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滨海浴场旅游环境容量,以三亚最大滨海浴场——三亚湾滨海浴场为研究对象,从沙滩和海水资源及基础设施等角度,定量研究了该滨海浴场的旅游环境容量。结果表明:三亚湾滨海浴场在满足游客舒适的空间使用面积的前提下,沙滩资源旅游环境容量为99000人/d,高峰时段(13:30~17:30)则为33000人,海水资源旅游环境容量为176000人/d,高峰时段则为58700人。2019年春节期间的统计数据表明,旺季高峰时段三亚滨海浴场瞬时游客数量预计约为2.72万人,考虑到游客在三亚湾滨海浴场为斑块式分布特征,局部沙滩和海水区域处于超载状态。此外,针对基础设施中公厕和垃圾桶等数量目前并不能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提出了通过拓展沙滩外延休闲娱乐空间和开展有特色的海洋节庆活动来提高三亚湾滨海浴场的旅游环境容量的建议,以期解决旺季局部区域超载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青岛城市滨海景观带概况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建立模型。对青岛滨海景观带景观要素的优势、劣势及外部带给滨海景观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可用于提高滨海景观带品位的S-O、S-T、W-O、W-T策略。对以上策略做出总结,认为品味的提升可从加强城市统一规划、生态建设、特色营造、文化挖掘、细节的深入及深度开发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三亚具有发展成为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的巨大潜力,同时结合SWOT分析法对三亚内外部滨海旅游环境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探讨了三亚滨海旅游走向国际化的竞争力,并针对三亚滨海旅游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风景道作为集交通、生态、游憩和保护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公路旅游新模式已在国内外蓬勃发展。厦门环山区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其资源进行了归类评价分级,在此基础上对环山风景道进行了规划设计研究。环山风景道全长约145.5km,根据景观特色分为6个区域:溪流景观带、山道景观带、人文景观带、农田景观带、水库景观带、滨海景观带。对厦门环山风景道的规划设计原则和理念、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旨在为厦门风景道的景观建设和旅游开发工作提供支持,同时为我国风景道建设,公路交通实现绿色、生态、低碳综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景自新  田大翠 《绿色科技》2023,(21):52-56+63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快速发展,对现有海岸线生态的破坏日益加重。城市向海发展向海要地的策略造成海岸线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导致红树林、候鸟、海岸生物等栖息和生存空间严重萎缩。分析了东莞滨海湾东宝公园建设项目海岸线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采用生态化海堤建设、盐碱地改良、植被修复、景观生态化建设等措施,有效修复了该海岸带生态,促进了流域水生态系统生态功能恢复。从中总结了滨海海岸线生态修复相关的技术手段和应用策略,结合广东省美丽海湾建设规划对大湾区海岸线的生态系统修复和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盐城滨海湿地是江苏省重要的滩涂湿地,在珍稀动植物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滩涂湿地的过度开发利用,盐城滨海湿地正面临严重的破坏,生态功能逐渐退化.湿地植被恢复是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该文基于盐城滨海湿地的退化现状和退化原因,提出了盐城滨海湿地植被恢复需遵循的生态学原则,包括:生态系统完整性、自然演替、优先...  相似文献   

7.
中国滨海湿地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滨海湿地是海陆交界的生态过渡带,具有特殊的水文、植被、土壤特征。滨海湿地在我国滨海的9个省、2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均有分布。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滨海湿地面积579.59万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2.42%。由于人为开垦与改造、污染物排放、泥沙淤积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原因,中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面临诸多挑战。文章从滨海湿地的科学定义及分类入手,分析了现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从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2方面分别阐述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针对现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从构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体系、滨海湿地生态特征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在机制研究、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重复性计算、制图与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天蛾     
长白山系我国名山之一,位于亚洲大陆东岸,频临太平洋;为松花江鸭绿江及图们江的发源地;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现为我国的最大自然保护区。在我国水平地带性植被区划中,长白山属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其地貌、气候、土壤及植被等自然条件,常因海拔不同而呈明显变异,因此,被科学家们自下而上地划分为四个不同的自然景观带:①针阔混交林景观带(海拔为600—1000米);②针叶林景观带(海拔1,000—1,800米);③高山岳桦林景观带(海拔1,800—2,000米);④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FCN)与面向对象的滨海湿地植被分类方法,以提高滨海湿地植被监测效果。【方法】以浙江慈溪部分杭州湾滨海湿地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Quick Bird影像,采用FCN与面向对象相结合的方法监测滨海湿地植被:1)融合Quick Bird影像的多光谱数据和全色数据提高影像空间分辨率,运用目视判读制作标签图,以100×100窗口选取样本后进行翻转、旋转等操作,获得训练样本4 904对、测试样本544对,采用FCN对样本完成训练后得到相应的模型参数用于整幅影像,获得全图分类结果; 2)对原始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利用平均全局评分指数法确定最优分割尺度为170,以最优分割结果对FCN分类结果进行边界约束,得到最终分类结果并制作滨海湿地植被分类图; 3)基于混淆矩阵对仅采用FCN处理的结果影像及采用FCN与面向对象相结合处理的结果影像进行精度评价。【结果】1)采用FCN处理的影像分类总体精度达94.39%,典型滨海湿地植被精度均在85%以上,但分类结果存在少量椒盐现象,分类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滨海湿地下垫面背景复杂,不同植被类型空间分布杂乱; 2)将面向对象与FCN相结合处理的结果影像可消除椒盐现象,总体精度达97.56%,典型滨海湿地植被精度均在90%以上。【结论】基于FCN的滨海湿地植被分类方法能够有效从高分辨率影像中提取典型滨海湿地植被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方法可有效消除椒盐现象,弥补基于像元分类的缺陷,优化滨海湿地植被分类结果,在滨海湿地植被监测方面值得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0.
许云飞 《国土绿化》2023,(12):12-17
<正>让城市拥抱森林,是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早在4年前,三亚就确立了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自此,三亚进入生态文明建设“快车道”。4年来,在共筑美好家园进程中,三亚融绿入城,以科学的绿化体系布局,有序推动生态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功能提升,补齐生态短板,为四季常绿的热带滨海城市,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蓝图,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绿道是以乡土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带状绿地。将公路景观设计与绿道设计相结合,有助于形成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公路沿线景观。314省道概念性景观设计结合绿道概念及理论,为理解和认识公路景观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台山市2012年生态景观林带示范段建设包括沿海高速景观林带和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其树种选择与造林等技术与其他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不同林带示范段建设的技术措施,旨在为同一区域生态景观林带的后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防城港东兴市万尾金滩约10km的滨海护岸公路是生态防护、景观步道、旅游集散、防灾避险和渔船停泊等多种功能协调统于一体的滨海防护工程。通过实地调查测绘,基于园林景观的角度从海岸生态防护、水文特征、景观特性三个方面探讨了万尾金滩滨海护岸公路的合理性与不足。指出了滨海护岸工程如何在抵御风浪侵蚀的基础上体现场地的观赏性、便利性、生态性和安全性,以实现滨海护岸工程景观、功能和生态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几种沙障在沙荒风口造林中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乐市在多年沿海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在沙障在基干林带沙荒风口造林中的应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通过采取筑沙袋土墙、插枝沙障、种植甜根子草、设防沙栅栏等形成的4种不同类型的沙障在长乐市沙荒风口的应用试验,观察其实际成效、分析其作用原理及其对沙荒风口新造林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沙障技术措施对基干林带沙荒风口的造林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沙袋土墙和防沙栅栏比种植甜根子草和插枝沙障更能提高苗木保存率。  相似文献   

15.
消落带适生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落带是指河流、湖泊、水库周边等因周期性水位涨落而被淹没和出露成陆的区域。消落带植被具有防止水土流失, 绿化、美化河岸景观, 减少水体污染等多种功能。消落带生境条件恶劣, 适生植物较少, 通过对消落带植物的调查和研究, 筛选适生消落带植物, 可以丰富消落带植被重建与恢复的植物材料。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消落带适生植物的研究现状, 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郑州植物园景观具有典型的中原干旱地区植物园地域性特色。文章从象湖水系和中心景观轴线2方面分析地域历史文化特征的景观营造,根据黄土沟壑地貌、高压走廊绿带及雨水回用系统等景观,分析地域自然地理特征的生态设计,并通过对植物园中具有代表性的水生湿生植物观赏园和温带植物群落展示区的调查,分析温带植被的景观多样性,探讨具有景观性和生态性的植物园景观文化营造。  相似文献   

17.
滇池南岸白鱼河湿地植物景观改造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搜集和调查白鱼河湿地植物景观资源的现状,分析其湿地植物景观存在树种单一、品种之间搭配形式简单、景观表达较弱等缺陷问题,归纳总结出滨湖浅滩、池塘及河道、水沟及低洼水坑、人工岛及堤坝4种湿地植物群落景观配置模式,具体选用66种乡土化湿地景观植物材料,其中水生植物25种;耐水湿乔灌木28种;湿生草本植物13种.  相似文献   

18.
全面分析了长沙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植被景观特点与存在不足,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了公园植被景观改造思路及措施。在构建“五彩斑斓”的森林植被基质的基础上,营造特色鲜明的植被景观与高效经济植被斑块,沿湖、沿路打造景观廊道,全面提升公园森林植被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市部分为研究区域,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河道演变规律与景观格局分布规律,并着重研究了该地区河道演变与景观格局分布的联系。结果表明:近20年间黄河总取水量呈上升趋势;2002~2010年裸地沼泽面积明显减少,植被面积增多。2010~2019年,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形式从沿海区域开始向内陆演变呈现一定的规律,最外环为海洋、向内依次为是浅海滩涂、滩涂、水产湿地、盐田、旱地、沼泽湿地、植被、建设用地;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图可以利用ENVI提取其对应的植被覆盖图来消除影响。在NDVI植被归一化指数的基础之上建立植被覆盖图,通过NDVI指数分析植被的长势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