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美味牛肝菌为研究对象,对其多糖发酵主要影响因子和发酵培养基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单因子培养基优化处理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选择出3个对牛肝菌多糖发酵影响较大的因子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最适培养基为20.0g葡萄糖 7.0g酵母粉 3.0g黄豆粉 1.0gKH2PO4 0.5g MgSO4·7H2O 0.5 gMnSO4·H2O.  相似文献   

2.
美味牛肝菌的菌种分离培养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味牛肝菌的子实体、菌根作为分离材料,采用多种分离方法,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反复培养,获得美味牛肝菌试管母种,分离成功率达60%以上。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为液体菌种、固体菌种,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美味牛肝菌菌丝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液体发酵生产粗多糖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在实验范围内,美味牛肝菌发酵生产粗多糖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10.0%,蔗糖2.0%,蛋白胨0.6%,KH2PO40.3%,MgSO4·7H2O 0.2%,CaCO3 0.2%,ZnSO4·7H2O 0.1%.在初始pH 5.0~5.4,振荡转速120 r/min,培养温度25~28℃,2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40%,加10颗玻璃珠,发酵时间5 d时摇瓶培养粗多糖产量最高,达3.161 g/L.经10 L机械搅拌发酵罐放大动态实验,研究pH值、溶氧、菌丝生物量(湿重)以及粗多糖产量的变化,可知最适发酵时间为96 h.  相似文献   

4.
研究成功分离出野生牛肝菌菌丝,同时在培养基中已有组织分化。菌丝经ITS鉴定为美网柄牛肝菌(Boletus reticulatus Schaeff.),也即同物异名的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subsp.reticulatus(Schaeff)Konr.];最适培养基:黄豆粉培养基(葡萄糖20g,KH_2PO_4 1g,酵母膏7g,黄豆粉3g,MgSO_4·7H_2O 0.5g,MnSO_4·H_2O 0.5g,琼脂20g,H_2O 1000mL)。最适培养温度28℃。  相似文献   

5.
大球盖菇液体母种制备培养基碳氮源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对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中碳氮营养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 g/L,酵母膏4 g/L,KH2PO42 g/L,MgSO41 g/L;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6.5,25℃培养6 d.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液体菌种的栽培袋的发菌时间平均比接种固体菌种缩短17 d.  相似文献   

6.
李波  徐贵华  芦菲  南海娟 《食用菌》2010,32(2):66-67
研究了七种云南产食用菌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竹荪、草菇和美味牛肝菌的甲醇提取物得率较高,依次为32.76%、30.21%和28.81%;鸡油菌和块菌较低,分别为15.92%和10.95%。黄牛肝菌总酚含量最高(24.56mg/g),鸡油菌最低(4.41mg/g)。七种食用菌甲醇提取物的还原能力为:黄牛肝菌竹荪美味牛肝菌黑虎掌块菌草菇鸡油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黄牛肝菌美味牛肝菌黑虎掌竹荪块菌草菇鸡油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为:黄牛肝菌鸡油菌块菌竹荪黑虎掌美味牛肝菌草菇。黄牛肝菌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可能与其总酚含量高有关。综合考虑甲醇提取物的得率和活性,以黄牛肝菌、竹荪和美味牛肝菌的抗氧化活性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为供试碳源,各碳源浓度均设为10g/L、15g/L、20g/L、25g/L、30g/L;以硫酸铵、蛋白胨、酵母粉、尿素为供试氮源,各氮源浓度均设为6g/L、8g/L、10g/L、12g/L、14g/L。分别制作液体菌种培养基培养蛹虫草液体菌种,并将获得的液体菌种用于栽培蛹虫草试验。测定蛹虫草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子实体鲜重及子实体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在液体菌种培养阶段,最佳碳源为25~30g/L的蔗糖,最佳氮源为6g/L酵母粉;以20g/L蔗糖作为碳源,10g/L硫酸铵为氮源培养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产量最高;以10g/L葡萄糖为碳源,12g/L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上培养的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子实体多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2种不同的培养基对彭水2种野生牛肝菌子实体进行分离、培养,同时,进行液体培养,培养的菌丝经过ITS鉴定,放入-80℃超低温冰箱中保藏.结果表明,2种牛肝菌菌丝均从组织块表面边缘生长,菌丝洁白、小,不向周围培养基生长,老化速度较快,老化过程中菌丝减少,最后变为固体状物,并且分泌褐色水珠;液体培养菌丝体生长缓慢,培养时间较长,菌丝球小、少;菌丝球经过鉴定后,确定2种牛肝菌均为美味牛肝菌.  相似文献   

9.
以猴头菌菌丝体干重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筛选适合猴头菌发酵的液体培养基。结果:适合猴头菌发酵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 g/L,葡萄糖10 g/L,酵母粉10 g/L,黄豆粉5 g/L,MgSO4·7H2O 1 g/L,KH2PO41.5 g/L,VB1 0.01 g/L;该配方培养的猴头菌菌丝体干重为25.1 g/L。  相似文献   

10.
以菌丝体干重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羊肚菌液体发酵营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羊肚菌最佳液体培养基为玉米粉20.33 g/L,黄豆粉5.34 g/L,KH2PO41.53 g/L,VB6 10.73 mg/L;在此条件下的验证试验得出,菌丝体干重为11.35 g/L,与理论值基本吻合,相对误差为1...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蛹虫草液体菌种培养基,以干菌体得率为指标,选择出蛹虫草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 g/L,蛋白胨16 g/L,磷酸二氢钾6 g/L,硫酸镁2 g/L,水1 000 mL,pH自然,干菌体得率为46.5 g/L,与其它试验组结果的差异显著,说明碳源和氮源为其生长的最重要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番茄自交系的新鲜混合花粉为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番茄花粉的萌发液体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浓度配比120 g/L蔗糖,120 mg/L硼酸,4 mg/L赤霉素和0.5 mg/L硫胺素的液体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硼酸、赤霉素和硫胺素对花粉萌发有显著影响,而蔗糖对花粉萌发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暗褐网柄牛肝菌母种配方,合理利用松针资源,以暗褐网柄牛肝菌为试验材料,松针浸出物为主要添加物之一,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的方法,筛选出暗褐网柄牛肝菌的最佳母种培养基.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松针浸出液25 g·L-1、葡萄糖10 g·L-1、马铃薯100 g·L-1、蛋白胨2 g·L-1、琼脂粉16 g·...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体发酵培养血红铆钉菇菌丝体,研究了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离子等因素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于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g/L,蛋白胨3g/L,MgSO4 0.5g/L,K2HPO4 1.5g/L,KH2PO4 0.2g/L,ZnSO4 0.03g/L,MnSO40.03g/L;用此培养基培养所得菌丝体产量可达8.655±0.258g/L,是基础培养基的1.5倍。  相似文献   

15.
从铜色牛肝菌(Boletus aereus)、双色牛肝菌(B.bicolor)、美味牛肝菌(B.edulis)、灰褐牛肝菌(B.griseus)4种云南野生牛肝菌中提取多酚物质,研究了所得多酚组成及其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铜色牛肝菌、双色牛肝菌、美味牛肝菌和灰褐牛肝菌所含多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在10种酚类物质中,5-磺基水杨酸、儿茶素和肉桂酸在4种牛肝菌中均被检出。其中5-磺基水杨酸含量最高,在4种牛肝菌中的含量分别为986.88 mg/100g、679.00 mg/100g、1 369.25 mg/100g、1 268.5 mg/100g。4种牛肝菌多酚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都具有很好的清除能力,且该清除能力与多酚浓度呈现出很好的剂量相关性。4种牛肝菌都具有很好的铁离子还原能力,IC50值介于0.02和0.04之间。  相似文献   

16.
以香菇"南山1号"菌种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实验筛选富硒香菇的优化液体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香菇菌种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Na2SeO3的最适浓度均为60mg/L,富硒香菇菌种的最适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0g/L、黄豆粉6.0g/L、KH2PO41.5g/L、MgSO4·7H2O 0.5g/L、H2O 1 000mL、pH自然。  相似文献   

17.
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液体发酵黑盖木层孔菌菌丝体产量的培养基组分进行筛选,确定影响菌丝体产量的关键因素为玉米粉、麸皮和VB1。在此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黑盖木层孔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组分中玉米粉为65 g/L、麸皮为49.31 g/L、VB1为214.61μg/L时,菌丝体产量预测值为10.75 g/L,最佳条件下菌丝体产量可达11.16 g/L,预测值与验证值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8.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为试材,采用摇瓶液体培养法,以菌丝干重、菌球密度、菌丝球回接平板萌发时间和菌球直径为指标,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进行筛选和优化,以期筛选一种适合杏鲍菇生长的液体菌种培养基。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g/L,蛋白胨5g/L,黄豆饼粉60g/L,磷酸二氢钾0.5g/L,硫酸镁0.5g/L,维生素B10.01g/L,该配方中菌丝量大、密度高、回接平板萌发时间短,且菌球直径适当。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2010,(1)
通过摇瓶正交试验,在确定了适宜液体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了用于健康食品生产的羊肚菌液体发酵适宜条件为:22℃、pH7.0、120r/min,10%接种量,装量100mL/250mL,时间4d,获得干菌丝体17.0g/L、胞内与发酵液多糖积累量分别为14g/L、0.78g/L。在此基础上,采用10L-自控发酵罐进行分批发酵试验,结果与摇瓶相符。  相似文献   

20.
以宜昌百合种球诱导的鳞茎无菌系为试材,从外植体处理、固体增殖培养基优化及液体增殖培养基优化等3个方面对宜昌百合鳞茎的增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外植体进行创伤处理的鳞茎诱导增殖效果极显著高于不做创伤处理;最佳固体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 0.3mg/L+蔗糖30g/L+琼脂7g/L,平均增殖倍数可达7.60倍;最佳液体悬浮增殖培养基为MS+TDZ 0.1mg/L+NAA 0.3mg/L+蔗糖30g/L,平均增殖倍数高达10.86,平均增重倍数可达6.18;在MS+6-BA 1.5mg/L+NAA 0.4mg/L+蔗糖30g/L的培养基下,液体培养的增殖效果极显著高于固体培养的诱导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