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桂林市规模化猪场开展猪圆环病毒病血清学调查.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辖区内51个规模猪场的543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发现有25个猪场发生了PCV2感染,猪场感染率为49.02%.全市猪的PCV2平均感染率为33.33%(181/543),各年龄阶段的猪群PCV2抗体阳性率不一致,阳性率最高的是41~90日龄的仔猪,...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2014年广西猪群主要疫病的感染情况,本研究从发病猪场和屠宰场采集猪组织样品共325份,应用RT-PCR方法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并应用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结果发现,发病猪场中,这5种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2.00%、28.57%、19.43%、53.71%和9.71%,而屠宰场的感染率分别为5.33%、2.67%、5.33%、59.33%和11.33%。对猪群混合感染情况分析发现,PCV2和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率最高。其中,发病猪场二重感染最高的为PRRSV+PCV2,达到11.43%,其次为PEDV+PCV2、CSFV+PCV2和PCV2+PRV,阳性率分别为5.71%、4.00%和4.00%;三重感染率最高的为PRRSV+PEDV+PCV2以及PRRSV+PCV2+PRV,阳性率均为2.29%。屠宰场二重感染最高的是PCV2+PRV,达到3.33%;三重感染最高的是CSFV+PCV2+PRV,阳性率为0.67%。结果表明,在发病猪场和屠宰场中,PCV2的感染率最高,且常与其他病原发生混合感染,PR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加强对这2种病毒的监控对控制广西地区猪群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广西部分种猪场猪伪狂犬病毒(PRV)的感染情况,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对18个不同规模种猪场送检的2 793份血清样品,采用法国LSI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发现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138份,总阳性率为4.94%,其中四个猪场检出PRV野毒感染。研究表明,广西部分猪群中存在PRV感染,感染率不一,某些猪场感染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当前安徽省猪群中PCV2感染情况及疫苗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采集了12个猪场的289份猪扁桃体和289份猪血清样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扁桃体中的PCV2,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PCV2抗体。试验结果显示:猪群PCV2感染率为11.8%,其中大型猪场、中型猪场、小型猪场感染率分别为8%、0%、26%,生产母猪、后备母猪、保育猪及育肥猪感染率分别为12%、16%、0%、17%;猪群PCV2抗体阳性率92.4%,其中大型猪场、中型猪场、小型猪场阳性率分别为96%、82%、98%,生产母猪、后备母猪、保育猪、育肥猪阳性率分别为100%、91%、82%、98%。安徽省猪群存在PCV2隐性感染,其中小型猪场及育肥猪群感染率较高;不同养殖规模、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猪圆环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河南省猪场球虫感染情况及感染球虫种类分布,更好地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笔者于2018年8—11月和2019年3—5月选取河南省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和豫中部分市县的25个规模化猪场及专业户和6个农村散养户猪球虫感染情况和种类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检查样品2051份。结果显示,仔猪感染日龄主要集中在11~20日龄,猪场阳性率为61.29%,球虫的最高感染率为83.33%,平均感染率为23.29%;其次在1~10日龄,猪场阳性率为41.94%,球虫的最高感染率为66.67%,平均感染率为17.71%;在21~30日龄,猪场阳性率为35.48%,球虫的最高感染率为85.71%,平均感染率为13.35%;在31~40日龄,猪场阳性率为38.71%,球虫的最高感染率为80.00%,平均感染率为7.04%;在41日龄以上猪场阳性率也为48.39%,球虫的最高感染率为37.50%,平均感染率为7.95%。用Miaspro图象分析处理系统测量卵囊、孢子囊大小及卵囊周长、面积、形状因子(卵囊长度:卵囊宽度)等,结合显微镜下观察卵囊、孢子囊、子孢子的形态、大小和数量,共分离、鉴定出河南省各猪场猪感染的球虫有8种,分别是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杨陵艾美耳球虫新种(Eimeria yanglingensis sp.Nov.),种猪艾美耳球虫(E.porci),蒂氏艾美耳球虫(E.debliecki),猪艾美耳球虫(E.suis),极细艾美耳球虫(E.perminuta),粗糙艾美耳球虫(E.scabra)和新蒂氏艾美耳球虫(E.neodebliecki)。研究结果表明:仔猪球虫病在河南省普遍存在,感染种类多达8种,优势虫种和主要致病种为猪等孢球虫。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厦门市部分猪场猪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在不同猪场随机采集478例不同日龄猪血样,分离血清后采用弓形虫病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受检的478例样本中检出猪弓形虫病抗体192例,阳性率为40.17%。其中35日龄猪的阳性率为22.02%,90日龄猪的阳性率为31.41%,哺乳母猪的阳性率67.52%。结果表明,各猪场不同日龄猪都有一定程度的弓形虫感染,而哺乳母猪的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4,(9):96-97
采用RT-PCR方法对从连云港市64个规模猪场(发生腹泻病)采集的960份猪肛拭粪便样本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测(其中腹泻样品640份、非腹泻样品320份),所有样本PEDV感染阳性率为38.33%(386/960),其中腹泻样本达46.25%(296/640),非腹泻样本达22.5%(72/320),哺乳仔猪达41.23%(336/815),育肥猪达22.07%(32/145),猪场阳性率为78.125%(50/64)。结果表明PEDV在连云港地区规模猪场腹泻猪群中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四川部分猪场猪弓形体的感染情况,随机采集365份不同日龄猪血样,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受检的365份血清样本,检出猪弓形体抗体165份,阳性率为45.21%,其中37日龄猪、60~70日龄猪、产仔母猪的阳性率分别为26.08%、26.67%、95.00%。表明猪场不同日龄的猪都有一定程度的弓形体感染,而母猪的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在饲料禁抗和养殖端限抗背景下规模化猪场胞内劳森菌的流行情况,为猪增生性肠炎的精准防控提供依据。该研究运用巢式PCR和间接ELISA方法对饲料禁抗后不同来源的粪便样品和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饲料禁抗背景下,对采自不同猪场695份粪样的巢式PCR检测显示,猪群胞内劳森菌的总体感染率为23.88%,保育猪、肥育猪和种猪感染率分别为16.56%、29.58%和24.63%。对饲料禁抗和饲养期间限抗猪群的跟踪调查结果为,保育猪在30、44、58、72日龄的感染率分别是16.67%、20.00%、50.00%和70.00%;后备母猪的感染率44.44%—66.67%。对338份不同猪场送检血清样品的ELISA检测显示,胞内劳森菌的抗体阳性率为42.6%,不同猪场的阳性率10%—75.90%。上述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规模化猪场胞内劳森菌PCR检测阳性率和ELISA检测的阳性率均处于较高水平。饲料禁抗以及饲养期间限抗的保育猪和后备母猪群跟踪调查的最高感染率分别达70%和66.67%,保育猪随着饲养日龄的增加感染率呈明显地升高趋势。因此,在饲料禁抗背景下,规模化猪场应更加重视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了解新发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在广西猪群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为有效防控PCV3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PCR检测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广西482个规模猪场送检的917份病猪样品进行PCV3检测,并分析PCV3阳性率在广西不同地区、年份、季节和年龄段猪群之间的差异。对145份PCV3阳性病料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测。结果显示,PCV3除在百色、防城港未检出,在广西其他12个地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2017~2019年广西PCV3样品阳性率和PCV3猪场阳性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夏季PCV3阳性率最低,且明显低于其他3个季节;育肥猪PCV3阳性率最高,为21.70%,其次是流产母猪、保育猪、流产胎儿,阳性率分别为20.00%、19.05%和11.02%,哺乳仔猪PCV3阳性率最低,为8.21%;PCV3单一感染率较高,为30.34%,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情况也较为常见,甚至出现四重感染。调查结果表明,PCV3感染在广西普遍存在,且近年来感染呈增加趋势,可能有一定的季节性,对各生长阶段猪群均有一定程度的危害,以育肥猪最为严重,对母猪和保育猪危害也较大;PCV3单一阳性率较高,但仍以混合感染为主,尤其是与PRRSV和PCV2的混合阳性率较高,提示这3种病原在感染致病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