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秋时节,石门县山区油桐之乡的所市公社福坪大队,社员们喜摘丰收桐果,畅谈科学种桐的体会。近几年来,这个全省油桐生产的老典型又焕发了“青春”。在县油桐试验站的帮助下,大队党支部领导群众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积极改进栽培技术,老林不断更新,接班林陆续营造,全大队油桐林已发展到4000多亩,桐油产量持续上升,去年总产达到30400多斤,平均每户给国家贡献桐油160多斤。去冬遭受特大的冰冻灾害,今年仍然增产。油桐生产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的饼肥和资金越来越多,促进着粮食生产不断发展。今年粮食总产比去年增长两成多,  相似文献   

2.
乌兰察布盟察右中旗塔布公社南房子大队从一九七六年开始大搞植树造林,使全大队现有林达到五千亩,覆盖率达23%,成为全旗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大队,农业生产受到保护,有了明显的效益,一九八二年向国家交售粮食四万二千多斤,油料一万多斤,由多年的“供应户”变成了贡献户。这个大队地处乌兰察布盟北部,风蚀沙化严重,群众称为“一年  相似文献   

3.
我县龙岗公社龙江大队素有“油桐之乡”的称号,1963年达到了每户千株桐,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近十年来,这个大队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油桐生产又有了新发展,与1963年相比新栽桐树两万多株,株数增加了22%,桐籽产量增长了58%,做到了连年稳产丰产。1973年在684亩粮桐间作的土地上,又获得了粮桐双丰收,共收粮食32万斤,桐籽10.5万斤,平均亩产粮食467斤,桐籽154斤。仅桐籽收入一项达24,150元,占全大队总收入的40%多,每户平均收入210元。他们夺得油桐稳产丰产的主要技术经验是:  相似文献   

4.
我县龙岗公社龙江大队素有“油桐之乡”的称号,一九六三年达到了每户千株桐,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十余年来,这个大队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油桐生产又有了新发展,与一九六三年相比新栽桐树十万多株,株数增加了122%,桐籽产量增长了239.12%。做到了连年稳产丰产,今年在684亩粮桐间作的土地上,又获得了桐粮双丰收,共收粮食37万斤,桐籽22万斤,平均亩产粮食640斤,桐籽321斤,仅桐籽收入一项达到506OO元,占至大队的总收入48.5%多,每户平均收入398.42元,他们夺得油桐稳  相似文献   

5.
我们大队地处戴云山区,一九六四年,我们坚决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油茶生产。油茶山一千多亩,平均每人一亩。一九七一年共采茶籽十四万斤,平均亩产一百七十一斤,售给国家一万五千多斤,平均每户交售七十二斤。而且,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肥料(茶饼)、资金,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溆浦县低庄公社莲山大队有枣园500亩。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坚持以路线为纲,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红枣生产,取得了一定成绩。1972年总产33万斤。去年总产55万斤,比1972年增产60%,比解放前增长11倍,向国家交售干枣1600担,收入35000元,买回了大批化肥、农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个大队红枣生产的大发展开始于1958年。当时广大贫下中农在总路线精神的光辉照耀下,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对原有100多亩零星野生枣树进行了残林改造和补植,并扩大新林300多亩,建立了500多亩集中连片的枣林基地。枣树适应性强,山上山下都能栽植,红壤黄壤都能生长,而且耐旱、耐冻,二、三年便可见成效。大队组织专业队伍采取深挖整地、粮枣间作、培土施肥、选育良种、防治病虫害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单产由原来的60—80斤提高到100—200斤。  相似文献   

7.
我们大队有8,100多亩油茶山,被人们誉为“油茶之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不断深入,我们大队开展了群众性的油茶科学实验活动,使油茶产量不断提高。1971年全大队产油16.4万多斤,亩产20斤;1972年产油18.5万多斤,亩产22.8斤,创历史最高产量;1973年,虽然是油茶生产上的“小年”,仍产油13万斤,比文化大革命运动以前的常年产量还高3—4万斤。三年内,全大队每人平均为国家提供商品油180多斤。贫下中农高兴地说:科学实验结硕果,增产增收增贡献。  相似文献   

8.
彝良县荞山公社海坝大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个农业文件,依靠群众,从实际出发,发挥自然优势,调整生产方针,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木漆生产迅速发展,两年新栽漆树25万株,加上原有的15万株,人均有漆树177棵。一、发挥优势,把生产方针落实到每个生产队。  相似文献   

9.
楚雄县中山公社洼子大队把发展核桃生产作为山区人民治穷致富的一项重要措施,摆到和农业同等的位置上用心抓好,核桃产量逐年上升,社员现金收入日益增加。去年全大队核桃总产量达六万多斤,除去社员自食部分,交售给国家五万一千斤,收入一万七千三百四十元,占全大队农副业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三点八,人均核桃收入十五元四角;共得奖售粮三万八千二百五十斤,相当于全大队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六,人均增加  相似文献   

10.
五棚大队位于我省最北部的坝上高原,过去是个“荒山秃岭穷石头,风旱霜雹年年有,雨大水土顺沟流,无雨耕地累死牛”的穷地方。现在七座荒山沟坡已挖鱼麟坑2413亩,栽植的杨树平均高1.7米;营造防风林20条,平均树高2米;在沟洼栽植了70亩青杨速生用材林。由于森林的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改变了这个大队的自然条件,使农牧业生产获得了大发展:粮食亩产由1966年的60多斤,到1973年上《纲要》,每年抚育修枝15万多斤,解决了群众的部分烧柴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们溪后大队有10个生产队,一个耕山队,一个采伐队,377户,1,812人,432个劳力。土地总面积25,900亩,其中森林面积22,400亩,耕地2,783亩,平均每个劳力耕地6.5亩,耕山52亩。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我们大队农、林、牧业得到了发展。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59年-1970年平均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7万斤,1971年粮食总产186万斤,提供商品粮达36万斤;20年来共造林12,692亩(不包括国营造林4,500亩),基本上实现了没有荒山迹地,造一片,成一片。森林覆盖率达83.4%,木材蓄积量达30万立方米。为国家提供经济用材16万多立方米(其中大队自采6万多立方米),平均每个劳力为国家生产木材140多立方米,每年提供商品粮800多斤。牧副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全大队生猪存栏数达729头,生产队发展田头养猪,增加有机肥料。社员收入逐年增加,1971年平均每人收入119元。“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在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12.
喀喇沁旗小牛群公社狮子沟大队,位于赤峰市西南燕山山脉锡伯河上游,大队有400多户,2000多人口,总土地面积4.3万亩。1964年以前,这个大队光抓农业,不抓林业,因此境内光山秃岭,雨季洪水暴发,自然灾害严重,粮食亩产徘徊在110斤左右,人均收入不足40元。那时大队的光景是人缺粮、畜缺草、住户没柴烧。大队干部和广大群众  相似文献   

13.
永平县龙街公社占实大队充分发挥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核桃生产,全队有核桃11,738棵,户均55棵,人均9.5棵。党的三中全会以后,这个大队在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同时,对核桃实行了承包管理到户责任制,使核桃生产发生了根本变化。1981年,全队核桃喜获丰收,仅人队购销点,就收购核桃102,316斤。加上社员自售和自吃的,核桃总  相似文献   

14.
霍山县石家河公社庙冲生产队,根据山区特点,因地制宜,进行杉漆混交,积极发展杉木、生漆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1971年以来,共发展生漆250多亩,种植漆树19,800多棵。经过精心管理,普遍生长良好,早栽的3,000棵漆树已开始收益,1974年共收割生漆80多斤。预计到1980年生漆年产量可达1,000斤。生漆属于一种特种经济林,用途广,经济价值较高,但寿命较短。一般从栽种到连续收割5-6年,总共只有上十年时间。为了搞好接班林,庙冲生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采取漆树林里种杉树,实行杉漆混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简讯     
以林促农 林茂粮丰 我们大队位于冀西三大沙荒之中,是一个平原沙地的大队。全队有耕地4425亩,沙荒片林1160亩。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大队党支部认真地贯彻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大上农业的同时,积极开展了植树造林的群众运动,截止目前,全大队有四旁树355,541株,每人平均118株。 林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农业生产的面貌,从一年一收改为一年两收或两年五收。由于增加了复种面积,实行大面积套种间作,粮棉总产量也逐年上升。在造林初期,粮食总产88万斤,到1973年已达244万斤。  相似文献   

16.
在凉城县西南角古长城之下,有一个由六个自然村组成的生产大队。放眼望去,青山绿水、郁郁葱葱,这就是双古城公社小夭沟大队。小夭沟大队地处马头山区,境内山梁迭起,沟岔纵横。五十年代初期,这里山上无草,沟里无树,土地贫瘠;再加上人为的开荒抓粮,广种薄收,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粮食亩产只有30斤左右,人均口粮200多斤。农业合作社成立时,全大队没有一只羊,社员住的都是土窑洞。当地群众形容这里  相似文献   

17.
我县于1974年开始试制白僵菌,四年来共生产麦皮固体菌粉15583斤,防治木麻黄木毒蛾害虫已用去13933斤,防治面积达13万多亩,支援兄弟县1600斤。几年来生产和应用取得良好成果,深受群众欢迎。但是,生产白僵菌要用麦皮作原料,我县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漆酶活化木素或其磺酸盐制备胶黏剂用于人造板生产,可以消除游离甲醛的污染问题。以漆酶、工业木素及其磺酸盐、杨木为原料,在处理时间分别为30、45、60min,pH值分别为3.5、4.5、5.5,温度20℃条件下,分别以漆酶处理工业木素、木素磺酸钠和木素磺酸铵三种底物制备胶黏剂,然后在热压时间30min,压力4.5~5MPa,热压温度150℃条件下生产杨木胶合板。结果表明,除漆酶木素磺酸钠胶合体系外,漆酶木素和漆酶木素磺酸铵的胶合体系的胶合板胶合强度均达到并超过国家Ⅲ类胶合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来到太仆寺旗二道木图,谁能不为这满园春色所迷住:远眺,一道道林带锁风沙;近看,一片片白杨参蓝天。啊!多好的北国农村! 为什么这个大队的林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呢?用党  相似文献   

20.
<正> 涉县是河北省核桃的集中产地,但因多年来缺乏科学管理,平均株产仅16.8斤左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于1972年以来,对涉县偏店公社后寨大队的2,995株放任生长的结果核桃大树进行了调查,发现核桃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大枝多,小枝少;老弱枝多,新壮枝少;无效枝多,有效枝少;树形紊乱,内膛通风透光不良。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核桃树修剪技术的研究。经过7年来的修剪试验,使这个大队的核桃产量逐年增加:1972年产5.8万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