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目的]研究乌昌石地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方法]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乌昌石)地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该区域2008—2018年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在不断增强,但协调度增长较为缓慢,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出自东向西"凸状"、自南向北"凹状"降低的格局;从协调度类型看,大多集中于0.20~0.39,处于中度失调或轻度失调,只有乌鲁木齐市达到勉强耦合协调状态;城镇人口总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城市能源消耗总量、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五大因子的影响力较大。[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乌昌石地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标准差化法和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同时测算新疆2000—2018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功能弹力与人类经济协调力三者之间的耦合性和生态承载力,对时间趋势变化及市域分布特征进行Arcgis可视化,深入探讨在特殊地理位置与生态特征的极大影响下,正确处理新疆农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资源、环境和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度极高,均在0.8以上,耦合协调性在0.7左右,可持续性偏弱,总体处于农业经济发展优先型。新疆资源环境承载力介于极不承载和弱承载之间,存在很大上升空间;生态功能弹力持续处于不稳定状态,生态环境恢复工作迫切且艰巨;人类经济协调力持续处于中压阶段,未与资源环境和生态功能形成良性循环;生态承载力整体上处于弱持续状态,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虽没有出现极不安全但整体一般。  相似文献   

3.
【目的】城市转型依赖于资源环境的供给和保障,但是转型过程中又会对城市资源环境造成正面与负面影响。通过对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客观地反映城市转型与资源的协调发展程度,为山地资源型城市转型与自然资源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典型山地资源型城市雅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供给侧理论的城市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与资源压力指数法对雅安市2006—2016年城市转型能力与资源压力进行测度,并通过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进行耦合分析。【结果】2006—2016年期间,雅安市城市转型能力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但在2015、2016年有一定下降;城市资源压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可分为快速增长与高位稳定两个阶段;二者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从极低耦合水平与严重不协调发展阶段过渡到中等耦合水平与中级协调阶段。【结论】雅安市未来应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进行城市转型与城市建设,追求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的高质量、创新性城市转型,从而达到资源环境与城市转型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指标体系及耦合评价模型,探究了河南省17个地级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间的耦合关系特征及规律。研究发现,各地级市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程度较高,其中,有5个地级市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处于基本耦合状态,农业现代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度均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呈现较强的相互作用,且10个地级市的城镇化进程高于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与农业的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由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5大子系统共计19项指标组成的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指标评价体系,并借助综合指数法分别计算了中韩两国的资源—发展综合指数和环境—发展综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6年,中韩两国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其中,资源、环境、经济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亦有较大提高。社会、人口子系统已成为当前制约中韩两国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分值对比可知,上述两个子系统对中国都市农业的阻碍程度略小于韩国。中国除环境子系统得分高于韩国,其余子系统得分均低于韩国或与韩国分值相近。(2)中韩两国R—D综合指数均不高,韩国的均值为2.33,中国的均值为2.31,表明两国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都较大;两国E—D综合指数变化具有一致性,基本维持在1.8左右,表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压力较大,但其数值趋向稳定,说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压力加大的现象初步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的耦合演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陕西省为例,构建了城市化与城市资源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了其城市化水平与资源环境耦合关系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①1990-2009年,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②1990-2009年,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低度协调耦合、中度协调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3个状态;③陕西省各地市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关中地区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于陕北和陕南地区;④陕西省各地市的耦合协调度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都市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内部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包括从生产、加工、运输到消费的完整经济过程。都市农业的特征: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经营活动、农村文化活动,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它与乡村农业的重要区别在于它是城市经济和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官波  舒昌俊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78-1280
都市农业是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前进村都市农业发展为例,研究如何依托城市资源优势,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都市农业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处在高速的发展阶段,但环境、资源与农业的增长并不协调,这成了我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困扰。本文首先分析了环境、资源与农业增长协调的重要性,然后研究了环境农业协调性的据定因素,最后提出了协调性的评价,为我国农业环境的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0—2021年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下的31个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体系指标为研究内容,分析并构建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运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期内3个系统总体上沿着农业社会滞后-农业经济滞后-农业环境滞后的轨迹演变。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的中度失调衰退,经过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到2021年的良好协调,耦合协调度等级从失调阶段不断向耦合协调阶段发展。研究发现,农业生态滞后逐渐成为新疆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农业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是3个系统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的关键。因此,新疆农业的发展首先应保护生态环境并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其次要利用好农业社会系统的发展优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最后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助推新疆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探索京津冀地区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协调适配关系,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以增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综合评价法、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维度建立了评价农业现代化系统和乡村旅游系统的指标体系,分析了2010—2019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9年京津冀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增幅为27%,乡村旅游系统呈持续上升趋势,增幅为134%,综合水平增幅表现为乡村旅游>农业现代化;京津冀地区农业现代化系统与乡村旅游系统存在较强的耦合互动关系,耦合度状态由磨合阶段上升为良性耦合,耦合协调度稳步提高,从濒临失调发展为勉强协调,研究期内始终呈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2010—2019年京津冀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明显短板,总体表现为乡村旅游滞后状态,但差距趋于缩小。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升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西安市为研究区域,构建反映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SPSS17.0进行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两体系的发展水平;然后利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对2000-2010年西安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两体系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11年来,西安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两体系耦合互动效应明显,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也在逐年提升,表现为拮抗阶段、磨合阶段和协调阶段三个阶段逐步演化以及两体系由不协调模式逐渐过渡到协调发展模式的发展轨迹,不断优化,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大力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河北省现代农业要以各地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不同区域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定位、主要方向、重点产业,形成"一圈一群两片"的都市农业发展格局。在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区周边14个县,重点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引领区;在石家庄、保定、邯郸、唐山等大城市周边地区,重点建设都市农业先行区;在远离中心城市地区,重点建设都市农业拓展区;在张家口、承德地区,重点建设都市农业生态涵养  相似文献   

14.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保障农村人力资本和缓解"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等农村建设问题具有支撑作用。基于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视角,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发展特征和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以此为基础探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结果表明,2015—2017年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在0.330~0.351间波动,农民职业化综合评价指数在0.323~0.329间波动。考察期内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略超前于农民职业化的发展,且各地级市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综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高值区集中在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等西南部城市。黑龙江省两大系统耦合度波动幅度较小,维持在0.478~0.481之间,整体处于拮抗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保持在0.387~0.389之间,耦合协调等级整体处于轻度失调阶段。耦合协调度在空间格局分布上呈现由东北部城市向西南部城市递增趋势。因此,为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向优质协调方向发展,需进一步优化发展较为薄弱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因地制宜制定培育目标;因势利导丰富培育内容;推陈出新探索培育模式;多措并举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来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城乡发展融合、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适用于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与耦合协调度测算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及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划分其耦合与协调阶段类型。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郑州、许昌与洛阳新型城镇水平居于河南省前列,周口、南阳、驻马店与商丘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名列前茅;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高值区集聚在以郑州为核心的区域,南部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高于北部地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处于中高水平拮抗耦合阶段,多数城市已达到高水平拮抗耦合,北部地区耦合强度远高于南部,三门峡—洛阳—焦作—新乡—鹤壁—濮阳的耦合高值区串联成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隶属于轻度失调,多数城市已达到濒临失调,中部、南部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北部。  相似文献   

16.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都市农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罗平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6):655-658,677
本文阐述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与都市农业的内涵、理论基础、共同点和相互关系.分析了"两型社会"建设和都市农业发展都遵循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城市理论,以及具有的时代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两型社会"是都市农业发展的方向和保障,发展都市农业是"两型社会"的重要实现途径.提出当前应在建设"两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在发展都市农业的同时进行"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戴清秀 《安徽农业科学》2024,(1):222-226+235
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运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阿克苏地区2009—2019年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17年以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稳步超过农业经济增长水平。该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可划分为3个阶段:2009—2012年表现为中度协调;2013—2014年耦合协调度从中度协调转变为基本协调,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5—2019年耦合协调度迅速提升,从基本协调转变为中度协调,并呈现出稳定状态。整体上,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保持持续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为陕西省农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通过构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耦合模型分析2009-2018年陕西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陕西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度极高,耦合协调度从2009年的0.350 6升至2018年的0.571 2,陕西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系统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但仍处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矛盾仍较突出,农业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未来一段时间应注重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任务,而物流业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撑产业,推动作用显著。本文通过构建安徽省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2004—2019年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安徽省农业与物流业发展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虽然在部分年份由于外在因素导致些许下降,但总体朝良好方向发展。(2)安徽省农业与物流业发展相互融合联动,且融合程度逐渐增强,总体趋势由初步的濒临失调阶段向目前的良好协调阶段发展,但仍然没有达到优质协调发展阶段。(3)安徽省各地级市中,大部分地区农业与物流业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其中合肥市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阶段。基于此,提出建议,期望为安徽省相关地区的农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提供帮助,从而促进安徽省农村经济进步,为安徽省乡村振兴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国内乡村振兴示范地区传统村落发展过程中资源要素协同耦合机制,探索其资源要素结构、耦合作用机理及机制规律.[方法]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浙江金华地区(2010—2019年)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分析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对传统村落的影响.[结果]传统村落资源要素协同耦合机制是村落文化多样性耦合、环境生态组织性耦合、产业业态创新性耦合深度协同的机制;耦合协调度指数是耦合机制的重要测度指标,其与资源要素系统评价综合指数呈正相关;2010—2019年金华地区传统村落资源要素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基本从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发展到优质协调,已经步入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协同发展的高耦合阶段,其耦合发展模式具有可挖掘性、可激活性、可推广性.[结论]该研究为传统村落的全面振兴提供经验、方法、路径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