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产后急性消化不良性腹泻病例分析史兴山王永吉(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双城市·150111)双城地区奶牛产后急性腹泻发病率较高,约占产牛的3%~4%左右,个别病例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往往因重度脱水、产酸中毒而死亡。从1990年到目前共治疗100...  相似文献   

2.
赵林 《养殖技术顾问》2013,(10):120-120
奶牛达到配种年龄后或产后6个月不能配种受胎者均属不孕症之列,也可以认为不孕症是多种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综合表现。如果奶牛不能妊娠产犊,就不可能产奶,所以说妊娠产犊是泌乳的前提,不孕症在牛群中所造成的淘汰率占到牛群总淘汰率的1/3,严重影响奶牛经营效益,也是奶牛的常发病和多发病。  相似文献   

3.
舍饲黑白花奶牛产后繁殖机能恢复状况调查奶牛产后期长短是决定养牛效益好坏的关键时期,一般认为奶牛产犊后受孕时间不超过85天,即每年产1胎可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对乌鲁木齐市周围几个主要奶牛场黑白花奶牛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母牛产犊受孕期都在120天以...  相似文献   

4.
定时输精程序(Ovsynch/TAI)在奶牛繁殖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姚国良 《中国奶牛》2008,(12):33-35
应用生源结合诱情素的定时输精程序。对不发情、卵巢静止的奶牛以及产后60~75天发情正常的奶牛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发情奶牛应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情期受胎率为74%,而正常配种的情期受胎率为49.8%.提高24.2个百分点;对卵巢静止的奶牛应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有效率为97.2%,情期受胎率为64%:对产后60-75天发情正常的奶牛应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情期受胎率为68.6%,按正常方式配种的奶牛情期受胎率为45.6%,情期受胎率提高23个百分点。结论:定时输精程序在奶牛繁殖上的应用具有明显效果.适合国内饲养条件下任何奶牛场使用。  相似文献   

5.
李飞 《兽医导刊》2016,(16):180-180
崇信县铜城工业园区某奶牛养殖户发生了高产奶牛瘫痪,造成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四肢卧地不起,呈S状,经笔者诊断,确诊为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为奶牛乳热病,是产后奶牛突然发生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选用10%的葡萄糖酸钙,氢化可的松、奶牛产后大补液(钙磷镁钾糖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等以及针灸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黑龙江省呼玛县北疆乡李某饲养奶牛一头,6岁。奶牛原来产奶54千克,现在是第3产,产一母犊。产后牛不食,产后8小时胎衣下来,阴道流红色分泌物一整天。曾注射过葡萄糖酸钙、5%的糖、10%的糖、胃动力等药物治疗2天不见效,遂来就诊。1 临床症状奶牛病情较重,站立时散腿、打晃。检查奶牛体温38.3℃,心跳35次/分钟,呼吸60次/分钟,牛鼻镜发绀,眼半闭,头低,耳耷,精神沉郁,听诊第一心音较弱,阴道微红,左后肢踢腹,听诊时或用手触及腹部时,牛表现敏感,卧地时四肢伸开,压腹时牛有难受的表现。2 治疗2.1中午11时给奶牛注射:5%的葡萄糖1000毫升,氨苄青霉素20支,10%维生素 C10毫升8支,10%樟脑磺酸钠10毫升6支,复方氯化钠溶液1000毫升,10%葡萄糖  相似文献   

7.
产后瘫痪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严重紊乱疾病,通常由钙、磷含量不足,生产过程中肌肉神经损伤等原因引起。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此病多发生在膘情好、产奶量高的青壮奶牛,对产奶牛危害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此病也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奶牛淘汰,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黄光红 《中国奶牛》2011,(16):39-41
为了探索奶牛产后瘫痪发病规律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1134头适龄中国荷斯坦牛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奶牛产后瘫痪总发病率为24.34%;春、夏、秋、冬四季的发病率分别为9.6%、21.48%、27.84%和30.75%,其中冬季发病率最高;随着胎次、年龄和产奶量的增加,产后瘫痪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日粮种类和微量元素越少,奶牛产后瘫痪就越容易发生;奶牛产后瘫痪能够明显地降低受胎率、产奶量和乳品质。结果说明,该病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能够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产奶量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9.
酮病是奶牛最常见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全身性功能失调的疾病。每年各季均可发生,多发生于饲养管理较好的奶牛群。以产犊3~6次的奶牛发病率较高,其占产后母牛发病率的20%,并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酮病虽然可以治愈,也有少数引起奶牛死亡的现象,给养牛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治奶牛酮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将30头健康的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产前28d开始饲喂NRC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或Ⅰ组)、NRC标准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或Ⅱ组)和NRC标准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或Ⅲ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NRC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56d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产后奶牛千物质摄入量(DMI)、泌乳量及生殖激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围产期生殖激素的剧烈变化影响奶牛的DMI,泌乳量,糖、脂和蛋白质代谢,并主要通过调整NEFA的去路,适应机体的各种生理变化。干乳期能量摄入水平很可能是通过生殖激素对奶牛的DMI、泌乳和能量平衡进行影响和调节的。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风在中兽医上又称为"胎风",西医称为奶牛产后瘫痪、产乳热症。因母牛产前营养不良、分娩时间过长或者失血过多导致气血两亏所致。该病主要发生在膘情好、产3~6胎的高产奶牛,初产奶牛一般不发病。其主要特征是产后3d内多发,发病突然,病牛吞咽困难,四肢强直,肌肉或关节出现游  相似文献   

12.
付畅 《中国乳业》2023,(9):41-46+53
随着奶牛行业发展,牧场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追求高产量同时,都关注奶牛产后是否能尽快配种并受孕,从而缩短产犊间隔,减少饲养成本。新产牛护理中子宫保健是指奶牛产后子宫恢复到未孕时形态和功能的生理过程。产后子宫保健的过程和子宫恢复的状态决定奶牛产后第1次发情的受胎率,即首配受胎率。奶牛产后如果子宫复旧不全,会多发繁殖疾病,严重影响奶牛首配受胎率。由于产后发情配种未怀孕则导致受孕时间推迟,产犊间隔增加,意味着空怀饲养天数增加和牧场经济效益降低,所以牧场应时刻关注奶牛产后子宫护理工作及常见繁殖疾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我国南京地区荷斯坦牛围产后期日产奶量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收集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014年6月—2019年5月产犊的512头荷斯坦牛产后第1~7天的产奶量记录,利用SAS软件GLM过程分析胎次、泌乳天数、产犊年份、产犊季节产犊难易等因素对产后前7 d日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荷斯坦牛产后第1~7天产奶量分别为7.23、16.8、22.26、25.72、28.30、29.83、31.50 kg;产后第1~2天的日产奶量递增率最高,为132.4%,第6~7天的递增率最低,为5.6%;胎次、泌乳天数、产犊季节和产犊难易对产后前7 d的日产奶量均有极显著影响;6胎的奶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最高;夏季产犊的奶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季节;难产奶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奶牛;产后前7 d的日产奶量对奶牛自身生理状态和所处环境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本研究为建模分析荷斯坦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的遗传规律奠定了基础,为规模化牧场利用日产奶量数据对围产后期奶牛进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奶牛子宫内膜炎引起奶牛不孕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病之一,是引起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据报道,每年美国因奶牛不孕症造成的经济损失近2.5亿美元;英国报导不孕牛中约95%是由于子宫内膜炎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可占不孕牛的60.1%-92.0%。Barbu等(1980)报道,产后不孕的牛中约有70%患有慢性或隐性子宫内膜炎。在国内,瞿自明等1983-1985年对北京、上海、南宁、兰州等16个城市41个奶牛场调查了9754头适龄奶牛,有1684头发生子宫内膜炎(17.26%),占不孕牛的68.34%:东北地区奶牛场的奶牛子宫内膜炎占奶牛病的20%-30%。2006年笔者对青海某养殖小区产后不孕的91头奶牛进行调查,发现有74头是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占不孕的81.31%。奶牛子宫内膜炎造成大量奶牛不孕,缩短了奶牛的使用寿命,不及时正确治疗,将延长奶牛的产犊间隔,甚至被淘汰,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经过多年临床治疗,就如何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谈谈自己的体会,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大出血,是母牛在分娩过程中由于难产或助产不当引起子宫和阴道损伤致使血管破裂出现的大量失血。在临床上发病率虽然不高,但由于其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给养牛户造成的损失惨重。从2006年3月到2007年4月,我市奶牛产犊2800多头次,发生产后大出血11例,发病率为3.9%。11例中死亡7例,占发病的64%;治愈3例,占27%,1例由于产道继发顽固性炎症被迫淘汰。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卧倒174小时不起治愈病例张海生,刘长安,兰永东(新疆农二师34团兽医站,尉犁841506)笔者在工作中曾治疗1例奶牛产后卧倒174小时不起而治愈病例。报道如下。临床症状1992年12月9日,我团四连张×家1头黑白花奶牛,4岁,膘度中上,产一...  相似文献   

17.
应用激素提高奶牛产后繁殖率的处理方法付尚杰,刘文信(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161041)奶牛产后繁殖率直接影响到奶牛的产犊间隔时间、终生产奶量、终生繁殖率和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文献报导了应用激素提高奶牛产后繁殖率的不同处理方法,收到了较好...  相似文献   

18.
汪志铮 《中国乳业》2010,(10):48-49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也称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以急性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本病主要发生于产后的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高的,胎次为3~6胎的最容易发生(美国乳热症的发病率大约为6%),年产量在6000kg以上者发病多,初产奶牛一般不发病。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后突发的一种代谢病。此病多发于高产奶牛,大多发生于3~6胎(5~9岁),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此病多发生在顺产后的头3d内(多发生在产后12~48h),临床主要表现为低血钙,感觉散失、全身肌肉无力、四肢瘫痪。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截瘫的病因分析和预防王振学,刘桂芝(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县兽医院呼兰150500)奶牛的产犊性疾病,占奶牛普通性疾病相当的比例,奶牛产犊期间的截瘫也时有发生,并一时与产后瘫痪和爬卧母牛综合症以及醋酮血病很难区别。为此,对产犊期间患截瘫21例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