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菊麦"2+2"立体丰产栽培方式,得色素万寿菊平均产量4528.kg/667m2,对照增产70.0%,麦产量414.kg/667m2.麦套作纯效益3473.元/667m2,到了菊麦双丰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拱棚西瓜复种大白菜栽培技术是城郊农户采用的一种高效栽培技术。西瓜平均单产3294kg/667m ,收入864.9 元/667m ;大白菜平均 2 2单产6250kg/667m ,收入1000 ̄1200 元/667m ,合 2 2计收入1864.9 ̄2064.9 元/667m 。其主要栽培技  相似文献   

3.
<正>0引言2009年和硕县积极推广"小茴香——大豆"套种模式,一般小茴香产量80kg/667m2,产值1280元/667m2,大豆产量280kg/667m2,产值1176元/667m2,扣除成本,纯收入1600元/667m2。  相似文献   

4.
旱地生姜-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整和优化旱地种植结构,发展多元化种植制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经济收益,2002年我们在仁庄镇小令等村进行旱地生姜--西瓜高产、高效生产示范,总面积4.9hm2,生姜667m2产量1482.5kg,单价1.00元/kg,667m2收入1482.5元;西瓜667m2产量1562kg,单价0.60元/kg,667m2收入937.20元;全年667m2收入2419.70元,总收入17.785万元.  相似文献   

5.
0 引言 霍城县三宫乡耕地面积2.90万(667m2),人口1.44万人.2008年棉花种植面积1.54万(667m2),占耕地面积52%,籽棉305.5 kg/667m2,总产籽棉470.5万kg.籽棉收购价4.4元/kg,植棉总效益2070.2万元,人均棉花收入1437.64元/667m2.  相似文献   

6.
双季黑糯甜玉米间套作半夏的栽培模式.其优势在于玉米喜光,根系深;而半夏喜荫,根系浅.这种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光能、不同吸肥层次的栽培模式,比常规种植,双季黑糯甜玉米可收入约7000元/667m2.半夏近几年国内市场及出口量倍增,货缺价扬,收购价已涨到40~50元/kg,按产于品约250kg/667m2,仅半夏一项年产值12 000多元.此种高效栽培模式年产值可达近2万元左右/667m2.  相似文献   

7.
香蕉是广西灵山县农业和农村的支柱产业,也是灵山栽培历史悠久的广西优质农产品,香蕉当年种植当年收益,易管理,高产稳产.目前,全县种植面积8866.67 hm2,年产量30多万t,最高667 m2产量达5560 kg、收入可达10676元.  相似文献   

8.
蔬菜一年四熟高效种植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实现农民增产增收,2004-2008年在遵义县新舟镇进行了20hm2的无籽西瓜-早熟耐热大白菜-正季耐热大白菜-雪里蕻一年四熟蔬菜高效种植示范,每年平均投入劳力78个/667m2,投资948元/667m2,平均每年产量15 500kg/667m2,产值11 400元/667m2,直接收入10452元/667m2.  相似文献   

9.
"青蒜-豇豆+花生+秋番茄"立体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总产值达1万元/667m2以上。为进一步促进该模式在南通地区推广,现对相关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项城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传统的种植模式是麦收后种豆种玉米,大豆、玉米价格较低,农民收入较少.通过近几年的摸索,我们发现种植南瓜收入较高,与种植玉米相比,每667m2可净增收2000-2500元(南瓜每667m2产量2500-3000kg,销售价格1.2-1.5元/kg,每667m2收入3000-3500元),如何种好南瓜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早果菜-水稻-秋冬果菜三熟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充分利用罗句的"天然温室"优势,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在不同的蔬菜淡季,向市场提供商品蔬菜,2003年开始进行早果莱-水稻-秋冬果菜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2007年示范面积163.3hm2,平均三季产值迭6617元/667m2;带动面积700hm2,三季平均产值5880元/667m2.一年三熟667m2最高产值达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秦通 《北京农业》2011,(36):23-24
评价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叶原料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育期与不同的栽培密度关系不大;农艺综合性状以1100株/667m2处理最优;原烟外观质量以1100株/667m2处理的橘黄烟最多;经济性状以1100株/667m2处理最好,平均667m2产值达到2816.05元,分别比1000株/667m2处理区和1200株/667m2处理区增加100.88元和107.95元,产值增长幅度分别为3.58%和3.83%。本研究为烟叶合理密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果园-辣椒套作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园—辣椒套作每667 m2收干辣椒90.52 kg左右、猕猴桃增产739.08 kg、增产15.38%;每667 m2果园总收入8 146.54元,较猕猴桃单作增收2 533.90元左右,经济效益提高45.15%,既减少了化学农药施用,降低了成本,又达到了对果园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品种最佳播种期、密度与施肥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正交设计,选4个栽培因素,即品种(A)、播期(B)、密度(C)、施肥种类和数量(D),均采用3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因素中,赤单202的最优组合是产量734.5kg/667m2,5月5日播种,密度3600株/667m2,追N肥30kg/667m2;赤早5号的最优组合是产量692.3kg/667m2,4月25日至5月10日播种,密度3600株/667m2,追N肥40kg//667m2;赤单661的最优组合是产量784.5kg//667m2,5月5日播种,密度3200株/667m2,追N肥40kg/667m2。  相似文献   

15.
涵江区花生“3414”田间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开展花生"3414"田间肥效试验,建立氮、磷、钾肥施用量与花生产量的肥效模型,以确定最高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为当地花生配方施肥和推荐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花生每667 m2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 7.58 kg,N∶P2O5∶K2O=1∶0.55∶1.12,花生最高产量369.34 kg;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7.05 kg,N∶P2O5∶K2O=1∶0.56∶1.14,最佳利润达2 284.6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基质无土栽培中基质的最佳用量,试验研究了每株1 ̄5L的基质用量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生长发育和产量受根际基质用量的影响,在1 ̄5L的范围内,基质用量增多,黄瓜的生长越好,产量也越高。但每株基质用量在4 ̄5L时,黄瓜生长及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在除去基质成本时,基质用量4L的黄瓜效益比5L的高370元/667m2。因此,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黄瓜采用炭化稻壳和木屑混合基质栽培时,每株基质用量可采用4L,即每667m2的用量为8m3。  相似文献   

17.
城固县马铃薯"3414"田间肥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城固县马铃薯最佳施肥配方为纯氮13.92 kg/667 m2、五氧化二磷6.86kg/667 m2、氧化钾22.25 kg/667 m2,产量可达1 678.4 kg/667 m2,增产772.8 kg/667 m2,净增收1 515.84元/667 m2,投入产出比达1.00∶5.79,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全县及同类生态区马铃薯施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进行白菜3414田间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氮、钾肥对白菜产量的影响远高于磷肥;每667m2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N15kg、P2O5 4.8kg、K2O 14kg,白菜产量为2709kg,经济效益达4721.91元。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沿江地区大棚保护地夏季利用模式的效益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棚"春提早黄瓜-晚秋莴笋"模式为对照,在该模式中分别插入种植鲜食玉米、鲜食大豆、丝瓜、丝瓜+小白菜等作物,进行大棚保护地夏季利用模式的经济效益研究和可利用性分析。结果表明:插入鲜食玉米、鲜食大豆、丝瓜、丝瓜+小白菜后,大棚保护地每667 m2产值分别增加1015、865、3780和5829元;新增纯收益率分别为8.11%、6.22%、33.57%和55.15%;边际成本报酬率分别为2.15、1.93、2.46和2.72。利用大棚棚架种植丝瓜和棚架种植丝瓜并套种小白菜,为两种显著增收型的夏季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南方水网平原稻区绿肥还田效果,于2010-2011年连续设以紫云英为绿肥进行还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等肥料用量情况下,以1000kg/667m2的绿肥代替部分化学养分时,比单用化肥增产29.1~35.5kg/667m2,增幅6.0%~7.3%,增收64.08元/667m2,同时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