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虾工厂化养殖和土池养殖溶解氧消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和土池养殖中国对虾过程中的各耗氧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的土池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水柱和底质耗氧量分别占总耗氧量的3.749/6、17.359/6和78.919/6;在凡纳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占总耗氧的72.679/6,水柱耗氧占27.339/6。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中,对虾耗氧是最大的耗氧因子;而土池养殖后期,底质耗氧是主要耗氧因子。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超微气泡技术在水产养殖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在小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生态系统中,以常规鼓风充气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微气泡发生装置,研究对比其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增氧效果、水体相关理化和生物因子的响应及对虾生长情况。结果显示:超微气泡能有效地提高水体中溶氧质量浓度,并使之维持更长的时间;与常规充气相比,在超微气泡技术条件下,养殖水体溶氧质量浓度平均高出7.66%,差异显著(P0.05);超微气泡能加快养殖水体颗粒物的降解,并对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结构产生影响;对虾在两种充气方式下,生长率和存活率都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超微气泡技术对提高养殖水体溶氧的效果显著,在对虾养殖中应用是可行的;超微气泡技术为水产养殖新装备的研究应用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一、鱼塘淤泥过多的危害1郾养殖鱼类产量低由于淤泥增厚增多,池底抬高,造成池塘水体容量变小,池塘水温变化增大,饵料生物的数量就会随之减少降低,这些都不利于密养高产。2郾容易产生泛塘死鱼淤泥中存在着大量有机质,这些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水体中溶解氧。淤泥愈多,所含的有机质就愈多,则耗氧量也愈多,这将导致整个水体的溶氧量不足。特别是一旦遇到大风大雾、雷阵雨等气压偏低的不良气候,就会造成池塘鱼类严重缺氧浮头、泛塘,严重时全塘鱼死亡。3郾容易形成“老水”淤泥有机质中存在着大量的氨,导致“水体老化”,使鱼生长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4.
在池塘底部及中下层水体,处于塘底有毒有害物质向上浮升、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向下沉积,从而在水底的交汇处肜成一个特殊的层面?高密度养殖投饵多、排泄量大、藻类死亡、滥用絮凝性底改等因素导致该特殊层面发热、发臭、泛酸,腐败菌(弧菌或嗜水气单胞菌)大量繁殖,生物和化学耗氧量大,亚硝酸盐、氧氮等有毒物质严重超标.成为原生动物、细菌、病毒的滋生地.成为名副其实的“聚毒层”,又恰恰足对虾的核心生活区。“聚毒层”如不及时消除,黑鳃、黄鳃、甲壳溃疡、白浊偷死等各种对虾病害则随之而生。下面就造成虾池水质、底质变坏的原因及改良底质的方法提出一些见解,供参考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虾池水体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虾为研究对象,对复合型活菌净水剂改善虾池水质的效果进行观测分析.在虾池中加入复合型活菌净水剂,待其生长繁殖后,测定水体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溶氧、化学耗氧量、pH值及异养菌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复合型活菌净水剂能较好地改善水质,并能抑制异养菌的增长,但对溶氧无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进入12月份,各地冬棚基本搭建完毕,对虾冬棚养殖已经开展。与露天养殖不同,冬棚养殖是封闭的,棚中的温度、气压、光强等与外界自然环境差别很大,特别是薄膜封闭条件下的水体溶氧很难达到露天养殖时的浓度。因此,维持一定藻类种群及数量,保证水体溶氧,稳定水环境中pH值、控制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含量,是冬棚养殖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张忙友 《水产养殖》2012,33(10):55-55
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养殖水体最常见隐形杀手.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经常伴随在养殖的全过程,给养殖动物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1 产生过程 氨氮和亚硝酸盐是由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水体施肥、动植物尸体、淤泥中的有机质等厌氧分解转化而来. 亚硝酸盐是氨氮在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参与下转化而成,一旦水体溶氧不足,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数量不足等,正常的硝化作用受阻,亚硝酸盐的生产机制就会加强,并在水体内大量积累,形成潜在危害.可以说,水体中的含氮物质是生产亚硝酸盐的原料,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则是加工厂,水体缺氧或微缺氧是产生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8.
虾池水质改良剂的研制及其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硕良  阮金山 《福建水产》1993,(3):18-24,30
对虾养殖池中日益沉降积聚的对虾排泄物、残饵及其他有机质的氧化分解,不仅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而且在嫌氧细菌作用下产生NH_3、H_2S、CH_4等有害物质,常使对虾直接致害或大量发病,亦引起虾池逐年老化。因此,研制降解虾池水体中有害物质且对养殖生物无害的水质改良剂,推广应用于大面积对虾养殖池,对于保持虾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对虾养殖产量,减少对虾发病率,延缓虾池老化,增加经济效益,均有重要意义。迄今,国内外水质改良剂的种类较多,大多为化学改良剂和生物改良剂。有的产品已投放市场,但在大面积推广方面遇到种种困难。原因是有的产品效期较短,价格昂贵;有的产品用量太大,只适用于高密度小面积养殖池。根据我国对虾养殖方式和现状,必须研制简便易行,量小效高,经济实用的水质改良剂才适于大面积推广。故我们筛选了几种矿物质进行预处理,并添加几种较纯的化学物质进行优化组合,通过数十次单因子和多因子的筛选实验,研制出降解虾池有害物质(NH_3、H_2S、有机质)效果较好的G.L.J—I型水质改良剂。  相似文献   

9.
<正>2.定期施洒复合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是指有益微生物及其分泌合成的代谢产物,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在鱼类养殖季节,定期施洒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体和养殖鱼类有以下作用:①改善水质方面:能迅速肥水,降低氨氮,增加溶氧;高效分解大分子有机质如:粪便、残饵、代谢产物等;维持水体微生  相似文献   

10.
大眼鳜幼鱼的耗氧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耗氧量常被用作衡量鱼类代谢的依据。目前,对鱼类耗氧的量测定工作已有不少报道,但对鳜鱼的有关研究报导甚微。本文是水库研究所1987年对大眼鳜幼鱼的耗氧量及窒息点进行了初步测定,测定表明鳜幼鱼对水体的溶氧水平比较敏感,体重稍有变化,个体的呼吸强度、氧阀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高产池塘,由于鱼的密度大,水质肥,饵料生物多,有机质分解等因素,耗氧量大。为了促进鱼类生长,确保鱼类安全,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增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海水养殖池塘溶氧平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围隔实验法,研究了施肥养殖台湾红罗非鱼(Oreochromismosambicus×O.niloticus)和投饵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的海水池塘中溶氧的昼夜平衡。测定了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水柱呼吸耗氧量和底泥呼吸耗氧量;用估测模型计算鱼、虾呼吸耗氧量及用差减法估计大气扩散作用引起的得氧或失氧。结果表明:在海水池塘溶氧的收入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占90%以上,大气扩散溶入低于10%;在海水池塘溶氧的支出中,水呼吸耗率约占62.48%,鱼、虾呼吸耗氧约占18.18%,底泥呼吸耗氧约占19.35%。且施肥鱼池和投饵虾池的溶氧平衡状况不同  相似文献   

13.
研究设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压力式氧溶解装置进行池塘增氧和自动化在线溶氧监测,对照组为常规充气式增氧机。试验证实,试验组能够保证养殖期间凡纳滨对虾对水体溶氧水平(4mg/L)的需求,而对照组则不能完全满足对虾养殖对溶氧的要求。试验组虾的生长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池塘的水色始终保持茶褐色,而对照组为绿色,并伴有微囊藻水华。  相似文献   

14.
<正>1养殖水体溶氧低引起的游池1.1溶氧降低的原因1.1.1闷热或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游池特征:对虾起浮,在水表无方向游动,多为单游,少有群游。1.1.2养殖中后期,池塘生物量大,养殖容量增加。游  相似文献   

15.
陈宇  李海洋 《内陆水产》2000,25(9):12-13
从女山湖水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看,水质呈中性,属软水,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水中溶氧丰富,有利于水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利用,促进营养盐类的再生,控制水质恶化;水中营养盐类较为丰富,有利于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生长是水产养殖的良好水体。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导致海洋、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中富营养化的发生,全球约有75%以上的封闭型水体存在富营养化问题[1]。上述富营养水体携带大量毒素进入对虾养殖池,对虾养殖过程中过量残饵、水生动物粪便堆积、死亡藻类沉积等进行厌氧分解也产生大量毒素,这些毒素导致对虾养殖池毒素富集超标,造成对虾免疫力下  相似文献   

17.
以氧锥为气水混合装置的纯氧增氧系统溶氧效率高,但需产生一定气耗及能耗。本研究运用物质平衡等相关原理,对通入氧锥纯氧气体流量、养殖水体流量进行科学设计,分析其运行成本,并讨论设计关键问题。结果显示:采用一定锥体结构尺寸氧锥,当通入其纯氧气体流量为14.6 L/min、养殖水体流量为1 327.3 L/min(养殖系统水循环量79.6 m3/h)时,能充分利用氧锥81.88%~89.07%高溶氧效率,提供1 026.8~1 116.9 g/h养殖系统需氧量,完全满足养殖水体300 m3、养殖密度6 kg/m3的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溶氧量需求。氧锥运行耗氧1 252.7 g/h,耗电2.9 kW·h。研究表明,本设计对提高纯氧增氧系统技术性能,推进纯氧增氧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中广泛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正海水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技术是指通过引入鱼、虾和贝养殖品种,鱼类生活在水体中下层,虾和贝生活在水体下层,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鱼类摄食对虾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降低了水体化学耗氧量。对虾和贝类在埋栖运动和呼吸时,可以增强底泥和水体的气体交换,促进底泥有机物质的氧化和无机盐的释放,提高虾池氮、  相似文献   

19.
夏季气温高,鱼耗氧量大,水体溶氧减少,往往出现泛塘。一旦出现泛塘征兆,如食欲减弱,甚至不食;小鱼虾池边活动多;底层鱼夜间浮游等,就应及时采取措施。湖北省汉川县部分专业户的经验是: 1.迅速增氧。有增氧机的地方,立即打开增氧机;无增氧设备的鱼塘,用船在池中击浪拍打,或人在池中游泳;小水面可用棍棒强击水面,进行人工增氧。  相似文献   

20.
正长鳍篮子鱼(S.canaliculatus),属鲈形目、篮子鱼科、篮子鱼属,是我国南方地区海水网箱混养的重要鱼类,但池塘单养模式较少。长鳍篮子鱼是暖水性鱼类,养殖生长适应水温在23℃~33℃,属广盐性鱼类,生长最适盐度约在20左右,长鳍篮子鱼耗氧量较大,对溶氧要求高,无法存活于溶氧低于2mg/L的水体,当水体溶氧低时,容易出现缺氧死亡,夏天养殖容易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氧。长鳍篮子鱼容易受惊吓产生应激反应,养殖过程中不能过大刺激长鳍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