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龙凤 《长江蔬菜》2002,(12):21-21
红爪姜是平湖市地方品种,因其早熟、稳产、抗病性强而受到农户的偏爱.1999、2000年连续两年进行了生姜大棚早熟栽培试验,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生姜在四川省德阳市及周边地区一般为露地栽
培,4 月初播种,8~10 月收获,由于上市晚,不仅价格
低,而且价格波动大,效益很不稳定。广汉市金轮镇马
斯村自2003 年开始探索简易竹架塑料大棚生姜早熟
栽培,上市期提前到6 月20 日~7 月5 日,较露地栽
培提前上市1 个多月,因此价格较高,最高可达10
元·kg- 1,平均价格一般稳定在7.5 元·kg- 1。由于大棚生
姜的生长期避开了被称为德阳市生姜“癌症”姜瘟病
高发期的7~9 月,因此产量稳定,平均每667 m2 产
量2 300 kg,收入逾17 000 元,高者可达30 000 元。
2010 年马斯村大棚早熟生姜栽培面积已经发展到14
hm2,并带动小拱棚生姜栽培35 hm2,当地生姜现已销
往成都、重庆、西藏等地。  相似文献   

3.
塑料大棚栽培生姜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棚和大棚加地膜覆盖对生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棚内地膜覆盖和大棚栽培生姜可提早播种和延后收获 ,具有早出苗 ,生长量大 ,叶面积扩展快 ,增加株高、茎粗和分枝数以及促进养分充分运输到根茎中的作用 ,产量大幅度提高 ,大棚内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生姜为喜温作物,在北方地区,只要温度条件适宜,生姜即可以持续生长.因此,在秋后生姜根茎迅速膨大的时期,人为的创造一个适合于生姜生长发育的温度条件进行秋延迟栽培,延长生姜的生长期,可大幅度的提高生姜的产量.近几年,我们在越冬大棚的蔬菜、西瓜等收获后,及时栽种生姜,并利用大棚设施进行秋延迟栽培,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和较高的经济效益.秋延迟栽培生姜的增产幅度均在15 000 kg/hm2(公斤/公顷)以上,增产率平均高达46.7%,最高达60%以上(见下表).生姜秋延迟高产高效栽培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古栽培生姜,分布较广,但大都零星栽培。近年作为加工出口姜苗为目的的生姜栽培,正在山东省个别县和上海市嘉定县发展。 生姜根茎(姜块)用手工在铁圆管模子上成形,成为根茎直径1cm,长2.5~5cm,连假茎总长15cm的成形产品,根茎为食用部分,假茎为装饰部分。在规定的长度范围内,根茎长的为1~2级品,短的为3级品。姜苗产量以每亩成品苗支(株)数计算,价格以支数和品级计算。经模子成形后的姜苗,加醋、盐、水腌制,具有酸、辣、咸等味,是新型的开胃食品,日本人喜欢食用,故姜苗全部出口日本。 1986年姜苗在嘉定县试种成功,为了扩大种植和出口,从…  相似文献   

6.
大棚西瓜套种生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套生姜是我地区近年来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改生姜单作为西瓜、生姜一年两种两收,复种指数增加了一倍,提高了光能和土地利用率,缓解了西瓜、生姜与其它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充分发挥大棚保护地栽培的优势,通过套种,使生姜比常规种植法提前定植25天,延迟收获25~30天,每(亩)土地产量增加1500~2000千克,增产30%~40%左右,而且生姜生产前期,可利用西瓜叶为其遮荫,节省了插“姜影”所需的工料费。该模式每(亩)产西瓜4000千克、生姜5000千克,产值超万元。栽培技术如下:1西瓜早熟栽培技术1.1大棚建造:大棚必须在封冻前…  相似文献   

7.
《中国瓜菜》2019,(10):100-101
通过适宜栽培品种的筛选和栽培设施的不断创新,结合高水平的种植管理模式,缩短生姜的生育周期,培育红芽姜,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选用‘安丘黄姜’、三拱棚+草苫覆盖模式,可将生姜生育期由210 d缩减110 d,实现生姜每年1作向每年2作栽培方式转变,提高了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可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县大棚生姜—青蒜栽培模式,采用蔬菜二熟制,期间有2个月的休闲期,在土地休闲期可进行土壤消毒改良。利用大蒜中大蒜素的杀菌和抑菌功能,可减少土壤病菌,因此可进行多年连作。我县牛背金村的20hm2土地均采用大棚生姜-青蒜栽培模  相似文献   

9.
生姜在铜陵经几百年的栽培,筛选出了风味独特的“铜陵生姜”,姜农积累了一套适应当地条件的栽培经验。现介绍如下:一、种姜处理铜陵地处丘陵地带,木材丰富,当地姜农设置了一种特殊的贮种装置——姜阁。姜阁就是用木料在室内搭架,种姜整齐排列,层层上阁,下用木炭  相似文献   

10.
生姜茎基腐病和茎软腐病的区别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高湿环境均能导致生姜茎基腐病和茎软腐病的发生,但两种病害的病原、发病症状均不同,且生姜茎基腐病较茎软腐病难防治。山东省昌邑市2017年生姜种植面积6 400 hm^2(9.6万亩),种植方式包括大棚、中拱棚、小拱棚、平膜栽培,以中、小拱棚种植为主,逐步向中、大棚发展。种植时间也由4月中旬提前到4月上旬,大棚双膜覆盖栽培还可提前到3月中旬。姜从播种到出苗需15~20 d(天),  相似文献   

11.
生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它喜温耐阴,但不耐霜不耐寒。由于其根系不发达,抗旱能力弱,生长期间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水分。生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松软,保水力强,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通气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为最好。生姜喜微酸性土壤,pH值在5~7生长良好,全生育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11.0:1.0:1.61。了解以上这些生姜特性后,我们在栽培中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技术措施: 一、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生姜忌连作,连作后根茎小,质量低,易生姜瘟。所以,栽培生姜要与大田作物轮作,以山芋、大豆茬最好,其他作…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生姜连作模式下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问题,采用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对栽培土壤进行调理,研究不同方案对促进生姜安全高效生产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迈格沃+多欧+力欧+中霖有机肥"组合调理栽培土壤,生姜播后出苗快且整齐,植株长势强旺,茎秆粗壮,抗姜瘟病能力强,产量高,可以明显促进生姜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3.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及姜瘟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蕾 《西南园艺》2002,30(2):29-30
生姜营养丰富,具特殊辛香风味,不仅是重要调味品,而且可加工制成多种食品。其适应性强,产量高,种植成太低,深受农民喜爱。但由于生姜种植具有一些特殊要求及条件而且姜瘟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严重损失,故有必要将其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作一介绍。1栽培技术1.1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选择水质、大气、土壤无污染的环境和地势稍高、土层深厚、保水力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冬耕后翌年细耙1~2遍,栽培前1个月每 667m2施生石灰 60kg腐熟有机肥 2000kg,草木灰100kg,过磷酸钙30kg,或施TBS(蔬菜专…  相似文献   

14.
勉县地区苦瓜露天栽培于3月中旬播种,大棚冷床育苗,4月中旬定植,6月开始采收,一般选用长身苦瓜、汉中长白苦瓜等;生姜4月中下旬播种,11月中下旬采收,选用汉中黄姜等品种.生姜喜阴,不耐高温,生长期正值天气炎热、光照强烈季节,必须采取遮荫措施,以保证生姜幼苗正常生长,而苦瓜藤蔓上架时间刚好是生姜栽培需要遮荫的阶段,苦瓜套...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瓜、姜争地矛盾,经试验示范,总结出大棚西瓜、生姜1年3种3收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黄瓜与菜豆、生姜复种,利用其不同生育习性,实行科学组合,优化耕作,是一种新的立体种植结构。1994年,我县示范推广这一复种模式80余亩,平均亩产值逾6000元,经济效益极为显著。其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武义县采用生姜接茬青蒜一年两作栽培,早熟生姜在嫩姜芽两个姆指大时就开始采收,能及早上市,售价高,产值较高。而且大棚在夏季有2个月的休闲期进行土壤消毒,病害发生较少,可连续栽培多年。  相似文献   

18.
我省大棚栽培的主要作物是黄瓜、蕃茄,套作一些速生绿叶小菜。这方面各地积累了不少的丰富经验。为进一步探索改革大棚的主作结构,增加我省蔬菜花色品种,保证市场淡季供应,解决南姜北运,今年在不减少栽培黄瓜数量的前提下,在大棚内把以往主栽黄瓜变为生姜与黄瓜套种进行了尝试。现将栽培方法与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瓜菜》2017,(5):47-48
为充分利用鲁东南地区的水分、光照、空气等自然资源,实现大棚高产、高效种植,在大棚内进行西瓜、生姜1年3种3收反季节栽培,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生态条件类似的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生姜保护地栽培(大棚、小棚、地膜)解决了露地栽培生育期较短,生姜产量难以提高的问题,较露地栽培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其高产栽培技术是整地施肥、适时催芽、播种、扣棚,加强田间管理和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