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将实验室制备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抗体稀释为中和抗体效价1:512,分3批皮下注射1日龄雏鸭,0.5ml/只;5日龄雏鸭,1.0ml/只。在注射后1、3、5、6、7、8、9日分别用鸭病毒性肝炎SDWF株强毒0.2ml(含100LD50)进行攻毒。结果,1日龄攻毒对照组雏鸭80%-100%死亡,健康对照组全部健活;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抗体组保护率分别为100%、100%、100%、90%-100%、90%-100%、70%-80%、40%-60%。5日龄雏鸭攻毒对照组80%-100%死亡,健康对照组全部健活。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抗体组保护率分别为100%、100%、100%、100%、90%-100%、80%-90%、50%-60%。  相似文献   

2.
将鸭病毒性肝炎SD株0.2ml(含100LD50)强毒人工感染4日龄雏鸭,在攻毒后12、18、24和30h采用中和抗体效价为1:512的3批鸭病毒性肝炎精致高免抗体进行治疗。结果表明,人工感染12~18h治愈率为97.5%~100%,感染后24h治愈率81.8%,30h治愈率39.1%,攻毒对照组死亡率为93.3%,健康对照组100%健活。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取3批实验室试制的卵黄抗体,按0.5 mL/只接种3日龄SPF雏鸭,1.0 mL/只接种6日龄SPF雏鸭,分别在注射抗体后1、3、5和7 d攻毒,观察攻毒保护情况。结果显示,3和6日龄雏鸭接种抗体后1~5 d注射1型和3型鸭甲型肝炎强毒,攻毒保护率均在90%以上;雏鸭接种抗体后7 d注射鸭甲型肝炎强毒的攻毒保护率仅在70%~76.7%之间,攻毒对照组90%~100%死亡,健康对照组100%健活。说明注射抗体后5 d抗体仍能产生良好地保护作用,而7 d后保护作用大幅减弱。因此,确定鸭病毒性肝炎二价(1型+3型)卵黄抗体(JS株+SD株)被动免疫保护期为5 d。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搞好环境卫生,对控制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2)采用康复鸭血清、高免鸭血清及高免卵黄抗体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方法:①有母源抗体的雏鸭,在7~10日龄时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羽份/只。②无母源抗体的雏鸭,在出壳后1日龄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羽1形只,或高免鸭血清及高免卵黄抗体0.5毫升/只;10日龄再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羽份/只。  相似文献   

5.
将制备的鸭病毒性肝炎蛋黄抗体分别按中和抗体效价1:512稀释后,皮下注射4日龄和10日龄易感雏鸭。4日龄雏鸭注射剂量为0.1、0.3、0.5、1.0ml;10日龄雏鸭注射剂量为0.3、0.5、1.0、1.5ml。抗体注射后24h采用0.2ml(含100LD50)强毒进行攻毒,同时设攻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4日龄雏鸭最小预防剂量为0.3ml,保护率90%~95%;10日龄雏鸭最小预防剂量为0.5ml,保护率90%~95%。  相似文献   

6.
将制备的鸭病毒性肝炎蛋黄抗体分别按中和抗体效价1:512稀释后,皮下注射4日龄和10日龄易感雏鸭。4日龄雏鸭注射剂量为0.1、0.3、0.5、1.0ml;10日龄雏鸭注射剂量为0.3、0.5、1.0、1.5ml。抗体注射后24h采用0.2ml(含100LD50)强毒进行攻毒,同时设攻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4日龄雏鸭最小预防剂量为0.3ml,保护率90%~95%;10日龄雏鸭最小预防剂量为0.5ml,保护率90%~95%。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的治疗效果,试验对3、5和7日龄健康易感雏鸭注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强毒RPVA1301-Z株,攻毒24 h后采用不同批次、不同剂量卵黄抗体进行治疗,同时设攻毒对照组(不接种卵黄抗体,但攻毒)和健康对照组(不接种卵黄抗体,也不攻毒),通过剖检试验雏鸭,观察病理变化,统计攻毒保护情况及治愈率。结果显示,以0.5、1.0 mL卵黄抗体治疗3日龄感病雏鸭,治愈率为100%;以1.0、1.5 mL卵黄抗体治疗5、7日龄感病雏鸭,治愈率为100%,卵黄抗体使用剂量与感病雏鸭日龄呈正相关。研究表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对于感染初期的雏鸭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且不同批次卵黄抗体治疗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具有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探讨小鹅瘟卵黄抗体对不同日龄雏鹅在小鹅瘟病毒攻击后的治疗试验。将小鹅瘟强毒(H株)病毒液接种1、4、7日龄健康易感雏鹅,攻毒后将鹅按患病程度划分为轻度患病及重度患病组,分别皮下注射琼扩效价为1:16的三批小鹅瘟卵黄抗体实验室产品(批号为:201301、201302和201303),雏鹅注射剂量为1.0 m L/只,注射后观察10日,记录雏鹅发病情况。结果表明,在观察期内,轻度患病雏鹅1日龄治愈率为97.44%,4日龄治愈率为94.87%,7日龄治愈率为90.48%;未注射抗体对照组1日龄92.31%死亡,4日龄91.67%死亡,7日龄85.71%死亡;重度患病雏鹅1日龄治愈率为6.06%,4日龄治愈率为10.00%,7日龄治愈率为9.52%;未注射抗体对照组1日龄100%死亡,4日龄100%死亡,7日龄90.00%死亡。说明采用小鹅瘟精制卵黄抗体治疗不同日龄轻度患病雏鹅,治疗剂量为1.0 m L/只,治疗效果较好,对不同日龄重度患病雏鹅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
日龄疫苗剂量用祛备崔…-1~3鸭病毒性肝炎躬毒苗户番鸭细小病毒弱毒苗-或高免血清/高免卵黄杭体_1只份一_1只份0 .5一1毫升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皮下注射- 己若种鸭产蛋期用过鸭对炎和鸭细小病毒疫苗,则推迟到7一10日龄7鸭瘟弱毒苗l只份-皮下或肌肉注射:J一旅l0传染性浆膜炎下大肠杆菌油乳剂灭活苗-0 .5毫升皮下或肌肉往射…‘ - 、一护巧禽流感(H户油乳荆灭活苗0 .5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_一25鸭瘟弱毒苗1只份」皮下或肌肉注射45禽流感(H,釉乳剂灭活苗0.5一l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几--一60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几5毫升.一,皮下或肌肉注射疫区用_一二…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取3批实验室试制的卵黄抗体,琼扩效价为1∶16,按0.5 m L/只接种1、3日龄易感雏鹅,分别在注射抗体后1、3、5和7日攻毒,观察攻毒保护情况。结果显示:1日龄雏鹅注射抗体后1日攻毒保护率为96.67%,3日攻毒保护率为100%,5日攻毒保护率为86.67%,7日攻毒保护率为76.67%;3日龄雏鹅注射抗体后1日攻毒保护率为100%,3日攻毒保护率为96.67%,5日攻毒保护率为86.67%,7日攻毒保护率为80%。以免疫攻毒保护率不低于80%为标准,本研究确定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的被动免疫保护期为5日,随着时间的延长,保护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1.
评价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免疫16日龄北京鸭的效力、免疫产生期和持续期。利用实验室制备的3批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201401、201402和201403批),以0.5 mL/只的剂量分别经肌肉或皮下注射途径免疫16日龄DTMUV抗体阴性北京鸭,首次免疫后14 d按照同样的剂量和途径进行二次免疫。分别于首免后14 d,二次免疫后7、14、42、60d和100 d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采血后以0.5 mL/只含500 DID50的剂量经胸部肌肉注射鸭坦布苏病毒进行攻毒,攻毒后2 d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病毒分离。3个批次疫苗免疫16日龄北京鸭,二次免疫后7 d均可检测到血清抗体,至60 d检测时抗体阳性率在80%以上。三批疫苗二次免疫后7 d即对试验鸭产生保护,保护率可达到60%以上,其中皮下注射途径的免疫持续期为60 d,肌肉注射途径的免疫持续期为100 d。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对16日龄北京鸭采用二次免疫的程序可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胸部肌肉注射途径优于皮下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商品肉鸭免疫程序 1~3日龄,鸭病毒性肝炎单联多价苗皮下或肌肉注射,疫区用鸭肝高免血清或蛋黄肌注.5~10日龄,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苗皮下或肌肉注射.15日龄,禽流感H5H9双价灭活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20~25日龄,鸭瘟弱毒苗皮下或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疫苗免疫剂量及次数对鸭病毒性肝炎(DVH)母源抗体的影响,将2月龄体质量均等的枫叶种鸭120只平均分为3组(A1、A2、A3)。A1组在留种蛋前3周免疫DVH弱毒苗(CH60株)0.5 mL/只,A2组在留种蛋前5周和3周各免疫0.5 mL/只,A3组在留种蛋前5周和3周分别免疫0.5 mL/只和1 mL/只。雏鸭孵出后,用ELISA方法检测1日龄雏鸭的抗体效价,并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A1、A2、A3组种鸭免疫后收获的第1周种蛋孵出的雏鸭(B1、B2、B3)抗体效价分别为0.52~0.57、0.54~0.59、0.56~0.63,雏鸭攻毒保护率分别为73.3%~93.3%、86.7%~100%、90%~100%;免疫后收获的第4周种蛋孵出的雏鸭(C1、C2、C3)抗体效价分别为0.40~0.46、0.42~0.47、0.45~0.50,雏鸭攻毒保护率分别为40.0%~56.7%、50.0%~60.0%、56.7%~70.0%。结果表明:种鸭DVH疫苗的免疫次数和剂量,均可影响雏鸭体内抗体水平的高低,进而直接对雏鸭保护力产生影响;母源抗体会随着种鸭免疫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从而降低对雏鸭的保护力;对种鸭免疫DVH弱毒苗(CH60株)能够对孵出的雏鸭提供较高的母源抗体。本研究为通过种鸭免疫来预防雏鸭DVH发生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胡润荷 《当代畜牧》2014,(23):85-86
本文利用鸭病毒性肝炎(DVH)弱毒活疫苗和DVH灭活油乳剂疫苗制备高免卵黄抗体,研究表明,高免卵黄抗体具有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发现,高免卵黄抗体对鸭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主要决定于卵黄抗体当中的中和抗体效价与免疫途径。卵黄抗体当中的中和抗体效价一般都会在28.5之上。研究说明高免卵黄抗体对于雏鸭感染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24h以内完成肌肉注射,能够达到的免疫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5.
应用自行研制的雏鸭病毒性肝炎(DVH)蜂胶灭活苗,以0.5ml/羽剂量免疫1日龄雏鸭。结果显示,免疫7d后攻毒,具有保护力。免疫组和对照组死亡雏鸭肝脏的病理变化相似,存活的试验组雏鸭肝脏结构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小鹅瘟冻干卵黄抗体的被动免疫保护期及抗体效价与免疫持续期的平行相关性,试验采用3种琼扩效价分别为1∶16、1∶32和1∶64的实验室试制冻干卵黄抗体各3批,分别接种1日龄、4日龄健康易感雏鹅,1日龄雏鹅每只注射0.5 m L,4日龄雏鹅每只注射1.0 m L,并于注射后0 h、12 h、24 h、120 h、144 h、168 h、192 h、216 h对试验组和攻毒对照组接种小鹅瘟强毒W株,每只0.2 m L(含100 LD_(50))。结果显示:不同效价的卵黄抗体免疫后144 h内攻毒,卵黄抗体均可对雏鹅提供100%的免疫保护,雏鹅日龄越小,相对保护率越高,卵黄抗体琼扩效价越高,对雏鹅的免疫保护持续期越长。  相似文献   

17.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发生于1月龄内的雏鸭,以3~14日龄的雏鸭多发,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为10%~90%。该病的流行给养鸭业造成巨大损失。90年代以来,虽然推广应用雏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和高免蛋  相似文献   

18.
应用英国鸭胚化小鹅瘟21/486弱毒种毒,研制出湿苗和冻干苗,其效价为10~(5-6)ELD_(50)/0.2ml.以该苗原液接种3日龄雏鹅(无母源抗体)5只,每只3.0ml,观察20天均存活;以10倍稀释的该疫苗皮下接种3日龄雏鹅0.2ml/只,免疫后3、7和14天分别用小鹅瘟(GP)强毒1.1万个 LD_(50)/0.2ml/只攻毒,保护率分别为95%、100%和100%;用皮下接种的2倍量的该疫苗进行饮水免疫,保护率为84.96%。中和抗体和琼扩抗体均从疫苗接种后第7天开始出现,并持续到第10周以上.1988~1990年在吉林、河北、辽宁、内蒙古四省八个单位共免疫接种种鹅和雏鹅20余万只,未发现不良反应。在疫区和受威胁区接种此苗后,GP 得到控制或消灭,并且提高成活率40~97%。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388只含有母源抗体雏麻鸭和118只无母源抗体雏北京鸭分别进行了早期免疫接种。前者进行了不同日龄(1、5、10、15)、不同免疫途径(肌肉,皮下、点滴、饮水)鸭瘟弱毒疫苗的一次性免疫,后者进行了1日龄、不同途径(肌肉、皮下、滴鼻、喷雾)鸭瘟弱毒疫苗的首免和二免。无母源抗体雏鸭可采用肌肉和皮下途径免疫,最佳时间从1日龄开始首次免疫,免疫30天后进行二次免疫。对含母源抗体雏鸭也可采用肌肉、皮下途径,最佳时间从10日龄开始免疫,经过对含母源抗体和无母源抗体免疫雏鸭2个月的观察,前者经得住鸭瘟强毒10~(-8)的攻击,后者经得住10~(-3)的攻击;免疫效果高,免疫期达2个月仍保持着令人满意的免疫力,保护率达100%。含有母源抗体雏鸭,采用饮水和点滴途径免疫,前者最佳时间从1日龄开始免疫,后者从10日龄开始免疫,其安全性好,免疫效力高,免疫期达2个月,保护率达100%。用肌肉和饮水途径接种鸭瘟弱毒苗的方法进行大规模的预防接种,更为简便易行。 在试验中,还对早期免疫程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间接ELISA检测鸭肝炎病毒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的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鸭肝炎病毒(DH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特异性及重复性试验,效果良好。ELISA效价与琼扩、中和效价存在平行关系。经ELISA检测,1日龄雏鸭免疫后,4日龄可检出ELISA抗体,10日龄达到峰值。DHV高免血清在雏鸭体内作用维持时间为10d左右。攻毒保护试验表明,攻毒前雏鸭的血清抗体水平与攻毒后雏鸭存活率具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