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是调控细胞凋亡的中心,而细胞色素C(Cyt-C)从线粒体的释放则起着关键性作用。细胞色素C释放到胞质后可激活Caspase,引发级联反应,从而导致凋亡;Bcl-2蛋白家族具有调控细胞色素C释放的功能;凋亡诱导因子AIF保证着凋亡的有序进行;内质网(ER)通过应激、招募、活化等提高线粒体对促凋亡因子的敏感性,从而使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线粒体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IMS)释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裂殖子的外分泌蛋白对马-达氏牛肾(MDBK)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本试验建立Transwell小室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E.acervulina裂殖子与MDBK细胞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共培养1.5、3和6 h MDBK细胞的凋亡情况,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对共培养6 h后的细胞上清液中的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5、3和6 h共培养组MDBK细胞的总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92±0.19)%、(8.13±0.32)%和(11.57±0.37)%,与对照组相比,总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LC-MS/MS分析共鉴定到65个E.acervulina的外分泌蛋白,包括热休克蛋白、微线蛋白、能量代谢酶分子、蛋白磷酸酶分子和未知功能蛋白等。结果表明,E.acervulina裂殖子外分泌蛋白可抑制MDBK细胞凋亡,具体哪种蛋白在抑制细胞凋亡中发挥作用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或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发育和衰老必不可少的程序。细胞凋亡受到促凋亡因子和抗凋亡因子的调控,而细胞凋亡的失控可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热休克蛋白(HSPs)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一种高度保守蛋白,HSP70是HSP家族普通的一员。HSP70通过多种方式干扰凋亡机制防止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机制复杂,主要的凋亡途径包括外在(死亡受体)途径和内在(线粒体)途径、穿孔素/颗粒酶途径、内质网途径和溶酶体途径。本文综述了HSP70对细胞凋亡不同途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negative energy balance, NEB)可引起高非酯化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s, NEFA)血症。大量NEFA被乳腺组织吸收,可诱发细胞凋亡。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是一种非黄酮类多酚有机化合物,具有抗炎抗凋亡等作用。目前,尚不清楚RES对高NEFA处理的乳腺上皮细胞(MAC-T)的周期阻滞和凋亡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NEFA对MAC-T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影响以及RES是否能改善高浓度NEFA对MAC-T的病理作用。添加不同浓度的NEFA处理MAC-T,利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Bcl-2、Bax和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cl-2、Bax的mRNA转录水平,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显示,NEFA剂量依赖性地诱导MAC-T细胞凋亡,降低细胞活力,阻滞细胞周期。高NEFA显著增加Bax、Caspas...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7,(3):505-508
QKI是信号转导与RNA激活家族(STAR)成员之一,是进化保守的调控蛋白。其KH结构域能与RNA上的quaking反应元件(QRE)结合,参与调控RNA的运输、翻译、剪切、稳定等过程,从而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本试验探究QKI是否对猪睾丸成纤维细胞(ST细胞)凋亡存在影响。构建pEF1α-QKI过表达载体,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QKI及目的基因BCLAF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QKI对S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转染pEF1α-QKI质粒在ST细胞中可显著提高QKI mRNA的表达量(P<0.01),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降低BCLAF1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证明过表达QKI具有抑制ST细胞凋亡的作用(P<0.05)。结果表明:在ST细胞中过表达QKI能够抑制BCLAF1基因的表达,并且降低ST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紫杉醇诱导犬乳腺肿瘤细胞(CHMm)凋亡及对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本实验以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处理细胞,采用台盼蓝排斥试验和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并进行丫啶橙(AO)/溴化乙锭(EB)双荧光染色以及在透射电镜下观察CHMm细胞凋亡和形态学变化,并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等反映细胞内氧化还原功能的指标。结果显示:在紫杉醇的作用下,CHMm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引起细胞凋亡,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ROS和MDA含量增加,SOD和CAT酶活性降低,细胞内出现氧化还原失衡。表明紫杉醇能够抑制CHMm细胞生长,打破氧化还原平衡,诱导细胞凋亡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1972年,英国的Kerr等首次提出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概念。之后,细胞凋亡便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调控细胞凋亡来控制疾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多药耐药(MDR)的提出,给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新的难题。鉴于此,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及复方制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正日益成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当前,国外已将细胞凋亡作为评估抗肿瘤药物疗效的一个新指标。现就中药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诱导或抑制),综述如下。1概述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是贯穿于机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的不同与坏死…  相似文献   

8.
探讨通过凋亡抑制剂阻断PRRSV诱导的细胞凋亡来促进PRRSV体外复制,从而提高PRRSV体外培养滴度的可行性。本研究以PRRSV高致病毒株(HP-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并用三种凋亡抑制剂(Z-VAD-FMK、Z-IETD-FMK、Z-LEHD-FMK)分别处理PRRSV感染细胞,通过比较在不同的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处理下PRRSV培养滴度(TCID50)来筛选最佳抑制剂及其最佳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时采用caspase-8活性蛋白酶检测试剂盒、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流式细胞术等检测在最佳抑制剂作用下caspase-8活性、细胞凋亡及其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情况。结果显示:z-IETD-FMK(caspases-8特异性抑制剂)为最佳抑制剂,10 μmol/L为最佳使用浓度,PRRSV感染细胞48 h后加入10 μmol/L Z-IETD-FMK能最大限度提高PRRSV体外培养滴度。此外,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后,细胞caspase-8活性显著增加,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及促凋亡因子Bax均呈上升趋势,而抑凋亡因子B...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杀性死亡过程,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机体通过细胞凋亡清除损伤、衰老与突变的细胞,维持生理平衡。通过对细胞凋亡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在调节细胞凋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是被称为细胞凋亡主开关的线粒体通透性改变孔(Mitochondrion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HPTP),它是细胞色素C、Smac、AIF等凋亡诱导因子的主要来源。本文以HPTP的开放、细胞色素C、AIF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Bcl-2家族对细胞凋亡的调控做一综述,以便广大读者能系统地了解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核受体RORα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的作用,实验使用褪黑素(MT)、核受体RORα拮抗剂SR1001、MT+SR1001、无血清培养液处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36 h,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可极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提高细胞活力及抗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量(P<0.01),抑制促凋亡基因Bax mRNA表达量(P<0.05);与MT组相比,MT+SR1001处理后细胞活力(P<0.05)及Bcl2表达量(P<0.01)降低,细胞凋亡率极显著上升(P<0.01),Bax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结果提示,褪黑素可通过RORα途径抑制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细胞自噬(autophagy)和凋亡(apoptosis)是昆虫蜕皮与变态发育过程中细胞死亡最主要的2种方式。家蚕(Bombyx mori)是鳞翅目的模式昆虫之一,有关细胞自噬和凋亡的研究也比较深入,包括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形态特征、诱导信号和通路、对蚕体发育的影响、自噬相关蛋白的鉴定和功能等。前期研究揭示家蚕自噬相关蛋白Bm ATG5和Bm ATG6具有自噬与凋亡的分子开关功能,但它们调控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至今不详。本文在简要综述昆虫及家蚕细胞自噬和凋亡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Bm ATG5调控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深入揭示Bm ATG5的分子调控功能,以及其应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和家蚕变态发育调控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诱导体外细胞产生病变及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应用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细胞活性计数(CCK-8)等方法检测PEDV感染Vero E6细胞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内病毒含量、细胞活性、凋亡小体的形成,以及相关凋亡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24 h细胞内病毒含量开始明显升高,48 h时达到峰值。同时在病毒感染24 h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感染48 h后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细胞聚堆,细胞核内染色质固缩,形成凋亡小体。CCK-8分析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病毒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另外,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促凋亡因子蛋白水解酶Caspase-3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被活化。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EDV感染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其中Caspase-3的激活在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旨在揭示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感染气管上皮细胞后是否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对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进行初步探究。本研究将CPIV3病毒液接种气管上皮细胞,在12、24、36、48、72和96 h收集培养物上清检测病毒增殖滴度;通过形态学观察CPIV3诱导气管上皮细胞病变(CPE)情况;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和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凋亡水平及相关指标;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凋亡分子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激活型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CPIV3在气管上皮细胞中的增殖呈上升趋势,96 h能达到10~(4.50)TCID_(50)·mL~(-1);形态学观察发现,病毒接种后48 h出现细胞收缩变圆、脱落等CPE现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及Caspase活性检测表明,感染组细胞出现细胞凋亡,48 h后细胞凋亡率达19.66%,且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死亡受体凋亡途径和线粒体凋亡途径细胞凋亡因子mRNA表达上调。Western blot分析揭示,激活型Caspase-3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被活化。本研究证实CPIV3感染可诱导气管上皮细胞凋亡,且Caspase途径在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PK-15细胞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后相关凋亡基因Bcl-XL、MCL-1及PUMA mRNA转录水平差异以及TGEV增殖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联,本研究在TGEV感染PK-15细胞前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TGEV具有诱导PK-15细胞发生凋亡的能力;并利用建立的q PCR方法对凋亡相关基因Bcl-XL、MCL-1和PUMA mRNA的转录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感染TGEV (实验组)后Bcl-XL、MCL-1和PUMA mRNA转录水平与未感染病毒组(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进一步表明TGEV感染PK-15细胞诱导了细胞凋亡的进程。本研究为了解TGEV诱导PK-15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2 PRRSV 对细胞的影响 2.1 PRRSV 引发的细胞凋亡近来研究发现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5编码的糖蛋白 GP5在 cos—1细胞表达时能诱导体外培养的细胞发生细胞凋亡。Sur 等(1997,1998)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6.
细胞凋亡与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修庚  韦伟  高洪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9):I0004-I0006
细胞凋亡(apoptos is)是普遍存在于人体组织细胞内的细胞死亡的形式之一,是不同于坏死的正常生理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抗凋亡是生物机体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理平衡的一种主动的自我保护行为。凋亡或抗凋亡均是在基因控制下,多样性、偶联性、多途径的信号转导过程。它也受到内外生存因子的影响和制约,肿瘤等多种疾病均能影响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人工感染PRRSV仔猪肺和子宫细胞凋亡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仔猪感染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后不同时期肺和子宫凋亡细胞的超微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PRRSV可诱导宿主肺和子宫发生典型的细胞凋亡,表现为细胞的超微形态结构随着病毒感染进程出现不同的特征性变化,早期(感染后第8h至第3d)凋亡细胞多表现为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质密度增强,染色质浓缩,核仁解体,内质网扩张;中期(感染后第5d至第9d)凋亡细胞体积显著缩小,细胞膜突起,线粒体增多,有凋亡小体形成;晚期(感染后第10d以后)凋亡细胞形态多表现为凋亡小体降解和消失,少数凋亡细胞在凋亡晚期表现为坏死细胞。肺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肺巨噬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子宫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子宫内膜细胞和内膜腺细胞。  相似文献   

18.
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线粒体起着主要的作用。线粒体外膜(OMM)上的VDAC-ANT复合物是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PTP)的主要成分,调节着膜两侧的电位,是线粒体凋亡蛋白释放的主要通道。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 C)的释放可通过一种新的通道MAC直接进入胞质,而且OMM的结构不发生破裂。另外,其他因子诸如Bcl-2族因子、Cyt C、AIF等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调节PTP或线粒体凋亡通道(MAC),令线粒体的通透性改变,将各种促凋亡因子释放,从而激活caspase的水解反应,诱导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9.
硫化氢(H_2S)是一种无色具有臭味的气体,不仅是畜禽舍内的一种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近年来发现H_2S是继NO、CO之后第3种气体信号分子。H_2S在胃肠中可以通过沙门氏菌、幽门螺旋杆菌等对含硫有机物及硫酸盐分解和还原产生,也可以通过胱硫醚-β-合成酶(CBS)、胱硫醚-γ-裂解酶(CSE)、半胱氨酸转移酶(CAT)与3-巯基丙酮酸硫转移酶(3-MST)等催化L-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产生。H_2S具有多种生理病理学作用,可通过阻断细胞色素C氧化酶而抑制线粒体呼吸(高浓度情况下),造成细胞凋亡,同时也能下调BCL-2及NF-κB等抗凋亡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可通过调节Caspase3而抑制细胞凋亡(低浓度情况下),还可以与NF-κB的P65发生巯基化反应促进下游抗凋亡基因表达而发挥抗凋亡作用。高浓度的H_2S可以上调NF-κB、P38、ERKE1/2等基因表达,加重炎症反应;低浓度H_2S可以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作者通过综述H_2S气体的生成及其在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中的双重作用,为深入了解H_2S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生理、病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穿孔素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孔素(PFP)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毒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胞浆的细胞毒颗粒中的糖蛋白,通过与颗粒酶的协同作用,介导靶细胞的凋亡.这种由穿孔素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在抗感染免疫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论文就穿孔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穿孔素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及其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