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常规栽培石刁柏(芦笋)的采笋期多在4月(春笋)和6~8月(夏笋),采收期比较集中。而采用塑料棚栽培芦笋,春笋可以提前至2月份采收,夏笋提前到5月,延长了采收期,提高了芦笋的产量和效益。1芦笋棚栽技术要点1.1选好棚栽笋田选择露地栽植芦笋3a(年)以上...  相似文献   

2.
芦笋,学名石刁柏,又称龙须菜,系百合科天门冬属供收获嫩茎的多年生宿根性新兴经济作物。有白、绿芦笋两种类型,目前以发展白芦笋为主。长期以来我国各地栽培芦笋普遍实行第一年露地晚播育苗,第二年大苗不带土定植,第三四年开始采笋的方法,见效慢,产量较低。加上采笋年份清园、培垄、采收及水肥供应、病害防治等各方面管理不够恰当,直接限制了嫩茎单产和品质的提高,并加快了植株衰老,缩短了生长和收获周期。为改进和完善芦笋栽培技术,我们采取早春提早培育壮苗、当年小苗带坨定植,加强定  相似文献   

3.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次栽培,多年收益,一般可持续采收10~15年。芦笋嫩茎质地细腻,纤维柔软可口,有独特芳香风味,是一种高等营养保健蔬菜,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的嫩茎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很好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吴秀芳  邰中庆 《蔬菜》1999,(5):25-25
芦笋也称石刁柏、龙须菜,以其柔嫩的幼茎作为蔬菜食用。属多年生作物,其嫩茎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是一种高档保健蔬菜。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我市目前种植芦笋面积已达800余hm2,采收面积达到540余hn2,年产绿芦笋650万kg,总产值达4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5.
芦笋覆盖育苗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属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含有钙、铁、硒、钼、铬、锰及天冬酰胺等物质,可降血压,防治心血管病,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名贵蔬菜,被誉为"蔬菜之王"。覆盖育苗方法能够提供芦笋适宜的环境条件,减少低温影响,适时提前育苗,有利于培育壮苗,保证育苗质量。定植时间提前,延长了芦笋生长时间,植株第一年长势良好,为翌年丰产打下基础,现就芦笋覆盖育苗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程秀艳 《吉林蔬菜》2014,(10):21-21
<正>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是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名贵蔬菜,其食用部分为嫩茎。芦笋对气候条件的适应范围广,能耐-33℃的低温,且适应能力强,在正常的栽培管理条件下,一次播种栽培可连续采收25年左右,旺采期可达15年左右。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小拱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如下:1棚栽笋田的选择选择露地栽植芦笋3年以上的笋田作棚栽。从上年  相似文献   

7.
<正>芦笋学名石刁柏,别名龙须菜、雉隐天冬等,是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多年生植物,在吉林省长白山区各地都有野生芦笋分布。1品种选择目前栽培较多的有弗兰克林、泽西奈特、极雄皇冠、加州309、日本瑞洋等。长白山区也有人采集野生芦笋种子栽培。2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8.
保鲜绿芦笋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又名石刁柏,属多年生作物,其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称绿芦笋,可供鲜食。绿芦笋香脆鲜嫩,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由于绿芦笋嫩茎含水量较高,存放1~2天后,  相似文献   

9.
芦笋生产及贸易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芦笋又名石刁柏,属单子叶植物百合科天门冬属,学名Asparagusofficinalis L. Var. altilis L.,是一种雌雄异株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世界上同属植物近300种,多数为野生药用植物,少数可作野菜,仅芦笋一种作食用栽培。芦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19世纪传入我国,早期只在几个大城市近郊有少量栽培,供外国侨民食用;20世纪50年代,我国台湾省为发展外销蔬菜,引进美国品种试种成功并研究出适合亚热带、热带地区种植的芦笋留母茎采收栽培法,在全岛得到迅速推广,至60年代盛行栽培;1967年台湾白芦笋罐头占当时西德总输入量的80%,…  相似文献   

10.
石刁柏俗名芦笋、龙须菜属百合科石刁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以柔嫩的幼草作为蔬菜食用,可以鲜食,也可加工制成罐头,畅梢1几国际市场。它的地_卜部银年冬季遇霜枯死,借地下落和根在土中过冬,第二年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芦笋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学名石刁柏,属百合科天门冬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称其为芦笋是因为其主要食用部位为嫩茎,形似芦苇嫩茎和竹笋。芦笋具有独特鲜美的风味,其营养价值高于一般蔬菜,同时还具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因此,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全世界芦笋栽培面积26-30万hm^2,我国种植面积10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安徽、山东、福建、山西、河北、四川、河南、湖北等20多个省。  相似文献   

12.
石刁柏( Asporagus officinalisL. ),别名芦笋,属百合科雌雄异株的多年生宿根蔬菜。栽培品种的嫩茎具有显著保健及特殊治癌疗效,在国际市场非常畅销。 据有关资料记载,芦笋原产欧洲及西亚,过去我国发现在新疆西北部及黑龙江沿岸有芦笋野生种,栽培品种则都是从国外引进的。1985年笔者之一汪子成发现甘肃省徽县北部山区有散生石刁柏多株。为进一步摸清徽县境内野生芦笋的资源状况、分布和生态环境,为栽培驯化提供依据,于1991年8月进一步完成了野生芦笋的资源调查。 调查方案及方法 一、调查方案 根据“欧洲、亚洲许多河流水沼地上都可遇见野…  相似文献   

13.
石刁柏又名芦笋。系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性蔬菜,芦笋速冻及罐藏产品是我国大宗蔬菜外销创汇项目之一。但由于引入种植历史尚恒,栽培技术较落后,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着栽培见效迟(3~5年),产量低(1988年全国平均单产210kg左右),质量差(劣质、畸型笋比例占20%~30%),且品种混杂、病害严重、株势早衰等问题,已成为芦笋种植及加工、出口效益稳定提高的制约因素。 近几年来,我们从芦笋的生物学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出发,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对原有芦笋栽培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实行当年提早育苗,当年小苗带土定植,翌年即进入采笋期,并在采笋年份加…  相似文献   

14.
芦笋常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学名石刁柏,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对水肿、痛风、肝功能障碍、神经痛等有一定的疗效,号称蔬菜之王,是著名的抗癌保健食品,深受国际市场欢迎。我国许多芦笋基地生产的鲜笋及芦笋罐头和制品,长期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及日本、美国,一直供不应求,畅销不衰。  相似文献   

15.
雷蕾 《长江蔬菜》1991,(4):16-16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inn)又名石刁柏,百合科天门冬属,其嫩茎可作珍贵佳肴。为我国“七五”计划的重要发展商品。我市芦笋发展也很快,种植面积已有两万多亩。但由于芦笋茎枯病为害,严重影响了商品的产量和质量。该病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芦笋引入我国大面积栽培时间较短,各地普遍沿用第1年春季育苗、第2年大苗定根、第3年滋养根盘、第4年开始采笋的栽培方法,加之定植密度偏低,管理措施不当,产量低,见效慢。为了提高芦笋生产效益,促进芦笋生产发展,我们综合运用十多年来芦笋栽培方面的研究成果,试验总结出“早春育苗、夏初定植、第2年春季开始采收”  相似文献   

17.
芦笋又名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L.),以嫩茎供食,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营养蔬菜和保健食品。可鲜食也可加工,加工的方法有速冻、制罐头或榨汁,其残渣可做饲料。北美、欧洲、日本及中国是主要的生产国家和地区。近年世界鲜芦笋年产量达52万吨,其中一半用于加工。我国是重要的出口国,仅台湾省的芦笋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70%(张殿英,1985)。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等14个省市共有种植面积1万多公顷,年产鲜芦笋7,000吨以上,主要用于加工出口,目前其生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国内鲜食芦笋更为罕见, 1986年春笔者在北京…  相似文献   

18.
芦笋又名石刁柏,属多年生宿根植物,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10~15年,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现将芦笋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芦笋,又叫石刁柏、龙须菜、荻笋、南荻笋等,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此外,芦笋中富含芦丁、多糖、类黄酮等多种功能活性成分,因而在食疗保健中具有特殊功效。目前芦笋产品国际需求旺盛,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蔬菜。近年来,国内市场对芦笋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高,居民消费量持续增长,为芦笋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芦笋产业是江苏省涟  相似文献   

20.
第三讲 绿芦笋栽培 芦笋育苗结束后,要按栽培目的分别进行绿芦笋栽培和白芦笋栽培,本讲着重讲述绿芦笋的定植及当年田间管理;采收嫩茎开始年及以后每年的田间管理;绿芦笋小拱棚栽培;嫩茎采收后的各种老化与保鲜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