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河南省各地区采集的各种植物上的锈菌标本约150余份,经初步鉴定,共有锈菌20个属,118种,寄生于130种植物上。其中省内新记录属3个拟三孢锈菌属(Triphragmiopsis Naum.),串孢锈菌属(Frommea Arth.)和夏孢锈菌属(Uredo Pers.);国内新记录种3种桑锈孢锈菌构树变种(Aecidium mori Barcl.var.broussonetia),臭椿鞘锈菌(Coleosprium sp.)和扁担木层锈菌(Phakopsora sp.);省内新记录种24种,本文报道13种,即鞘锈菌(Coleosporium)2种,多孢锈菌(Phragmidium)2种,层锈菌(Phakopsora)1种,锈孢锈菌(Aecidium)3种,夏孢锈菌(Uredo)2种,锈孢锈菌变种(Aecidiu var.),串孢锈菌(Frommea),拟三孢锈菌(Triphragmiopsis)等各1种。并对各新记录种的夏孢子、冬孢子和锈孢子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2.
报道内蒙古柄锈菌科胶锈菌属和单胞锈菌属共33种,其中藜单胞锈菌Uromyces chenopodii、野豌豆单胞锈菌U.ervi、原单胞锈菌U.haraeanus、近藤单胞锈菌U.kondoi、酸模单胞锈菌U.rumicis、苦马豆单胞锈菌U.sphaerophysae和车轴草单胞锈菌U.trifolii等7种为内蒙古新记录种。文中提供了真菌名录,包括寄主和标本号。引证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锈病病原种类、发生分布特征、病原间及其与柄锈菌属其他锈菌的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通过症状观察,病原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检测对采自云南不同蔗区的57份锈病样品进行病原鉴定;并构建NJ树分析甘蔗锈病病原与其他柄锈菌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云南勐海海引1号4份锈病样品的夏孢子堆桔黄色,夏孢子梨形,栗褐色或金黄色,表面有刺,壁顶端加厚10μm,大小为(25~50)μm×(16~35)μm,具4~5个芽孔。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屈恩柄锈菌(GU058021)同源性在99.9%以上,表明这些锈病样品是由屈恩柄锈菌引起的甘蔗黄锈病;其余53份锈病样品的夏孢子堆棕红色,夏孢子球形,棕色至深棕色,表面布满小刺,壁四周均匀加厚,大小为(20~40)μm×(13~25)μm,芽孔多4个;侧丝无色,匙形。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黑顶柄锈菌(GU058001)同源性在99.8%以上,表明这些锈病样品都是由黑顶柄锈菌引起的甘蔗褐锈病。系统进化树显示,文章获得的4条屈恩柄锈菌与Puccinia polysora(GU058024)聚为1组,遗传关系近;53条黑顶柄锈菌与P.nakanishi...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报道了梨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sp.)的寄生及形态特征。梨锈重寄生菌寄生于梨锈菌的锈子器及其附近,锈寄生菌的分生孢子座将梨锈菌的锈孢子牢牢地封死在锈子器内最终消解。描述和测量了梨锈重寄生菌在自然条件和人工培养基上产孢结构、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及大小。  相似文献   

5.
在杭州和舟山定海采集得海州常山叶(Clerodendron trichotomum)Thunb.鞘锈菌(Coleosporium cler-odendri Diet.),而且有的夏孢子堆上长满米黄色菌丝,从这些颜色不正常的夏孢子堆及其单个夏孢子中一致地分离出一种镰刀菌,通过培养性状及形态的研究,鉴定为Fusarium moniliforme Var.intermedium Neish etleggett(串珠镰孢中间品种). 用分离得的镰刀菌接种海州常山叶上新长出的鞘锈菌夏孢子堆上,结果锈黄色的夏孢子堆渐变米色,其症状和自然界夏孢子堆的变化一样,用新鲜未感染黄色的夏孢子与镰刀菌分生孢子的混合悬浮液,喷雾接种到健康的海州常山新叶上,其发生的夏孢子堆数量大大少于单用夏孢子接种(对照)所产生的数量。  相似文献   

6.
寄生在杨属(Populus)树种上的栅锈菌属(Melampsora)锈菌,不同的菌种其夏孢子的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分种的依据。本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各种杨树上Melampsora锈菌夏孢子和侧丝的形态特征做了比较观察,并根据这些形态特征来鉴定我国杨属树种上寄生的Melampsora锈菌的种类,还对一些菌种寄生的范围做了调查。 我国杨属树种上寄生的Melampsora锈菌经鉴定的有7种,即:M.magnusianaWagn.;M.laricis Hart(=M.larici-tremulae Kleb.);M.abietis-canadensis (Farl)Ludw.;M.pruinosae Tranz.;M.larici-populinaKleb.;M.allii一populina Kleb.;M.occidentalis Jack.。其中M.abietis-canadensis(Farl)ludw和M.occidentalis Jack.在我国是首次报道。M.larici-populina Kleb和M.allii-populina Kleb绝大多数夏孢子头部光滑无刺,但少数孢子头部有小刺,这一点与国内外的报道不同。  相似文献   

7.
陈明  刘铁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988+1991-1988,1991
报道柄锈菌属的一个中国新记录种:驴蹄草柄锈菌,寄主为三角叶驴蹄草,研究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  相似文献   

8.
报道河南植物区系被子植物1新记录属(Cheilotheca Hook.f.),10新记录种,3新记录变种.  相似文献   

9.
报道新记录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 Ruiz&pav.),该种原产南美,现成为东北地区有害入侵杂草。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甘肃苍耳属一新记录植物刺苍耳(Xanthium spinosum L.),并编制了我国苍耳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海南省莎草科1种新记录归化植物——断节莎(Cyperus odoratus L.),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各地区采集的各种植物上的锈菌标本约 1 50余份 ,经初步鉴定 ,共有锈菌 2 0个属 ,1 1 8种 ,寄生于 1 30种植物上。其中省内新记录属 3个 :即拟三孢锈菌属 (TriphragmiopsisNaum)、串孢锈菌属 (FrommeaArth)和夏孢锈菌属 (UredoPers) ;国内新记录种 3种 :桑锈菌构树变种 (Ae cidiummoriBarcl.var.broussonetia)。臭椿鞘锈菌 (Coleosporiumsp .)和扁担木层锈菌 (Phakopso rasp .) ;省内新记录种 2 4种 :即鞘锈菌 (Coleospo …  相似文献   

13.
从河南省各地区采集的各种植物上的锈菌标本约150余份,经初步鉴定,共有锈菌20个属,118种,寄生于130种植物上。其中省内新记录属3个:拟三孢锈菌属(TriphragmiopsisNaum.),串孢锈菌属(FrommeaArth.)和夏孢锈菌属(UredoPers.);国内新记录种3种:桑锈孢锈菌构树变种(AecidiummoriBarcl.var.brousonetia),臭椿鞘锈菌(Coleospriumsp.)和扁担木层锈菌(Phakopsorasp.);省内新记录种24种,本文报道13种,即鞘锈菌(Coleosporium)2种,多孢锈菌(Phragmidium)2种,层锈菌(Phakopsora)1种,锈孢锈菌(Aecidium)3种,夏孢锈菌(Uredo)2种,锈孢锈菌变种(Aecidiuvar.),串孢锈菌(Frommea),拟三孢锈菌(Triphragmiopsis)等各1种。并对各新记录种的夏孢子、冬孢子和锈孢子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14.
天水地区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研究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天水地区小麦条锈菌的越夏越冬高度和主要地区范围,因降雨(雪)多少和温度高低的变化情况,以及秋、春季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且首次证明,天水地区小麦条锈菌的秋季菌源可随风传入关中,成为关中秋季发病的主要菌源。此外,还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一种新归化植物——绣球小冠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中国新记录归化植物——绣球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该种原产欧洲地中海地区,现成为沈阳地区一种归化杂草。  相似文献   

16.
红松松针锈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松松针锈病是分布广、发病重的长年流行病。人工接种试验和野外调查结果证明病原菌是升麻鞘锈菌(Coleosporium cimicifugatum Th(?)m.),其性孢子和锈孢子的寄主是红松[Pinus koraeinsis],夏孢子和冬孢子的寄主是升麻(Cimicifuga foetide)、单穗升麻 (C.simplex)、燕尾凤毛菊(Saussurea serrata)、东北燕尾凤毛菊 (S.serrate var.amureinsis)、北凤毛菊(S.discolor)和卵叶凤毛菊(S.grandifolia)等六种植物,夏孢子有再侵染力和交互侵染力。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采自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荒漠植物紫草科等6科植物上寄生的单胞锈菌7个种。寄生在椭圆叶天芥菜Heliotropium ellipticum上的天芥菜单胞锈菌Uromyces heliotropii为中国新记录;寄生在康乃馨Dianthus caryophyllus上的石竹单胞锈菌Uromyces dianthi首次在中国发现其冬孢子阶段。研究标本保存在新疆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AAC)。  相似文献   

18.
菊花白锈病是菊花重要的流行性病害,其传播迅速,危害严重,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失。该病在国外早有发现,病原菌确定为堀氏菊柄锈菌(puccinia horiana p.henn.),但其侵染途径、发病规律等涉及所在地生态条件或养护管理方法,故结论有所不同。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孢子是由叶背面的气孔侵入,不同温度下病原菌潜育期不同,在空气湿度大、通风条件差的环境,植株发病率高。不同菊花品种对该病抗性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9.
烤烟根部真菌区系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从云南省楚雄市、玉溪市、保山市等8个烟区采集到烤烟根茎病害标本347号,经分离、纯化、鉴定,初步获得腐霉菌(Pythium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疫霉菌(Phytophthora spp.),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basicola)等13个类群真菌区系;通过致病性测定,其中,6个类群有致病性;复合侵染能增强致病能力;并鉴定出楚雄市等地的烤烟根病有猝倒病(Pythiumaphanidermatum Hesse),黑胫病(Phytophthora porasiticavar.nicotianae Tucker),根黑腐病(Thielaviopsis basicola Ferr)等6种。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海南省胡椒科(Piperaceae)胡椒属(Piper L.)植物新记录种变叶胡椒(Piper mutabile C. DC.),并简要描述了该种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