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麦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凯氏法、不破坏籽粒的DA7200法和8620近红外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比较三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相关性大小,得出可以用DA7200近红外法对育种材料进行比较准确的早期预测,快速准确而又不破坏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找到一种快速、简单的测定绿豆品质的方法,利用瑞典波通(Perten)公司生产的DA7200二极管阵列近红外光谱仪,以来自我国绿豆主产区的77份绿豆资源为试验材料,对样品进行光谱扫描,并测定了直链淀粉含量的参比数据。结果表明:定标集和检验集样品的蛋白质含量预测值与化学测定值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 2和0.963 1;所建定标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对完整绿豆粗蛋白质的分析,可直接用于育种材料选择以及突变体筛选和种质资源的评价等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不同小麦蛋白质测定方法,总结各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本试验用凯氏定氮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分别对9个小麦品种籽粒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3种方法都能测定出各材料的蛋白质含量,在95%置信区间,凯氏定氮法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值与常年平均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3者测定结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小麦品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玉梅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096-2097
以14种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的小麦为材料,用凯氏定氮法和近红外光谱法分别测定了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与凯氏定氮法测定结果呈显著正相关,能够快速、准确、无损地测定完整小麦子粒的蛋白质,可以在育种早代用来鉴定、筛选大量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5.
三种小麦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玉梅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533-2535
为比较不同小麦蛋白质测定方法,总结各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该试验用凯氏定氮法、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分别对14个小麦品种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三种方法都能测定出各材料的蛋白质含量,在95%置信区间,凯氏定氮法和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法测定值与常年平均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三者测定结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高蛋白和低蛋白的种质为资源,以国内外564份小麦核心种质为材料,用DA7200近红外仪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种质资源蛋白质含量的高低,筛选出一批宝贵的高蛋白和低蛋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光谱法与国标法测定大豆蛋白质和脂肪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适宜黄淮海地区种植的3种品质类型的夏大豆品种进行了密度和氮磷的组合处理,并将收获后的籽粒分别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和国家颁布的标准化学测定方法进行蛋白质和脂肪的测定,结果发现,同一份样品分别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测定的结果吻合性较高,其中脂肪含量平均相差仅为-0.03%,蛋白质含量平均相差0.37%。用两种方法测得的脂肪和蛋白质数值,相关系数均大于0.91。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山核桃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山核桃中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定标方程研究.定标就是建立常法测定值与近红外光谱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山核桃中的粗脂肪用索式抽提法进行测定,蛋白质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用近红外光谱仪收集样品的光谱数据,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经典法测定值与光谱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定标结果表明,粗脂肪的相关系数高达0.99,变异系数为0.83,经检验测试证明其定标方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日常快速准确地测定山核桃中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不同类型小麦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5年度河南省征集的地方小麦新品种为材料,划分不同粒质、不同习性,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和国标法进行品质测定,对2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近红外小麦品质测定结果与国标法测定结果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的标准差、标准误和变异系数最小,湿面筋和沉降值的标准差和标准误均较大;两样本配对t检验表明,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的测定结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湿面筋含量的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不同粒质小麦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比较分析,基本趋势是随着角质程度的增大,近红外品质测定准确性下降,差异增大;不同生长习性小麦品种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比较表明:偏冬性和偏春性品种标准差、标准误和变异系数较大,而半冬性品种测定结果标准差、标准误和变异系数相对较小.综上所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小麦蛋白质含量上的测定结果准确性较高,能够直接作为该性状的准确结果参考利用;不同粒质、不同习性小麦的湿面筋含量近红外测定结果须根据不同分类进行相应评判、校正,结果仅能作参考;沉降值测定结果经比较准确性最差,因此仅能在有对照参与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被测定材料品质性状的大致级别.  相似文献   

10.
运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烤烟中蛋白质含量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运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仪(NIRS)分析了初烤烟叶中蛋白质含量,通过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近红外光谱与初烤烟叶样品中蛋白质含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稳定性好,可用来快速、准确、无污染地测定初烤烟叶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快速测定蓖麻籽的含油率,缩短采购检验的时间,保持被检测样品的完整性,本研究使用Perten DA7200型近红外仪测定了46份蓖麻籽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值,并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对应蓖麻籽样品的含油率,并将这二者拟合建立了定标模型。验证评价结果表明:含油率的相关性为0.9655,定标方程的偏差为0.000003913,定标方程的预测能力良好,可替代传统含油率测定方式,实现快速无损测定蓖麻籽含油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验证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现场分析实用性,利用该光谱仪测定了油菜籽中粗脂肪与粗蛋白的含量。采集油菜籽样品的近红外反射光谱,光谱经预处理和异常样本剔除后,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建立油菜籽的粗脂肪与粗蛋白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粗脂肪的模型校正相关系数(Rc)、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预测相关系数(Rp)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187、1.1873、0.8162和1.3895;粗蛋白的模型校正相关系数(Rc)、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预测相关系数(Rp)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8773、0.8153、0.8033和0.7532。验证了该光谱仪在油菜籽的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检测方面是可行的,为进一步拓展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分别应用NIRSystems 6500和InfraXact Lab两种不同型号近红外光谱仪对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进行定标建模,确定了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定标技术下的最优光谱数据预处理方式,分别建立了茶多酚和咖啡碱的优化定标模型.NIRSystems 6500和InfraXact Lab两种型号近红外光谱仪所建立茶多酚的最优定标模型目标函数f值分别为96.07%和95.96%,咖啡碱的最优模型目标函数f值分别为95.32%和91.47%,定标效果良好.利用验证集样本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茶多酚和咖啡碱的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PD)均大于3.结果表明,两种仪器所得到的模型定标效果均良好,预测精度高,都可用于实际检测.NIRSystems 6500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定标效果和稳定性优于InfraXact Lab型近红外光谱仪.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豆粕豆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以豆粕为试材,建立豆粕粗蛋白快速分析检测模型,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的预测值与化学分析值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8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新疆春小麦主栽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品质相关性状表现及稳定性。方法 在4个不同生态区,以新疆8个不同筋力春小麦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基于小麦品质相关10个性状,利用Perten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按AACC39-10方法,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等10个品质指标,分析新疆8个主栽春小麦品种不同生态条件下品质性状表现。结果 8个参试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14.28%、面筋度:31.21g/100 g、面团稳定时间:8.41 min、吸水率:58.53%、沉降值:31.27 mL、面粉出粉率:74.40%、最大拉伸阻力Rm:716.25EU、延伸度E:165.70mm、拉伸面积:119.33cm 2、容重:793.97g/L。参试强筋组4个品种10个品质性状中面粉出粉率、吸水率和容重3个性状平均表现低于中筋组,其余包括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度、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拉伸面积7个品质性状的平均表现都高于中筋组。强筋组参试品种新春26号、新春44号在4个不同生态区品质性状与稳定性表现较好,中筋组参试品种新春6号、新春40号在4个不同生态区品质性状与稳定性表现较好。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度、和吸水率3个品质性状强筋组基因型效应最大,中筋组环境效应最大;其余7个品质性状强筋、中筋组均表现环境效应最大。 结论 8个参试品种品质整体表现属中强筋水平。10个品质性状均受基因型、环境以及互作共同影响;不同筋力类型参试品种不同品质性状基因型、环境以及两者互作效应不同。不同参试品种同一品质性状稳定性存在差异,同一参试品种的不同品质性状稳定性也存在差异。中筋组新春6号、新春40号品质性状表现好且稳定性高,属春小麦育种核心亲本材料;强筋组新春26号、新春44号品质性状表现好且稳定性高,可用于新疆春小麦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16.
选取10种不同鲜食葡萄品种、3个不同成熟期和1种病害的果实共计188个葡萄果实样品,并采集果实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建立了以葡萄果实的总酚、总糖、果糖、蔗糖和可溶性固形物为指标的偏最小二乘(PLS)定量分析模型,模型的可信度较高,除少数指标的相关系数在0.77~0.89,其余指标均在0.90以上,均方根误差在0.022~1.410。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谱区为4 119.20~9 881.46 cm-1的光谱建立了区分葡萄果实品种、成熟度和是否受病害的判别分析(DA)模型,模型的正识率依次为92.11%、88.89%和96.15%。研究表明,近红外检测技术可用于鲜食葡萄果实的5个主要内含物的定量分析以及果实品种、果实成熟度和有病虫害的二次果进行的定性识别。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高光谱图像技术的板栗果实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分别选取3个不同品种栗果、1个品种的霉变栗果和1个品种的虫害栗果各30个样品,采集供试样品的近红外高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栗果中总糖和淀粉含量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9313~0.9587,均方根误差为0.062 4~0.225 0;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建立不同品种栗果鉴别以及识别霉变、虫害、正常栗果的判别分析(DA)模型,模型的识别率分别为96.7%和98.6%。结果表明,近红外高光谱图像技术可用于栗果总糖和淀粉的定量预测,以及不同品种栗果和霉变、虫害果的快速定性识别。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家标准GB/T17892-1999《优质小麦、强筋小麦》、GB/T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的质量指标多,检验仪器昂贵,操作繁锁,测定时间长,无法满足粮食收购过程中的检验、定等和定价工作的需要。研究并利用湿面筋、面筋指数与蛋白质、面团稳定时间的相关性,建立通过测定湿面筋及面筋指数来推算蛋白质含量、面团稳定时间的方法,为小麦收购现场检验工作提供快捷、简便的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分含量对近红外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分含量对近红外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结果的影响。[方法]以全籽粒小麦为研究对象,研究近红外品质分析过程中水分含量对小麦蛋白质含量预测结果的影响。在连续改变样品水分含量的条件下采集小麦的近红外吸收光谱,并用预测模型测定它们的蛋白质含量。[结果]水分对近红外光谱吸收及预测结果有很大影响。小麦水分含量的升高使其在整个近红外区域的光谱吸收都明显增大,直接影响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测定误差随样品含水量的降低而减小。当样品水分与建模样品水分含量相近时,样品水分差异引起的测定误差可以忽略不计。[结论]在用近红外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时,应使待测样品保持合适的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