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近年来,设施蔬菜园区由于园区内的环境、栽培条件、重茬等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造成有些病虫周年存活,发生和流行相对频繁,并成为露地蔬菜和大田作物的侵染源。病虫害种类增多,危害加重,已成为制约设施蔬菜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1设施蔬菜园区病虫害多发原因1.1设施内环境条件适宜于病虫滋生设施蔬菜园区内的小气候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通气性差,这些条件有利病虫害的发生,能使病虫  相似文献   

2.
设施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从设施内环境、病(虫)原、寄主植物三方综合分析,均有利于病虫的发生为害,一般常年产量损失率达20%~30%。病虫已成为设施蔬菜生产中重要的生物灾害,控制其发生为害是广大菜农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背景据调查,我国蔬菜病虫已达1 800多种,设施蔬菜病虫近1 500种,其中常见病虫约300种,必须防治的病虫50~70种。药剂防治仍是控制病虫为害的主要手段,通常设施蔬菜防治病虫每年施药16~35  相似文献   

4.
苗锦山 《北方园艺》2018,(4):185-190
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设施结构简单、性能较差、环境不完全可控、生产环境健康和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以及生产效益不稳定等问题。该研究分析了我国设施蔬菜的生产特点和存在问题,借鉴了荷兰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经验,从我国现阶段设施蔬菜生产的组织形式、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设施改良和装备研发以及清洁高效生产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北方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蔬菜提质增效为目的,围绕品种选择、棚室改造、培育壮苗、活化土壤、水肥管理、植株管理、病虫防治、省力栽培、减灾生产和品牌销售等设施蔬菜生产与销售关键环节,以设施节能为核心,资源高效利用、生产环境和蔬菜产品安全友好为前提,提出了实现设施蔬菜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为北方棚室蔬菜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1 背景 据调查,我国蔬菜病虫已达1 800多种,设施蔬菜病虫近1 500种,其中常见病虫约300种,必须防治的病虫50~70种.药剂防治仍是控制病虫为害的主要手段,通常设施蔬菜防治病虫每年施药16~35次,最多达60次以上.  相似文献   

7.
设施番茄主要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番茄全程绿色防控的核心内容包括产前做好生产环境整体清洁,无病虫育苗,棚
室表面消毒,土壤消毒;产中在优化栽培管理、双网覆盖、黄板诱杀的基础上,配合生物
或化学药剂综合防控;产后及时无害处理蔬菜带病虫残体。  相似文献   

8.
设施蔬菜秋冬茬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蔬菜秋冬茬病虫害的发生较重,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确保栽培成功.分别从幼苗期、定植期、生长期三个时期阐述各期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以期为静和县设施蔬菜秋冬茬病虫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蔬菜病虫害种类繁多,尤其是塑料拱棚、温室等设施蔬菜栽培大面积发展以来,由于设施栽培具有高温、高湿、封闭、连茬种植的特点,为蔬菜病虫的周年为害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越冬场所,有利于病虫的发生流行,从而使病虫害种类增多,病虫危害程度显著加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和设施园艺发展等因素,延长了病虫的食物链条,给各类病虫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蔬菜病虫害日益猖獗.为减轻损失,菜农不断加大用药量和频繁施药,结果导致病虫产生抗性,农药污染日趋严重,防治难度加大.因而,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蔓延,给市场提供无污染的洁净蔬菜,是广大蔬菜科技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经相关人员协作研讨,初步探索出一套菜农乐意接受,操作简便的综合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分析南疆喀什市温室蔬菜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2017年在喀什市进行了温室蔬菜病虫害调查,共调查了21种蔬菜,其中在16种蔬菜上共发现了12种病害,在15种蔬菜上共发现了4种虫害。综合来看,为害南疆喀什市温室蔬菜的主要病害种类为煤污病、腐烂病、白粉病以及病毒病,主要虫害种类为斑潜蝇、白粉虱和菜蛾。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温室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初步构建了喀什市温室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经过连续3年的试验与实践,总结出了山地豆类蔬菜肥药减施增效技术,在豆类蔬菜应用中取得了每667 m~2化肥用量减少26.2%,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8次,蔬菜经济效益提高580元的效果。技术内容主要包括轮作及秸秆还田、土壤改良、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可有效指导豆类蔬菜生产中化肥农药减施的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对潍坊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强调以生态学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导,综合采用植物检疫、栽培管理、化学防治等方法,达到对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十字花科蔬菜虫害经济阈值研究概况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十字花科蔬菜虫害损失率及经济阈值研究情况分析及蔬菜害虫幼虫食叶试验、功能叶剪叶试验和不同条件下虫害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十字花科蔬菜缓苗期及结球始期对虫害敏感,莲座期及菜球充实期耐虫性强;菜球减质量与剪外叶减质量对产量影响趋于相同;莲座期外叶受损,有超补偿能力,可放宽防治指标;莲座期防治指标为菜青虫每株5头,斜纹夜蛾每株1.5头,甜菜夜娥每株7.5头等。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苏芡前期虫、萍及丝状藻类等生物的为害,减少农药用量,积极尝试生物防控、绿色生态种养新技术,探索发现在苏芡定植前后15d向田中投放规格170~400尾/kg的草鱼,每667m2放养0.5~1.1kg,进行萍害和藻类的拦截,成功率可以达到95%以上,且早期无虫害发生。该技术可实现每667m2减少农药使用2次,同时,节省了捞萍、打药等用工成本,平均每667m2增收节支399~511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对近十年内蒙古主产的6 800 份蔬菜样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状况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内蒙古产地蔬菜主要以绿叶菜类、茄果类和瓜类为主,其产量占蔬菜产量的70%;随着2003 年以来蔬菜
检测数量的逐年增加,内蒙古产地蔬菜质量安全状态从快速下降期、规律波动期进入到了持续稳定阶段,
各种类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差异化明显。其中占主产蔬菜55% 的茄果类蔬菜、瓜类和豆类蔬菜农药残留
超标率多年变幅低于2%,平均超标率为1.1%、1.6% 和3.1%,属于质量稳定型蔬菜;占主产蔬菜30% 的
绿叶菜类和白菜类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虽呈年度降低趋势,但多年徘徊在7%~10%,属风险主体型蔬菜;
根菜类和甘蓝类蔬菜(占主产蔬菜15%)农药残留超标时间不可预见,超标率在某些年份大于5%,变幅
超过15 个百分点,这部分蔬菜为随机风险型蔬菜。超标的农药相对集中并表现出超标概率风险的种类间
差异。70% 的农药间歇性超标,超标概率低于5%;20% 的传统农药经常超标,超标概率大于30%。有机
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超标风险整体呈年度降低趋势,而一些新型含氮类农药、高效拟除虫菊酯类
农药残留超标风险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来江门市蔬菜种植过程中害虫种类繁多、化学农药使用量增加,且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治工作困难的现状,进行了多年实践,在分析江门市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发生种类及发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通过采用清除残株落叶、合理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设置杀虫灯、黄板、性诱剂等物理防治措施,释放寄生蜂、捕食性天敌等生物防治措施,辅之以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的综合治理技术,实现了害虫防控总体防效达到90%、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产量增加5%以上的良好效果,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上思甘蔗主要虫害发生原因及特点:主要是与当地气候条件关系密切,粗放的栽培管理方式与不合理的施药方法是导致虫害泛滥成灾的人为因素。提出了防治对策: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方式与综合防治虫害措施,可达到趋利避害、高产优质的甘蔗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山东产区套袋苹果的常见病虫害,设计了病虫害综合防控"164"农药减施模式,即1个重点生态防控期、6个化学防治关键期和4个病虫重点监控期。按"164"减药模式制定适用不同地区和采用不同农药公司药剂种类的具体防控方案,在栖霞、蓬莱等地的果园连续试验2年。结果表明:试验园全年用药9~14药次,与当地常规管理的对照园相比,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试验园的病虫叶率和病虫果率都控制在5%以内,果园内无落叶现象;病虫防治效果、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优质商品果率等项指标,与当地常规管理的对照园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