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房灵敏 《种子科技》2022,(1):58-60,84
以山东省为例,探究玉米高产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分析该地区玉米种植优势,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双行交错种植技术、合理密植技术3个方面,深入剖析山东省玉米高产原因.最终得出结论,选择优势品种、单垄双行交错种植、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密植、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提升玉米产量和产值,实现农民增收创收.  相似文献   

2.
莱芜大蒜种性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莱芜大蒜以辛香味浓、品质佳、耐贮运而驰名中外.近年来,大蒜品质下降,抗逆能力变弱,单产低而不稳、种性退化.造成退化的原因一是大蒜生产上长期利用无性繁殖,易受不良的生态环境影响,尤其是病毒和高温;二是良种良法不配套;三是选留种和贮种方法不当;四是品种混杂现象严重.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山区大穗型玉米推广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就如何推广并发挥大穗型玉米的增产潜力做了较详细的论述.首先回顾了大穗型玉米品种推广的历史与现状,接着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大穗型品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八个方面叙述了发挥大穗型玉米杂交种增产潜力应采取的措施:严把亲本繁殖和制种田间质量关;科学合理布局;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搞好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种子商品质量;严格遵循引种原则和程序;管理部门正确引导;加强种子市场管理.  相似文献   

4.
大蒜茬花生有色地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芜是全国著名的"三辣"之乡,近几年由于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大蒜面积逐年扩大,现已发展到 1.3万公顷以上.常规的种植方式是在大蒜收获后种植玉米,这种种植方式,产量虽高,但经济效益低.把种植夏玉米改为种植夏花生,通过选择适宜的花生品种、采取合理的播种方式、有色地膜覆盖技术、科学化控技术和农机农艺技术相结合等,使蒜茬花生平均 667m2产量达 477.6kg,平均增收 921元左右,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莱芜市及同类地区农民开辟了一条简便有效的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杞县是全国最大的无公害大蒜生产基地之一,由于多年种植,品种退化严重,病虫害逐年加重,蒜头、蒜薹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大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2004年我们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资助下与河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用组织培养繁殖的大蒜脱毒良种对其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经过2年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大蒜鳞茎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生长规律,对不同发育期大蒜植物生长与鳞茎膨大相关农艺性状的生长动态进行观测,以白皮蒜特选261、特选36-1和紫皮蒜中蒜1号、脱毒蒜、特选17共5个大蒜品种为试验材料。从鳞茎膨大初始期至成熟期,每7 d取样调查,随机观测15株。分别测量地上部分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单株叶片数、根毛长、鳞茎直径、鳞茎高、根毛重、地上部分鲜干质量、鳞茎鲜干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个大蒜品种鳞茎高、鳞茎直径和鳞茎干质量均表现稳步上升,根毛干质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品种间株高、株幅、叶长、叶宽、鳞茎直径、鳞茎鲜质量、根毛干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鳞茎干质量的增速中蒜1号均高于其他品种;中蒜1号和脱毒蒜属于晚熟类型,特选17、特选36-1和特选261属于早熟类型,在早熟蒜中特选17相对高产;紫皮蒜中蒜1号、脱毒蒜、特选17的鳞茎直径增速较白皮蒜特选261、特选36-1快,接近收获期,紫皮蒜鳞茎干质量也显著高于白皮蒜;植株地上部干质量变化与地下鳞茎干质量变化趋势相似。该研究针对大蒜多品种间多性状综合比较,根据大蒜鳞茎干质量、鲜质量生长变化,找出了大蒜地上部植株生长和地下部鳞茎膨大的关键时期和转折点,为大蒜新品种选育和实现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1.选好品种以采收早蒜薹为主时,可选用蔡家坡紫皮蒜或洋县紫皮蒜等叶片宽、生长发育快的早熟品种;以采收晚蒜薹和蒜头为主时,可选用叶片窄、生长发育慢、蒜头较大的蔡家坡白皮蒜等晚熟品种。2.茬口选择以小麦茬为宜,忌重茬,已种植过葱、蒜、韭的地块,应间隔3年以上再种植大蒜。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大蒜挥发物对烟蚜种群的控制效应,为大田间作套种防控烟蚜提供科学参考。本试验采取室内盆栽饲养的方法,测定紫白皮品种大蒜对烟蚜种群数量、种群增长率、驱避效果与干扰效果的影响,模拟紫白皮品种大蒜对烟蚜种群的控制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紫白皮大蒜对烟蚜种群数量、种群增长率与干扰作用都具有显著影响(P<0.05)。29 d内,紫白皮大蒜对烟蚜种群数量、种群增长率与干扰作用分别减少了76.84%、27.03%和27%。然而,大蒜挥发物对烟蚜的驱避率影响不显著(P>0.05)。越到后期,大蒜挥发物对烟蚜的控制效果越明显,最强时为0.34。试验结果说明大蒜挥发物能对烟蚜种群起到明显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远坤 《种子》1998,(6):57-58
油菜是安顺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为3.3万公顷左右。由于自然、历史、社会和经济等多种原因,油莱种植水平一直很低。近年来采取有力措施大抓科技兴农,使油菜栽培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油菜品种不良、耕作粗放的落后状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目前生产上粗放经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一是芥菜型地方老品种面积大,约占油菜总面积的50%,而高产类型的甘兰型油菜品种和杂交油菜组合的覆盖面小,也缺乏生产对路的主推良种或组合,二是栽培管理落后,条播和撒播面积大,基本上未进行间苗匀苗。即使有一部分小窝点播,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0.
<正>农作物良种补贴是指国家通过建立良种推广示范区,对农民选用农作物良种并配套使用良法技术进行的资金补贴,目的是支持农民积极使用优良作物种子,提高良种覆盖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改善品质,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的原则和"全面覆盖、整体推进、因地制宜、补贴农民"的思路,采取科技服务与政策扶持相结合,良种良法配套与高产优质相结合,重点推广优质高产品种,集成配  相似文献   

11.
<正>大蒜属百合科葱属一至二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中亚地区,性喜低温冷凉气候条件。1选育过程母本绿丰1号为民乐紫皮大蒜,该地方品种具有个大、瓣肥、肉厚、汁浓、味辣、耐贮存等优良性状,选择它作母本成功的几率较大。父本为新疆吉木萨尔白皮大蒜,该品种同样具备个大、瓣肥、肉厚、汁浓、味辣、耐贮存的优良性状,且两个亲本距离较远,属于远缘结合,符合选(育)种目标,利用双亲培育出的绿丰1号(黑色蒴果)种植的蒜苗商品性、适应性、丰  相似文献   

12.
大蒜小辣椒间套种植是临颍县近年来主要推广的一项农业高产高效生产措施.针对生产实际,提出选择适宜品种、选配适宜套种模式,以及大蒜和小辣椒间套种植具体栽培技术等高产栽培措施,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压片法对源自新疆不同地理分布区的大蒜的核型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为新疆大蒜品种改良、新品种培育以及遗传多样性特征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为二倍体2n=2x=16,随体出现在短臂上,核型均为2A。新疆大蒜无M染色体,内地中牟大蒜有1条M染色体。源自新疆昭苏、皮山和焉耆的紫皮大蒜核型公式相同K (2n) = 2x = 13m+3sm,而源自吉木萨尔的白皮大蒜与它们三者的区别在于含有1条st染色体,源自阿合奇的白皮大蒜则少1条sm染色体,多1条m染色体。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5.85-58.05 %。不同地理分布区的大蒜存在染色体类型、臂比、随体的位置和数目以及相对长度组成的差异。紫皮品种染色体结构比白皮品种相对稳定。随体与大蒜的栽培季节以及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染色体结构变异是造成不同地理环境间引种引起品种退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出口型大花生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连续几年对优良大花生品种进行高产栽培的试验,总结出出口型大花生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着重对出口型大花生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配方施肥、化控和防病治虫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做到了良种良法配套,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刘庆 《种子科技》2016,(12):63-64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使得农业产量与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在大蒜与辣椒栽培与种植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套种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与复种指数。通过对选择合理的品种与套种模式、大蒜与辣椒高产栽培技术策略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便为大蒜、辣椒的高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邵宇  张绍刚  龙明树  董恩省  李锦康  郭国雄 《种子》2005,24(7):72-73,75
大蒜是威宁县主要蔬菜作物之一,种植区分布在海拔1 234~2 700 m之间,常年种植面积在3 300 hm2左右.2002年,威宁县建立了夏秋反季节蔬菜基地,为配套7~9月茄果类蔬菜的前茬作物及生产技术,从当地地方品种中筛选出早熟大蒜品种,采用露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3月下旬开始采收蒜薹,4月底开始采收蒜头,形成了"早熟大蒜 茄果类蔬菜"的种植模式,这一品种和技术已扩大到烤烟基地,形成了"早熟大蒜 烤烟"的种植模式.2004年威宁早熟大蒜种植规模已超过600hm2.2005年4月12日省农业厅组织在基地连片种植的93 hm2试验地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实测验收,早熟蒜薹平均产量达2164.3 kg/667m2,超过国内外现有最高记录;2004年蒜头平均产量达1 375 kg/667 m2,最高可达1 524 kg/667 m2,也达到国内高产水平.平均产值达4628元/667 m2,最高可达5 228 元/667 m2,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大蒜茎尖脱毒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河北省两个名优地方品种安国大蒜和永年大蒜为试材,用Ms,B5作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大蒜茎尖繁殖脱毒快繁技术。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B5 0.1 mg/L NAA 3 mg/L 6_BA,但是,激素、营养物质的添加数量以及培养时期不同品种间有差异;剥离大蒜茎尖带一定数量的鳞片为好,其不仅可提高脱毒苗成活率,而且有利于扩大茎尖繁殖系数。无毒蒜大田扩繁的播种时间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且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川、渝麦区育种方向及审定品种与生产实践需要之间的矛盾,从生产发展、市场经济和人民需要出发,分析了当时审定小麦品种较多而推广应用较少的现象,总结了小穗小粒红皮种推广速度慢,农民不愿种植,大穗大粒白皮种推广速度快的原因。提出了“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白皮小麦新品种”的育种新方向。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绵阳25’、‘绵阳26’、‘绵阳27’、‘绵阳28’、‘绵阳31号’、‘西科麦1号’、‘西科麦6号’等白皮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成为了四川省小麦第6次大更换的当家品种。为四川省和中国的小麦育种、小麦生产及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以上品种的推广种植,表明白皮小麦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不亚于红皮小麦品种,而在商品价值、推广速度方面明显优于红皮种。由此认为,突破传统红皮小麦品种容易选育审定的束缚,将市场经济、人们需求、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小麦新品种将是西南麦区小麦育种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苏琳 《种子科技》2023,(3):33-36
为了提高小麦种植水平,需大力推广小麦土壤深松、化肥深施、优选良种、宽幅播种、病虫草防控、全程机械化等技术,引领良种良法配套,实现小麦品种布局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管理规范化、种植效益化的新格局。文章分析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一整套大蒜良种生产技术,有株系法繁殖、气生鳞茎繁殖,实生种子繁殖等方法。现就株系法繁殖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