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晶 《大豆科技》2009,(5):9-11
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在加强大豆育种优势学科建设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实施了以大豆育种为中心,整合栽培、植物病理、杂草防除、土壤肥料等学科资源,协同攻关大豆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创新技术,完善措施,为大豆生产和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优良大豆种子。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大豆需求量及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培育高产量、多抗性、优质大豆品种迫在眉睫。然而受生态条件的限制,优质大豆种质资源材料匮乏,遗传背景狭窄,而且大豆自然变异过程繁琐且漫长,仅依靠大豆自发突变获得优质遗传材料十分困难,因此利用诱变技术创制优质、高产、多抗新种质是发展大豆产业的有效手段之一。诱变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相比,更有利于提高基因变异频率,扩大育种选择范围,高通量筛选有益突变,促进优良性状重组等,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性状丰富的突变体,解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的瓶颈问题,广泛应用于优良性状的大豆新品种选育。本文概述了化学诱变、物理诱变的原理、种类及特点,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大豆种质创新中常用的诱变方法和技术优势,展望未来大豆诱变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为大豆育种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3.
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杂种优势利用和技术开发的研究结果。世界上第一个大豆杂交种的育成及审定为杂交大豆产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制种技术的突破使制种产量达到了1000kg/hm^2,是杂交大豆产业化的必要前提,杂交大豆生产和栽培技术要点的确定为杂交大豆产业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大豆科技》1995,(4):29-32
赴美国大豆考察报告赴美大豆生产管理考察培训班国家科委在“九五”期间,将大豆综合技术推广列为“推广计划”的重点项目.为了学习先进国家的大豆科研、推广、生产、加工技术和管理经验,了解大豆管理体系和政策,建立良好的联系,达到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促进我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红兴隆分局为例,介绍了黑龙江农垦系统机械化、规模化、模式化大豆栽培技术和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红兴隆分局近年推广的大豆种植模式有大垄密、深窄密、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和原垄卡。组织方式可概括为“五统一”,即统一轮作、统一耕作、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文中还介绍了近期将扩大推广的新技术,如大豆“三五”适期早播技术、大豆精密匀播技术、玉米冬收原垄卡大豆技术、大豆“大、早、匀”等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麦、瓜、棉、豆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杂交棉花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普及,早熟大豆品种的育成与推广,棉田套种大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大豆、棉花、西瓜和小麦四种作物间作套种,既能增加生产效益,也能使大豆增产。简要介绍这四种作物的间作套种技术及获得高产、高效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7.
大豆乳清膜分离应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智 《大豆科技》2003,(5):21-22
本文结合工业化生产实际,对大豆乳清加工中应用膜分离技术进行了技术总结,实践证明:膜分离技术在大豆乳清回收加工中是适用的,它比同类加工技术有诸多优点,能够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利于环保,是大豆加工中一个专项技术。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大豆油脂加工溶剂油浸出制油技术,已成为世界大豆油脂加工业普遍采用的成熟、适用和经济的先进技术。它不仅大幅度地提高了出油效率,还保持了大豆蛋白质质量,推动了大豆油脂加工向大规模专业化产业发展的进程。由于各个国家技术能力、经济基础、工作条件与原料质量不一样,虽然加工设备大同小异,但各有不同的工艺技术特点。本文就几年来和有关人员对国外瑞士布勒公司、西德鲁齐公司、美国三艾公司、日本日清株式会社及国内北京南苑、辽宁铁岭、哈尔滨顾乡等油脂加工浸出厂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掌握的大豆油脂加工浸出技术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9.
1995-1997年在大豆重茬条件下,进行了垄体垄沟带状深松技术对大豆根腐病及大豆生育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带状垄体垄沟深松技术能减轻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并且使大豆株高、茎粗、根数明显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大豆根腐病是危害大豆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严重地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提出了以保主根,促进侧生根生长为要点的农业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技术,有效地防治了大豆根腐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以来,农业部先后启动了公益性大豆行业科研专项和现代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两个专项集中了国内从事大豆产业技术研发的骨干力量,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配合“现代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的实施,《大豆通报》特设立“技术体系专栏”,以便及时刊载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技术指导意见和行业科技专项的最新成果,为大豆科技入户工程的深入和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及时的服务。 希望参与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行业科技和科技入户工程的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及时反映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解决方案,交流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入户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实现“建设产业技术体系、推动行业科技发展、促进科技进村入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大豆肽制取和提纯工艺基础上研制大豆肽奶饮料。其奶粉为主要原料,大豆肽为主要辅料,选择配方与技术条件,确定加工大豆肽奶饮料的生产工艺、操作要点和产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大豆生产中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卜  黄爱斌  史峰  傅俊范 《杂粮作物》2003,23(2):114-115
针对无公害大豆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提出了以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在大豆生产中只要把好土壤和种子关,就可以基本上控制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当大豆蚜虫和食心虫发生时,再采用保护天敌和生物的方法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春大豆的滴灌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滴灌技术种植大豆的综合技术措施,可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导入外源DNA大豆后代的抗虫性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大豆食心虫(Leguwinivora glycinivorella)和大豆蚜虫(Aphid glycines)是东北大豆生产的主要虫害。为拓宽资源的利用,创造抗虫大豆种质,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向大豆品种吉20、吉25、吉27、吉30等导入皂角(Gleditisia japonica)、鹰嘴豆(Cicer arietinum)和农家早期品种DNA,对从后代中选出的变异系进行了多年抗虫性鉴定和筛选,得到了抗虫品系4个。本文报告了抗虫鉴定筛选结果。  相似文献   

16.
对实验室大豆豆乳加工技术,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和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促进大豆豆乳加工专用型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A级绿色食品大豆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A级绿色食品大豆的生产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适于绿色食品大豆生产的综合技术措施、参照本措施执行,既可保证绿色食品生产产地的环境质量标准,同时又可提高绿色食品大豆的产量,达到A级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大豆的储藏应用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结合相关资料与生产实践,对大豆在收获后生物、化学、物理等各种储藏技术进行了比较。认定物理法储藏是大豆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既是适用技术,又能够很好地保持大豆的商品价值和应用价值,且费用低、效果好,可使应用者在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寒大豆高产技术试验总结张瑞忠,李国桢,孙岚琴,陈质卿,赵铠,倪启模,鲁振明,王震宇(黑龙江高寒大豆高产技术课题组)一、试验目的与任务高寒大豆高产技术试验是由黑龙江省大豆技术开发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家科委重点科技项目。参加单位有东北农学院、黑龙江省农科院...  相似文献   

20.
高油大豆高产试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近年来高油大豆的生产实践,列述了依兰县高油大豆生产技术。贯彻本技术,可使高油大豆实现hm^2产量2400kg.商品大豆含油率达到1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