303,Favorita和极早三个品种来源的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合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最佳外植体大小及最佳培养基系统。适合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为叶片;最佳外植体大小为叶片0.5cm2、茎0.5cm、块茎0.25cm2×0.3cm,适合于茎、块茎及叶的有效培养基系统分别为:①MS+3mg·L-1BA+0.01mg·L-1NAA(ph5.6)4周MS+0.3mg·L-1GA3(oH5.6);②MS+1.75mg·L-1ZT+0.87mg·L-1IAA(pH5.8);③MS+2.25mg·L-1BA+0.186mg·L-1NAA(pH5.8)2周MS+5mg·L-1GA3+2.25mg·L-1BA(ph5.8)。  相似文献   

4.
木菠萝试管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热作科技》1995,18(2):46-48
取木菠萝茎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的产生,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1.0mg/L BAP和0.5mg/L激动素中进行培养。产生的丛芽再分切接种于相同的新鲜培养基中培养,又可产生5-7个新芽,诱导生根培养基:1/2MS每升附加1.0mgNAA或1.0IBA。最后将培养出的完整的植株移栽温室内成活后,再移栽于田间。  相似文献   

5.
王立  杨素娟 《茶叶科学》1996,16(1):37-42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保存茶树种质资源,是当今人们正在探索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新途径。茶树茎切段试管苗保存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诱导茎切段培养基以MS或改良ER基本培养基附加BA0.04mg/L-4.00mg/L+NAA0.04mg/L-0.50mg/L为宜。茎切段的芽诱导率在品种间或同一品种不同季节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茎外植体采样以春梢为好。弱光照、较低温和适当添加化学抑制剂(如甘露醇、PP_333、ABA等)有利于延缓培养物生长、增加培养物保存期。  相似文献   

6.
甘薯脱毒苗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用当地大面积推广的优良甘薯品种进行茎尖离体及脱毒苗工厂化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附加2mg/L6-BA以0.5g/100g琼脂固化的MS培养基为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茎尖接种后12-18d转移到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中培养,成苗率最高;经过8次10次继代快繁,组培苗可一次性移栽于土壤经过消毒处理的温室,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  相似文献   

7.
花生未成熟子叶丛生芽培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果针入土后45天左右的花生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在含高浓度6-苄基腺嘌呤(BA)的培养基中,置于约1800lux光照和26±1℃条件下,培养21~28天,能有效地诱导产生幼芽。其中5号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BA20mg/1+AD100mg/l+蔗糖3%+琼脂0.85%),芽诱导率达92.5%。截取诱导苗带叶腋茎段转接在8号(MS+BA40mg/l+YE0.01%)、9号(MS+BA30mg/l+YE0.01%+AD50mg/l)两种培养基中,置于约1800lux光照和23~28℃条件下,培养21天开始出现丛生芽,42天后(8)号和(9)号两种培养基均有95%以上的外植体分化出丛生芽,继而长成无根小苗。平均每个外植体分化出15个以上小芽,多的达50个以上。  相似文献   

8.
魔芋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激素及浓度配比对魔芋愈伤组织、不定芽和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激素组合为MS+6-BA0.5 mg/L+NAA 0.5 mg/L,其诱导率为82%;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最佳配方为MS+6-BA 1.5 mg/L+NAA 0.5 mg/L,其分化率为490%;诱导生根的最佳激素组合配方为MS+NAA 0.5 mg/L+6-BA 1.0 mg/L,其生根率为90%。  相似文献   

9.
以红叶蔓绿绒的带茎段为外植体,在MS+BA6(mg/L,单位不同)+NAA0.01培养基中诱导出侧芽。以在试管中诱导出的侧芽在MS+BA5+NAA0.3培养基上诱导出不定芽和在相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并在MS+KT0.25+NAA0.01培养基上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10.
大豆花药培养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兴国  付玉清 《大豆科学》1994,13(3):193-199,T001
本文研究了大豆花药培养中的培养基、基因型、激素配比、糖分种类及浓度、取材时期、预处理温度、接种方式、有机添加物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频率的影响。认为大豆花药在培养基上的脱分化启动具有群体效应,合适的取材时期是单核中晚期。高浓度蔗糖能抑制体细胞愈伤组织的产生,而愈伤组织的分化则需要较低的蔗糖浓度。愈伤组织在B_5+0.5mg/1NAA+1.0mg/1KT+1%蔗糖和改良MS+0.1mg/1IBA+0.1mg/1GA_3+0.4mg/1NAA+0.5mg/1BA+0.5mg/1KT+0.5mg/1ZT+0.5mg/l生物素+2%蔗糖等培养基上分化出了芽,在改良MS+0.5mp/1IBA+0.5mg/1BA+0.5mg/1KT+0.5mg/1ZT+5%蔗糖+1%麦芽糖等培养基上产生了胚状体。  相似文献   

11.
以甜叶菊种子萌发的幼苗为试材,用茎尖为外植体,在MS 0.5mg/LNAA 0.5mg/L BA 3g/L蔗糖培养基中诱导一次性丛生芽,在1/2 MS 1.0mg/L NAA 0.5mg/L IBA 3g/L蔗糖培养基中诱导大量须根,产生15~20倍健壮的丛生芽,为甜叶菊试管苗工厂化系列生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刚果12号桉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再生植株快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刚果12号桉(Eucalyptus 12ABL)7 d苗龄的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试验,研究了具分化潜力的愈伤组织的获得、不定芽的分化、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建立了从愈伤组织到再生植株的快繁体系.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阶段表现最优的配方是改良H培养基+6-BA0.5mg/L+NAA0.5mg/L+蔗糖40g/L,红色紧密愈伤组织诱导率达65.7%;诱导不定芽表现最优的配方是改良H+6-BA1mg/L+NAA0.1 mg/L+蔗糖40g/L,诱导率达54%;增殖培养中表现最优的配方是MS+6-BA1mg/L+NAA0.1mg/L+蔗糖30g/L,增殖系数达3.4;生根效果表现最优的配方是1/2MS+IBA0.5mg/L+蔗糖30g/L,生根率达100%,平均每株萌发的根系数为3.6条.  相似文献   

13.
几个籼稻品种的成熟胚愈伤组织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培养技术在作物改良上的成功应用需要合适的植株再生体系。本试验以7个籼稻成熟胚为材料,通过优化激素配比,建立适合于水稻遗传转化的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NB 2mg/L2,4-D适合于供试品种的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达90%以上;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3.0-3.5mg/L KT,0.5~1.0mg/L NAA和5.0mg/L ABA的激素配比,明恢81、N175、航1号的最高分化率分别达72.7%、80.0%和78.0%;移栽成活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磷对水稻耐铝性及根尖细胞壁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阐明外源磷供应引起水稻体内磷代谢和根尖细胞壁组分变化进而阐述磷、铝间的相互作用,以水稻菲优多系1号(耐铝毒基因型)和红良优166(铝毒敏感基因型)为材料,水培条件下先用0.5、10和30 mg/L磷预处理9 d,然后用50 μmol/L Al处理48 h,研究铝毒胁迫下磷对水稻根尖的防护效应及磷作用下根尖细胞壁组分变化与水稻耐铝性的关系。结果表明,50 μmol/L Al处理抑制水稻总根长,尤其是在0.5 mg/L磷预处理后用铝交替处理时该作用更为明显。铝毒胁迫下,0.5 mg/L磷预处理时两基因型水稻叶片的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A)、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0 mg/L和30 mg/L磷预处理显著降低两基因型水稻叶片的MDA、ASA和Pro含量,表明充足的磷供应减轻了铝对水稻的伤害。耐铝毒水稻根尖的果胶和半纤维素2含量在30 mg/L磷与铝交替处理时显著低于0.5 mg/L 和10 mg/L 磷与铝交替处理,根系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0.5 mg/L磷与铝交替处理时显著高于10 mg/L与30 mg/L磷与铝交替处理。而铝毒敏感水稻的根尖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ACP活性在不同浓度的磷、铝交替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明铝耐性水稻在缺磷条件下通过提高ACP活性以提供更多的Pi与铝结合钝化铝,在磷充足条件下通过降低细胞壁多糖含量以减少铝结合位点,进而提高铝毒耐性。  相似文献   

15.
用水田七成熟种子为材料进行无菌播种,得到无菌苗再用幼叶、叶柄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经试验得出各阶段适宜的培养基分别为:(1)诱导愈伤组织:MS+2.0 mg/L TDZ;(2)诱导芽分化:MS+1.5 mg/L 6-BA+0.5 mg/L NAA;(3)生根培养:1/2MS+0.5 mg /L IBA+0.1 mg/L NAA。  相似文献   

16.
以4个不同花色长寿花品种的无菌芽苗为材料,比较其试管苗增殖和生根的品种差异。结果表明:在芽苗增殖率、玻璃化程度以及生根率方面,品种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分别是:白花品种,MS NAA0.25mg/L BA1.5mg/L;黄花和红带黄品种,MS NAA0.25mg/L BA0.5mg/L;红花品种,MS NAA0.25mg/L BA1.0mg/L。黄花品种和白花品种的玻璃化程度明显高于红花品种和红带黄花品种。在1/2MS IBA0.1mg/L培养基中获得了较高的生根率,但不同品种间其生根率和生根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墨兰种子无胚乳的结构特征使其自然萌发率极低,从而导致墨兰种苗的繁殖速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本研究以成熟墨兰种子诱导出的生长良好、性状统一的根状茎为材料,研究墨兰根状茎的增殖、绿芽分化及生根壮苗的情况。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为最适合墨兰根状茎增殖的基本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加入6-苄氨基腺嘌呤(6-BA)1.0 mg/L与吲哚丁酸(IBA)0.1 mg/L时,根状茎增殖的效果最好,增值系数达到10.33;在根状茎分化阶段,培养基中最佳的激素配比为6-BA 5.0 mg/L+萘乙酸(NAA)0.5 mg/L,分化系数达到6.43;生根壮苗阶段,在不添加激素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达到100%。本研究建立了墨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可实现短时间内大量的种苗繁殖。  相似文献   

18.
选用鸦胆子健壮幼嫩茎尖作为组培试验材料,进行组培快繁的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培养基组合为MS+6-BA 2 mg/L+NAA0.2 mg/L,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6-BA 0.5 mg/L+ NAA 0.05 mg/L,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1/2MS+NAA 1 mg/L有利于组培苗不定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宏义  李岩 《杂粮作物》2002,22(1):48-49
剥取小于0.3mm的马铃薯茎法进行组织培养。在诱导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分化成芽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激素条件,诱导培养基为MS+6-BA2mg/L+NAA0.1mg/L+蔗糖3%+琼脂0.6%,分化培养基为MS+GA30.5mg/L 蔗糖3%+琼脂0.6%。这种方法可提高分化成芽率,最后获得马铃薯脱毒苗。  相似文献   

20.
云南药用野生稻幼穗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用野生稻由于结实率低、落粒性强,难以利用种子保存繁殖。为了进一步在育种中有效地利用药用野生稻抗虫、抗病、抗旱、分蘖力强等优良特性,本研究利用药用野生稻幼穗,通过离体培养方法获得植株再生苗。实验设计了10种不同生长调节剂浓度的愈伤诱导培养基,筛选出N6+2,4-D 2.0 mg/L+植物凝胶2.8 g/L+蔗糖30 g/L、pH值5.8是最适合愈伤诱导的培养基;设计了10种分化培养基,筛选出N6+6-BA 0.3 mg/L+NAA 0.3 mg/L+ZT 2.0mg/L+KT 3.0 mg/L+植物凝胶2.8 g/L+蔗糖30.0 g/L、pH值5.8最适合作分化的培养基。设计了10种生根培养基,1/2N6+NAA 0.2 mg/L+植物凝胶2.8 g/L+蔗糖15.0 g/L、pH值5.8最适合作生根培养基。研究发现用4℃低温对幼穗前处理,然后使用强弱光照交替进行预培养后再进行愈伤诱导,可获得较高的愈伤诱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