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蚕桑生产面临着比较效益的竞争,蚕室、蚕具、劳力三者不足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从1992年起,在我县千秋乡竹节村对大蚕叠式蚕台饲育进行了试验和推广,缓解了“三者”不足的矛盾,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提高了养蚕的经济效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叠式蚕台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蚕桑生产也在不断的发展.蚕室、蚕具、劳力三者不足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1989年起,我们在蚕匾育小蚕的基础上,着力对小蚕共育利用叠式蚕台进行试验与推广,缓解了“三者”不足的矛盾,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提高了育蚕劳动生产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小蚕笼箱密闭育、大蚕简易蚕台育是根据小蚕和大蚕的不同生理特点而研究的两种省力养蚕法。将此两种方法组合在一起配套使用,不仅能满足小蚕对高温、多湿和叶质的特殊需求,又可解决大蚕期蚕室、蚕具不足的矛盾,节省桑叶和劳力。本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养蚕与普通育相比,幼虫龄期经过可缩短1~2天,收蚁结茧率提高5.33%,张种产茧量增加15.80%,张种产值增加52.02元,节省给桑和除沙劳动力30%左右,具有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田时铭 《蚕学通讯》2001,21(3):56-56,63
采用大蚕省力化蚕台育 ,具有“二省一高”之效。即一省劳力。省力化蚕台育只有十层、给桑、除沙等技术操作每次只需 1 0分钟左右 ,比常规蚕箔育节省劳力 2 /3以上 ,而且蚕台可上下滑动 ,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老年、儿童等半劳力都可操作 ,是目前解决农村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在家缺劳力的最佳途径。二省投资。饲养一张蚕购买一套省力化蚕台育仅需投资 1 50元左右 ,比蚕箔育节省投资 1倍以上。“一高”即蚕茧产量高。由于省力化蚕台育每层有蚕网和蚕台布 ,蚕儿食桑后 ,蚕沙掉在蚕台布上 ,蚕沙不易发酵 ,不产生不良气体 ,加之蚕儿饲养在蚕网…  相似文献   

5.
汪玲 《江苏蚕业》2000,22(4):22-24
蚕桑生产是既有种植,又有养殖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劳力的大量转移,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的传统养蚕方法严重制约了我市蚕桑生产的发展。加之春蚕期与大田农作物抢季节。争劳力的矛盾在重点蚕区尤为突出。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蚕桑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彻底改进传统养蚕方法,把蚕农从繁重的养蚕劳作中解放出来。为此,我们紧紧围绕“省力化”这个中心,根据家蚕的生理特点和生长特性,本着“科学、节约、简便”的总体原则,重点针对大蚕饲养用工多、投人大的难题展开了研究,经过多年的探索、比较和逐…  相似文献   

6.
蚕室、蚕具、劳力三者不足的矛盾在蚕桑生产形成规模的地区十分尖锐。针对当前农村建蚕房不但宅基地紧张且投资大、蚕匾蚕具购置成本高、养蚕劳动力紧缺的实际,我们提出推广应用篷布大棚聚乙烯网蚕台的室外配套养蚕技术,可缓解这三者不足的严重困境。  相似文献   

7.
<正> 大蚕期用工时间集中,劳力矛盾大。我市大面积养蚕生产普遍采用蚕(?)、蚕(?)育,劳动强度大,工效低,严重制约着家庭蚕桑经营规模的扩大。南沈灶镇、新农乡近几年来在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上寻找突破口,重点探索和推广了塑料编织布蚕台覆盖少回育。在推广过程中,我们先试用了中国农科院蚕研所研制的绳索吊挂蚕台,然后,根据本地实际和操作实践对绳索吊挂蚕台作了必要的改进。从1985年起先后在新农乡机场村、南沈灶镇李南、晨光等村进行了多点试验,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1987年起重点在这两个乡镇推广。经过三年的努力,这两个  相似文献   

8.
印桂庆 《四川蚕业》2006,34(1):32-33
近几年,室外大棚省力化养蚕在我地形成规模的蚕区推广速度很快,对缓解蚕室蚕具和大蚕饲养劳力紧张的矛盾,促进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室外蚕蛆蝇多,防蝇条件又难以得到保证,故大棚养蚕蝇蛆病的发生危害已日趋严重。据2005年春蚕笔者在蚕桑重镇射阳县  相似文献   

9.
大蚕电器化控制叠式蚕台养蚕,可缓解蚕室、蚕具、劳力的不足,对抗御不良气象环境、增加蚕室的有效容量、节省蚕室蚕具投资、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养蚕成绩效果均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江苏蚕业》2017,(3):25-27
小蚕工厂化共育在规模化共育的基础上,探索了蚕农改订蚕种为到共育室直接购蚕饲养新模式,并进一步拓展了技术指导和调剂服务等功能,可以较好地解决当前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劳力不足、叶蚕不平衡等矛盾。  相似文献   

11.
《江苏蚕业》2017,(4):8-10
小蚕工厂化共育在规模化共育的基础上,探索了蚕农改订蚕种为到共育室直接购蚕饲养新模式,并进一步拓展了技术指导和调剂服务等功能,可以较好地解决当前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劳力不足、叶蚕不平衡等矛盾。  相似文献   

12.
王玉云 《蚕桑通报》2010,41(2):68-68
<正>近年来,室外省力化养蚕在射阳县重点蚕区专业大户已形成规模饲养,有效地解决了蚕室蚕具和大蚕饲养劳力紧张的矛盾。但由于室外养常常会大面积发生蝇蛆病,因此做好室外养蚕蝇蛆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三眠蚕诱导效果与蚕品种的食性有关.一般多化种高于二化种,中国种高于日本种.三眠种的每蛾产卵数减少10%,但是不产卵蛾区和少产卵蛾区很少,因此产卵效率高.由于原蚕三眠化可以提高生命率,对于难饲养的蚕品种的保存有利.蚕种生产上应用三眠蚕诱导剂可以节省制种劳力,节约用桑,减少原蚕发病,提高单位用桑量的产卵数.三眠种下代在农村饲养,各种经济性状与四眠种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田时铭  彭梅 《四川蚕业》2007,35(1):28-28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发展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2000~2001两年发展桑园11.9万亩(1亩≈667m^2,下同),为在2010年实现年产20万担(1担=50kg,下同)优质茧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力大量向务工经商转移。据2003年对我县36个社调查,有40%的劳力外出务工,其中青壮年占外出劳力的85%左右,有15%左右的农户举家外出。传统的蚕箔养蚕,给桑、除沙、扩座、捉熟蚕等需上下端蚕箔,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这种养蚕方法使得养蚕人员十分辛苦,既费工又费时,效率低。而且在家养蚕的又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劳动力的紧缺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桑园撂荒、有桑不养蚕或少养蚕的现象不断出现,养蚕往往饲养粗放,蚕病多,蚕茧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经济效益也不高,严重制约着我县实现20万担优质茧建设进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陈兰霞 《蚕桑通报》1995,26(1):48-50
小蚕一日二回育技术介绍湖州市农业局蚕桑站陈兰霞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大批劳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养蚕劳力矛盾日益突出。蚕业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适应农村形势的发展,养蚕业必须改革传统的每日多回给桑的生产方式。我市从1991年开始研究推广省力化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蚕桑生产面临着比较效益的竞争,蚕室、蚕具、劳力三者不足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从1992年起,在我县千秋乡竹节村对大蚕叠式蚕台饲育进行了试验和推广,缓解了这一矛盾,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提高了养蚕的经济效益,取得了...  相似文献   

17.
王玉云 《江苏蚕业》2010,32(1):33-34
近年来,室外省力化养蚕在射阳县重点蚕区专业大户已形成规模饲养,有效地解决了蚕室蚕具和大蚕饲养劳力紧张的矛盾,对蚕桑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室外养蚕蛆蝇多,防蝇条件又难以得到保证,饲养中常常会大面积发生蝇蛆病,因此做好室外养蚕蝇蛆病的防治是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永德 《四川蚕业》2007,35(4):43-43,45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专业经营组织不断增多,蚕茧生产的规模化和新的型式不断涌现,要提高蚕茧生产的效益,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蚕业技术体系。1建立与现代蚕业相适应的技术体系1·1桑园建设一是选择优质高产的桑树品种,探索科学合理的栽植模式,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土地,提高单位土地的产量,增加效益;二是通过桑园化除草、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省力化管理有效利用劳动力;三是结合当地实际,探索新的桑园管理模式。1·2小蚕少回育探索小蚕少回育重点是解决桑叶保鲜和蚕儿换气的矛盾,同时探索每次给桑的数量程度和如何消毒防病…  相似文献   

19.
陆琳  桑建坤 《蚕桑通报》2000,31(2):47-48
对于蚕桑饲养数量较大的蚕桑生产经营大户,或者是新发展的养蚕户来说,常常会遇到蚕室、蚕具紧缺的矛盾,5龄屋外育能解决这一问题。5龄屋外育不仅能解决房屋与蚕具问题,而且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蚕的生理上看,蚕的祖先是野桑蚕,虽然经过人类长期的室内驯化,但5龄期对外界环境条件仍有较大的适应性。同时,屋外养蚕,病原少,蚕感染病菌机会少,便于防病,在某些蚕区特别是养蚕大户和新发展蚕桑地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饲养方法。5龄屋外育一般有土坑式、地面式、围台式等三种形式。土坑式具有保温、保湿性能好的优点,但需较多的挖坑劳力和合适的场地;…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室外大棚省力化养蚕在规模蚕区推广速度很快,对缓解蚕室蚕具和大蚕饲养劳力紧张的矛盾,促进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室外养蚕蝇蛆多,防蝇条件又难以得到保证,蚕蝇蛆病的发生危害已日趋严重.据2005年春蚕期笔者在射阳县特佣镇1734 hm2的桑园调查,蝇蛆发生危害率一般在7%~13%,严重户达30%~40%,对提高茧质和效益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