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空间分布特征 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现状,以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农业部三大部门公布的地理标志产品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地理标志分布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地理标志数量最多,东北最少;全国各省份的地理标志数量差异很大,最多的省份为山东省;茶产品、畜禽水产品、工艺品、果蔬类和花卉类东部地区最多,酒产品、食品类和中药材类西部地区最多;福建省的茶产品和花卉类在各省级行政区中数量最多,畜禽水产品、工艺品和果蔬类地理标志山东省居多,四川省的酒产品、食品类和中药材类数量最多;地理标志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人口、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和政策。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打造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是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的研究多侧重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经济价值挖掘以及品牌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对全国尺度下不同类型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空间属性关注不足。本文以农产品地理标志(AGI)、地理标志产品(PGI)、地理标志商标(GI)中的农产品品牌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尝试揭示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86.28%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集聚明显,并呈现出与T型经济带重合的态势。2)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密度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地为热点区,西部的新疆、青海、西藏为冷点区。3)蔬菜、粮油、果品等不同类型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整体上表现出与农产品生境相适应的格局。4)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异质性受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政府作用的综合影响,社会环境中的第二产业与铁路密度的交互作用对空间异质性有着较强的解释能力。基于此,结合乡村振兴与农业品牌的战略目标,从农业品牌建设的区域合作、资源要素的空间配置以及品牌保护路径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地理标志产品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地理标志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利用对于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法、最邻近指数等空间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北省不同部门、不同类型地理标志产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地市州(林区)地理标志数量的分布较均匀,但不同部门、不同类型地理标志的表现有所不同,质检地理标志以及中药材、水果与坚果、茶产品、禽畜制成品、水产品类地理标志的分布相对集中;不同类型工商地理标志点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模式:茶产品、豆制品与加工食品类地理标志点分散分布,具有双热点区域;蔬菜与菌类、水产品、畜禽制成品类地理标志点集聚分布,具有单热点区域;水果与坚果、中药材和粮食作物类地理标志点也呈集聚分布,但具有多个热点区域;区域的常住人口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该区域地理标志数量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地形、水文和生物多样性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和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控制着不同类型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湖北省各类地理标志产品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相当有限。因此,湖北省应加强地理标志的利用,发挥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帮助农民创收增收,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地有意识、有计划地培育地理标志。  相似文献   

4.
王明  叶三梅  潘霞 《农业与技术》2023,(16):162-167
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面已经成为重要抓手,有利于带动区域农产品产业升级和发展。本文以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Geoda软件、灰色关联分析(GRA)等方法,对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看,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集中程度在逐步改善,地理集中指数从2012年的61.06下降到2021年的31.04,但在市域尺度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程度的集中;从类型尺度上看,在同一类型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上,水果和蔬菜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茶叶、粮食及水产等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集中,主要集中于皖南、皖中等区域;在影响因素方面,自然环境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政策在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关联度,其中,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产总值影响关联程度较大。因此,安徽省各地政府应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支持力度,与生产者、使用者合力打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组合拳,构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进而提升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理标志作为新型知识产权,具备独特品质和品牌价值,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对江苏省地理标志展开研究,并对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重心由苏南向苏北转移,各县市地理标志数量差异较大,其中降水量、湖泊面积、气候与地貌多样性等农业自然资源要素和社会团体、政府政策等农业社会资源要素是影响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未来各县市应依据自身农业资源的实际状况,立足优势,弥补不足,积极调动农民、社会组织、公众、企业的积极性,共同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7,(10)
<正>丹东农业电子商务潜在优势丹东市拥有特殊的地域环境及丰富的农业产业资源,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特色农产品方面,丹东特有的江海山川地势,孕育了50多类、300多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拥有梭子蟹、黄蚬子、海虾、草莓、稻米、林下参、食用菌等12个地标农产品,部分通过包装挖掘,成为网络热销产品。在规模化生产方面,丹东拥有粮油、果蔬、禽畜、水产养殖等十五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其中草莓、板栗、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空间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核密度、典范对应分析(CCA)、突变检测(STARS)和集中度指数(CR5)定量分析2008—2016年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和类型的空间演化特征。空间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集中分布在华东和西南地区,以"水果-蔬菜-肉类产品"为主,与温度、降水、光照等气候因子有关。从时间序列角度分析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每年申请获批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的集中度逐渐下降,各省(市、区)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主要分为4类:类型1——快速发展型、类型2——总量稳定型、类型3——起步型、类型4——平稳发展型;而地理标志农产品类型自2012年以来肉类产品、水产动物、中药材的比例显著提升,粮食和蔬菜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江西省橘类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江西省柑橘产业突破现有格局,发挥品牌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江西省橘类农产品发展历程及资源分布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结果】江西省橘类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橘类资源广泛分布;江西省共有9件橘类地理标志农产品。目前,江西省橘类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存在品种单一、熟期过于集中,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意识薄弱、生产管理不规范,橘类商品贮藏、加工研究薄弱,柑橘农产品质量标准较低、产业化模式落后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优质橘类品种培育、扩充橘类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品牌效应、严格按标准生产、加强加工技术研究、维护稳定现有市场、积极拓展新的贸易市场等措施,促进江西省橘类地理标志农产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名、合并而成。学科建设研究所设有农产品加工和蚕桑两个学科,其中农产品加工学科主要从事果蔬、粮油、畜禽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功能食品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等研究;蚕桑学科主要从事桑树和家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新品种选育、蚕桑生物技术、蚕桑病害防治、蚕桑种养技术等研究。建有果蔬/畜禽水产加工研究室、粮油加工/功能食品研究室、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室、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室、桑树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室和家蚕育种与蚕病防治研究室。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安徽沿淮低洼地防洪减灾对策和措施,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经济效益,在阐明安徽沿淮农业减灾与农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产品资源优势(包括粮油、畜禽、水产、棉麻、果蔬、林木、农业生物等),探讨了农产品加工模式(包括粮油、肉类蛋品、果蔬、服装、木制品和工艺品等)。研究结果可为安徽沿淮低洼地区农民或农业企业防洪减灾和农产品加工增值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发展地区农业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分析了云南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环境,以及地理标志数量与分布、产品类别、年度获批、主体类型、品牌价值、国际互认等发展现状,剖析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大力挖掘优质资源、推动精深加工发展、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地理标志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品牌与流通一体化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于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构想,在厘清农产品品牌和流通一体化影响农业经济增长机制的基础上,综合选取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数据并匹配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非线性门槛模型,分品牌、分区域系统揭示农产品品牌、流通一体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以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为代表的农产品品牌与农业经济增长差异呈现趋同关系。农产品品牌、流通一体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农产品品牌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更大,流通一体化对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更大。从细分农产品品牌来看,与“地理标志商标”相比,“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产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更大。流通一体化对于农产品品牌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门槛效应,全国层面来看,随着流通一体化程度跨过更高的门槛,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具有非线性递增现象;分区域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流通一体化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随着流通一体化程度迈过更高门槛,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递增现象更加明显。因此,建议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同时要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流通体系建设的协同性,以品牌现代化和流通体系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山东水产品资源的地理标志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省有丰富的水产品资源,现有水产品类地理标志商标12件,水产类地理标志产品7种,水产类农产品地理标志3种。本文分析了山东省水产品资源的地理标志保护现状,并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模式、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地理标志水产品国家质量标准的建立等方面,对该省水产品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分析江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概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江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及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找资料和实地调查分析江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数量、排名位次、产品分类、地域分布等情况,并结合江西省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优势,提出提升江西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发展对策.[结果]截至2013年9月,江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共有99个,主要集中在蔬菜、水果和茶叶类(占48.48%),且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发展不平衡.在江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中尚存在农产品地理标志发掘不充分、农产品地理标志供销不均衡、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缺乏规范管理等问题.[建议]加强对江西省农产品资源调查,深入了解符合地理标志注册条件的农产品资源的基本情况;强化区位优势,优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市场营销策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意识;健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监督和检查机制,确保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健康发展,有效提升江西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新书架     
《农村专业户实用技术》在编写中为向农村专业户介绍发展商品生产的新技术,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与农业出版社联合组织编写了《农村专业户实用技术》一书。全书拟为四大部分,共约四百至五百个专题。种植篇包括:①粮油及经济作物类;②果蔬类;③花卉及林木类(限于商品花卉和商品林木);④药用作物类。养殖篇包括:①禽畜类,②水产类;③经济生物类(如养蜂等)。加工篇以家庭经营为主(不包括较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包括:①粮油及经济作物类;②果蔬类;③禽产品类;④药用作物类;⑤产品贮存保鲜类;⑥水产品(限于淡水产品)。其它篇包括:手扶拖拉机的使用维修与发展农业商品生产有关的一些机械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成都郊区农业土地利用空间集聚及斑块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时空大数据分析近年来成都郊区典型农业乡镇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为开展乡镇农业土地利用评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信息支撑。【方法】 文章使用Sentinel-2A多光谱影像、Google Earth高分辨率真彩色合成影像和WorldView-2影像相结合的数据源,提取研究区农业空间土地利用信息,通过莫兰指数、热点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 ①园地较其他类型的聚集效应明显,呈现典型热点和冷点区域,其中热点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的丘陵区域,冷点区域分布于东部的平原区域。②土地利用斑块变化指数表明耕地、园地和设施农用地变化明显,耕地平均面积减少,园地和设施大棚平均面积显著增加。【结论】 郊区乡村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及作物用地类型存在显著聚集效应,粮油种植业则随着其他作物、大棚及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聚集效应逐步下降。农业用地逐步由单一粮油产业主导转为粮油、蔬菜、水果、水产养殖等多元结构,土地斑块特征受农业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程度发展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地理标志在提高农产品价格、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以农业农村部登记的海南省42项农产品地理标志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海南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和品类逐年增加、地区分布基本覆盖全省、建设主体类型多样、提高了农产品经济价值和声誉,但是也存在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和品类少、部分农产品地理标志存在假冒伪劣现象、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价值低、知名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进而提出丰富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类和数量、完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政策、挖掘农产品地理标志文化内涵、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波  胡凯  蔡波 《农业与技术》2022,(9):166-170
农产品地理标志性品牌的建立有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本文从全国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区分布情况、登记年份、证书持有主体、种植面积、产量、价格收益6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现状.在对32个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部分红薯种植大省暂缺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个别红薯地理标志产品的种植面...  相似文献   

19.
<正>舒兰市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绿色、生态、高效、规范"为目标,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工作,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2017年以来,先后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中国好粮油"示范县。以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舒兰大米"为代表的一批绿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带动该市农业提质增速,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20.
本月,北京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行情监测显示,蔬菜、水果、肉禽蛋类和粮油类农产品市场供应量均比上月有所上升,市场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有水产类呈现价格上升趋势;和全国食用农产品价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